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构建_第1页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构建_第2页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构建_第3页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构建_第4页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构建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诠释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的衍生物,它的科学内涵的界定必须建立在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之上。英国早在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就提到,低碳经济主要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污染和更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实现经济增长。将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低碳城市的发展。气候组织给低碳城市的定义是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笔者认为构建低碳城市可将以下5个方面作为基本维度:政策法规的科学化,实现低碳政策制度;城市布局的合理化,实现低碳生活环境;城市居民的高素质化,实现低碳行为;城市产业的科学化,实现低碳产业构建体系;能源利用的高效化,实现低碳能源结构。二、低碳城市的价值解析(一)低碳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发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对于城市环境是极大的挑战。构建低碳城市,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环境问题,服务于城市居民,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促进城市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二)低碳城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精神低碳城市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城市是人的主要居所,城市与环境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城市统筹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因此低碳城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导向探寻科学的城市发展之路。(三)低碳城市符合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发展中,既要注重生产,又要注重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低碳城市,其直接目的主是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同时也注重城市生产的发展,注重城市居民的满意度,注重良好的城市环境。低碳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符合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四)低碳城市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全球气候变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的重视。气候变暖的危害性极大,是重大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害具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一是气候变迁会导致冰河缩减,造成水资源短缺,更有甚者将危及人类生命;二是全球变暖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高温气候,过高的气温不适宜人类生存,更有甚者炎热会置人类于死地;三是全球变暖危害人类健康,全球气候暖化,会导致流行病菌的数量和生存空间增加,增加瘟疫爆发的几率;四是全球变暖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加剧全球饥荒;五是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于人类自下而上构成巨大威胁,如果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3米,上海及其周围地区,就会有超过4000万人被迫撤离。中国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在全球变暖中扮演的角色是极为重要的。低碳城市的提出与构建,是中国对于全球变暖应有的姿态。城市是全球能将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地区,因此低碳城市的建设,能够直接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程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源,改善全球大气环境,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三、低碳城市的模式构建(一)低碳政策制度构建目前,与低碳有关的法律主要有:2003年1月1日施行的清洁生产促进法;2008年4月1日施行开发、利用、管理活动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是调整能源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能源法的调整以能源开发利用及其规制的法制化、高铲化、合理化为出发点,以保证能源安全、高效和可持续供给为归宿;2006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法;2009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另外还有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电力法等。然而在用电管理、石油管理和建筑节能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应强化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低碳城市建设应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将低碳城市建设制度化,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如前文所述,虽然我国在低碳城市建设相关法规中已有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诸多法律需要继续完善与修改。另外,要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政府应引导市民,将低碳城市建设融入市民生活,融入企业生产,协调各种利益相关体,共同致力于低碳城市建设深入人心;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要从政策上倾斜,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二)低碳生活环境构建1、低碳交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能耗大量增加,交通用能在总能量需求中的比例也迅速增加,这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汽车交通对于石油的运用具有极大的依赖性,而每燃烧1升汽油就会释放2.2千克的二氧化碳,这说明汽车能耗的利用率并不高。因此对于交通结构的优化,一是要提高汽油的使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应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私人汽车的合理增长与使用;三是合理构建城市交通建设结构,确保城市交通畅通元阻,减少汽车在道路上的运行时间;四是应发展节能运输工具,利用新能源新技术开发新型交通工具;五是鼓励城市居民短距离步行、长距离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控制私人交通的出行数量,如果这个数量是下降的,那么在单位排放一定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就会降低;六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如果私人交通的出行数量是一定的,那么只要持续降低单位汽车的碳排放强度,就可以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七是应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2、低碳建筑。我国建筑面积在400亿平方米以上,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0.7%,预计到2020年建筑面积将增加到700亿平方米,每年将增加煤耗3.5亿吨标准煤,电耗万亿千瓦时以上,建筑能耗将达到全国总能耗的35%以上。城市作为建筑物的主要集中地,实现绿色建筑、减少建筑能耗是构建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绿色建筑是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以及维持建筑物的运行都将消费大量能源。绿色建筑既要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又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建筑的实现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要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二是要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三是要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比如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等;四是要在建筑物的建设中,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找寻屋顶草坪,形成天然隔热层等;五是要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和生产企业等生态社会相关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3、低碳环境。碳汇是指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要减少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只有通过减少碳排放源和增加碳汇这两条途径来解决,而通过增加碳汇来减少城市二氧化碳含量的办法才是积极和主动的途径,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形象;城市绿化的重要功能在于它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受外来干扰和破坏而恢复原状的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功能主要依靠绿色植物来实现,绿色植物吸收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城市达到生态系统平衡。而实现这一途径的主要方式就是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森林和其他绿色植物都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森林的生长周期长,对二氧化碳的循环是大气中现有存量的循环,不存在新排放的问题,这一特点决定了森林是地球最大的具最优良的碳汇,对稳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全民低碳行为构建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将低碳理念引入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引导公众改变日常的消费模式,减少能源浪费,减少污染排放,选择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尽量使用能耗少的产品。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在交通工具使用方面,应减少大排量汽车的使用率,在可能的条件下以步行近行,以公共交通工具远行。低碳城市建设,重要的是将低碳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使市民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四)低碳产业体系构建我国碳排放的关键是生产领域。在发达国家中企业与居民碳排放的比例是3:7,也就是说3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而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而在我国恰恰相反,7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我国企业碳的利用率较低,从而加重了环境的负担;二是在我国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阶段,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较大,一些高碳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因此转换企业生产方式,加大企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实现企业中碳的高效率利用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注重产业调整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拉动,服务业比重偏低,以至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加强高科技产业及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实现碳减排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长远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治本之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通过低碳模式解决高资源、高污染和低效率是总量减排的主要出路之一。其次,应进一步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要推动新一代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实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通过工艺革新、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五)低碳能源结构构建据相关资料,2009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碳占68.7%,石油占18%,天然气占到9.9%。根据国务院2009年底提出的目标,预计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0亿吨标准煤,据专家预测,预计到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高达45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新能源领域必须加大投入才能确保消费比重稳定提升。构建低碳城市,必须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改善我国的能源利用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开发可再生资源。从2009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可以看出,当今我国的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炭,而且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因此,一是必须提高煤炭利用率,优化煤炭产业组织结构,以科技创新促进煤炭的深度加工,强化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二是发展替代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