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课外古诗词赏析.ppt_第1页
九下·课外古诗词赏析.ppt_第2页
九下·课外古诗词赏析.ppt_第3页
九下·课外古诗词赏析.ppt_第4页
九下·课外古诗词赏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背诵,九年级下,赏 析,从 军 行 杨 炯,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1,二、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三、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四诗的背景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时代背景:唐王朝建立之初,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对新兴的政权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常使唐王朝处于东西拒敌的狼狈境地,所以当时不得不用大量的财帛珍宝馈赠对方,以求得边境的暂时安宁。这一边防措施,引起了当时朝臣和部分文人的不满,他们迫切希望朝廷拿出勇气,扫除边患。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初唐诗坛产生了不少从戎报国、抵御外侮的边塞诗。,译文:,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我的心中不禁热血沸腾 。 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 。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 。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 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烽火照西京”,说明军情紧急。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杨炯)(原诗略)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请评析“照”和“自”的表达效果。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写怎样的场面? 尾联运用什么抒情方式,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链接中考】,【明确】“照”渲染了军情紧急的气氛;“自”写出了书生由衷的报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明确】描写了将士冒雪战斗,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明确】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作者宁愿当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在诗歌鉴赏题目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 1、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 2、某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 对这些类似的问题,如何回答,(分析前一题),1某句具有什么特点(手法) 2展开想象,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再现诗句所描写的情境; 3体会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妙处(结构、情感、主旨),手法+句意+作用(结构、情感、主旨),答题步骤,一、从军行 1、诗歌借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要表达怎样的主题? 直接抒发了自己愿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 。 2、赏析第三联采用的艺术手法?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3、艺术手法:写战斗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声色结合(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2,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句句对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赏析“邀”字。,“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 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是否排解了心中的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没有。“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的场面有何表达作用?,“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 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 一波三折,曲径通幽。,艺术技巧: 总之,这首诗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起伏自然的构思和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这篇佳作。,二、月下独酌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诗眼就是“独”字,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2:谈谈你对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的理解。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3:诗歌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 诗人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羌村三首,杜 甫,3,背景: 公元756年,安史乱军攻破潼关,杜甫携妻带小,寄居羌村。不久,听说流亡中的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就离家北上,企图为平叛效力。然事与愿违,刚启程便被叛军捉住,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羌村三首 杜 甫 (三)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译文】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著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 一再的解释说:“酒味为什麼淡薄,是由於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 !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甚。,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前四句的描述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主题:表达了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表达了作者对动荡时局的悲叹。,登 楼 杜 甫,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4,背景 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上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万方多难”暗示怎样一种社会景象?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万方多难”指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 。属反衬手法。,颔联描述山河壮观 ,写出一种怎样的意境?,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颈联议论天下大势 ,表达作者怎样的信念?,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小 结:,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三、登楼 1、“花近高楼伤客心”用反衬手法,写花伤客心,是以乐景写哀情。“伤”,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悲怆气氛。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借古讽今) 2、万方多难”暗示怎样一种社会景象?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万方多难”指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 。属反衬手法。,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 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5,【翻译】你没看见走马川在雪海边,黄沙扬起茫茫一片,一直连接到天上。轮台到了九月狂风整夜地呼啸,走马川的石头像斗一样大,随着风势被吹得满地乱滚。现在匈奴牧草茂盛军马正壮,金山西边,烟尘飞扬,汉家的大将就要出兵西征了。将军的金甲在夜间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枪戈相互触碰。风头凶猛锐利,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马身上的毛挂着雪片仍然汗气蒸腾,五花马身上斑纹的汗气立即变成冰。在幕帐中起草檄文砚台里的水也凝结了。料想敌军听到汉军出征定会惧怕,不敢短兵相接来交战,将士们一定可以在西门等候捷报。,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恶劣与艰苦。 作用: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内容分析:,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主题: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代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并预祝最后的胜利。,四、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人对细节刻画得入微而生动,请举例说说其作用。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6,历史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贬潮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被贬的原因,申述忠心,即景抒情,交代后事,返回首页,推敲诗句,1.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2.”横”、“拥”可以替换其他别的词语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横 拥,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五、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 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这两句借景寄予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3、艺术手法:颈联借景抒情,既悲且壮。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时世艰难,岁逢灾荒,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们为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各奔东西。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战乱后田园荒芜,兄弟姐妹们辗转四处正在离别之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形影相吊孤零零如同千里单飞的鸣雁,离开故土而没有了根基,仿佛漫天飘飞的秋莲。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共望一轮圆圆的明月,此夜之中,分别五地的我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完全相同。,7,背景: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 主题: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状况,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用意? 比喻。“千里雁”一喻表现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表现思乡之情。从而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品味“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望月而思乡,这种情怀在诗人那个时代是许多人都有的,诗人说出这一点,能引起散居异地的亲人们的强烈共鸣。,六、望月有感 1、背景: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 2、主题: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状况,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3、“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用意? 比喻。“千里雁”一喻表现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表现思乡之情。从而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运用比拟手法,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比拟,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的描述,赋予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4、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望月而思乡,这种情怀在诗人那个时代是许多人都有的,诗人说出这一点,能引起散居异地的亲人们的强烈共鸣。,雁门太守行,8,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荒唐,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乌云弥漫在城上,城郭似乎被催垮了日光穿过云的缝隙,战士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在深秋的季节里吹响号角,长城附近的泥土在夕阳的掩映下更加凝重,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红旗。 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 我宁愿手提利剑战死在沙场,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 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本诗主题: 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七、雁门太守行 1、 本诗主题: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2、 首联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声势。同时,这“黑云”与“金鳞”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颔联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半卷红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的景象,诗人写这个景象是要表现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颈联中的“起”字能否改为“响”?试具体分析用哪个更好。 不能。“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联,表现友军深夜驰援,驰援部队刚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号令,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声音低回沉重。“响”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小,而“起”字更具有动态,鼓面不起,声音就沉重低回。,4、请说说作者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用意。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 5、请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 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9,王观(公元1035-1100年) ,字通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弟。他少负盛名,邻里称奇。公元1057年,他进士及第,初任单州团练推官,不久改任秘书省校书郎。公元1073年,他因进扬州赋,受到神宗帝的赏识,赐“绯衣银章”,跻身于文武百官之列;接着提拔他任大理寺丞,掌管刑狱。后因清平乐一词,见罪于帝母宣仁太后,被贬为江都知县。从此自号“逐客”,游历名山大川,笔耕不辍,逝于任所。著作有诗文集50卷,天鬻子、冠柳集、维扬芍药谱各1卷。,指出词中的比喻:,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 语言朴素清新,情感深挚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