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分析_第1页
我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分析_第2页
我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分析_第3页
我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分析_第4页
我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零售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激烈的生存竞争,特别是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零售业作为外资最早进入的领域之一,我国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了解与分析我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对增强我国零售业自身实力,与外资企业开展竞争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字:零售业 国内 国外 差距 改进 分析一、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差不多20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自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 1、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 国家统计局3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09年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80.4亿元,同比增长了15.2%。其中,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541.0亿元,同比增长14.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539.4亿元,增长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800.1亿元,同比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15.9亿元,增长18.9%;其他行业零售额264.4亿元,增长2.6%。分商品类别来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2%、15.9%和7.6%。其中粮油类增长16.3%,肉禽蛋类增长12.0%,服装类增长17.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5%,日用品类增长12.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2.7%,家具类增长27.1%,化妆品类增长14.6%,金银珠宝类增长16.3%,汽车类增长9.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0.7%,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22.4%,通讯器材类下降9.2%。 2、新旧业态并存发展 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2009年零售企业百强中,以超级市场、专业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已占57%,其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2.2%,比以百货店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的增速高24.4。尽管受到新型零售业态的巨大冲击,百货商店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转型期,并继续保持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地位。百货店将原有的中低档商品和五金家电等商品会分流出去,专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转的百货,体现百货公司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百货零售企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在稳步增加,其发展的绝对速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9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百货类企业仍占43%,百货商店仍然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力量。 3、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除了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零售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零售企业应运而生。 4、外资大举进入 据统计,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分布在国内20多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1998年,外资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为1.5%,2009年增长至5%左右。二、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 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中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2001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平均规模为94人,而同期国内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超过了220人。将中国的零售企业上海华联与沃尔玛相比,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与之有相当的差距。从连锁经营看,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这种零售企业的小规模经营,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规模经营优势的发挥。 2、出现快速膨胀式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快速膨胀式扩张,主要表现为在扩张布点的同时,轻视了单个店铺和单位面积经营的效益增长。比较家乐福和联华近几年的扩张业绩,可以看出:家乐福销售额1998年至2000年年均增速高达77,新店开张速度仅为年均24,每店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8左右;联华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销售收入增长尽管也高达年均69,但其开店的平均速度却高达89,这也意味着每家新店平均销售额年均减少10以上。这表明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 3、经济效益欠佳 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1998年实现利润总额达到谷底,全行业净亏损0.3亿元,2002年利润总额有所回升,达到54.3亿元,但企业的盈利仍没有恢复到9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纵观企业的盈利水平,差距更为明显。2002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84%,尚低于1996年0.9%的水平,而企业效益较好的1994年则为2.25%。效益欠佳的问题成为制约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4、区域差距扩大 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在扩大。2002年,东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为17481.6亿元,比199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率为11.3%,占全国的比重为61.8%,比重比1995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487.6亿元,比1995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为10.6%,占全国的比重为26.5%,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3329.1亿元,比1995年增长79.3%,年均增长率为8.7%,占全国的比重为11.8%,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地带零售企业的效益情况看,2002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占全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92.1%,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13.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为净亏损;西部地区实现利润总额4.7亿元,占全国的6.7%,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其他两个地区。三、国外零售业的分析 在我们中国市场上,我们不难看出国外零售业的巨大成功。如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从分析他们的成功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优点。 1、人才为本与其它行业一样,零售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在世界居霸主地位的美国,零售业素来重视吸引和招募各行的精英。2000年当GE的CEO杰克.韦尔奇刚一宣布他的继任人选时,落选的动力系统CEO鲍勃.纳戴利就被慧眼独具的Home Depot 董事会重金聘用,接替了20年来一直由合伙创业人伯尼.马库斯和阿瑟.布兰克担任的CEO要职。鲍勃.纳戴利并没有零售业的经验,Home Depot 董事会看中的无疑是举世公认的GE管理经验。纳戴利果然不负众望,上任不久就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从企业文化到管理体制的改革,业绩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2、科技助阵国外零售商依靠高科技支持,以商用卫星系统、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以网络为辅助的商业自动化,使顾客资料的搜集与分析、销售资料、补货系统、营销手段的调整等都可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商业企业的水平,而且适应激烈竞争的快节奏。如沃尔玛在美国总部,拥有仅次于美国联邦政府的最大民用卫星通讯系统,其总部与全球各家分店和各个供应商的联系都是通过共同的电脑系统进行。沃尔玛前CEO David Glass 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沃尔玛是一家科技信息公司”。乍一听,这句话很难理解:沃尔玛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吗?细细品味,Glass 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沃尔玛低成本、高效益的真谛。 3、规模求生国外零售企业资本实力雄厚,规模大、能形成规模优势,产生规模效益。如:欧美国家零售商业的集中度高达60%左右,日本为50%,而我国仅仅只有10%左右。在过去的20多年里,零售业唯一不变的恰恰是其动荡多变的兼并和收购。细览世界零售200强名录,无一不是以连锁店独霸一方,最小的一家销售额也有20多亿美元。 4、特色制胜美国零售业对“经营特色”的理解范围很广,主要是强调商店在经营风格上的与众不同。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沃尔玛、Target和凯玛特。乍一看,三家同属折扣连锁店类型,非常雷同。然而沃尔玛以其“天天低价”早就形成了自己物有所值的风格,其对手都知道与沃尔玛打价格战无异于以卵投石;Target 通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众多很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品牌,逐步形成了自己领导时尚潮流的地位;夹在其中的凯玛特因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经营特色,厄运不断,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5、经营方式多样 国外零售商经营业态特征鲜明,灵活多样。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等确定。零售业的主要业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网上购物等多种方式。由于企业采取的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营方式,也使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如美国的DELL电脑公司营销方式主要是网上零售,目前网上销售占公司销售总额的80%。相比之下,我国零售业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90年代初大型百货商店处于竞争优势,随着国外超级市场模式的引进,百货商店模式逐步失去竞争优势,连锁超市、专业商店、购物中心模式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其发展规模、商品结构、服务方式等方面存留着许多传统单店的特征。 6、商品价格低 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连锁经营企业的商品价格很低,有时甚至低于国内企业同种商品的进货价格,使国内企业无法与之竞争,这也是国内企业普遍感到的巨大压力。外商企业商品价格便宜的主要原因:一是多数合营企业以多品种、少品牌为经营策略,形成批量进货优势,批量越大必然进货价格就越便宜。二是这些外商企业都实行国际上通用的买断的经营方式,很少像国内商业企业那样以代销为业务。由于买断经营银货两清,生产商愿意为此作出更大的让利幅度。三是合营商业企业的外商大多有其国外的庞大销售网,因而在国内采购量更大,这势必可以要求生产商、供货商做出更多的进货价格的优惠。例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在深圳成立合营商业企业后,每年在我国采购8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其中大部分商品进入其国际营销网络中销售。四是合营企业员工精干,没有冗员,更无离退休职工的负担。以至成本费用相对低得多。五是合营企业自身资金较为充实,贷款利息的负担比国内企业要小得多,因而可以有较大的降价空间。四、中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表现 1、眼界不宽仅关注国内同行 一位国内知名零售业企业家在一次大型商业会议上曾经指出“中国零售业的情况基本上停留在地方商家各霸一方的战国年代。我们把经营目光全盯到了争夺所谓高经济地域的地理位置上,一家店铺开业很快就会四、五家店铺跟着扎根”。而这一经营策略,必然造成零售业店面扎堆集中,区域辐射性不高,为百姓购物带来很大不便,进而也影响了零售业的利润和发展。 2、效率低利润薄 据中国国内某商业调查公司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零售业在与国外跨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与纯利之比上相差较大。中国零售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虽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达到34%。由于欧美等零售业引用了提高效率的“配销中心”的概念,从而保证了购货、补货、打包、送货等辅助销售工作及时有序地进行。尽管国外零售企业人工成本较高,但高效率的运作模式不仅弥补了人工成本的不足。 3、连锁程度化不高 目前,在全国241个地级城市中,已有近50%的地级城市完成了初级销售及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但据2004年调查显示,中国大中城市人均商业营业面积为0.6至0.8平方米,商业网点的连锁化程度不到5%,而发达国家人均商业营业面积则达1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程度达20%以上,高程度的连锁化经营,是欧美等国家零售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4、负债率居高不下 据2005年连锁经营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零售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2.29。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对外进出口贸易的日益增长,负债经营已成为现代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一种经营方式。负债经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业者的创利能力要相当强。由于中国零售业创利能力较低,因此,倒闭者屡见不鲜。在1992年7月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首批20家零售业企业中,上海数量最多。但是好景不长,上海第五百货公司、第七百货公司、第八百货公司等一批老百货的垮台,都是因为当时盲目轻信了“高负债经营”的流行理论,结果被债务拖垮。可以说,如何理性地对待负债经营,是中国零售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5、竞销方式简单 目前,中国零售业无论是以形式载体发布广告宣传,其最根本的竞销方式就是降价。同时,众多中国国内零售业主更有一个所谓的竞销法宝价格跟进战术,即通过某种调研手段,记录下同行商家的某种甚至全部销售商品的标签价格,然后再根据企业自身承受力,制定出所售商品相应标价,达到竞销目的. 就总体而言,与国际上巨大商业集团相比,中国的商业企业仍不够发达,在规模、经营理念、发展机制、营销水平、融资渠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6、管理水平差 中国国内零售业管理的手段、技术和水平落后,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低,导致其效率低利润薄。管理阶层注重市场促销和价格战,忽视对经营战略的研究,忽视企业战略的管理,从而导致企业缺乏远景规划,发展战略不明,管理混乱,效率低下。而进入中国的零售外商都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技巧、长远的经营目标、完善的市场组织和高效的运作体系,对商品、服务、价格、现场、设备等管理都有较为完善的手段。 7、融资能力差 我国目前的零售企业,大多负债经营,而且由于各种原因,负债率居高不下,再加上资金、融资渠道和手段缺乏,很难融到资金,造成企业经营风险丛生,发展困难重重。相比之下外商大多有资金上的优势,而且其信誉、信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融资自然要比我国零售业者容易得多。 五、中国零售业的战略改进1、把握时代的特征 我们的时代是商业的时代,商业时代的特征是:人人参与交换,人人需要交换;商业原则已经成为人们交往的基本原则;人们交往主要表现为商业交往,生产行为最终表现为交换行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市场经济为共同基础的贸易伙伴关系。因此: 不要把商业看成是单纯的买卖行为,在商业社会里商业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零售商业,不论是发展规模、网点摆布,还是行业结构、经营方式,或者业态选择、经营形式、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都在塑造生活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方式。 商业即是人业,是一种做人的事业。没有哪一个产业能像零售业一样,与广大群众建立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的经济联系。零售业要为广大消费者创造舒适、健康、高效和方便的生活环境,并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先树立“为人”的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做好“为人”的工作,真心真意地为顾客服务。 商业行为是利他行为,商业经济是利用经济。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以能为社会提供有益商品和服务为前提的,只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它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零售业要以利他为手段,才能达到利己的目的,获取相应的利润。任何一种假冒伪劣、弄虚作假、欺行霸市的行为,都不是商业的本质表现,而是商法人、商自然人职业道德堕落和机会主义的行为的表现。要克服这些行为,关键在于教育,不断提高商业从业人员的素质。2、实行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础,是制定零售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连锁经营是商业制度的创新,是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流通革命,它不仅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同时又是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连锁架构,把分散经营的零售业连接起来,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可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中国连锁商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业种空前扩大,业态更加完善,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门点增加,销量上升。同时由于我国生产商、供应商、经营商都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加上产地分散、网点分布广泛,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少仍以分店形式独立经营,连锁经营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3、发展中小零售企业。 拼规模,中国任何一个连锁企业30年也赶不上家乐福,50年也赶不上沃尔玛,随着流通领域的全面开放,国际零售巨头的进入以成为不可阻挡之势。但中国市场的特点为中国零售业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为中小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商务部在制定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单就“万村千乡市场工程”,5年内要实现“覆盖全国65%的行政村和85%的乡镇”的目标,这将惠及全国44.2万个行政村(全国总有68万个行政村),35390个乡镇(全国共有41636个乡镇级别行政单位)。除此之外,该规划的“双百市场工程”、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内贸领域“科技兴贸”工程、中西部及边境地区大型商品集散基地改造等计划的实施,还有商务部设立的鼓励中小企业海外拓展的专项基金,都将极大地促进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地方各级政府也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在市场准人、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4、以规模性整合达到规模性营销 近年来,国际上的零售巨头通过同行业兼并和在海外市场增设分店,来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零售业都是以市场集中度低、规模小、分散经营为特征,不足以迎接国际对手的激烈竞争。世界零售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效益最好的连锁公司基本上是具有较大规模的公司。国内零售业要想在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稳步扩大规模,逐步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应,增强企业实力。 5、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推行电子商务,加快商品流通的现代化步伐。 重视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以信息化促进商品流通现代化,通过多种政策推动商品流通企业吸收引进国际先进商业管理经验,全面改善商业管理,逐步实现商务运作和管理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加大商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改造商业设施,重点商业设施和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要尽可能地利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实现内部管理自动化及采购、销售、仓储自动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拥有竞争力。 建立适应商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激励机制,保护和培养商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制定鼓励商业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知识更新再教育的措施,促进商业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使企业拥有创新能力,才有能力与外资零售企业抗衡。6、整合流通渠道 由于中国特有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直到现在还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全国性营销网络。又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的渠道各环节中存货量的增加,使得流通渠道并没有真正起到产销之间桥梁的作用。渠道往往不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迅速、有效的提供适宜的商品。因此而带来的是流通渠道的总体费用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不仅如此,众多的经销商和多重流通环节还为有渠道挑起的价格战创造了条件,从而造成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下降。 7、培育核心竞争力 西方零售也能够成功实施经营国际化的原因,在于它们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任何竞争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