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彭州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彭州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彭州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彭州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七年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四川石化基地”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大机遇,围绕“工业强经济、农业稳基础、旅游塑形象、商贸活城市”四大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三新”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健康稳步的发展。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42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71亿元,同比增长6.2%,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66亿元,同比增长22 %,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05亿元,同比增长1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4028元,比上年增长13.8%。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3.0:45.7:31.3,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国税收入41756 万元,同比增长41.8%,完成地方税收入30700万元,同比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7466万元,同比增长287.3%。全市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二、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一产业共实现总产值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农业产值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5.4%,牧业产值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市粮食播面44433公顷,比上年增加167公顷,粮食总产量吨,比上年增加5187吨,增长1.83%;油料总产量13485吨,同比下降3%;蔬菜瓜果总产量吨,比上年增加12788吨,增长1.52%;生猪出栏头,比上年增长8.3%,肉类总产量吨,比上年增加8007吨,增长7.6%。农业产业化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个,专合组织144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69个,参加的农户分别达到1.21万户和0.9万户,带动农户分别达到6.5万户和2万户。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全年新增农用地流转6.97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新增4.79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农用地流转累计达13.37万亩,耕地流转面积累计达9.59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市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41.62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61.61%,拉动GDP增长9.24个百分点。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8.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随着近几年我市工业的迅猛发展,二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贡献突出。全市1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7.84亿元,同比增长40.5%,实现工业增加值33.8亿元,同比增长31.0%,增幅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在企业生产大幅增长的同时,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102家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08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利润8.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51亿元,增长2.87倍;实现入库税金4.38亿元,同比增长57.23%;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综合效益指数199.28%;产销率96.51%;总资产贡献率9.48%;流动资产周转率2.01次。支柱行业发展迅速。建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7亿元,同比增长247.7%,实现工业增加值3.68亿元,同比增长250.1%;食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1亿元,同比增长160.1%,实现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73.7%;家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8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29.4%;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92亿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工业增加值12.18亿元,同比增长24.7%;另外,电力行业、医药行业、化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都达到20%以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效显著。工业集中发展区25户规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66亿元,同比增长76.8%,集中度达5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9亿元,同比增长113.1%,利税总额7.28亿元,同比增长6.35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66亿元,共签约工业企业24户,在建工业企业23户,竣工投产企业16户,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28家建筑企业共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6.6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25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 59.32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3.1亿元,同比下降3.5%,更新技术改造投资22.11亿元,同比增长8.3%,房地产开发投资5.73亿元,同比增长55.3%,其他社会投资8.37亿元,同比增长22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28.4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8.0%,工业投资比重比上年下降23.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全市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8.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1%,其中住宅40.26平方米,同比增长51.3%;商品房销售面积20.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47%;商品房销售额4.27亿元,同比增长114.7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4.21%,新开工住宅面积18.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01%。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位得到了极大提高。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交通事业顺利发展。全年共计完成客运量1431万人,货运量256万吨,实现增加值1.53亿元。彭郫公路彭州段、北新干线、新彭白公路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邮政和电讯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邮政业务收入完成1269.6万元,同比增长8.63%;业务总量完成1574.84万元,同比增长8.69%;全年ADSL用户净增3862户,达到12014户,小灵通用户比上年减少4979户,达到22045户,固话(含智能农话)净增2900户,达到户。旅游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5.9%,旅游接待总人数239万人,同比增长9.6%。六、国内贸易市场交易持续繁荣。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1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18.61亿元,同比增长14.3%,住宿餐饮业销售额8.6亿元,同比增长20.7%。全年到位成都市外资金共计24.12亿元,同比增长49.4%;实际利用外资6936万美元,同比增长9.8%;全年外贸出口4321万美元,同比增长28.6%。七、财政、金融、保险业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49.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7128万元,同比增长58.5%,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483万元,同比增长36.92%,地方财政总支出万元,同比增长28.1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1807万元,同比增长25.43%。金融运行平稳,存款大幅增加,贷款增幅明显。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万元,同比增长25.8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77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万元,同比增长13.09%。各项贷款余额为万元,同比增长32.04%。保险业平稳发展。保费收入稳中有升,赔付同比增长32.3%。八、科技、教育、体育和文化卫生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申请专利416件,同比增长77%;组织申报国家、省、成都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2项,已获准立项7项。教育事业成绩显著。2007年,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资源逐步趋向均衡。“普九”、“普高”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99.08%,全市两类高中共招收新生8599人,普高率达95%。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收杂费1735.15万元,信息技术费481.05万元,受益学生共计人次;高考成绩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本专科上线共4277人,上线率78%,其中本科上线1683人,居成都市区(市)县第二名。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事业继续发展。组织开展了“鹏城远界杯”元旦越野赛和“航利杯”机关业余篮球公开赛;完成对10个镇11个点的体育惠民工程建设。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我市举办了首届川西民间文化艺术节,整个活动历时3个月,共组织了10场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组团参加了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广泛地对外宣传了我市地方文化特色。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稳步提高。截止2007年我市全面完成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共完成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卫生院建设项目18个,投入建设资金2769万元。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等机构39所,床位数1593张,卫生技术人员2006人,其中医生795人,全年采血量437万毫升,同比增长22.5%。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人民生活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实施了东南西北4条大街及迎宾路、旅游通道城区段等14项城市道路改造建设工程,共投入资金1.11亿元;完成四条大街、迎宾路和隆丰镇、丹景山镇等4个城镇风貌改造;指导优先发展重点镇搞好城镇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有效遏制我市环境污染。全市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689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87.36%,二氧化硫排放量达标率99.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99%。人民生活和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我市城市化率达到34.69%,比2006年提高3.27个百分点。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980元,比上年增长2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30元,比上年增加1086元,同比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5元,比上年增加640元,增幅达13.8%。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我市13个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社区33个;已建的5个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就业率达92%以上;城镇新增就业63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2201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10516人,再就业培训449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57.6万人。十、人口2007年,全市人口79.4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1057人,其中常住人口77.45万人,比上年增加3300万人,年度总人口增长率为14.11。总人口中,男性40.1万人,女性39.37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09:100,较去年的101.14减少了0.05。全市非农业人口为25.51万人,占总人口的32.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