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的发展.ppt_第1页
幼儿心理的发展.ppt_第2页
幼儿心理的发展.ppt_第3页
幼儿心理的发展.ppt_第4页
幼儿心理的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1、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翻身、坐、爬等活动幅度大的开始,而后才逐渐学会吃、穿、画画等较精细动作。这种发展遵循的原则是 ( )A大小原则 B近远原则 C无有原则 D头尾原则 2、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认知过程是 ( ) A记忆 B想像C思维 D感知觉 3、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最后不再反应。这种现象叫做( ) A刺激偏爱 B习惯化 C优先注视范式 D去习惯化 4.吉布森“视崖”装置可以用来研究 ( ) A 深度知觉 B 方位知觉 C 形状知觉 D 大小知觉 5. 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是 ( ) A 主要是长时记忆 B 没有长时记忆 C 没有短时记忆 D 主要是短时记忆,2,6. 踢脚车动系列实验是 ( ) A 研究婴儿感知觉发展的实验 B 是由诺威科尔及其同事设计的 C 是由帕波塞克设计的 D 研究婴儿记忆发展的实验 7. 婴儿言语发生的标志是 ( ) A 会叫妈妈 B 第一批具有概括意义的词产生 C 会发简单的语音 D 会指认物体 8. 单词句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是 ( ) A 一词多义 B 有电报句 C 以音代物 D 以词代句 9. 婴儿气质的“抑制非抑制”说是由 ( )提出的。 A 巴浦洛夫 B 布雷泽尔顿 C 托马斯切斯 D 卡根,3,10.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的时间是 ( ) A 出生后4周 B出生后5周 C出生后6周 D出生后7周 11. 艾斯沃斯研究依恋所用的方法是 ( ) A 陌生情境法 B自然观察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 12. “社会指向行为”出现在 ( ) A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B简单交往时期 C互补交往时期 D友谊阶段 13( )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 A吉布森 B皮亚杰 C斯金纳 D阿尔波特 14.有人研究发现,能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是儿童出生后的 ( ) A23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89个月,4,15.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心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种发展遵循的规律是 ( ) A中心向外周发展 B由头向脚方向发展 C由无意向有意发展 D由整体向分化发展 16.婴儿寻求并企求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是 ( ) A依恋 B亲子关系 C同伴关系 D亲社会行为 17.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 A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B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人水平 C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D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5,18.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主要有 ( ) A观察法 B偏好法C测验法 D习惯化范式 19.有研究发现婴儿对如下的刺激物有特殊的偏爱 ( ) A鲜艳的色彩 B运动中的物体C黑白对比鲜明处 D正常人的脸 20.言语发展理论的主要派别有 ( ) A先天成熟理论 B后天学习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21.在儿童前语言阶段,语言的发展顺序是 ( ) A多语言阶段 B 简单发音阶段C学话萌芽阶段 D连续音节阶段 22. ( )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中间形式。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乔姆斯基 D班杜拉,6,23.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的定向反射,这是 ( )A记忆的萌芽 B想像的萌芽 C注意的萌芽 D感知觉的萌芽 24.记忆发生的标志是 ( ) A无条件反射的出现 B条件反射的出现 C条件抑制的出现 D食物反射的出现 25.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 A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B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人水平 C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D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7,二、名词解释 髓鞘化 大脑单侧化 视崖实验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偏好法 客体永久性 A非B错误 延迟模仿 假装游戏 电报句 LAD装置 拟合优度模型 婴儿依恋 陌生情景测验 社交指向行为 点红实验,8,三、问答题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 简述婴儿语言的前言语发展过程。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感知运动智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子阶段?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简述乔姆斯基的的“言语转换生成说”理论。 简述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对儿童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简述艾斯沃斯提出的婴儿依恋的三种类型。 简述陌生情境测验。 试述婴儿同伴交往的发展过程。,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10,本章学习的重点:,幼儿游戏的发展 幼儿言语的发展 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11,Motor Skills Walking Running Riding a bike Stairs and Climbing Jumping Hopping Kicking Balance Beam Rolling and Throwing,大运动,12,精细动作的发展,1、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 自己脱衣、穿衣、吃饭、使用筷子 2、画画和写字技能的发展,13,蝌蚪人,14,5岁,Mexico,15,第一节 在游戏的王国里 幼儿的游戏,“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陈鹤琴 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英国谚语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16,思考,游戏为什么如此重要? 为什么孩子要玩游戏?,17,一、游戏的理论,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剩余精力说,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Groos),生活准备说,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帕特瑞克。,娱乐放松说,(一)早期的游戏理论,18,YOUR SITE HERE,(二)当代游戏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2. 认知动力说,3. 学习理论,4. 朱智贤的观点,发泄论、补偿说,同化,学习行为,幼儿期的主导活动,19,思考: 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性活动?,1、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 游戏具有社会性,解决了儿童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但又收到身心发展水平限制的矛盾; 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 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 2、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发展运动器官 促进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20,二、游戏的种类,(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 皮亚杰 1、练习游戏(0-2岁):也叫感觉运动游戏,是游戏发展的第一阶段和最初形式。 2、象征性游戏(2-7岁):依靠表象 3、规则游戏(7-11、12岁):规则游戏的发展,标志着游戏逐渐失去了具体的象征性的内容而进一步抽象化。,21,(二)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看 (美国心理学家帕腾Parten,1932),22,(三)从游戏的目的性上分,1、创造性游戏 2、教学游戏 3、活动性游戏,23,1、从游戏的内容看:游戏内容反映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模拟能力和想象能力。 2、从游戏的形式看:反映了幼儿认知水平的变化。 3、从游戏的时间看:幼儿游戏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延长 4、从参加游戏的成员看:从独自一人的游戏发展到合作的游戏。,三、游戏的发展,24,讨论,你如何看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25,第二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词汇的发展 、词汇数量增加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词类范围的扩大 4、积极词汇的增长 造词现象,26,27,28,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29,学前儿童动词常用词汇量情况,30,第二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词汇的发展 、词汇数量增加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词类范围的扩大 4、积极词汇的增长 造词现象,31,二、语法结构和口语表达能力,(一)语法结构,32,二、语法结构和口语表达能力,(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33,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内部言语的产生,34,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Egocentrism,一、记忆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35,一、记忆的发展,记忆在量的方面的发展 记忆在质的方面的发展 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 记忆策略和元记忆,36,(一)记忆在量的方面的发展,1、幼儿的短时记忆广度,37,2、沈德立等对3-6岁幼儿视觉记忆道、听觉记忆道记忆保持量的研究。,在视感觉通道记忆中,幼儿对图片再认的保持量有显著差异:,结果:不论是再认还是再现,其保持量都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递增。但再认能力在小班至中班阶段已有较快的发展,而再现能力在中班至大班阶段才有较迅速的发展。,38,3、记忆保持时间,在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还有两个颇引人注意的特点,即幼儿期健忘和记忆恢复现象。,39,记忆的恢复,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一般为数天)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40,4、幼儿记忆容量增加的解释,(1)帕斯柯尔利昂从工作记忆的角度进行解释: M空间(记忆空间):儿童的工作记忆中持有信息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 M空间(记忆空间)也在增长。 (2)Case(1984,1985)认为儿童记忆容量的增长是儿童运用心理能力的效能的增长,记忆容量的绝对值不增长。,41,幼儿初期无意识记占优势,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强烈的事物容易记住,让记忆服从一定目的还有困难。 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晚期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二)记忆态度的发展: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42,(三)记忆方法的发展: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幼儿较多的运用机械识记,有两个原因: 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留下痕迹。 主要是由于幼儿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思维不发达、不善于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不能通过对事物意义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来识记。,43,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亦称逻辑记忆或词的抽象记忆等,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亦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幼儿初期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词的逻辑识记的能力很差。,(四)记忆内容的发展: 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44,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45,(五)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1、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为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 记忆策略发展的三个阶段(Flavell等): 没有策略 经诱导,可以使用,但不主动使用 主动采用策略,46,两种记忆策略的形成,常用的记忆策略:复述、组织和精细加工 儿童复述策略的发展: 组织(系统化)策略的发展 学前儿童一般不会使用记忆策略,但如果将记忆任务和他们本身的需要联系起来,即便是4岁的幼儿也会使用一些最简单的策略。,47,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包括: ()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 ()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 ()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2、元记忆的形成,48,(一)幼儿的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二、思维的发展,49,不同年龄幼儿用三种思维方式完成任务情况的比较(%),明斯卡娅曾研究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掌握水平,(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岁儿童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51,第四节 皮亚杰及其理论,生 平,发生认识论,2、Preoperational Stage (2-7 years),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模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因此在这一阶段儿童出现了表象思维。 图式: 表象图式 实验: a:守恒实验: b: 自我中心主义: 三山实验,儿童心理观,(四)发展阶段,前运算阶段,52,(1)三座山实验:自我中心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考问题的基本方式:指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很难想像从别人的观点看事物是怎样的。,1、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研究的实验,Egocentrism,53,关于自我中心,博克的农场景观模型 唐纳德逊介绍的休斯的实验,A B C D,警察,A B C D,54,自我中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泛灵论思维(魔术性思维) 泛灵论:认为那些不熟悉的,而自己又会动的东西是有生命的。(Dolgin&Behrend,1984) 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55,(2)守恒实验(conservation),The conservation is the principle that properties such as mass, volume, and number remain the same despite changes in the forms of objects.,56,液体守恒实验 数量守恒实验,57,体积守恒,58,幼儿为什么不能守恒?,59,幼儿为什么不能守恒?,1、幼儿似乎只考虑形态或物体的静止状态,而忽视它们的变换; 2、儿童的思维操作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3、幼儿思维具有单中心的特点。 朝三暮四,60,(3)类包含,61,皮亚杰用自由分类作业考察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原因: (1)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思维过程易受客体的知觉特点所左右; (2)缺乏可逆性,62,关于缺乏分类能力,方桌 折叠桌,小猴 长臂猴,椅子,狮子,马,床,方富熹、方格的研究,63,(4)转导推理(transductive reasoning),由于幼儿的思维缺乏可逆性,他们对事件的解释往往将两件没有关联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事情连在一起,这一思维特点成为转导推理。,64,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 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基本特点: 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前运算阶段的基本特点,65,前运算阶段儿童形成和运用象征,建立各种符号系统。 象征功能发展的四个领域 (1) 延迟模仿:动作发生一段时间后被重复 (2) 言语回忆:动作发生一段时间后用言语重复 (3) 假扮游戏:在游戏中扮演周围世界中成人的角色 (4) 绘画:“画出来的表象”,66,2、对前运算思维的评价,当简化实验任务,紧密联系幼儿熟悉的经验时,幼儿已开始表现出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是不稳定的、脆弱和易受干扰的,不如小学儿童那么成熟。 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幼儿的思维是奇异的,它是逻辑和不合逻辑的推理的混合物。,67,幼儿言语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 语法结构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内部言语和书面语言 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回 顾,68,(三)幼儿概念的掌握,1、最初的词的概括和概念的掌握 幼儿的概括水平的特点: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2)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3)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69,幼儿概念掌握的特点,内涵不够精确,外延不够适当 掌握实物概念和日常概念较易,掌握抽象概念和科学概念较难,70,2、最初实物概念的掌握,学前儿童首先掌握的是实物概念,他们掌握实物概念的一般发展过程是: (1) 小班儿童:实物概念的基本内容基本上代表儿童所熟悉的某一个或某一些事物。 (2) 中班儿童: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 (3)大班儿童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总和,但是还只限于所熟悉的事物的某些外部和内部的特征,而不能将本质和非本质特征很好的加以区分。,71,另外,有人从儿童对实物概念下定义的特点,来研究儿童概念的掌握水平: 直指型-“这就是白兔”。(幼儿初期) 举例型-“长着长耳朵的就是兔子”。(幼儿初期或中期) 描述型-“马有头,有尾巴、四条腿、会拉车”。(幼儿中期或晚期) 功用型-“笔是写字的”“马是拉车的”。(小学低年级) 初级逻辑定义型“马是动物”。(小学高年级),72,3、数概念的掌握,所谓掌握数概念,在幼儿阶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数的实际意义:例“3”指三个物体。 数的顺序:例:2比3小、3比2大、2在3前、3在2后。 数的组成:例:3是1+1+1、1+2、2+1等组成。,73,4、类概念的掌握,通过分类儿童可以逐渐掌握概念系统。同时,分类也是心理学研究儿童概念水平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儿童类概念的材料通常用实物或形象材料。 儿童分类的发展(刘静和等) 不能分类依感知特点分类依生活情境分类依功能分类依概念分类,74,(四)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表现在儿童对事物的性质、内容或关系的理解上,也表现在儿童的判断、推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上。,75,判断推理发展 幼儿期开始进行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 。 1、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转导推理 Transduction 2、以主观经验或情绪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 缺乏经验 3、判断推理的根据不明确,76,例如 兔子有长长的耳朵,兔子的耳朵为什 麽这麽长? A、因为兔子妈妈的耳朵这麽长(遗传) B、兔子的耳朵是慢慢长长的(生长) C、人把兔子的耳朵做成这麽长的(人为) D、人想让兔子的耳朵变成这麽长(意图) E、兔子自己想让它的耳朵这麽长(意志),三、小小心理学家-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78,(一)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的界定,1、 缘起: 普雷马克和伍德拉夫(Premack&Woodruff,1978) 在对黑猩猩的研究中首次提到心理理论的概念 韦默Wimmer和伯纳Perner的实验(1983)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 首创著名的“错误信念”研究范式,79,2、心理理论的概念,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at others have beliefs, desires and intention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nes own. (David Premack and G. Woodruff, 1978),80,心理理论:是指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经验的认识。(方富熹、方格) 心理理论就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与预测的能力。,81,3、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考察儿童是否具 备心理理论 的“石蕊试纸”,82,一级错误信念意外转移,Wimmer和Perner的故事 男孩Maxi和巧克力的故事,83,意外转移 “Sally-Anne” or False-Belief Task (Baron-Cohen,Leslie&Firth),Where will Sally look for her ball? Where does she think her ball is?,84,一级错误信念欺骗外表,Perner,Leekan&Wimmer 1987 糖果盒,里面装铅笔 考察错误信念和表征变化,85,二级错误信念 “Sally-Anne” or False-Belief Task (Baron-Cohen,Leslie&Firth),Anne 认为 Sally 会去哪儿找她的球?,86,二级错误信念,87,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 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个性(personality) 社会性(sociality) 社会化(Socialization) 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都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88,主要内容,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三、侵犯行为与亲社会行为,89,我国韩进之等人(1990)研究表明,幼儿自我的发展主要涉及幼儿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一、自我意识的发展,90,(一)自我评价,幼儿有无自我评价的百分数,韩进之等,1990,91,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 ; 2、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4、从带有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发展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5、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92,(三)自我情绪体验,幼儿有无自我体验的百分数,韩进之等,1990,93,幼儿自我情绪体验的特点,1、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生理性情绪体验向社会性情绪体验发展。 2、幼儿自我情绪体验表现出易受暗示性。,94,自我情绪体验,对自我的肯定的情绪体验(骄傲、自豪) 对自我的否定的情绪体验(羞愧、内疚),95,(四)自我控制的发展,幼儿有无自我控制的百分数,韩进之等,1990,96,麦科比(Maccoby,1980)区分的四种自我控制活动,运动抑制 情绪抑制 认知活动抑制:冲动型、熟虑型(Kagan) 延迟满足,97,行动抑制 试验一:2-4岁孩童手上有一个皮球,要求他们在绿灯亮了才可以捏 球;红灯亮了不可以捏球。 结果:(1) 2或3岁孩子无法抑制自己在错误灯号时不作反应,(确认2岁孩子 已能了解灯号的意义)但无法抑制自己在不该反应信号前不要反应。 (2) 4岁孩子只选择正确的信号反应。 实验二:漫画测验、慢走测验,98,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二、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 1932出版儿童道德的判断,99,1、研究方法 (1)临床谈话法 (2)“对偶故事”,(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100,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两对对偶故事,第一对: A、有一个小男孩叫约翰,听到有人喊他吃饭,就去开饭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杯子,结果撞翻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B、一个小男孩亨利,一天趁妈妈不在家,想吃柜子里的果酱,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由于果酱放得太高,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打碎了。,101,第二对: A、有一个小女孩叫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她替母亲裁衣。但是,因为她还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大洞。 B、有一个叫玛格丽特小女孩,在她母亲外出时拿剪子玩,因为她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小洞。,102,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了两个问题:,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 为什么?,103,2、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行为感性化, 不具备道德特性;,1,前道德判断阶段(1.5岁到4岁),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岁到7、8岁),规则意识 客观责任感,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9岁到11岁以后),规则不是绝对的; 同时考虑结果和动机 判断不再绝对化,104,他律和自律阶段的特征,他律阶段 从结果进行道德判断,很少考虑行为动机 道德判断简化 道德准则是权威制定,不可改变,自律阶段 从行为的动机来进行评价 认为行为结果可能不止一种、道德判断多样化。 认识到没有绝对不变的道德准则,规则是人定的,可以改。,105,(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Lawrence Kohlberg (1927-1987) a well-known theorist in the field of moral development. Born in Bronxville, NY on October 25, 1927 into a wealthy family Died in 1987 Professor at Harvard University Started as a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 and moved to the field of moral education,106,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其中最典型的两难推理故事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柯尔伯格采用纵向研究法,连续测量记录72个1026岁男孩的道德判断,达10年之久,后又推广到世界各地进行验证。1969年提出了他的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107,HEINZ DILEMMA,A woman was near death from a unique kind of cancer. There is a drug that might save her. The drug cost $2,000 per dosage. The sick womans husband, Heinz, went to everyone he knew to borrow the money and tried every legal means, but he could only get together about $1,000. He asked the doctor/scientist who discovered the drug for a discount or to let him pay later. But the doctor/scientist refused. Should Heinz break into the laboratory to steal the drug for his wife? Why or why not?,108,道德发展的三个时期六个阶段的特征,109,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10,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11,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12,比较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Piaget Kohlberg,前习俗水平 1.避罚服从 2.相对功利,习俗水平 3. 好孩子定向 4. 法律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 6.普遍伦理,他律期 (道德现实主义),自律期 (道德的相对主义),113,道德推理的文化差异,1、一名已婚的年轻妇女不顾丈夫的警告,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去看电影,事后遭到丈夫殴打。 2、一名哥哥决定和他的妹妹结婚生子。 3、在父亲死后第二天,家里的长子理了头发并吃鸡肉。 39个题目 道德思维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视窗,114,(三)中国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由李伯黍主持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1982)曾在全国18个地区对511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进行了研究。 对偶故事,115,(四)幼儿道德发展的基本特点,1、具体性 2、他律性 3、情境性 4、情绪性 5、模仿性,116,(一)侵犯行为,三、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在本世纪过去的岁月,很少有哪 几个课题,向攻击一样,引起如 此之多的理论实验研究的关注。,117,1、界定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 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2、种类: 工具性侵犯(instrumental aggression) 敌意性侵犯(hostile aggression),118,119,(1)精神分析理论 人生来具有的死亡本能追求生命的终止,并构成一切暴力和毁灭的基础。 自我惩罚、自残、甚至自杀 (2)习性学理论 奥地利著名习性学家 K.Lorentz 攻击与人性 认为攻击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本能。 随着个体攻击的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积累,他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的释放 攻击具有护种功能:,2、侵犯行为理论,120,习性学的局限:,1、不能说明不同社会存在的不同侵犯行为的原因,2、没有证据显示身体能产生和积聚侵犯能量。,幼猫,45%,85%,17%,121,(3)挫折侵犯假说 新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侵犯的发生总是以挫 折的存在为必然前提,多拉德, J.Dollard,1939,戴威兹(Davitz):儿童对挫折的反应并不一定是侵犯行为,容易通过训练而改变,与情境密切相关,基恩(Geen,1968):言语激怒比任务/个人挫折更易激起侵犯行为。,122,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 只是创造了一种唤醒 状态或准备状态,修正者:伯克威茨L. Berkowitz,1974,123,(4)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点,儿童的侵犯是一种 习得的社会行为, 是通过观察、模仿、 强化学会的,获得机制,启 动 机 制,保持机制,自 我 调 节 机 制,124,观察学习(模仿),注意过程 (对攻击榜样进行感知),记忆重现过程 (对他人攻击行为编码 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动作复制过程 (把攻击行为的动作表象 整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 (激发和调节作用),直接学习 显著特点:即时强化(如:参与打架斗殴),125,(5)社会信息加工理论(80年代),(Dodge,1981,986,1982)强调了认知在侵犯行为中的作用,认为一个人对挫折、生气或明显的挑衅的反应并不过多依赖于实际呈现的社会线索,而是取决于他怎样加工和解释这一信息。,126,K. A. Dodge的研究(1980):,让二、四、六年级侵犯性和非侵犯性男生接受一个不知姓名的假设同伴造成的消极后果(自己搭的迷宫被弄倒)。同伴的行为意图分为三种:善良的、恶意的、意图不明的。记录到被试的反应有七类,其中三种是侵犯行为:(1)弄倒对方迷宫;(2)言语侵犯;(3)直接侵犯。,127,统计结果:在恶意的和善意的两种实验条件下,两种儿童均在恶意 条件下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但在意图不明的条件下,侵犯性儿童往往对同伴的行为作敌意性归因,从而有更多的侵犯行为;而非侵犯性儿童往往作善意归因。 重要结论:侵犯性儿童在他人意图不明的情况下对他人造成消极结果的行为倾向于作敌意性归因。,128,K. A. Dodge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的基本观点:,1 侵犯性儿童对敌意性线索表现出有偏向的注意。 2 侵犯性儿童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中存在归因偏见。 3 侵犯性儿童的行为反应搜索和问题解决策略上存在缺陷。 4 侵犯性儿童对侵犯行为的后果报乐观的期待。,129,3、侵犯行为的发展,儿童的侵犯行为起源于何时? C. Buhler、E. H. Green、M. M. Shirley研究发现: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冲突至少在儿童出生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了。 M. S. Holmberg发现:1216个月的婴儿,其相互之间的行为大约有一半可看作是破坏性的或冲突性的。随年龄增长,儿童之间的冲突性为呈下降趋势。到两岁半,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冲突性交往只有最初的20%。,130,4、侵犯行为的性别差异,男孩不仅比女孩有更多的身体侵犯,还有更多的言语侵犯。 ? 生物学的解释 性别差异出现的时间: 外显攻击、关系攻击(内隐的敌意性攻击),131,研究人员认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冲突不仅有助于儿童学习如何有效地发动和终止相互侵犯,而且这些经验还为儿童提供了有关社会秩序的信息,其中包括社会成员与他们的财产之间的关系的信息。,132,女孩,男孩,关系攻击 外显攻击,0,5,10,15,20,有攻击行为儿童的比例,Crick&Grotpeter, 1995,133,5、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文化或亚文化的鼓励和宽容 、父母的教养方式:放任型、民主型、权威型 童年的经历 、家庭的情绪氛围:高压统治家庭(帕德森,Patterson) 、大众传播媒介的暴力内容,134,影视的影响 男 30 女 岁 罪 行 程 度 观看电影的多少 低 中 高 低 中 高,135,攻击的情景因素 1、高温 2、拥挤 3、责任分散,去个性化 4、服从权威 5、暴力年代:在70年中,50个国家参战国战后杀人率比较 高。 6、性唤起:观看黄色电影,攻击性,中性, 结果看黄色更有攻击性。,视 窗,136,攻击的人格因素,1、可能是一种特质:在22年的研究中,7-8岁的儿童,到30岁也比较有攻击性。 2、其他人格变量:低自我价值感容易产生攻击;盲目性的人容易受别人的暗示产生攻击。 3、行为异常者:社会化异常者,反社会人格。,视 窗,137,6、侵犯行为的控制,常用的控制方法有: 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 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 移情训练; 移情:分享、体验他人的情绪状态。 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等。,138,关系攻击,高压控制家庭,负强化,侵犯性儿童,工具性攻击,敌意攻击 1、女孩比男孩采用的更多的一种攻击 2、这些个体认为攻击能够有所回报,并且其中不少个体表现出很高的工具性攻击; 3、在高压控制家庭中使不愉快的交往得以维持的过程; 4、这类攻击通常在12个月左右首次出现; 5、随着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这类攻击开始越来越普遍。 6、通常是走上严重行为过失道路的第一步。,139,(二)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有利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又称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三个层次: 把人的利益都视为同等重要; 把利人放在利己之上; 牺牲自己以利他人。,140,1、亲社会行为理论,(1)社会生物学理论: 用“族内适宜性”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 马丁霍夫曼(Hoffman,1975,1981)的 “移情”能力: 分享、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 促进亲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的中介,141,(2)弗洛伊德认为,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3)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人们往往重复得到强化的行为,而避免重复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 如何解释?P236 (4)认知发展理论 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他们获得了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将影响他们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和行为的动机。,142,2、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婴儿期的表现 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 产生年龄差异的原因据认为可能与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增长(如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社会责任感及提供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知识的增加有关。,143,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常用的手段有: (1)对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训练; (2)移情训练 (3)榜样示范。 其他影响因素:文化、亚文化、父母的价值观念、传播媒介等,3.亲社会行为的训练,144,移情训练.听故事:孔融让梨,“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就给哥哥吧。”,145,冷静沉着:司马光砸缸救友,146,五、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一)性别角色认同的一般概念 1.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2.性别角色标准 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或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147,3.性别角色认同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4.性别角色偏爱 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148,(二)性别化的发展 1.性别认同的发展 2.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 3.性别化行为的发展,149,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面向一:人格特质的分类 l.男性:进取、无情、独立、坚定、自信、竞争、勇敢、富好奇心、有担当、充满野心等。 l.女性:被动、胆小、多话、富感情、温和、善解人意、需安全感、情绪化、优柔寡断、安于现状等。 面向二:从事工作的分类 l.男性:医生、工程师、政治家、经理、军人、行政首长、律师、警察、消防员、航天员、棒球明星等。 l.女性:中小学老师、空中小姐、护士、秘书、柜台小姐、百货公司售货员、模特儿、影视明星等。,150,(三)性别化的理论 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了两性间发生学和荷尔蒙的差异在儿童性别化中的决定作用。 精神分理论认为性别化是儿童与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之一。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获得性别化态度和行为的两种机制是直接训练与观察学习。 认知理论则指出,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部分依赖于儿童的认知发展。 心理两性化理论,151,双性特征,未分化的,典型男性化,典型女性化,高 低 男性化,女性化 高 低,152,(一)同伴关系的作用 1、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2、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3、同伴是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4、同伴是情感支持的来源。,六、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153,(二)同伴关系的发展,婴儿期:同伴关系只是在最松散的意义上存在着, 从3岁起,儿童偏爱同性同伴,经常与同性同伴一起游戏、活动。 在34岁之间,依恋同伴和强度和与同伴建立起友谊的数量有显著增长。 儿童早期的友谊一般是脆弱、易变的,很快形成了很快破裂。 幼儿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邻居)、有共同的兴趣和喜爱的活动以及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154,(三)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是什么?,(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2)幼儿自身特征。待人友好,长相好、名字好听、活泼的受欢迎。 (3)玩具。幼儿交往围绕玩具发生。跳绳、玩游戏 玩具少、小:争抢、侵犯 玩具多、大:分享、合作,155,大型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分享、合作的品质,156,一、选择题: 1、在经典的游戏理论中,“精力过剩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拉扎鲁斯 B 席勒 C 斯宾塞 D 格罗斯 2、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是 ( ) A 同化超过了顺应 B 顺应超过同化 C 顺应与同化达到了平衡 D 与同化顺应没有关系 3、下列关于幼儿掌握词的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幼儿最先掌握的是动词 B虚词在幼儿词汇中占的比例很大 C 45岁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 D 从掌握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4、下列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幼儿记忆性的有意性较低 B 幼儿多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C幼儿的记忆要以抽象逻辑记为主 D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的不普遍,157,5. 幼儿概括的特点是 ( ) A 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B 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特征 C 概括的内涵不精确 D 概括的内容比较广泛 6.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时,采用的是 ( ) A 两难故事 B 体现良好道德的故事 C体现不良道德的故事 D 对偶故事 7. 下列关于侵犯行为的理论是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弗洛伊德认为侵犯行为是人死本能的表现 B劳伦茨也认为侵犯是人的本能,与弗洛伊德一样 C新行为主义者认为侵犯是挫折导致的 D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是挫折导致的,15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