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1页
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2页
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3页
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4页
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基本要求)2004.07.20 1.基本要求:1.1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按各自质量职责共同实施。1.2在住宅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手册。1.3住宅工程及其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手续,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1.4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建设单位不得进行施工发包。1.5在住宅建设过程中,如需变更设计时,须经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文件,并按规定经审图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1.6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1.7建设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1.8建设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1.9对按规定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沉降观测单位进行沉降观测,在主体和竣工验收时,必须提供沉降观测报告,如沉降尚未达到规定要求时,应继续按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直至符合要求。1.10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按有关规定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验收不合格或未进行竣工验收及备案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1.11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1.12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1.13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住宅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1.14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做好材料进场验收工作,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1.15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工作,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1.16 监理单位应配备常规的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1.17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和施工管理负责人。1.18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针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提出具体措施并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1.19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1.20住宅工程勘察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勘察合同的要求进行勘察工作,确保勘察成果客观、真实、可靠,并对勘察成果质量负责。1.21各级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1.22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列入监督重点。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设计规定)2004.07.20 2.设计规定:2.1住宅工程的各分部、项工程施工图纸应严格对照标准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设计,住宅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进行设计,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采用天然和复合地基的住宅工程平均沉降计算值不大于150MM。2.2建设单位不应以增加小区绿化面积为名取消室外散水坡。散水坡须由单位工程的总包单位施工,未做完散水坡的工程不得竣工验收。2.3住宅工程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如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2.4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2.5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1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100MM),同时单向多跨板厚度应L/35(L为板的短向跨度)。2.6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小于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2.7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2.8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2.9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2.10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10,箍筋6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8。2.11顶层及次顶层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顶层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80MM。房屋两端及顶层砌体应增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宜为2-3M。对顶层的外露的东西山墙混凝土构造柱加密间距宜为1.5-2M,事实证明顶层东西两端的外山墙,温度变形导致的裂缝频率远较顶层内山墙为高,故宜内外有别,顶层的东西端外山墙构造栓宜加密,对室外的砌体女儿墙和栏板墙除应设压顶圈梁外,混凝土构造柱同样宜加密(1.5-2M).2.1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2.13外墙应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外墙保温措施。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阻不得小于1.26M2K/W。2.14在需要设置沉降观测的工程,在施工图中必须明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稳定指标及沉降差异控制指标;2.15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2.16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做一道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同时浇筑,地面标高比室内其它房间低30MM;2.17给排水管道如设计为埋置式(在主体结构可隐蔽)时,应充分考虑有方便于检修采取措施的设计内容,埋置式给排水管道已不止一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设计是源头应该先解决。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部分材料要求)2004.07.20 3.部分材料要求:3.1用于现浇板的预拌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得大于180KG/M3,水泥用量不得大于360KG/M3。3.2现浇楼面的预拌混凝土应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控制掺和料的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20%。3.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3.4现浇板的预拌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不得小于2.1,泵送混凝土中的细骨料,其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小于15%。3.5用于住宅工程的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3.6现场浇捣的预拌混凝土塌落度,高层建筑应小于200MM,其它住宅应小于150MM。3.7有条件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或外加剂)等抗裂材料。当混凝土掺加微膨胀剂时,其混凝土的补偿收缩质量指标应有检测报告并能符合规定要求。3.8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混凝土收缩值检测和控制体系。3.9予应力混凝土孔心板出厂时,构件生产企业必须验收合格后在板底加盖合格专用章。3.10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石粉。3.11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出釜停放期宜为45天(不应小于28天)。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天,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施工要求)2004.07.20 4.施工要求:4.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4.2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现浇板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有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的现浇板厚度质量检查记录。4.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和现行规范要求采取养护措施,确保养护质量,并建立专门的混凝土浇筑养护记录。4.4交叉管线处应采用接线盒,管线不应立体交叉穿越。4.5在施工质量竣工验收前,平屋面和室内厨卫间必须进行100%的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坡屋面必须有雨后或淋水试验检查记录,排水管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通球、通水试验,试验结果须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证。4.6各种管线的色标必须按以下规定统一实施:4.6.1电线:按A、B、C三相线、零线、地线的顺序,分别为黄、绿、 红、 淡蓝、黄绿双色线。4.6.2室外及公用部位的煤气管为黄色。4.6.3室外及公用部位的自来水管为绿色。4.6.4消防管为红色。4.6.5喷淋管为红色或红色色环。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模板工程)2004.07.25 5.1 模板工程5.1.1基础模板通病5.1.1.1现象:5.1.1.1.1条形基础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钢筋工程)2004.07.21 5.2 钢筋工程5.2.1现象:柱、梁、板、墙钢筋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5.2.2原因:5.2.2.1钢筋未严格按设计尺寸和规范要求安装;5.2.2.2钢筋保护层垫块、马凳不放或少放;5.2.2.3浇捣混凝土过程中钢筋被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纠正,或被操作人员踩踏、砸压或振捣混凝土时直接顶撬钢筋,造成钢筋位移。5.2.3防治措施:5.2.3.1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应可靠有效,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应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8-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5.2.3.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搭设跑道、料台,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混凝土工程)2004.07.21 5.3 混凝土工程5.3.1 混凝土表面缺陷5.3.1.1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及孔洞。5.3.1.2原因:5.3.1.2.1模板工程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新浇混凝土与模板表面残留的混凝土“咬接”,模板内建筑垃圾未清理干净;5.3.1.2.2混凝土浇捣前未充分湿润模板;5.3.1.2.3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混乱等;5.3.1.2.4漏振或振捣不实;5.3.1.2.5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特别是框架结构中后浇构造柱。5.3.1.3防治措施:5.3.1.3.1模板使用前表面应清理干净,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双面胶带加强。构造柱应对墙体缝隙进行填嵌密实,浇混凝土前对模板、墙体充分湿润;5.3.1.3.2应按规定合理布料,明确专人分层振捣,防止漏振;5.3.1.3.3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特别是框架结构中后浇构造柱,应事先制定处理方案(如开门子板、构造柱上口斜开口模板等),以保证混凝土通过并振捣密实。5.3.2 混凝土现浇板裂缝5.3.2.1现象:混凝土现浇板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有的甚至在浇混凝土后隔天即发生明显的上下贯通裂缝或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不断发展至一定程度。5.3.2.2原因:5.3.2.2.1设计构造措施不当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5.3.2.2.2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混凝土外加剂不符要求等造成混凝土裂缝;5.3.2.2.3楼板模板支撑不牢固横楞及支撑未经过强度和刚度的计算;5.3.2.2.4混凝土浇捣施工措施不到位,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措施不到位;5.3.2.3防治措施:5.3.2.3.1设计应根据规范及前述设计要求采取措施,加强构造要求;5.3.2.3.2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符合有关要求,监理、施工单位对进场商品混凝土应加强检查;5.3.2.3.3现浇楼板模板的横楞及支撑应经过强度和刚度的计算,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5.3.2.3.4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两层钢筋之中),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5板厚,沿预埋管道方向应增设6150、宽度不小于600MM的钢筋网带(或钢丝网片),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当给排水管道设计为埋置式时应对是否有方便可行的检修措施进行严格把关;5.3.2.3.5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抹压;5.3.2.3.6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5.3.2.3.7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5.3.2.3.8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应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确保按规范要求拆模;5.3.2.3.9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结束并不少于60天后再进行,浇筑时宜用微膨胀混凝土。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砌体工程)2004.07.21 5.4 砌体工程5.4.1砌体砂浆不饱满5.4.1.1现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满足规范规定,竖缝内无砂浆(瞎缝或空缝透亮)。5.4.1.2原因:5.4.1.2.1砂浆和易性差5.4.1.2.2采用不适当的砌筑方法5.4.1.2.3干砖上墙5.4.1.3防治措施:5.4.1.3.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接强度的关键,如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细砂。可适当按配比掺加石灰膏或外加剂以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5.4.1.3.2不得采取探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法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筑法”砌筑,改进砌筑方法,防止出现瞎缝或空缝;5.4.1.3.3严禁干砖上墙,冬季施工时,应将砖面适当润湿后再砌筑;5.4.1.3.4新型墙体材料应严格按新型墙体材料标准、节点详图施工,使用专门砂浆进行砌筑。5.4.2 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接槎处拉结筋少放或漏放5.4.2.1现象:5.4.2.1.1砌筑时随意留槎,且多留阴槎,槎口部位用断砖砌筑,阴槎部位接槎砂浆不密实,灰缝不顺直;5.4.2.1.2墙体留槎处拉结筋少放或漏放。5.4.2.2原因:由于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随意留设施工洞口。5.4.2.3防治措施: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应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也应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应按施工规范留砌斜槎。如留槎有困难时,也可留直槎,且应用阳槎,并按规范规定加设拉结筋。5.4.3 阳台扶手、栏杆与主体连接不牢5.4.3.1现象:阳台扶手、拦杆与主体连接表面处出现裂缝、空鼓。5.4.3.2.原因:施工管理不当,操作人员图省事,在砌阳台处砖墙或浇阳台处构造柱时,没有设置拉结钢筋。5.4.3.3防治措施:5.4.3.3.1加强施工管理,执行交底制度,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5.4.3.3.2必须按设计要求留置拉结筋。如设计无规定时,应在与扶手交接处设置26拉结筋,在与栏板交接处设置不少于两排26拉结筋。拉结筋在砖砌体和混凝土中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在浇筑混凝土扶手或砌栏板前应将钢筋调直,若在主体施工时遗漏,在阳台扶手、栏板施工前必须补足。5.4.4 门窗洞口连接构造措施不准确5.4.4.1现象: 门窗洞口连接构造措施漏设、少设、不符要求。5.4.4.2原因: 连接构造措施的设置不符要求。5.4.4.3防治措施:5.4.4.3.1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交底制度,增强操作人员责任心;5.4.4.3.2针对不同规格的砌体、砌块,如来用预埋式构造措施,则应在墙体施工前预先制作砌块长度的1/2或1/4且不低于C10含埋置件的细石混凝土砌块,其埋置件应按规定埋置牢固、耐久。5.4.5 框架填充墙砌筑及连接措施不当5.4.5.1现象:框架梁底,柱边出现裂缝,外墙裂缝处渗水。5.4.5.2原因:未设置拉结筋,柱边少放、漏放拉结钢筋;梁下墙体一次砌完,混凝土柱、梁与砌体交接处未设置加强网。5.4.5.3防治措施:5.4.5.3.1柱边(框架柱或构造柱)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26 且 在砌体内锚固长度不小于1000MM的拉结筋。若少放、漏放必须在砌筑前补足;5.4.5.3.2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5.4.5.3.3柱、梁与填充墙接触处应加设钢丝网片,对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少于100MM,防止该处粉刷裂缝。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抹灰工程)2004.07.21 5.6. 抹灰工程5.6.1 抹灰层脱层空鼓5.6.1.1现象: 抹灰层脱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脱层空鼓。5.6.1.2 原因:5.6.1.2.1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5.6.1.2.2抹灰面底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5.6.1.2.3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5.6.1.3 防治措施:5.6.1.3.1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部分要凿平,对砌体楞洞应双面填嵌密实,对混凝土对拉螺柱孔洞可用发泡泡沫剂填嵌密实;5.6.1.3.2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层浇水湿润;5.6.1.3.3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灰前应先凿毛或洒107胶水泥浆,也可用界面处理剂处理;5.6.1.3.4各抹灰层之间的材料要接近,特别注意外墙保温材料的施工一定要严格按标准图集,先做样板确定施工工艺后方可全面铺开施工。5.6.2 抹灰层裂缝5.6.2.1现象:抹灰层裂缝是指抹灰面层的各种裂缝,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龟裂,窗套侧面的裂缝等。5.6.2.2原因:5.6.2.2.1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高或砂粒径过细;5.6.2.2.2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引起收缩裂缝;5.6.2.2.3底层基体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的拼接部位处理不当或温差而引起裂缝。5.6.2.3防治措施:5.6.2.3.1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砂不能过细,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石灰膏要熟透,过滤要认真。5.6.2.3.2基层要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每遍厚度宜为7-9MM,水泥砂浆每遍厚度宜为5-7MM,当抹灰总厚度35MM时应有加强措施,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5.6.2.3.3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窗台处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板),或设36的钢筋,伸出窗洞口各300MM以上;5.6.2.3.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抹灰后第二天应洒水养护7天;5.6.2.3.5对基体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拼接部位,特别是框架梁、柱与墙体周围,应钉钢丝网等方法加以处理;内墙可采用粘贴网格布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某些新型墙体材料,应根据标准图集和施工工艺采取专用粉刷砂浆等工艺进行施工;5.6.2.3.6对抹灰面积较大或较长的粉刷面层,要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宜贯通,以防止抹灰面层收缩裂缝。5.6.3 分格缝不规范5.6.3.1现象:分格缝不平直、深浅不一致、宽窄不一,缝起点或终点上下与左右不统一,缝口缺棱掉角或粗糙、嵌缝不密实、不光洁。5.6.3.2原因:5.6.3.2.1由于找平层欠平整,粘贴分格条时未能做到既弹线又应拉线,以致造成两条分格条镶接时未吻合或不平直,或分格条变形;5.6.3.2.2分格条制作不规范,厚度不一致,宽度不统一。5.6.3.2.3嵌条面上砂浆未及时清除,或取条的时间、方法不当。5.6.3.3防治措施:5.6.3.3.1分格条必须先弹线,在粘贴时两端必须拉线以达到平直一致,分格条宜选用塑料分格条,条子必须顺直,厚度、宽度应统一;5.6.3.3.2对墙、柱要拉通线,弹出横向水平分格线或竖向垂直分格线,水平分格条一般应粘贴在水平线下边,垂直分格条应粘贴在垂直线右侧,分格条起点与终点上下左右一致;5.6.3.3.3分格条取出的时间与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待粉刷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取出分格条;二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当天就抹面层,等压光或蟹毛后,应将分格条上水泥砂浆清刷干净,即可取出分格条;5.6.3.3.4取出分格条后分格缝必须用水泥浆嵌密实,刷黑漆时,应用美术笔将分格缝缝底涂黑,不能污染缝边,否则会产生视觉差,似乎分格缝不平直。5.6.4 坡向不正确、不一致5.6.4.1现象:5.6.4.1.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流水坡向以及挑口滴水线不正确,造成外墙面挂黑;5.6.4.1.2外墙窗台坡度大小不统一、不适中。5.6.4.2原因:5.6.4.2.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流水坡向朝外或水平,挑口滴水线设置不当造成雨水与积灰向外流淌,使外墙面局部挂黑;5.6.4.2.2确定的外墙安装窗框的标高与窗台口的标高不合适,窗台的坡度过大或过小。5.6.4.3防治措施:5.6.4.3.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流水坡向应朝里,且坡度要大一点,使雨水与积灰向内流淌,挑口滴水线设置确当且深宽均不小于10MM可预防外墙面挂黑;5.6.4.3.2外墙安装窗框与窗台口的高度要事先合理确定,一般做法为室内外窗台高差为20MM左右,窗框与窗台间隙用水泥砂浆勾成半圆弧,且缩进窗框5MM,窗台口应再下降20-30MM,这样的坡度较为适中。5.6.5窗(套)台线不统一 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防水工程)2004.07.21 5.7 防水工程5.7.1厨、卫间渗漏5.7.1.1现象:5.7.1.1.1厨、卫间楼板与管道的接缝处渗漏;5.7.1.1.2厨、卫间地面渗漏。5.7.1.2原因:5.7.1.2.1厨、卫间楼板与管道四周接缝处处理不符合要求;5.7.1.2.2现浇板浇捣不密实,出现蜂窝、孔、缝,未做防水层。5.7.1.3防治措施:5.7.1.3.1厨、卫间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5.7.1.3.2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管道的光滑外壁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洒均匀;5.7.1.3.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小时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也可用柔性密封胶嵌填。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5.7.1.3.4厨、卫间地面应按要求设置防水隔离层,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5.7.1.3.5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应为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5.7.1.3.6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5.7.1.3.7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并由施工、监理单位作好书面记录。5.7.2屋面渗漏5.7.2.1现象:女儿墙、天沟檐沟、变形缝、烟囱及管道四周渗漏,屋面局部渗漏。5.7.2.2原因:5.7.2.2.1防水材料生产厂承接防水施工任务时无防水施工资质、防水工艺及材料缺乏标准,施工管理不善,操作工无上岗证。没有编制防水施工方案,施工前没有技术交底,没有按图纸(标准图集)和规范施工,没有按每道工序检查;5.7.2.2.2找平层,刚防层等施工时直接靠紧女儿墙,未留分格缝、女儿墙等根部阴角,没有按规定做圆弧,铺卷材防水层没有按规定做缓冲层,卷材端边的收头密封不好,导致裂缝、张口而渗漏;5.7.2.2.3天沟、檐沟的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导致裂缝,防水构造层不符合要求,水落口直径太小或堵塞造成溢水、漏水;5.7.2.2.4变形缝细部构造不当,根部阴角未做圆弧和防水层,顶面封盖未做缓冲层,封盖拉裂后破坏致使防水层渗漏;5.7.2.2.5瓦屋面与立墙及突出屋面结构交接处处理不当。5.7.2.3防治措施:5.7.2.3.1应加强防水施工技术管理、持防水施工资质证书和防水上岗操作证上岗,认真根据图纸(标准图集)和规范要求编制屋面防水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防水材料进场时应严格对照标准进行抽样复试合格后才准采用。并对每道工序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7.2.3.2阴角都要粉圆弧,阳角要粉钝角,圆弧半径为100MM左右,伸出屋面管道周围应嵌填密封材料,嵌填要密实;5.7.2.3.3施工屋面找平层和刚性防水层时,在女儿墙交接处应留30MM分格缝,缝内嵌填柔性密封膏,女儿墙高度大于800MM时,要留凹槽,卷材端部应裁齐压入预留凹槽内,钉牢后用水泥砂浆或密封材料将凹槽嵌填严实;女儿墙高度低于800MM时,卷材端头可直接铺贴到女儿墙顶面,再做钢筋混凝土压顶;5.7.2.3.4天沟、檐沟防水层施工前,水落口要安装好,排水坡度不宜小于1%,沟底阴角要做成圆弧,转角处阳角要抹成钝角,用与卷材同性质的涂膜做防水增强层,沟与屋面交接处应空铺宽为200MM的卷材条,防水卷材必须铺到天沟外帮顶层;5.7.2.3.5变形缝处应根据图纸要求,一般应在根部铺一层附加层,附加卷材宽300MM,卷材上端要粘贴牢固。在立墙和顶面,卷材要满贴,墙顶面盖一条与墙面同宽的卷材,贴好一面后,缝中嵌入衬垫材料,再贴另一面,上面再覆盖一层卷材,卷材比墙两边各宽200MM,覆盖后粘牢,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扣压牢固,预制盖板的接缝用密封膏嵌实;5.7.2.3.6平瓦屋面与立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等交接处均应做泛水处理。天沟、檐沟的防水层,应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沥青防水卷材等铺设,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小于40MM,脊瓦与脊瓦之间,以及脊瓦与平瓦之间的缝隙,应采用掺加纤维或麻刀的混合砂浆(不应采用水混砂浆)填实抹平,并应再采用柔性防水涂料作缝隙砂浆表面的防渗漏水的防水处理。瓦伸入天沟、檐沟的长度和挑出封檐板的长度为50-70MM,平瓦必须铺置牢固。地震设防地区或坡度大于50%的屋面,应采取固定加强措施。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窗框、扇渗水、密封质量不符要求)2004.07.21 5.8 窗框、扇渗水、密封质量不符要求5.8.1现象:窗顶及下口或窗立面出现渗漏现象。5.8.2原因:5.8.2.1密封材料差,橡皮条、密封条镶嵌不密实、脱落,安装质量不符要求;5.8.2.2窗框四周与结构间交接措施不当并留有缝隙,窗顶滴水线处置不当;5.8.2.3窗台泛水坡度不正确,窗框内积水,窗未设排水口。5.8.3防治措施:5.8.3.1密封条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应适当放宽尺寸,以保证不回缩;5.8.3.2框与墙体缝隙应填嵌密实,塑钢窗框四周缝隙应用聚氨脂发泡剂嵌填,以形成弹性连接并嵌填密实,窗框外侧与墙体饰面交接处应先留有深度不小于5MM的深浅平直一致的槽口缝隙,用硅酮密封胶嵌填,再窗顶应有深、宽不小于10MM的滴水线;5.8.3.3窗框上应设有排水孔,窗台处应留有50MM空隙,向外作排水坡;5.8.3.4产品进场必须按规定要求检查抗风压、空气渗透、雨水渗漏三项性能指标,合格后方可安装。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电气安装工程)2004.07.21 5.9电气安装工程5.9.1电缆桥梁、支架以及电线保护管的支吊架不符合要求5.9.1.1现象:吊、支架间距过大、歪斜,用气割开孔、切割、防腐质量差。5.9.1.2原因分析:管理不严格,施工人员违反规范规定,施工现场设备不配套。5.9.1.3防治措施:5.9.1.3.1所有非镀锌制品的支、吊架、必须先预制、打孔、防腐完毕后方可安装;5.9.1.3.2支、吊架安装前必须拉线,保证支、吊架的水平、垂直;5.9.1.3.3应用机械切割和钻孔,必须使用气割下料和开孔,气割后必须磨去所有氧化物,并作防腐保护。5.9.2电管过墙(楼板、地板)不规范5.9.2.1现象:不加套管或套管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5.9.2.2原因分析:交底不清或操作者施工不规范。5.9.2.3防治措施:电管穿过墙或楼板、地板必须外套金属套管,过墙套管长度与墙等厚,过地板、楼板时,下口平、口高出板面5mm。5.9.3 PVC电管敷设不牢固或断裂5.9.3.1现象:连接处脱节或断裂。5.9.3.2原因分析:粘接部位未处理干净。5.9.3.3防治措施:套管内侧及连接管外侧均要将胶合剂除刷均匀,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中心,电管插入后待胶粘剂固化后才能移动连接后的电管;按规范规定的间距设置支、吊架固定电管。5.9.4防治电器保护接地措施5.9.4.1现象:电气设备接地不可靠,电阻大、松动、未接地。5.9.4.2原因分析:所有电器装置中由于绝缘损坏而可能带电,电气金属外壳应保护接地,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没有用镀锌螺栓和弹簧垫;软铜线不做线耳。5.9.4.3防治措施:5.9.4.3.1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及外壳应保护接地;5.9.4.3.2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线盒、终端盒的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保护层和保护钢管等应保护接地;5.9.4.3.3电缆支架、吊架、托架、穿线的钢管,应执行GB50303中第12.1.1规定;5.9.4.3.4电气装置的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严禁串接;5.9.4.3.5接地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扁钢搭接其焊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且不少于三面焊接。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焊接,焊接处不应有夹渗、咬边等缺陷,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5.9.4.3.6智能建筑工程中智能化系统电源、防雷及接地系统应执行GB50303第24.1.1、24.1.2、24.1.4、24.1.5、27.1规定。5.9.5屋顶栏杆作避雷带时对接不符合要求5.9.5.1现象:采用屋顶栏杆作避雷带时,管子对接后不再搭接,引下线焊接不符合要求。5.9.5.2原因分析:施工人员对规范要求不清楚,管子对接不搭接及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够,致使导电截面积达不到规定要求。5.9.5.3防治措施:屋面栏杆作避雷带时,钢管对接后还应用钢筋搭接,引下线搭接长度必须不小于引下线直径的6倍。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消防工程)2004.07.21 5.10消防工程5.10.1消火栓安装不符合规定,影响启闭使用5.10.1.1现象:消火栓栓口不朝外,在箱内安装位置和标高不符合规定,影响使用或不起作用。5.10.1.2原因分析:5.10.2.1缺乏消火栓灭火常识;5.10.2.2未按施工规范及“室内消火栓安装”图集施工;5.10.2.3消火栓箱尺寸小于规定值,栓口无法朝外。5.10.1.3防治措施:5.10.1.3.1室内消火栓应按国家标准图集施工。消火栓箱规格尺寸必须满足消火栓安装要求,栓口应朝外(双栓口可朝下),不得倾斜安装;5.10.1.3.2安装乙型单栓消火栓时,须保证阀门中心距地面1.10m,距箱侧面140mm,距箱后内表面100mm;5.10.1.3.3消火栓安装位置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应保证箱门能开启175。5.10.2 消火栓箱内配置不齐全,影响消防灭火5.10.2.1现象:消火栓箱门上无“消火栓”字样,箱内水枪、水带配置不全,水带未与消火栓栓口、水枪绑扎,排列零乱,影响使用与灭火。5.10.2.2原因分析:5.10.2.2.1对消防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和安装标准不熟悉;5.10.2.2.2施工马虎;5.10.2.2.3未按国家标准图集加工消火栓箱和配置消防器材。5.10.2.3防治措施:5.10.2.3.1消火栓箱结构、规格、尺寸应根据设计的不同类型按国家标准图集加工和安装。栓门要用玻璃门,并在玻璃门上用红漆标出“消火栓”字样;(1) 消防箱内消火栓阀、水枪、水龙带必须按设计规格配置齐全,其产品必须选用消防部门批准生产的合格品;(2) 栓阀应装在箱门开启的一侧,并在验收前将消火栓、水龙带水枪、胶带卷盘或挂架安装完成。通病治理-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给排水工程)2004.07.21 5.11给排水工程 5.11.1 PP-R给水管流水不畅或堵塞 5.11.1.1现象:管道流水不畅,甚至有堵塞。 5.11.1.2原因分析: 5.11.1.2.1管道安装前未消除管内杂物; 5.11.1.2.2管道接口施工操作不当,热熔时间过长,导致管道融化,管道断面尺寸缩小; 5.11.1.2.3施工中甩口,管口未及时封堵或封堵不严; 5.11.1.2.4通水前管道系统未冲洗或冲洗不净; 5.11.1.2.5给水箱使用前未冲洗或冲洗不净。 5.11.1.3防治措施: 5.11.1.3.1管道安装前应将管内杂物清除干净; 5.11.1.3.2施工操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培训,掌握操作要领; 5.11.1.3.3管道在施工时应及时封堵管口;给水箱安装后要清除箱内杂物; 5.11.1.3.4管道施工完毕后应按规范要求对系统进行冲洗和消毒; 5.11.1.3.5管道堵塞后应寻找堵塞点,拆开疏通。 5.11.2 PP-R给水管接口渗漏 5.11.2.1现象:给水管在水压试验或通水时,接口有潮湿、滴水、渗漏现象。 5.11.2.2原因分析: 5.11.2.2.1施工人员未经过培训,缺乏施工经验; 5.11.2.2.2管材、管件连接时,承插深度不符合要求; 5.11.2.2.3管道接口施工操作不当,热熔时间短,造成管材、管件未完全熔结。 5.11.2.3防治措施: 5.11.2.3.1施工操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培训,掌握操作要领; 5.11.2.3.2管材、管件连接时,承插深度应按要求施工; 5.11.2.3.3管材、管件应选用合格产品; 5.11.2.3.4管道连接后,应按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接口有漏水应及时修补,直至试压合格为止。 5.11.3阀门泄漏 5.11.3.1现象:阀门安装后,经强度试验后或使用后,关闭不严,有渗漏。 5.11.3.2原因分析: 5.11.3.2.1有杂物进入阀腔、阀座、堵塞阀芯; 5.11.3.2.2操作用力过猛,阀杆弯曲变形; 5.11.3.2.3密封面受损或密封面研磨不符合要求。 5.11.3.3防治措施: 5.11.3.3.1阀门安装前应做强度试验,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