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程与课程标准.ppt_第1页
中学历史课程与课程标准.ppt_第2页
中学历史课程与课程标准.ppt_第3页
中学历史课程与课程标准.ppt_第4页
中学历史课程与课程标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程和课程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当前国际之间国力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取决于教育。 学校课程的编制,集中体现了教育的要求和目标,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意义及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一、课程概念的界定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表,课 程 现 场,二、研究课程编制的意义 首先是能够妥善解决中学应向学生教授哪些知识,搞清楚哪些知识最有价值。 其次是明确中学课程计划应如何编制,搞清楚学科之间有什么结构。 第三是搞清楚科学知识如何才能转化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 第四还要搞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课程才最有利于中学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三、我国21世纪的中学课程方案 (一)中学课程计划 1、学校学科设置 2、课程顺序 3、课时分配 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中学课程标准 (三)中学教科书 四、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第二节 中学历史课程的演进与改革,一、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回顾 清末(1904年):公布“癸卯学制”,历史课为中学必修课 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中学四年本国史和外国史各占一半 1922年:“壬戍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初中和高中各年级都开设历史课 1929年1949年:初、高中设置螺旋式的历史课程,新中国成立以后:,奠定基础阶段(1949-1957):直线式编排,“先古后今,先外后中” ;1956的“黄金时期”,螺旋式编排课程; 遭到破坏阶段(1958-1976):课时减少-直线式编排-暂停历史课-恢复; 拨乱反正阶段(1977-1991):1978年恢复历史课,仍为直线式设计; 改革发展阶段(1990-2000):1990年螺旋式设计;增加选修课程,二、新世纪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一)国外历史课程改革现状 美国 强调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培养和形成完善的人格。 第二,为参与公众生活做准备。 第三,为以后的工作作准备。,“历史向学生开启了人类经验的伟大记录,展现了个人与社会曾对面临的问题作出的巨大适应,揭示了各种选择产生的不同后果。在学习了各种选择和过去的决定后,学生在面对今天的问题和选择时,他们可以对各种选择项及其可能的后果有一种更深的思考。” 美国历史课程标准,美国历史课程目标: 一, 对历史的了解,包括人类活动的五个方面:社会、科学、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美学)等的成就与状况。 二,历史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包括年代的概念、对历史的领悟、对历史的分析和解释 、历史研究能力、历史的问题分析和决策 三,对历史的了解与思考的结合。即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解析历史,达成更高的理念。 四,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多元文化观和价值观。,日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世界历史为必修课,尤其强调国际化的主导意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体现“世界视角”。 韩国:比以往更强调“世界化”意识,并要求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行为意识、对社会国家的理解和判断力,以及对民族使命的自觉意识。,各国历史课程改革的启示,一、课程观念的转变 二、课程内容的转变 三、学习目标的定位转变 四、教学方式的取向转变 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六、课程评价的转变,(二)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1、我国课程改革的思路 明确课程性质 转变课程功能 改革课程内容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2、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变化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开设“历史”或“历史与社会”两门选择性必修课程。 200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开设必修课历史()()()和选修课六门。,初中:板块和主题 六大学习板块和40多个学习主题构成。 高中:模块和专题 九个学习模块 必修:历史(政治史)、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史)、历史(思想文化史)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必修(1)人民版和人教版,历史必修(1)岳麓版和大象版,3、新世纪历史课程改革主要特点,基础性:重新建构历史课程体系,淘汰了大量“难、繁、偏、旧”知识点。 时代性:吸收新成果,照应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点。 综合性:“历史与社会”课,“历史”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 选择性:选修课与选择性、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多样性:课程类型与教材开发,4、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亮点”,提倡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 建立发展性历史学习评价体系。 历史课程标准具有“弹性”,关注的是课程目标、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较为宏观的内容,并不具体规定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的课时数。,5、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思考,有些新的理念难以实施,如部分新的评价方式等; 教学资源贫乏;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问题,第三节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及其使用,一、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演变 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通常由政府教育部门制订并颁布,主要阐明课程的性质、地位、目标、内容和教材编写的要求、教学建议和学业评价等,是教材编写、师生教学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清末奏定中学堂章程中的历史“学科程度” 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 1929年,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它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历史课程标准。 新中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处理教学内容的原则、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考试与评估(1996)等。,1、1956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2、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3、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4、1996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二、新世纪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知识点的具体规定; 学习行为结果的描述清晰、可评估 ,模糊不清的 基本要求,最高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活动建议】 (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 (2)根据教学用图,想像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一)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大约在l 7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发明了种植粟和稻等农作物,发明养蚕和织丝,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玉器文化。古老的炎帝黄帝传说,反映了华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公元前2l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和西周时期,奴隶制度得到发展。夏、商、周三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变革。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新兴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都有重要成就。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一、先秦 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2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 3夏、商、西周的文化 4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6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2、新世纪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前言: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规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课程教学建议、课程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建议等。,3、新世纪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第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第二,构建适合学生认知的课程体系 第三,注意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历史学习内容的三个层次:识记层次(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复述);理解层次(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运用层次(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 第四,倡导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构建适合学生认知的课程体系:简单、通俗、生动、活泼 多说点故事,就算少点精确又有何妨? 一位对历史教育颇有研究的专家认为:历史原本就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历史课绝对应该是一堂很有趣的课。中学历史课多说些故事,就是少了点精确,又有何妨?相反,教师讲的都是历史的事实,都是精确的史实,只是沉闷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道就是一堂好课吗?在历史课中讲故事,除了引起兴趣,更重要的是把故事当作认识过去的例证;历史的趣味是一种有深度的趣味,教师讲有趣的故事,应该努力把趣味的深度呈现出来。,案例 美国的历史考试,在美国,历史考试的试题也是有难度的。有的题目要求学生做出解释,有的题目需要学生辨析。但绝大多数不是课本上的问题,答案也不在书上。如:“烟草工业在美国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是美国变富的原因之一。但是,烟草对人体是有害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又如:“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内战是怎么改变美国经济状况的?”等等,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如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等等。考试对学生记忆方面要求不多,但是要求学生要有思考辨析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就需要精心准备。,在美国怎样上历史课(1),詹妮丝博士(DRJanis Biance)是美国西港市一位有近30年教学经验的历史教师,她说:小组讨论是我们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除了在教室里进行外,更多地在图书馆,那里有许多教师与学生随时可以参考的资料。不过,在小组讨论前,教师要做许多细致的准备,首先要准备许多可以讨论的题目。这些题目有的是书面材料,有的就是讨论的问题,还有不少是形象性的地图、图片等等,学生要综合许多材料,总结有关问题的诸多方面,才能解决问题。,在美国怎样上历史课(2),有的学生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或者寻找支持自己看法的资料,到处寻求帮助,甚至利用互联网络。也有的学生印发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及其缘由。我经常指导学生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部分,一个人做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大家综合起来,这样每个人能研究得深一些,同时又提高了效率。这种方法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历史剧案例 1(扬州中学),王老师看到“清华历史教学”网站上介绍“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设计,被深深吸引了,那里有一个可行的剧本“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将它下载后,印给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排演这个历史剧,可以增加一些情节,也可适当增加演员,老师的话一结束,所有学生都兴奋了,很快组成了几个小组,他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排练,不要太讲究道具与服装,也别花太多的时间。,历史剧案例 2(扬州中学),一周后,有六个组在课堂上演出,这一天像过节一样,学生兴奋而不断高涨的情绪也影响着老师,不过,王老师在观看之余想的最多的还是老问题“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他们排演之际,不仅十分重视剧本,而且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了解人物的个性,为了想象梁启超、康有为的讲话语气,大家还进行了讨论,最后,确定了两人讲话的共同点:广东普通话,都带有书生特点,但是,康有为的语气更沉稳,梁启超较之更有激情。,4、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1)在课程功能上,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问题: 历史意识是将过去、现在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活动。 胡昌智 历史意识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 朱煜,(2)在内容标准上,体现出宏观性和包容性:,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问题 初中课标要求:“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高中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内容似乎相同,但高中课标的表述更加宏观和具有包容性。,变换认识历史问题的角度,初中课标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高中课标 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5、历史课程标准的陈述,“结果性目标”的三个水平: 了解水平(最低)、理解水平、应用水平(最高)。 “体验性目标”的三个水平: 感受水平(最低)、认同水平、内化水平(最高),历史结果性目标(1),第一是了解水平,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水平,它要求学生知道并正确说出或写出历史的基本史实。 课程标准使用了“了解”、“知道”、“列举”、“说出”、“讲述”、“简介”、“简述”、“描述”等行为动词。 请看下面的案例: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简述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描述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认识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的历史特点及其建筑艺术成就。,结果性目标(2),第二是理解水平,它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课程标准主要使用了“概述”、“归纳”、“概括”、“理解”等行为动词。例如: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性目标(3),第三是应用水平,它要求能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作用影响等,并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 课程标准使用了“分析”、“探讨”、“评述”等行为动词。例如: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体验性目标(1),“体验性目标”用于描述学生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