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1页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2页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3页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4页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综述内容摘要:人类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劳力经济、资本经济阶段后,步入了知识经济阶段。企业逐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新时期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挖掘知识所蕴涵着巨大生产力。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企业愈来愈关心本企业知识资本的水平,这引发了学者对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的研究。学者们立足知识评价理论,将知识资本按照组织的功能特征等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模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关键词:知识资本评价知识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9年在其明日的里程碑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新词汇,并在其1988年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提出了知识社会,标志着知识正式登上了人类经济的舞台,人类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没有统一的定义,如Wiig(1993)认为知识包括事实、信念、观点、观念、判断、期望、方法论、实用知识等;Beckman(1997)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人类对数据及信息的一种逻辑推理;Spek&Spijervet(1997)认为知识包括一切人类认为是正确且真实的洞察力、经验、认定过程;Davenpont&prusak(1998)从知识的形态、组成元素、主要功能和存储主体因素来定义知识;在韦伯字典上,知识是存在于人类心智的一些事实和原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人类经济由各种组织组成,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知识被视为企业继土地资本之后新的经济资源知识资本,彼得德鲁克在大变化时代的管理一书中也指出“知识已经成为关键性的经济资源和支配因素,也许是唯一的比较优势的来源”,西方学者研究的重力开始从单纯的知识的研究逐步转移到知识资本的研究,研究热门之一是对企业知识资本的评价。知识资本评价理论的发展知识资本评价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20世纪80年代早期为萌芽阶段瑞典学者斯维比认为知识资产评价方面的工作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他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生产知识产品的企业的管理的问题,进而系统研究了企业的知识资本及其计量的问题。并提出核算知识资本的不可见平衡表,开创了知识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日本学者伊丹(HiroyukiItami)在1980年前后研究了“不可见资产”(InvisibleAssets)对于企业的价值。(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为发展阶段该阶段,学者们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计量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Sveiby提出“无形资产监测器”理论;Kaplan和Norton提出“平衡计分卡”理论;Edvinsson和Malone提出“斯勘迪亚导航仪”理论;BaruchLev提出价值链计分卡理论。(三)本世纪为扩散完善阶段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知识资本已成为各国知识资本学者与实践者们研究的聚集点,各种学术会议、演讲报告、研究论文和其他相关出版物备受瞩目。我国在本世纪也逐步参与到这方面的研究,将西方知识资本计量理论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知识资本评价模型的发展(一)国外知识资本评价的发展及内容知识资本计量模型主要针对知识资本的构成,主要的模型按时间顺序如下:列夫埃德文森,帕特里克沙里文认为企业知识资本由人力资源和知识资产两部分组成;斯维比将知识资本分为: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三部分,即E-I-E结构。内部结构为雇员知识和技能在组织内的传递提供支持,而外部结构则保证企业知识资本的最大化;托马斯斯特瓦特,圣特昂格认为知识资本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顾客资本;卡普兰,诺顿认为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战略目标,需着眼于内部生产经营过程、外部顾客、当前财务状况与未来发展潜力四大方向,充分利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知识资本和经营业绩进行全面计量与正确评价,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瑞典的斯勘迪亚保险公司提出了斯勘迪亚导航器,将知识资本分为五部分:财务部分、顾客部分、过程部分、更新与发展部分和人力部分,并且其他四部分以人力为核心。斯图尔特(Stewart)提出了知识资产检测器;Brooking提出技术经纪人的知识资本审计模型:市场资产、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斯维比又提出了无形资产监测器;Bontis提出了知识资本的钻石模式,用实证验证三种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二)国内知识资本评价模型的发展国外关于知识资本构成模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模型很丰富,立足于企业实践,我国则始于2000年,对知识资本的主体分类都能从国外的已有研究中找到原型(参见表1)。这是由于国外对此研究已经很成熟,所以中国学者在主体内容上主要是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各个组成部分具体的指标选择以及评价方法则存在很大差异,是学者创新的主要地方。国外企业知识资本评价方法综述在知识资本评价这一问题上争论颇多,至今尚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但所有的方案不外乎都是沿着以下两条思路展开:一为宏观方法,它对知识资本所包含的具体项目不作分类区别,而是将企业知识资本视为一个整体来估算;二为微观方法,它与宏观方法恰恰相反,先把知识资本细分成各类独立的项目,针对每一个项目分别进行估算,然后相加求和,即得本企业知识资本总量。(一)宏观知识资本评价方法1.JamesTobin提出市场价值模式,认为IC(知识资本)=MV(企业市场价值)-BV(账面价值)。2.JamesTobin提出Tobinq值,Tobinq值资产的市价/资产的重置价值。Tobinq值大于1则代表公司成长性好,知识资本价值高,小于1则知识资本价值低,没有得到有效利用。3.NCI研究中心所提出无形资产评价法,计算步骤为:计算企业前3年的税前盈利;计算资产负债表中3年的平均年终有形资产价值;以资产除以赢利计算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列出3年的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计算赢余报酬,赢余报酬=1-4*2计算前3年的平均所得税率,乘上赢余报酬,再从赢余报酬中扣除,即得到税后盈利,此盈利便是无形资产的报酬额,代表一家企业运用无形资产超过同行业的能力;4.AntePublic提出VAIC(知识增值系数)法,计算方法为:计算企业增值,企业增值企业产出企业投入;计算财务资本增值系数,财务资本增值系数1/所有财务资本之和;计算智力潜力增值系数,智力潜力增值系数1/企业智力潜力计算企业智力能力,企业智力能力23;5.Strassmann提出管理决策的报酬(ROM)法,他认为衡量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效能才是智力资本衡量的重点所在,计算方法为业务上的附加价值=总收益-采购成本-税金,管理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业务上的附加价值-管理成本-营运成本-股东价值;6.Stern,Stewart&Co.提出经济附加价值(EVA)法,即EVA=税后营业利润-机会成本。7.BaruchLev提出知识资本价值(KCV)法,计算方法为利用公司过去三年的实际盈余和未来三年的预期盈余来估算公司平均的每年盈余;从资产负债表中找出公司财务资产的总值,估计其平均税后报酬率,二者相乘后即能算出从财务资产可获得的盈余;公司实体资产的总值,乘上其平均税后报酬率,算出可从实体资产赚得的盈余;将平均每年盈余扣除从财务资产及实体资产得到的盈余,剩下即为知识资本盈余;将知识资本盈余除以知识资本折现率,即可得知识资本的现值(价值);8.Kossovsky在2002年以选择权的评价模型为基础,提出TRRU(TechnologyRisk-RewardUnits)Metrics模型,计算方法为:PV代表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