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代码名称波速A波(横波)B波(纵波)C莫霍界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2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M地壳、N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温馨提示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而后是左右摇晃。而在水中的人,因横波不能通过液体,只感觉到纵波作用下的上下颠簸。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岩石按成因分类,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1)岩浆岩:形成:常见岩石:花岗岩和玄武岩。(2)沉积岩:形成:常见岩石:石灰岩、砂岩、页岩。(3)变质岩:形成:常见岩石: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是:上升冷却凝固,变质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化学沉积作用,重熔再生。(2)意义: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地貌景观。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环境。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一队由各国地质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裂缝长度迄今已由1 km增大至60 km。(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哪一圈层?提示:地幔。(2)裂缝从1 km延长到60 km,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哪一圈层?提示:岩石圈。 核心要点掌握好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征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图,回答13题。1岩石圈是指()A地壳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软流层以下的部分D地壳和软流层2图中m、n表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是纵波Bn是横波Cm传播速度较快Dn在固态、液态、气态中都能传播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是()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解析:1.B2.D3.D第1题,根据教材,岩石圈是指上地幔上部的刚性盖层及整个地壳的部分。所以,选B。第2题,纵波在三态中传播,纵波、横波在莫霍界面处会突然加速,在古登堡界面处纵波波速会突然减弱,横波会突然消失,所以,m、n分别是横波、纵波,因此选D。第3题,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地壳最厚。 情景导入先思考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四点二四公尺。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选自语文教材人民英雄纪念碑(1)课文中的“花岗石”、“汉白玉”是同一类岩石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提示:花岗石即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汉白玉是大理岩,大理岩则是由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2)花岗石是否可以变成汉白玉呢?提示:花岗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可以形成汉白玉。 核心要点掌握好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构成地壳的岩石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任何一种岩石都有诞生和消亡的过程,并且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代表外力作用。读图,回答13题。1图中与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BC D2我国某地地质钻探时,向下钻探100 m,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与该岩石是同类岩石的是()A甲 B乙C丙 D丁3对于三类岩石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花岗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玄武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B板岩经过变质作用可以形成页岩C沉积岩内一定含有化石D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解析:1.D2.B3.D第1题,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图中甲代表岩浆岩,乙代表沉积岩,丙代表变质岩,丁代表岩浆;和都表示变质作用,故D项正确。第2题,含有化石,应属于沉积岩,故对应图中的乙类岩石。第3题,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岩浆岩,属于内力作用成岩;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含有化石的一定是沉积岩,但是沉积岩不一定含有化石;乙(沉积岩)和丙(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图经典母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判读技巧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判读“一、二、三、四、五”2“四”种地质作用3“五”种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常见变式图(1)图中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是沉积物,E是沉积岩,F是变质岩。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作用,是岩石出露地表的作用,、是外力作用,是变质作用,是重熔再生作用。(2)根据箭头“三进一出”可判定a是岩浆,根据变质作用指向变质岩可判定1是变质作用,d是变质岩,然后进一步确定b是岩浆岩,c是沉积岩,2、5是外力作用,3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作用,4、6、7均是重熔再生作用。(3)在上图中a为岩浆,b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表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表示重熔再生,表示外力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演练冲关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12题。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e为变质岩Ba为沉积岩Cd为岩浆岩 Dc为岩浆2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是外力作用 B是变质作用C是重熔再生作用 D是冷却凝固作用解析:1.A2.D读图可知,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a为岩浆,b、c为岩浆岩。第2题,为冷却凝固作用,为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内力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右图所绘的是有着“海上兵马俑”之称的海下石林。一组组多边形的岩柱排列整齐,仿佛严阵以待的军列。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与该岩石形成有关的是()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 D流水侵蚀4该岩石属于()Aa BbCc Dd解析:3.C4.B第3题,根据“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及图中岩石的形状特征即可判断出,该类岩石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所以本题选C。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该岩石为岩浆岩,而从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a和c分别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b表示岩浆岩,d表示岩浆,所以本题选B。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只能通过液体传播B和向下通过时,波速突然下降,消失C和在向下通过时,波速均明显减小D界面上下的物质均为固态,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2是哪两个圈层的分界面()A地核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解析:1.B2.D第1题,图中、分别是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波速较快,且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经过界面时,纵波波速明显下降,横波消失;通过界面时两种波波速都明显加快。第2题,界面为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砾石和大理岩 B页岩和石灰岩C砂岩和玄武岩 D石英岩和花岗岩解析:选B有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页岩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4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A.B.C.D.解析:选D岩浆经过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都可经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岩浆岩都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都可重熔再生成新的岩浆。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56题。5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岩石类型,正确的是()A甲沉积岩 B乙喷出型岩浆岩C丙变质岩 D丁侵入型岩浆岩6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C地壳上升 D固结成岩作用解析:5.C6.D第5题,图中甲、乙均由岩浆所形成,为岩浆岩,其中甲形成于地表且可直接变成沉积物,说明为喷出型岩浆岩,则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丁由沉积物所形成,为沉积岩,则丙为变质岩。第6题,是岩浆形成侵入型岩浆岩的过程,为岩浆侵入;是变质岩形成岩浆的过程,为重熔再生;是各类岩石形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为固结成岩作用。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78题。7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A5 km处B17 km处C33 km处D2 900 km处8该地可能位于()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C南极点 D太平洋解析:7.A8.D第7题,图中波速开始明显增加的深度为5 km左右,所以莫霍界面大约位于5 km处。第8题,莫霍界面深度为5 km,得出该地应该位于地壳薄弱的海洋上。甲图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乙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表现形式,字母表示物质类型,其中D中含有化石。读图完成910题。9翡翠属于()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10在乙图中,能反映翡翠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A BC D解析:9.D10.B由图中各物质的相互关系可知: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D为沉积岩,为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为冷却凝固。第9题,由题意可知,翡翠形成于低温、极高压条件下,且岩石进行重新结晶,成分发生改变,属于变质岩。第10题,翡翠的形成需要的是变质作用()。一、选择题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估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12题。1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地壳 B地幔C地核 D软流层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B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解析:1.A2.A第1题,根据材料,浅层地能存在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的平均厚度17 km,所以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壳,A对。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A对。浅层地能分布普遍,储量大,埋藏浅,易于开发利用,B错。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尚未普遍使用,C错。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已经能开发利用,D错。(上海高考)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完成34题。3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在地下形成A BC D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3.D4.D第3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第4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5岩层A、B、C、D按由老到新的关系排列应是()AA、B、C、D BA、C、B、DCA、C、D、B DA、D、C、B6关于图中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A层含有珊瑚化石,E处岩石可能是大理岩BB处岩石中发现有花岗岩和玄武岩CC岩层主要受外力作用形成,A岩层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DA、B、C、D各处的岩石中都有可能发现化石解析:5.B6.A从图示内容看,A、C属于成层分布的岩层,有层理构造,可推断为沉积岩,其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并且A层在下,C层在上,这说明A层形成年代早于C层;B层穿透了A、C两层。且没有层理构造,可推断B层是由于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岩浆岩,其形成年代晚于A、C层;D层为上覆岩层,与B层成垂直接触,可判断其形成年代晚于B层。含有珊瑚化石的A岩石可能为石灰岩,E处为A岩层的变质岩,可能为大理岩。下面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 m,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78题。7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丁8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火山喷发A BC D解析:7.B8.A第7题,材料中告知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丙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丁为岩浆。第8题,依据材料中信息可判断其形成过程为:首先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如此形状。二、综合题9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和_。(2)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3)图中序号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4)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石各一种。(5)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解析:正确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表示的地质作用依次是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答案:(1)岩浆岩变质岩(2)(3)(4)花岗岩、大理岩。(5)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地貌景观。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环境。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2)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3)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2)表现: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3)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3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3)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4)板块相对运动而发生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温馨提示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二、内力作用的“足迹”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常见类型(1)褶皱: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基本形态(2)断层: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地貌:常形成谷地、陡崖或断块山。3意义(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2)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温馨提示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三、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2流水作用(1)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2)沉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3风力作用(1)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2)沉积地貌:沙丘、沙垄等。4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改造地表形态(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2)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会产生消极作用。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近年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材料二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1)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冰岛多火山喷发的原因。提示:冰岛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2)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也为人类带来有利的方面,列举两点。提示: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有利于火山研究。(任答两点)(3)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地中海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提示: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核心要点掌握好 板块构造与地表形态板块运动边界类型示意图明显地形实例张裂生长边界 海岭、大陆裂谷东非大裂谷、红海碰撞挤压消亡边界碰撞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洋中岛弧、海沟马里亚纳群岛及海沟俯冲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俯冲角小海岸山脉、海沟安第斯山脉,秘鲁、智利海沟俯冲角大陆缘岛弧、海沟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 应用体验不可少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解析:1.A2.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板块海拔高度相近,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得出该板块类型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华山 张乔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材料二背斜和向斜示意图。(1)你能回答诗中“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问题吗?造成华山挺拔如削雄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断层构造形成的断块山。(2)从形态上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提示: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3)“背斜成谷”主要是受到哪种外力作用的影响?若材料一图中所示地区有石油分布,应从哪种构造中寻找石油?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在背斜顶部,为什么?提示:“背斜成谷”受侵蚀作用。石油储存在背斜构造中。背斜岩层是拱形的,承压大,安全性好,而向斜是储水构造,修建隧道易积水或渗水,因此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因此采石场选择在背斜顶部。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常见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背斜向斜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利用向斜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下图)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下图)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而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由于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故断层处常为泉水、湖泊分布地,有河谷发育。可见,断层面底部,水土条件较好,植被则比较茂盛,这是找水的良好标志。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如修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方法技巧很重要 “形态新老”巧断背、向斜(1)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构造和地形。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当岩层不完整时,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注意新老关系的对比是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如图所示,背斜构造的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构造的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所以A为背斜,B为向斜。 应用体验不可少 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貌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甲、乙、丙、丁中属于倒置地形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 D丙、丁2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背斜山B甲处适合选做水库坝址C开凿隧道适合选乙处D地壳最不稳定的是丁处解析:1.C2.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断层,乙为背斜谷,丙为向斜山,丁为背斜山,故属于倒置地形的是乙和丙,答案选C项。第2题,根据图中岩层弯曲方向,可判断出最高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山;甲处为断层,不适合选做水库坝址;乙为背斜,适合开凿隧道;地壳最不稳定的是甲处。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松嫩平原发现了大型油气田。读图,回答34题。3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A向斜 B背斜C断层 D地堑4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分别代表()A气、水、油 B气、油、水C水、气、油 D油、水、气解析:3.B4.B第3题,由图中提供的岩层的弯曲状况信息可判断,其地质构造为背斜。第4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并根据气、油、水的比重判断由上到下依次为气、油、水。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了风化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材料二某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1)什么是风化作用?图示风化作用主要受哪几种因素的作用?风化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提示: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裂,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图示风化过程主要受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沙砾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哪幅图?该图所示地貌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提示:图B。海浪侵蚀作用。(3)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哪幅图?该图所示地貌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该图中显示的主要地貌有哪些?提示:图C。冰川侵蚀作用。角峰、“U”形谷、冰斗、刃脊。(4)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提示:图A、图E。图A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图E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5)学生丁来自我国最大的城市,他绘制的是哪幅图?他的家乡在哪个地形区?形成的地质作用是什么?提示:图D。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侵蚀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同,影响范围、强度及对地貌的影响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侵蚀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二、沉积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沉积类型,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分布地区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的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12题。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解析:1.C2.B第1题,千万年的流水侵蚀塑造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第2题,埃及绝大部分国土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读图,回答34题。3该种地貌()A迎风坡坡度陡B背风坡坡度缓C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4下列地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解析:3.D4.D第3题,图为沙丘地貌,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第4题,沙丘地貌多分布在气候干旱的沙漠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ABCD解析:选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2下列地理现象中,是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A石灰岩溶洞B东非大裂谷C撒哈拉沙漠 D长江三角洲解析:选B石灰岩溶洞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外力作用;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内力作用;撒哈拉沙漠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外力作用;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外力作用。B正确。3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皱、断层 B地壳运动、地震C高山、峡谷 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解析:选A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A对。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是地质作用的内力作用,地震是地质灾害,B、D错。高山、峡谷是地貌类型,C错。4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选B读图判断甲处岩层沿断裂而有相对运动,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5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解析:选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是生物风化,A正确;暴雨形成的冲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B错;干旱区的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C错;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是流水的侵蚀作用,D错。6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海边的“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解析:选A庐山瀑布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北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是由于海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78题。7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8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7.B8.A第7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第8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读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910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冲积扇地貌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B冲积扇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D断层线右侧的岩层相对下降10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其原因可能是()A疏浚河道 B植被破坏C引水灌溉 D退田还湖解析:9.C10.B冲积扇地貌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从图中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从图中看,断层线右侧的岩层呈上升状态。图中河流上游位于山区,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可能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所致。一、选择题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A火山岛B冲积岛C板块挤压形成的 D内力作用形成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解析:1.D2.A第1题,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日本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两群岛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第2题,图中有三处大洋中脊,为板块的生长边界,还有三处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共包含了六大板块。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 869.8 m。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区域在沉积岩形成后先后发生了()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B火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