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20周年系列回顾之印花税冲击股市_第1页
我国资本市场20周年系列回顾之印花税冲击股市_第2页
我国资本市场20周年系列回顾之印花税冲击股市_第3页
我国资本市场20周年系列回顾之印花税冲击股市_第4页
我国资本市场20周年系列回顾之印花税冲击股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资本市场20周年系列回顾:印花税冲击股市导读:【印花税开征】:有关证券交易印花税发展演变历史()【印花税争议】:印花税何时全免 14年得600亿分红缴了2000亿税()530狂牛摁头:一次代价高昂的风险教育()530至今股市感言(2007-06-29 )国税局原副局长:印花税单边对股市作用不大()胡舒立:调低印花税救了谁()我国由双边征收改单边 欧美多国早已废止股票交易印花税()【印花税反思】:吴晓求:千分之一证券印花税最好10年不要动()证券日报:请慎言用印花税手段挤股市泡沫()专家建议:股市不是“摇钱树” 印花税应取消()吴敬琏:印花税调整可防泡沫()瞭望:可加快新股发行速度或调高印花税()皮海洲:印花税两年半一调说法不靠谱()炒股所得税取代印花税是大势所趋()资本利得税应当取代印花税()印花税传言不断 微调不如大改()有关证券交易印花税发展演变历史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市场调控工具还是政府创收财源?“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有关证券交易印花税发展演变历史的进一步考证上海证券交易所 陆一2008年3月27日写完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市场调控工具还是政府创收财源?一文,因为正好是两会开始讨论2008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所以仓促就发表了。之后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历史事证,并进一步发现中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问题在扑朔迷离中尚有更值得探讨的地方,而这些考证的结果至今并非所有研究者和参与争论者都十分清楚,故所以决定再次提笔做一个进一步准确的描述。一、有关印花税的性质我国有关印花税所依据的法律,至今仍只是1988年8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按照1988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改变“印花税”预算级次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从1989年1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征收的印花税收入,全部划归地方财政,作为地方预算固定收入,此项收入上解地区中央财政不参与分成。”由此可见,印花税原本就是(至今仍是)地方税种。地方政府有权酌情征收和对税款按照地方财政需要进行处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附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中所列举的13类税目,税率都在万分之零点三至千分之一之间(绝大多数在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之间,详见附件)。二.有关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由来在1990年至1994年,所有的相关文件都将此项税目称为“印花税”;从1995年之后,才开始在相关文件中将此项税目称之为“证券交易印花税”。但当时设立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个税目的最初出发点却绝非仅仅为了财政收入,而更主要是地方政府为了调控初创伊始的证券市场上所出现的“过热的投机行为”。1990年5月25日到6月27日的1个月中,深圳5种上市股票价格的增幅为:深发展100%,万科380%,原野2lO%,金田140%,安达380%。于是人民日报编发了深圳股市狂热,潜在问题堪忧的情况汇编,说股票市场使机关人去楼空;国家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又从7月3日起对深圳股市进行联合调查。这就是深圳市政府创造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大背景。当时地方政府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收益。正因为如此,1990年6月28日深圳市颁布的相关文件为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并同时要求对转让股票所产生的收益征收10%-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由于印花税属与地方税种之一,属于凭证税而非行为税,所以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决定征收与否。面对当时的市场过热气氛,深圳市政府手中可用的只有这一个“合法的”调控工具。因此证券交易印花税实际上是深圳市地方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股份制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发明创造,套用了印花税的书据印花而设立的一个实际上完全不同于印花税的新税目,中央政府当时只是默认了地方政府收取这个税目来医治市场的过热行为。因此,当深圳市于1990年7月1日开始课征印花税之后,1990年12月8日起深市就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跌。9个月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七八个亿,市值只剩35个亿。于是,深圳市政府又在1991年9月初动用2亿元资金秘密救市的同时,于1991年10月将印花税率下调到3。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3,最高可上浮1%。但在其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中央政府和立法机构对和分税制改革相配套的“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证券交易税”因此至今没有正式设立,而(证券交易)印花税却从此依照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改成了中央地方共享税,并从此在官方文件中正式由“印花税”改称为“证券交易印花税”。此后,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几经变更,但这个套用印花税之名、实为证券交易税的特殊税目却一直延续到今天。三.关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安排的变化过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证券印花税分成比例所进行的博弈安排以及它的发展演变过程。经过认真考据,并未发现一般研究者所说的1993年之后存在过30%归中央政府、70%归地方政府,这种三七开的依据。根据笔者最新的考证,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证券印花税分成比例的安排,因为深圳开始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时,我国税法中有关印花税的法规只有1988年国务院(而非立法机构)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而其中并无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一税目。按照1988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改变“印花税”预算级次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从1989年1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征收的印花税收入,全部划归地方财政,作为地方预算固定收入,此项收入上解地区中央财政不参与分成。”由此可见,印花税原本就是(至今仍是)地方税种,所以从1991年开始,地方政府套用印花税而设立了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政府只是默认了地方收取这个税目来医治市场的过热行为;又因为当时的成交额很小、所产生的税额绝对值也很小,所以中央政府也就同时默认了1991年至1993年底上海和深圳两市地方政府所收的税额滞留地方。直到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之后,证券市场成交量大增、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额征收前景大好,中央政府于是开始酝酿调整印花税的分成比例。1993年12月15日颁布、1994年1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正式将“证券交易税”定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并明确“证券交易税,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证券交易税的设置最终没有实现,有关工商税制的改革也一直延宕搁置,但(证券交易)印花税却从此开始按照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而从1994年起变更执行地方和中央各50%的分配比例,一直到1996年底。并从此以后一直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当作证券交易税在使用,并使它实际成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种。这种对半分的安排也许是出于尊重地方政府对证券市场初期发展的努力和保护地方政府的改革积极性而做出的妥协;也正是出于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认识和权衡,在此期间地方政府才充分运用行政权力,深入参与了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最初阶段。1996年12月16日颁布、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规范证券交易市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国务院决定,自1997年1月1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由现行的中央与地方各50%,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但是4个月后,国务院在1997年5月9日突兀地下发了关于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通知将印花税税率从3调整到5 ,并要求将“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新增加的收入,全部作为中央财政收入。”于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这个精神,下发了关于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为简化手续,实行合并计算,总额分成。调整税率后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的分享比例,中央88%,地方为12%。”1998年6月11日,国务院关于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通知中决定:从1998年6月12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为4。并要求“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后,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该项税收的分享比例不变,仍为中央88%,地方12%。”之后在2000年9月29日,国务院关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的通知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由现行的中央88%、地方12%,分三年调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从2002年起中央97%、地方3%。其中,2000年的分享比例,自2000年10月1日起执行。”证券交易印花税历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成比例一览表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由上所述过程可见,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实质其实就是证券交易税,它的由来带有了30年来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二元并存格局下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浓厚色彩。从一开始,(证券交易)印花税就没有立法机构的准许和授权,仅凭政府行政部门的政令而套用不同税种的法规执行;在市场快速发展并可见巨大利益前景之后,中央政府用一个在税收法律意义上并没有完全付诸实施的行政决定改换了它的性质(1994年的税制改革决定是按照证券交易税的概念定义的,但和这个改革决定相配套的工商税制改革并没有实际执行,证券交易税并未设立);同时又长期不更改它的名称和所依据的法律(至今仍然称为*印花税、理应依照印花税暂行条例执行),并根据政府部门对市场冷热的判断而多次变动税率的高低。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发展壮大,中央政府逐渐加重对证券市场的行政统一管理和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市场收益的关注,在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中,逐步改变了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地方政府的分成比例,使之成为中央政府财政税收收入的重要部分。这也就使得证券交易印花税成为一个法律依据有所缺失的特殊税目。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诚哉斯言,不知各位能从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看到些什么也许以上这一切,应该成为讨论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背景和基础,并希望由此找到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的前景和出发点。2008年3月22日(作者单位: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市场调控工具还是政府创收财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员 陆一2008年3月6日证券交易印花税是2008年证券市场热议的话题,当它成为本届人大一次会议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时,有关提高、降低、维持、取消它的讨论在会场内外和媒体上下持续不断。但是,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究竟从何而来?为何而引起争议?却在众多讨论中不甚了了,有必要在此仔细追根溯源。1印花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印花税在税收定义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的凭证加贴印花而征收的税收。我国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88第11号)就规定了:“产权转移书据”为应纳税凭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财税字1988第225号)中,解释为:“条例第二条所说的产权转移书据,是指单位和个人产权的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所立的书据”这说明,印花税是一种凭证税,凭证是一种纸质载体,即法规中所说的“书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附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中所列举的13类税目,税率都在万分之零点三至千分之一之间(绝大多数在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之间)。印花税是凭证税,用其代替证券交易环节的行为税,显然并不十分科学。而我国却从一开始把有价证券作为一种法定权益证书列入印花税的征税对象,并长期用征收印花税来取代证券交易税。因此就我国目前证券印花税而言,其实质是就交易行为课税,因此,应该将它归为证券交易税的范畴,或逐渐将它改革为证券交易税。2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由来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初是由证券交易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开征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课征始于1990年。1990年6月28日深圳市颁布的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和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交易印花税可以查到的最早的官方公开的行政规章。深圳开始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时,我国税法中有关印花税的法规只有1988年国务院(而非立法机构)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而其中并无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一税目。随着90年代初沪市和深市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证券市场日益活跃。证券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必然包含有一定量的税收。其时我国税收立法滞后,没有任何一个现存的税收能够覆盖这项税源,鉴于印花税于1998年恢复征收,90年代初成为一个日益成熟的税种,国家税务总局授权上海、深圳二市对股权转让书据征收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先于1990年7月1日在深圳证券市场课征,1990年6月28日,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证券市场,颁布了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规定。当时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收益,从7月1日起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交纳。同年11月,深圳市对股票买方也开征6的印花税,内地双边征收印花税的历史开始。1991年10月,深圳市将印花税率调整到3,上海在深圳试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始对股票买卖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3。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均依书立时成交金额,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3,最高可上浮1%,同时规定在证券交易税未出台之前,仍按原办法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其后,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几经变更,延续到今天。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3莫让证券交易印花税成为政府创收的财源证券交易印花税是1990年为抑制股票过热而设立的,它实际上更像是证券交易税。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呈下降趋势,最终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逐步取消了印花税。一方面,西方国家证券税制经历了由交易(印花)税为主向所得税为主的转变,逐渐建立了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体系,从而通过证券投资所得而不是交易(印花)税来调控证券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刺激市场交易,提高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下降交易(印花)税率,直至取消。证券交易税的主要职能是调节市场交易,但是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作用渐渐异化,财政收入职能似乎体现得更为明显,市场收益逐渐成为政府业绩的财富效应。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在1993年之前全部归沪深两市,之后三七开,大头留地方。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证券印花税分成比例的安排,并无正式的文件和法规,中央政府只是默认了地方政府收取这个税目来医治市场的过热行为;又因为当时的成交额很小、所产生的税额绝对值也很小,所以中央政府也就同时默认了地方政府所收的税额滞留地方。直到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前后,证券市场成交量大增、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额征收前景大好,中央政府才开始和地方政府商议印花税的分成比例。但在一开始仍出于尊重地方政府对证券市场初期发展的努力和保护地方政府的改革积极性,所以1993年-1996年的分成比例是地方政府 70%、中央政府30%。正是出于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认识和权衡,地方政府充分运用行政权力,深入参与了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最初阶段。直到1997年中央政府对证券市场管制方式出现了根本转变,印花税的分配比例也随之颠倒了过来,1997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1998年6月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再次调整分享比例,改为中央88%、地方12%;从2000年10月1日起将分享比例由中央88%、地方 12%,分三年调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从2002年起中央97%、地方 3%。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注11993年之前的证券交易印花税至今没有官方统计,根据作者收集的数据推算。注2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07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达2005亿元;另据新华网2007年12月29日电,国务院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2007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的报告中预计,2007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可完成28432亿元。由上所述可见,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实质其实就是证券交易税,它的由来带有了30年来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二元并存格局下的经济转型过程的浓厚色彩,从一开始就没有立法机构的准许和授权,仅凭政府行政部门的政令而套用不同税种的法规执行,并凭由政府部门对市场冷热的主观判断而随意变动税率的高低。同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发展壮大,中央政府逐渐加重对证券市场的行政统一管理和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市场收益的关注,在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中,逐步改变了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地方政府的分成比例,使之成为中央政府财政税收收入的重要部分。2007年5月30日子夜,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突然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上调至3,使得当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2005亿元,甚至几乎与前16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总额(逾2300亿元)持平,超过了当年内地上市公司分红总额。据财政部2008年3月5日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亿元,增长逾32%。其中,税收收入45613亿元,在这中间增长最快的是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2005亿元,是上年的10.2倍;增收1826亿元,是上年的11倍。这一切,应该是当前讨论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背景和前提不过,当财政部长谢旭人3月6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避开正面回答而表示:“注意到网上关于印花税的讨论,将认真研究印花税调整的相关政策。” 财政部却已经在前一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安排内(证券交易) 印花税为1945.15亿元,与2007年持平。2008年的证券市场是熊是牛?交易量是高是低?股票发行量是多是少?投资者是大量入市还是快速逃离?当这一切和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直接相关的诸多问题都无人可以准确预计的情况下,财政部却已经理直气壮地列出相当精确地数据、将几乎和2007年总额2005亿元相当的1945亿元印花税收入编制进2008 年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中,准备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印花税何时全免 14年得600亿分红缴了2000亿税05年,有关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有股民又开始琢磨证券印花税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免掉呢?证券印花税自1990年7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以来,也是几经沉浮。由当初最高的0.6%已经降到了现在的1。1,看上去好像已经很低了,似乎已经没有再降的必要了。但是对比14年来,投资者为股市作出的贡献以及股市给投资者的回报,这个税实在又太高了。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过去14年股民得到600亿现金分红,但是缴了2000亿税。看到这些数字,难怪有人建议政府应该退税了。虽然也有专家表示,股市的利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证券印花税只是影响股票交易的一个非主要因素,而在当前的熊市下,即使印花税再低一点或者取消,也不会对交易量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取消证券印花税对目前的股市起码起不到坏的作用。殊不知,弱市中,投资者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在当前全面股改正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如果管理层再把证券印花税取消,无疑等于给股市又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就像年初财政部的降税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期待中的牛市一样,历史说不定又会重阳。还是一位教授说得好,印花税全免肯定对市场是利好,但如果后续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措施出台,那它对市场的作用也只能像以前的许多利好一样,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北京现代商报)530狂牛摁头:一次代价高昂的风险教育近两年的全民股市狂欢,在今年似乎遇到了不少的挫折。“227”、“530”,以及正在进行的大调整,无不让市场上空弥漫着悲观气氛。然而,对于新股民来说,2007年5月30日,却是让他们记忆最为深刻的日子。即使在这之后,股指有了翻倍的“业绩”,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未必享受到了这种快乐,因为,“530”之痛仍未消除。 传闻甚久的印花税政策调整,在这一天落定。当天,上证指数暴跌281.84点,为持续的暴涨画上了短暂的休止符。这一次不同于“227”的全球调整,从本质上说,应是那一时段市场心态累积的集中释放。尽管两个月后股指再次连续突破高位,但这次调整仍警示人们,大牛市也会有大调整,尤其对那些刚刚将存款从银行转到股市的中小投资者。“530”发生的种种现象,也提醒我们更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并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市场涨跌,而不是简单地归罪于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政策。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本报详尽记录了中国股市的蜕变,更敏锐地把握了市场的细微变化。 “530”之前的一周,本报在重要版面以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流言、猜想与市场下一步为题,强烈关注印花税调整传闻,提醒投资者注意政策风险。“530”之后,本报更连续刊发报道,疏导投资者心态。5月31日刊发社论呵护牛市需要政策手段,提出为防御股市失控,相关政府机构理当准备更多预案,伺机出台;6月4日,刊发社论如何避免中国股市大起大落,明确指出加强投资者教育实为重中之重。健康的证券市场发展除了良好的市场发展体系和成熟的投资者参与之外,对于市场内违规者严格地予以监管同样是应有之义。杭萧钢构 案和广发证券案恰恰就是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反面案例。对这两个案件的密切关注和深度调查,树立了本报在资本市场上的公正、客观的形象。无锡钢构是今年证券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明星”,连续13个涨停板以及300亿订单足以让所有人对该股记忆深刻。不过,理性的观察者们从一开始就予以了足够的怀疑。3月26日,本报杭萧钢构344亿订单谜局:中基安哥拉泥潭?一文就提出对大单的质疑。而本报亦对其当事人给予了密切的追踪。3月29日,单银木首度开口:做好控制风险准备 中国驻安使馆官员:不了解中基背景则把相关方的底细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了解。随后本报证据在握 证监会立案稽查杭萧钢构一文迅速报道了监管层的举措。而整个案件的追踪,迄今为止,本报一直没有停止。个案固然有其偶然之处,然而其所反映的制度性缺陷却不容忽视。就此案例,4月20日,本报社论呼吁使股票操纵者在法律威慑下胆寒。强有力的制度性建设刻不容缓。类似的案例亦发生在广发证券借壳案上。6月4日,谁在连续举报董正青一文独家揭露广发证券总裁董正青涉嫌内幕交易而下马的真相。除了广发借壳案,我们还不要忘记一个人,那就是“刘芳”,号称“史上最牛的散户”。9月21日,本报深度解析“史上最牛散户”身后的魅影,一篇谁是刘芳详尽勾勒出刘芳背后的“方正系”辗转腾挪。 我们相信,“530”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黄金十年”即便为真,也应是盘旋而上的十年。任何成熟的投资者都应明了:该调整的总该调整,这便是真正的市场。我们相信,建设有效而有震慑性的证券犯罪打击机制,和投资者教育同样重要。过去的一年,中国资本市场仍有太多的悬案待解,太多的中小投资者需要保护,未来证券监管之路注定是坎坷和振奋并存。我们相信,中国距离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参与主体,无论是监管者、投资者抑或是作为记录者的媒体,都需经历更多历练,体验更多酸甜。一个成长中的资本市场,也是一个蜕变的熔炉,我们愿作熔炉的探针,无论炽热或翻滚,直击市场杂质。 (第一财经日报)530至今股市感言在证券市场和有经验的投资者如乔、无雅、沧海、好股票、SAM等交流最多的是投资理念,他们无一例外的强调心态的重要。要在远远算不上成熟的中国股市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武装好自己,保护好自己。这是他们用多少年的心血换来的经验。虽然牛市熊心也许会错失一些机会,可是也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毕竟这是风险市场,遗忘了风险只会被市场淘汰。如果将手中的现金变成死的,扒在帐户上,对于投资者,怎么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心态就是至关重要的。淡定可能是历经风雨后的投资者最终选择。深更半夜出台爆炸性新闻,引发530暴跌,而新闻本身是ZF多次声明说最近不可能推出。上很多人发泄自己的不满。其实怪ZF又有何用?虽说股市泡沫如新股定位等和ZF有直接关系,可是他承认吗?他不是也苦口婆心的劝你们注意风险,只怪自己不听吧?!本来提印花税、加息、取消利息税都是现阶段必然的政策选择。只是选择的时机和方式颇有争议罢了。一个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如果对反常现象没有透彻的认识,倘若对个人金钱的得失不持超然态度,是绝不可能以轻松的一笑来承受沉重的打击和挫折的。他的精神素质决定了他在股市中的定位和命运。赚到钱和赚过钱真的差别太大了。还在一个多月前,曾在西祠上发过帖子,提醒大家注意下跌风险。无独有偶,一个叫“疯狂的石头”的股友也发帖提醒要有暴跌。可是我们的帖子都遭到了冷落。因为之后的几天都是暴涨。很多股民的账户里的资金都几何级增长。有些素质低的人甚至对我们恶意攻击。害得我上去都不愿登录了。可是风云突变。大盘连续暴跌,很多新股民的账户的资金眨眼间灰飞烟灭。于是,那个预测暴跌的帖子火了,石头也被誉成股神了,很多股民问他后市该怎么办。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原来就是一线之隔。当然了,基本都是新股民。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人云亦云,在疯狂的时候,尤其听不进风险的预警。央二的老姜对这样的情况有更深刻的体验。他也曾经在他的博客里发过风险警示的帖,可是反对声一片。估计他当时就是挺有压力的。现在反过来看,股市里的富贵真是不能骄傲。短线的赢利并不会保证年终总结时的大红包啊。如果只是上下坐电梯,还不如把钱交给基金打理。反正我觉得国内有些基金管理的就是挺好,比如广发。呵呵,我是他们的忠实粉丝,虽然现在没有他们的基金。突然想起一句古诗:“城头变幻大王旗”,不知到最后林园那样的“股神”能笑傲江湖,还是“钾庄”那样的义庄纵横天下?杂感一篇,只是空话一堆。惟愿抛砖引玉,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新浪博客)国税局原副局长:印花税单边对股市作用不大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观察第14次报告会26日召开。对于印花税单边征收的传言,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在会上表示,印花税对股市调节没多大作用,建议取消印花税,征收资本利得税。“去年印花税高的时候,股市也涨得很厉害,今年印花税降下来,股市涨了几天也还是下跌了。”他认为,如果按照市场化机制来说,还是应该缴纳所得税,“赚钱的交,不赚钱的不交。”他认为,近日业界呼吁印花税单边征收,并指出全世界的股市征收印花税的都很少,不过忽视了一点:“他们从来不说这些国家都征所得税。开征资本利得税比降低印花税更能刺激股市。”(新浪财经 元平)胡舒立:调低印花税救了谁05年1月下旬这些天,中国股市走得很怪。在新一年持续多日的风雨飘摇之后,1月20日周四,上海股市创了六年新低,跌到1199点。21日周五,市场本来在继续“调整”,在击穿1200点后,最低探至1189.21点;至11点左右,突然形势逆转,此后便出现连续升浪;最后,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收报全天次低点,比前一日上涨2.5%;全天上海市场成交90亿元,比前一交易日增加36亿元,指数全天波幅也高达52个点。这被市场称为“121行情”,来得突,很有悬念。果然,23日周末下午5点59分,新华社播发了“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消息,印花税率下降五成。新华社当天发出分析文章,称“这是活跃股市的利好之举”。更有市场评论家发表谈话,评价此举为股市寒冬的“一场瑞雪”。24日周一,上证指数跳高24点开盘,最高上摸1265点,最后收于1255点,当日收出一根小阴线。然而,此后四个交易日,市场连跌四天,1月28日周五收盘,上证指数收于1213点,几乎将前几日的涨幅悉数抹去。市场变脸如此之快,已在多数观察家的意料之中。我们看到许多分析,都对此次印花税上调的政策救市取向大为首肯,惟慨叹其出台偏晚、缺乏“政策组合拳”配合,却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究竟是谁从这次印花税下调中拿到了好处?换句话说,这次突如其来的政策利好虽然于“市”无补,但究竟“利”到谁家?答案其实非常简单:这次重大利好出台,惟有极少数人拿到了好处,这就是“121行情”的“先知先觉者”。查诸以往几次显著“政策利好”行情记录,都可以看到这种“先知先觉者”的身影。此次国家因印花税降低可能减少的税收额,据估计一年可达60亿元以上,而割肉救市之举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救市,却实在地救了炒家。试想一下,如果有关决策层在看到具有显著“政策投机性”的“121行情”出现后,并不马上出台下降印花税的“政策利好”,市场会有什么重大损失呢?不会;惟投机炒家可能损兵折戟,黯然离场,市场公平则可得到维护。相反,在出现周五行情之后,旋即于周日让政策出台,客观上只是襄助了炒家或为炒家所用。如此,在道理上或能以“瑞雪”、以“活跃股市”赞颂之,实践中则极易使明眼人生疑,轻则推测消息走漏,重则感觉有一种力量在“内外联动”,极易损害监管者威信,最终会极大打击市场信心。可见,此番“政策利好”救市不仅未达初衷,而且在与市场既得利益者的博弈中成了地道的输家,实为一大败笔。当然,尽管眼前的教训很深,但吸取教训不能仅着眼于技术层面,更重要的还是要理解和尊重市场铁律,想清楚政府与市场、政策与市场关系的基本道理: 其一,政府不仅不应当救市,而且也无法以政策之力哪怕是收短期救市之效。今天的证券市场早已不同于1991年的市场,甚至不同于2001年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在此背景下,不独印花税调低这样一般的实质性“政策利好”难以救市,甚至目前正被某些人鼓吹的“平准基金”这样的“补偿手段”,亦绝难持续提升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其结果仍只能是行情“昙花一现”,最终“拯救”了市场上极少数“先知先觉者”组成的强势利益团体其二,印花税当然可以降,其他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政策利好也应当出台,但振兴股市的真正出路,只有以治本为手段的根本性改革。若监管层继续对股市积累的问题拖延不决,致使“问题券商”的窟窿越来越大,“问题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越来越寡,只会给国家给市场带来更大损失。任何以拖延改革为结局的外部“政策利好”建言都再不可取。其三,改革需要选择时机,在当前市场低迷之际改革震动面较小,承受力较强,可谓良机;通过坚定持续的改革构建健康市场,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消除不确定因素,才是振兴市场之本。由是,则政府盯准指数、忧其降而盼其上之种种举措,不仅无效而且无益;有助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利好”须择机推出,而单纯盯准指数期之盼之的“利好”则应摈弃。中国股市十余年曲曲折折,所剩机会已十分有限。现在需要的是推进改革的大智大勇(财经杂志)我国由双边征收改单边 欧美多国早已废止股票交易印花税08年9月19日前,我国A股市场满地股票没人要,一夜之间就变成有钱也买不到。19日这一天,沪深股市上演奇观,大盘指数涨停,两市1500多只A股无一掉队。有股民看到拉成一条线的沪深股指图,一度怀疑网络系统是否正常。9月18日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由双边改成单边征收,买方不需缴税,税率保持1不变。此举连同另两大利好(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工、中、建三大国有商业银行股票;在目前股市低迷时,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成就了A股奇迹。这两年,算上这次国家对印花税一共进行了3次调整。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大盘在印花税上调打击下,个股大面积跌停,恐慌抛盘蜂拥而出。今年4月24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印花税作为调节证券市场的工具,是否有效?它是怎样起源的?为何欧美很多国家都废止了该项税收?“拔最多鹅毛听最少鹅叫”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是印花税的一种。印花税起源于荷兰。1624年时荷兰政府面临经济危机,财政上捉襟见肘,当时的统治者摩里斯打算增税扶危解困,但又怕招致民怨沸腾。有人想出高招:生活中人们常使用契约等单据,如果对此征税,税源广大。而且,人们有这样的心理,认为凭证单据上有政府盖的印,才是合法凭证。荷兰政府在试探了民意后,确立了这项税收。由于缴税时是在凭证上用滚筒推出“印花”戳记以示完税,因此被称“印花税”。 此税一出,欧美各国竞相效法,丹麦在1660年、法国在1665年、美国在1671年、英国在1694年先后开征印花税。印花税被欧美经济学家誉为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的“良税”。法王国王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英国经济学家科尔贝说过:“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而印花税堪称“听最少鹅叫”的税种。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税。1991年中国开始证券交易印花税。欧美国家多废止证券印花税印花税作为一种古老税种,有关其存在的合理性一直争执不休。支持征收该税的代表人物,是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他于1974年提出,交易税可抑制国际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活动。他形象地称之为“在过度高效的国际金融市场车轮里塞沙子”。从此以后,金融市场的交易税在经济学界又被称为“托宾税”。该税的支持者认为,对证券交易征印花税可减少投机资金,因为理论上每次交易都要被征税。这种税收成本足可让频繁炒卖的人望而却步。然而各国多年来的税收实践,逐步否定了托宾的理论。美国早在1966年时便停止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德国的该税种也在1991年时寿终正寝,而日本则在1999年4月1日取消了包括印花税在内的所有流通票据转让税和交易税。按照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专家徐为人的说法,现在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会在内的主要国际组织,已形成一致的观点:交易印花税没有控制金融市场波动的作用,且会阻碍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当今世界金融市场税制改革的大趋势是,取消和调降资本市场印花税,增强本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印花税税率较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原有印花税税率较高,这一点在年初全国两会时就有代表提出。全国政协代表、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撰文称,2007年征收的股票印花税几乎是前16年的总额,高印花税率提高了交易成本,增加了股民投资风险。2007年我国印花税收了2005亿元,而当年分红,转增股份仅为1800多亿,投资者分到的一点红还不够交印花税,在这种情况下谁能重视投资呢?(青年参考报)吴晓求:千分之一证券印花税最好10年不要动经济学家吴晓求在“2008年招商银行 第2届理财教育公益行”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上表示,希望这次千分之一交易印花税调完后10年不要动,让资本市场保持一个较低税负环“过去18年,用了8次税收杠杆调节资本市场,反映我们对资本市场管理缺乏经验,信心不足,现代金融是一门高超的管理艺术,需要慢慢地去磨合”,吴晓求在肯定政府救市行为时,明确表示资本市场的税收环境应该恰当。在他看来,中国的资本市场要有很好的发展,必须解决三大问题,包括:大小非解禁、税收环境、再融资的制度建立。他认为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初,把大非解禁时间设为三年以上、小非解禁时间设为一年以上,“今天看来时间短了,应该小非解禁三年以上,大非解禁五年甚至十年以上。”他说。正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之初设计时没考虑到,所以现在带来了这么大的问题。“当然,我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战略供给和需求失衡状况不解决,市场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吴晓求说。“我希望监管部门把再融资的标准根据新问题、新情况做进一步的细化。现在无论是增发还是发行可转债,再融资只有一个笼统的标准。”他举例说金融企业再融资标准要严格控制在原有净资本的50%以内,而生产型的企业则可以到百分之百。吴晓求表示还要系统地研究中国资本市场透明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以及二级市场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违法行为,要研究其路径和特征,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吴晓求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了18年,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股权分置改革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上已经完成了,100步走了90步,还有最后艰难的10步没有完成。”(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请慎言用印花税手段挤股市泡沫吴敬琏先生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他近日就“股市泡沫”和“印花税调整”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很是吸引人们的眼球。吴先生说,“印花税调整有利于防止市场产生泡沫,但是需要有关部门很艺术地处理。”他同时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提出,“动态市盈率80倍还不叫泡沫?80倍的动态市盈率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你想把买这个股票、买房地产的钱赚回来需要80年。”先说说“动态市盈率80多倍还不叫泡沫”。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国内市场确实出现过“80多倍的动态市盈率”这一现象。如首批上市的28只创业板股票,首日平均涨幅达106.23%,静态市盈率超过110倍,动态市盈率约80倍。然而,这一现象毕竟是局部的,短暂的,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如果说某一只股票“动态市盈率80多倍是泡沫”,大家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但笼统说,不一定都对。我们对于吴先生的提醒应该表示感谢。对于有的创业板公司出现的“动态市盈率80倍”情况,投资者还是应该谨慎对待,一定要学会“做功课”,深入了解这些公司的详细情况,避免一时冲动而“猛杀”进去。但市盈率高到80倍就等于泡沫,显得过于简单化了。如果一家公司成长性足够强,80倍只是短暂一瞬,待业绩跟上就立即降下来。是不是泡沫还真不好说。再来说说调整印花税的问题。上周,有传言称,4月中旬可能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其言之凿凿的理由是,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夕,为公平公正交易,双边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势必恢复。但这一说法很快就被相关部门人士给否认了。专家就此指出,印花税政策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多变,更不要动不动在资本市场上行的时候就开始想印花税的事情。维持印花税政策的稳定,有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一般而言,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都会被市场视为利空。2007年的5月30日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直接导致当天沪深股市放量重挫,两市跌幅均逾6%,个股跌停近千只,市值损失超万亿。还有一点,提高印花税,只会加大市场的交易成本,造成交易量萎缩,甚至使部分投资者撤离市场。这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所以,就我国的资本市场而言,提高印花税还是需要慎重,需要三思。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必须以某种形式稳定下来,切不可再成为调控股指的工具。社会需要稳定,市场需要稳定,印花税也需要稳定。结合以上两点,吴老先生提出“印花税调整可以防止市场产生泡沫,但需要有关部门很艺术地处理”,是否还应该商榷呢?(证券日报)吴敬琏:印花税调整可防泡沫关于印花税调整的传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印花税调整有利于防止市场产生泡沫,但是需要有关部门很艺术地处理。吴敬琏强调,资本市场泡沫带来的后果比CPI上涨、消费品上涨带来的泡沫还要严重。 吴敬琏表示:“动态市盈率80倍还不叫泡沫?80倍的动态市盈率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你想把买这个股票、买房地产的钱赚回来需要80年。”吴敬琏认为我国之所以出现两难,根本症结在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齐鲁晚报)专家建议:股市不是“摇钱树” 印花税应取消2001年证券交易印花税终于降了下来。但如果以中国国情来理解中国证券市场,证券交易应该是免税的。为此,我想,管理层(政府)应该为A股市场的广大投资者创造一个无税的交易环境,而不仅仅只是降低。为A股广大投资者创造一个无税的交易环境,我的理由有三。首先,我国开办证券市场目的不是收税,而是为了融资搞活一大批国有企业。如今,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初具规模,可见已达到了目的,有此巨大收益,足矣!不应该再把证券市场当作一棵“摇钱树”;其次,我国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小股民还不是什么“百万富翁”,他们勒紧裤带攒点钱是十分不容易的,如今,他们把这笔钱投入股市救活了一大批企业,已经作出了牺牲,已经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作为国家就不应该再在股票交易上课税。更何况,散户小股民在市场中永远处于劣势,跌有份,涨无份;盈的少、亏的多,散户小股民要想赚点股市的钱谈何容易!鉴于此,国家应该让利于民,放弃印花税。更何况,国家让出的那部分钱始终在证券市场滚动,是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极为有利的。第三,纵观国外股市和香港、台湾地区股市,证券交易的税率都是大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