如何利用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旅游经济发展_第1页
如何利用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旅游经济发展_第2页
如何利用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旅游经济发展_第3页
如何利用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旅游经济发展_第4页
如何利用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旅游经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认识扶贫与旅游的关系,切实做到以扶贫促旅游、旅游带扶贫关于市如何利用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调研市2009年班学员 市地处集中连片贫困的武陵山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领导建立的湘鄂边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也是全州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国土面积3972平方公里,辖10个乡、3个镇、3个办事处,有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总人口79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境内气候宜人,植被丰富,生态良好,素有“中国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植物园”的美称,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评定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与兴安岭、横断山脉齐名为“中国三大后花园”。境内奇峰异石、溶洞飞瀑、佳林名卉,形成了雄、奇、秀、险、幽、绝的旅游资源。同时,恩施市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民族风情浓郁,“恩施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恩施耍耍、傩戏、灯戏、扬琴以及山民歌、土家吊脚楼、摆手舞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展。近几年来,我市将旅游产业纳入与工业经济、新农村建设、中等规模城市建设并重的“四大”重点工作之一,并将大峡谷、女儿会、玉露茶作为全市“三张名片”进行打造。扶贫部门如何紧密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利用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旅游升温,又如何利用旅游经济带动扶贫工作,这是一个重要课题,近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市直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部分乡镇进行了深入调研,认为市拟定把旅游产业建成全市跨越式发展的新支柱,是实现市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为解决贫困而开展的一项扶贫措施,扶贫开发工作要促进旅游经济升温,旅游产业反过来带动扶贫开发,两者之间要有机结合。一、旅游产业在贫困乡村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促进农村繁荣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偏远贫困地区的脱贫减贫、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农村建设的最好产业之一。市地处山区,属欠发达地区,在这里依托当地丰富的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使旅游开发独具魅力;借助各种外部力量来扶持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使贫困乡村的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民的文化程度、文明习惯等得到了极为有效的转变和提高,从而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1、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彰显贫困乡村资源特色,实现资源价值。贫困乡村有不少是特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在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突显资源特色,创造可观的综合效益。如恩施市已开发建设的乡村旅游景区如芭蕉侗族乡民族风情寨所属的高拱桥村、梭布垭石林景区内的后池村以及沐抚大峡谷景区范围内的营上村、木贡村、高台村等 10余个村均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另外如三岔乡莲花池村、白杨坪乡洞下槽村等等一批以打造建设新农村为重点的休闲示范小区也已凸显生机,这些村大都是优美生态景观与产业发展结合较好的自然村落。这些乡村,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借助各种外部力量来扶持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使贫困乡村资源特色更进一步彰显,资源价值进一步显现,大大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实现了群众脱贫致富。2、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植根于农村,旅游需求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旅游把更多的商机带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太阳河乡大块村为例,通过到梭布垭石林旅游观光的游客对水果的需求,带动了该村以桃、李、枣等淡季水果为主的优质水果种植,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同时,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建成了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00亩。养殖生猪2000头。2003年4月,该村40户农户自筹资金建成集中连片魔芋基地200亩,户平达到5亩,亩产值达到4000元。3、乡村旅游有利于吸收剩余贫困乡村农业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在乡村旅游业的带动下,农民通过自办农家乐、开店摆摊设点、到旅游企业务工、到住宿餐饮、旅游商店就业,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据太阳河乡大块村当地人介绍,过去孩子长大成人,外出打工是他们当然的生活道路。现在,梭布垭石林风景区有85%的本地员工,直接解决当地村民就业30多人,村民说:“现在我们不用离家也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风景区内建设的土方、绿化、环保等工程,都由当地村民组建施工队伍承建,间接解决当地就业人口近100人,带动村民增收60万元。另外,为风景区提供日常的供给又是当地农民一大收入来源。4、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优化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贫困乡村社会进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发展农家乐,为城镇居民提供回归自然、体验农事和农村民俗活动的场所,不少农村的卫生条件、农民居家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营造了优美宜人的绿色生态环境,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的变革。由此,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扶贫方式也可实现四大转变:一是旅游业经济效益最高,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二是旅游业带动力最大,实现从单一开发到多元开发的转变。旅游产业巨大的辐射带动功能,使各产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可实现农业围绕旅游调整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基础设施围绕旅游上项目、第三产业围绕旅游增效益、管理围绕旅游上水平、社会围绕旅游聚合力的目标转折。三是旅游业外向性最强,实现从封闭开发到开放开发的转变。随着山门打开而涌进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使大山的封闭和禁锢被彻底打破,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四是旅游业生态效益最好,实现由破坏性开发到可持续开发的根本性转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群众的环境意识普遍增强,增强了思富、想富的意识,坚定了走依靠旅游脱贫致富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了由被动扶贫到自觉参与的转变。二、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1、明确思路,优先发展乡村旅游主导产业。市境内山青水秀,生态优美,生态、文化是该市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发展旅游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把文化与生态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各乡镇、各部门齐心协力服务于旅游业发展。如扶贫部门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大力改善重点村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近年来,扶贫部门先后争取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以贫困村整村推进和旅游开发相结合,带动了太阳河乡大块村梭布石林、大峡谷核心景区的13个村、新塘乡红花淌村、芭蕉侗族乡枫香坡民族风情寨及小渡船街道办事处小村村发展旅游经济,有效改善了这些村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村容村貌,促进了村民增收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实践证明,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创新扶贫形式,为扶贫攻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通道。2、制定规划,确立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市依托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晰旅游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和示范乡村,以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为基点逐步拓宽旅游业的发展范围,先后编制了系列规划,为了推行规划的落实,还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导游管理、宾馆管理、餐馆管理、门票管理等6个管理办法,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产业运行机制。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推动恩施旅游产业不断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3、树立品牌,全力打造旅游发展大环境。一是保护生态,全力扮靓城乡环境。近几年,恩施市在全市16个乡镇办大力开展“清洁家园”工程,以各村为单位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比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保护文化,大力挖掘人文资源。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强化对古村落内重点文物的保护;新建了恩施土司城、芭蕉乡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以及清和园风雨桥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工程。积极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加大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力度。以优秀剧目、专题片、报告文学、科研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了对外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活动。三是塑造品牌,打造最美的生态乡村旅游。我市每年农历7月定期举办展示民族风情的恩施女儿会,通过积极打造“恩施女儿会”品牌,加快推进了我市文化旅游建设。4、培育队伍,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我市十分重视加强对乡镇农家乐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结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民生项目,举办农家乐培训班,从服务礼仪、客房操作、传统菜制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参加农家乐乡村旅游培训的农民超过1000余人次。依托市技工学校、市职中等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常年组织开设了导游等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导游等旅游专业人才。市扶贫办、市妇联、市农业局等部门还经常聘请专家深入农村及景区对全市农家乐经营服务人员、导游员、宾馆服务人员、景区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大力提升了恩施市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三、在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我市,乡村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旅游产业,从总体上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在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仍然很薄弱,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人们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乡村旅游产业只在距离城区较近的白乡、芭乡、三乡等得到了足够重视,有些距离较远的地方特别是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的偏远地区对乡村旅游的观念还不够明确,理念不清,政府参与引导尚未入手,虽然农家参与旅游活动很多,但未形成产业体系。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难以配套,环境设施得不到改善,项目启动困难。贫困乡村基础设施的天然欠缺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如我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市贫困人口还有23.62万人,新世纪确立的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358个,目前还有200多个尚未实施完成整村推进,而且这些贫困乡村的交通、经济、基础设施、文化程度、文明习惯等都相当落后,贫困群众还没有认识到发展旅游的重要意义,投入建设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但这些卧居深山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就是由于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却很难得到开发。三是人才缺乏,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和相关的法规、政策难以跟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80%以上为本土农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为加快贫困乡村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政府应强化领导,加强服务,着重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做好相应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引导。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不是一项单纯的扶贫部门和旅游部门工作,而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大工程,地方政府应将其当成一件大事、要事、急事去落实,需要从深层次认识其战略意义,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要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新抓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引擎、发展旅游的新亮点、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新途径,充分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管理技术、人才和互联网等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进一步突出扶贫主题。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明确“扶贫”这一主题,要把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作为扶贫工作来做,要积极引导贫困乡村农民参与旅游业的发展,最终要让农民成为真正的最大受益者。应采取启发、鼓励、典型带动等方式引导群众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旅游经营,兴办家庭旅馆,参与加工出售当地土特产品等,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脱贫致富。只有从这一点出发,乡村旅游才能对贫困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尽快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要坚持在贫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要做好规划与保护,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协调解决好开发商、农民、游客等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四是要进一步突出特色。贫困乡村应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设计并整合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在恩施市有很多丰富独特的、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如西兰卡普、恩施玉露茶等等,都是可以大力开发、大力挖掘的特色旅游产品。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管理。在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更应该加强对农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