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投资经济学_第1页
投资与投资经济学_第2页
投资与投资经济学_第3页
投资与投资经济学_第4页
投资与投资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投资与投资经济学第一节 投资概述一、投资的含义投资的含义综述投资这一名词,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和用到。我们可以列举许多投资的具体形式,如企业建造厂房和购买设备,居民购买债券和股票等。但是,要给投资下一个准确定义并不简单,因为投资定义要揭示投资的本质特征。这种本质特征是各类投资共同的东西,蕴藏在各类投资的内部,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对于投资一词有着以下不同角度的表述:1.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着眼来界定投资威廉夏普将投资定义为:为了(可能不确定的)将来的消费(价值)而牺牲现在一定的消费(价值)(the sacrifice of certain present value for (possibly uncertain future consumption(future value)2.从资本的形成过程来界定投资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投资指在一定时期内期望在未来能产生收益而将收入变换为资产的过程”。再如沃纳西奇尔在微观经济学基本经济学概念中的定义:“投资是资本货物的购买(the purchase Of capital goods)。” 3.将投资区分为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如GMdowrie和DRFuller在投资学中定义:“广义的投资是指以获利为目的的资本使用,包括购买股票和债券,也包括运用资金以建筑厂房、购置设备、原材料等从事扩大生产流通事业;狭义的投资指投资人购买各种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公司股票、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4.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界定投资如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认为:“对于经济学者而言,投资的意义总是实际的资本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产只有当物质资本形成生产时,才有投资。”夏皮洛在其宏观经济分析中认为:“投资在国民收入分析中只有一个意义该经济在任何时期以新的建筑物,新的生产耐用设备和存货变动等形式表现的那一部分产量的价值。5.分别不同社会对投资定义“投资在资本主义社会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指货币转化为生产经营资金的过程。”资本主义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投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满足人民需要。6.投资的一般涵义为了将来获得收益或避免风险而进行的资金投放活动。投资的资金:为获得一定收益或社会效益而投入某种活动中的资财。途径: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实业投资或证券投资7.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投资概念的主要观点有把投资定义为“个人或金融投资机构以及不动产投资机构的一种购买行为,这种购买行为在将来的投资期内会产生与风险成一定比例的收益,广义的说,任何能够提供预期收入和资本得利的资产购买行为都可以定义为投资”。投资就是购买企业和资产的行为,主要通过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来实现。投资就是新增加的资产。这三种观点中,第二种看法是占主导地位也是最为流行的观点。8.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投资管理概念的主要观点有投资是指进行基本建设而支付的资金,因而可视为固定资产投资或基本建设投资的简称。投资是指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的经济活动,有时也指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的资金。投资就是资本或资金的投放活动。投资是指为获得预期收益向某一方面投放资本的行为。投资是把投入物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行为。投资是指一定经济实体为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预期收益而用资本(或资金)购买有价证券和能充当生产资料的商品的经济活动。9.投资学教材的代表观点投资是为了获取效益而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行为和过程。投资经济学,金德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现用教材)投资,一般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某些事业的经济活动。1992年8月人大出版社,张仲敏、任淮秀主编,投资经济学。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得预期效益,投入一定量货币而不断转化为资产的经济活动。张仲敏、钱从龙,投资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2版。投资具有双重涵义,它是指将一定数量的资财(有形的或无形的)投放于某种特定对象或事业,以取得一定收益或社会效益的活动;它也是指为获得一定收益或社会效益而投入某种活动中的资财。 1996年4月人大出版社,郎荣燊(shen)、黎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出版管理学丛书投资学。投资具有双重涵义,广义的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投入经济要素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狭义的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所投入的资金或资本。 1993年5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李昌清,投资学概论。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和社会效益而垫支货币或物质于某些事业的经济活动。1997年4月,吉林大学出版社,潘石、麻彦春、谢地主编,投资经济学。(资本与资金的区别:资本体现了以雇用劳动为基础的剥削关系,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金只代表着价值的运动形式和相互联系的平等关系,它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就所包含的本质内容来说,资本和资金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分别。(二)投资的概念是将一定数量的资财(有形的或无形的)投放于某种对象或事业,以取得一定的收益或社会效益的活动。 对投资涵义的理解:在理解投资概念时,要抓住几个要点:投资活动的经济主体,简称投资主体或投资方、投资者,它是指由谁来投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它一般包括国际组织投资主体、国家投资主体、银行投资主体、地方政府投资主体、集团投资主体、企业投资主体、事业单位投资主体和个人投资主体等。投资主体作为投资行为的发起者,同时也是投资活动中一切权利和义务、收益和风险的承担者。因此,投资者可以是具备投资能力的法人,也可以是具备投资能力并能承担责任的自然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投资主体有:国家(中央级和地方各级)投资主体、银行投资主体、全民所有制企业投资主体、集体所有制企业投资主体、个人投资主体、私营投资主体、国外投资主体(域外投资主体)。根据职能不同,投资主体也可分为:投资所有主体:负责提供投资资源,或负责偿还债务,并享受资产收益;投资决策主体:负责方案的具体确定;投资实施主体:负责按已确定的方案,组织投资的具体实施,将投资源转化为资本;投资存量经营业主体:负责运用已形成的资本。这些主体既可以是同一自然人或法人,又可能是相对分离的不同的自然人或法人。投资者为什么投资?即投资目的,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效益,即保证回流、实现增殖。投资主体总是始于一定的目的才进行的投资,投资目的也就是投资动机。投资本质在于这一经济行为的“获利性”,实现资本增值。“利”的含义是多方面的:直接的与间接的、宏观的与微观的、经济的与社会的等。投资效益有三种: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效益是投资项目的微观效益,表现为项目的盈利能力、创汇能力、投资回收能力和偿贷能力。经济效益是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表现为项目对增加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能力。社会效益是投资项目对社会的贡献,体现于国家民族、教育科学、公益福利、生态环境或身心健康等等方面。经济效益是投资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投资者也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投资所获取的效益是未来时期的预期效益,而且是不确定的。投资具有风险性。投资的载体。投资载体是指投入的经济要素,它可以是现金或物资等有形资产,也可以是专利、商标、信息等无形资产。在投资活动中,这些经济要素都采取作价,取得货币资金表现形式进行统一计量。要把资金的概念同成本、经费的概念区别开来。成本是为生产或经营一定商品或劳务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经费是机关、事业单位为了工作和工作人员所耗费的公共开支。而资金则是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当投资主体投入资金时,资金并没有被消耗掉,而只是转换了财产形式,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投资是资金不断循环周转的运动过程。投资活动是连续性的活动,它包含着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回收、增殖的全过程。投资的本质属性是确定的,投资的内容是发展变化的。投资是要素投入权、资产所有权、收益获得(占有)权这三权的统一,这是投资的本质属性。投资内容的发展变化举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投资:投资时期投资形式结构投资地区结构直接投资比例间接投资比例投向殖民地或落后国家比例投向发达国家比例一战前期90%10%主要投放地投放较少二战前期75%25%50%以上不到一半二战之后38%62%25%75%这说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投资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投资的战略和策略是不同的、投资的结构和规模是不同的、对外投资的国别选择和对内投资的地区分布也是不同的,投资市场的发育程度更是不同的。因此,只有结合各国世纪来确定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投资内容和形式,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6.投资所形成的资本有多种形态。一般说来,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可以分为真实资本和金融资本。前者是指能带来收益的有形的实物,如设备、房地产、黄金、古董等,后者指能带来收益的无形的权证,如定期存单、股票、债券等。真实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可以成为投资者投资的对象。社会主义投资于资本主义投资的区别投资主体不同。资本主义社会投资主体主要是资本家;社会主义社会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公有企业。投资目的不同。资本主义投资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利润;社会主义投资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投资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的投资以间接投资为主;社会主义投资在直接投资发展的同时,间接投资也在扩展。投资管理体制不同资本主义投资主要受剩余价值规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的调节,基本上处于自发性、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社会主义投资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具有自觉性。内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目的剩余价值物质文化主体资本家、垄断集团多元化手段尔虞我诈提高劳动效率社会属性生产关系 剥削互相合作投资方式间接投资直接投资为主可行标准有利可图宏观经济效益管理体制盲目性计划性二、投资的分类投资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不同投资的性质和活动的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对投资活动进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投资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按照投资方式不同,投资可以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1.直接投资是将资本直接运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形成实物资产生产资料,以产出产品。直接投资能够扩大社会生产能力,为社会再生产创造物质基础,因此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按照直接投资的性质,投资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入资金用于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期为生产、生活等方面服务的物资资料。固定资产投资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生产性固定资产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技术手段。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是为非物质生产领域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服务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按固定资产再生产的方式可分为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是指投入资金运用于建筑、购置和安装固定资产的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包括通过信件、扩建、改建、恢复、迁建等形式实现的固定资产再生产的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是指投资如今运用于原有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技术改造。流动资金投资是指投入资金用于增加流动资产,以满足生产和经营中周转的需要。流动资金的周转过程表现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按照资金运动的方式,直接投资可分为经营性投资和非经营性投资经营性投资实现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用于经营过程,其资金运动方式是自行周转的,资金能够回流,可以组织回收。非经营性投资没有流动资金投资,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的固定资产并不用于经营,资金不能自行周转,没有资金回流,不能组织回收。2.间接投资是指信用投资和证券投资。信用投资包括信贷投资和信托投资;信贷投资是指投入资金运用于提供贷款给借款者进行直接投资,并从直接投资主体以利息形式分享投资效益;信托投资是指投入资金委托银行的信托部或信托投资公司代为投资,并以信托受益形式分享投资收益。证券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间接投资不能形成实物资产,也就不能扩大社会生产能力、引起社会总产品增加。其意义在于广泛聚集社会资金,用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队资金的需要。“证券投资就是间接投资”过于简单化、表面化,是一种理论上的误会。证券投资是属于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关键在于“两者”的合一程度和“两权”的统一程度,即是否取得了经营管理控制权。(二)按照投资体系要求,投资可分为宏观投资、中观投资和微观投资宏观投资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投资。中观投资是指各地区、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投资。微观投资是指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投资。(三)按照投资主体不同,投资可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四)按照投资的国别境界范围,投资可分为国内投资和国际投资国内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在本国范围内的各种投资;国际投资是指投资主体跨越国界所进行的境外投资。(五)按投资领域分,投资可以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生产、建设领域等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直接成果是货币转化为生产性资产。生产性投资又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非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成果是货币转化为非生产性资产,主要用于直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如投入到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国防公安、城市基础设施、住宅以及行政办公楼等建设的投资。、(六)按投资在扩大再生产中所起作用的方式不同,投资可以分为外延性投资和内含性投资。(七)按资金价值来源不同分为:净投资和折旧再投资净投资是指来自国民收入(V+M)的投资,是国民收入积累额中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部分,是扩大投资的资金价值量的源泉,有自己特有的形式与运用规律。折旧再投资是指来自固定资产补偿价值的投资,是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磨损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八)按投资的效用不同划分为:积极投资和消极投资积极投资是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直接生产产品的生产资料的投资。消极投资是指用于建设厂房、道路等非直接生产产品的生产资料的投资。(九)按投资额确切性不同的划分:名义投资、实际投资、有效投资名义投资: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投资额实际投资:不变价格计算的投资额有效投资:对资产的形成真正做出贡献的投资 =名义投资-各种无效投资无效投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虚增的投资。投资成本上升而造成的实际损失相等一部分投资通过非正常渠道转化为消费基金三、投资的特点投资领域的广阔性投资活动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内到国外,覆盖着整个社会,涉及诸多领域,它包括产业、部门、行业、企业和各种项目的投资等。投资活动的复杂性首先,投资活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人、财、物、技术、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等。这些因素以一定的结构和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经济关系。因此投资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筹划和操作过程十分复杂。其从,投资是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它不能孤立存在。投资涉及的范围甚广,投入的领域繁多,投资经济关系十分复杂。最后,投资活动总是在一定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各投资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目标,这些利益目标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处在复杂的矛盾运动之中。投资活动的连续性一方面,投资活动的连续性是由投资目的决定的,投资是为获取收益,而获取收益不能一步到位,需要经过资金的形成、筹集、分配、使用和回收等全过程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连续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只有投资活动连续进行,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投资活动的波动性投资活动具有平缓高峰平缓的周期性波动的特点。这种波动是由投资固有的性质决定的。一般来说,投资的实施准备阶段支出不大,属于平缓期;进入实施阶段后支出逐渐增大;当投资所需的各要素全部到位时,投资支出达到高峰;以后就不需要再支出,于是投资趋向平缓。投资效应的双重性投资通过双重效应作用于经济发展。一方面,投资活动产生需求效应,即投资需要消耗一定的资金、劳动和其他各种必要物资,这种消耗形成对投入物(生产要素)的需要,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推动社会再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投资活动产生供给效应,即投资的结果形成生产力,增加市场的供给并改变供给结构,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双重效应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建立在投资适度规模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投资活动的风险性投资可以获利,但由于投资活动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并且有的因素难以预料,使投资结果的获利程度事前难以确定,所以投资具有风险。就一般而言,由于投资项目、投资环境、投资条件和投资防范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投资风险大小也不同。投资周期的长期性投资周期是指从资金投入至全部收回所经历的时间西气东输、京九铁路、三峡工程投资活动的流动性是指投资可以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产业(部门、行业)之间进行流动。生产性投资:效益高于银行贷款利率9.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形成投资效益不确定性的原因:投资预测与决策;管理因素;预测决策的技术原因、偏差、失误四、投资运动过程资金的货币形态资金的生产形态资金的商品形态附加增值的资金货币形态(进入下一轮扩大规模的循环与周转)投资活动,其本质就是价值运动。投资过程,就是投资的循环周转的运动过程,它包括形成与筹集、分配、使用和回收四个阶段。投资的形成与筹集投资的形成与筹集,使投资运动的起始阶段。1投资的形成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实现,是投资资金形成的客观基础。我们知道,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为W=C+V+m,(社会总产品价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1.社会总产品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产品量。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社会总产值。它们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总产值)扣除掉当年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部分,就是国民收入。所以,国民收入相对于社会总产品(总产值)来说,是一种“净产值”。当然,国民收入也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C+V+M就是社会总产值,(C+V+M)-C=V+M (新创造的价值) 就是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2.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3.国民生产总值包括着劳务价值,而社会总产值只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而且包括着当年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所以这二者无法比较大小。)C是生产资料(物化劳动)价值,它能够以货币形式收回,从而形成投资资金。其中劳动资料构成的固定资产,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是按照损耗的程度,部分地、逐渐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着销售收入的取得,以货币形式收回,形成折旧基金。折旧基金直接形成投资资金,主要用于更新报废的固定资产,即固定资金的再垫付。劳动对象所构成的流动资产,全部消耗于生产过程,其价值完全转移到产品中去,转移价值以货币形式收回形成投资资金,用于流动资金的再垫付。(1)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形成折旧基金-销售-货币形态收回(2)在固定资产暂时不需要更新的阶段-添置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3)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货币形态收回-用于流动资金的再垫付 以上都形成投资注: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就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如原材料。劳动资料是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主要是生产工具。V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价值,它也能够以货币形式收回,除满足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消费需要外,剩余部分也可以转化为投资资金。V有多大部分形成投资,取决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的选择、通货膨胀预期、储蓄与金融政策以及长期资金市场的发育程度等诸多因素;此外,个人收入调节税也使一部分V向积累转化,形成投资。(1)消费和价值的创造有一定的时间不完全一致-一部分沉淀为积累基金(2)劳动者需要一部分金融资产-形成投资 以上皆为净投资M是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它也能够以货币形式收回,其中一部分可以积累起来转化为投资资金。M表现为利润(税金),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形成投资资金的重要源泉。支付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社会人员的消费外,一部分追加生产经营性投资以及国防、行政和公共福利设施的投资建设。都属于净投资的重要价值来源除了以上三部分外,借用外资也是形成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利用外资实际上是对本国未来年度社会总产品的提前使用,因为外资的还本付息最终要用本国的社会总产品价值。2投资资金的筹集投资资金的筹集,取决于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反映投资领域中的经济关系,而且和国家的计划、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经济政策有关。对于不同的投资主体和不同的投资项目来说,投资筹集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筹资途径主要有: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民间集资、投资基金、直接融资、自有资金和外资供应。各类投资形成与运用者的筹资方式。中央政府:征税、发行债券、筹集外资、与地方政府及大企业联合投资共建项目地方政府:税收、本地的科教文卫等公用事业。债券、贷款、申请中央援助。公司企业:营业收入、筹措资金城乡居民:重要的资金来源。(形成使用)投资的分配投资分配就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投资在各产业之间和地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它是投资筹集与投资使用的中间环节,构成了投资运动周期的第二阶段。通过投资分配,协调各种投资比例关系,达到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因此,投资分配决定投资结构。投资分配,既靠计划调节,又靠市场调节,还有经济政策引导。计划调节主要通过投资分配计划,协调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投资比例关系,保证重点建设,抓好综合平衡,优化投资结构;市场调节主要通过价格手段,是投资流向效益好的行业、地区和企业;经济政策引导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调节投资总量及投资流向,对投资进行分配和再分配。1.价格调整:影响不同部门的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进而影响投资形成量,产生分配投资的作用。2.税制和税收政策调整:调整某行业的税率高低,直接影响投资的形成量,吸引其他行业来投资。如农业、环保产业3.金融政策调整:贷款的行业选择、利率高低。如:政策性贷款、出口信贷投资使用投资使用是指从投资立项到投资实施结束的全过程,即投入资金,转化为物质要素,以形成资产的过程。投资使用过程要遵循先立项论证,再形成决策,最后以具体操作的运行轨道进行。立项论证是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是使投资决策目标可靠并能顺利实现。投资使用阶段又大体上可以分为决策投资项目和实施投资项目两个时期。1.项目建设前期-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成败决策的科学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最优投资方案-工程设计-项目的准备工作。关键是立项和设计2.项目建设与竣工验收阶段组织好施工、管理工程材料、建设资金、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建设工期-提高投资效益投资的回收与增殖投资回收是指投资资金转化为资产,生产出社会产品,实现价值的增殖,从而收回投资。当投入的资金能够全部收回并取得增殖,投资运动就会继续进行,并且能够扩大投资;当投入的资金不能全部收回,投资运动就会受阻,甚至中断。因此,在整个投资循环运动中,投资的收回与增殖具有决定意义。投资运动过程生产性投资非生产性投资生产经营性投资的四阶段循环周转运动非生产经营性投资的三阶段断点接续运动五、投资的作用1.投资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投资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增加适度的投资数量和提高投资效率,是促使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2.投资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务求供求总量平衡。投资是需求,但又能转化为供给。一方面,再投资的实现过程中,通过投入引起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大量需求,从而使国民经济需求总量增加,这就是投资的需求效应;另一方面,有需求就有供给,通过直接投资能够生产出各种产品,从而使国民经济供给总量增加,这就是投资的供给效应。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这就要求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合理的投资结构和布局,实现投资的高效益。所以投资能够调整社会供需总量平衡。3.投资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生产性投资,转化形成生产性固定资产,能扩大生产能力,从而能促使在生产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非生产性投资,转化形成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则是直接为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4投资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创造物质条件。 生产性投资,转化形成生产性固定资产,能扩大生产能力(工程效益),从而能促使在生产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非生产性投资,转化形成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则是直接为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 瑞士的城市建设、公园5投资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投资的实施,主要由建筑业承担建设任务。投资推动建设工程兴建,需要吸收为数众多的劳动用工,这就为促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广泛开辟场所。牛奶过多-失业-牛奶销售更加困难投资-就业-收入增加-牛奶销售上涨 6.投资能够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投资已走向国际,在各国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投资经济关系。这种国际化的投资活动,一方面能够填补各国资金不足,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密切了国际协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使生产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7.投资能推动劳动者就业水平的提高。第二节 投资经济学的建立及其研究对象一、什么是投资经济学投资经济学又称为投资学,是以投资经济活动为对象,研究投资经济关系和投资运动规律的科学。投资学是研究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投资的一般运动规律和不同投资的特殊运动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投资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行为,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例如,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资与生产力布局的关系;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投资与市场的关系;投资与国际经济关系等等。投资的各种经济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了投资活动有机联系的整体。投资活动还有时序、流向和流量方面的客观要求。因此,投资作为一种动态变化因素,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从投资的时序来看,每一个投资活动都必须经过从投入到收回的投资运动全过程;从投资的流向来看,它不仅决定着投资的地区结构和部门结构,而且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生产结构和行业结构;从投资的流量来看,它决定一定时期内投资的规模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二、投资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投资活动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它的理论投资经济学的真正确立,不过是二三十年的事。投资经济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它充满着青春活力。推投资经济学的研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起点和特点。从国际角度来看,走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就开始对证券投资进行研究,并逐步形成了证券投资的投资经济学。但是由于没有把直接投资列入投资经济学研究范围,因此没有形成投资经济学的完整体系。二战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引起社会生产力巨大提高,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投资活动尤其是直接投资表现活跃,在这种形势下急需投资理论以崭新的姿态、丰富的内容和科学的方法指导投资实践。于是,投资理论研究掀起热潮,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投资经济学体系。三、投资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投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投资领域为客体,研究投资运动规律及其管理原理的一门经济学科。具体来看,包括以下方面:1.研究投资的本质及其与经济的关系研究投资的内涵、投资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投资的形成与筹集、投资的运行过程。2.揭示投资增长的客观规律研究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投资规模。3.揭示投资结构的发展规律4.揭示投资地区分布的规律及研究投资布局。5.研究投资体制6.研究投资的调控机制投资经济学是研究投资的规律性的科学,它不仅要从宏观上研究投资的运动规律,也要从微观上研究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本课程主要以研究宏观投资经济为主,也适当涉及微观投资管理;以研究直接投资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适当涉及流动资产投资和间接投资;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投资理论为主,也适当介绍国外的某些投资理论和方法。投资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投资总论,包括投资的含义、特点、分类、作用等;2.投资与经济增长3.投资体制4.投资主体5.投资资金的筹集6.投资规模7.投资结构8.投资风险9.投资布局10.投资环境11.投资效益四、投资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逻辑思维和历史研究的方法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五、本课程的地位专业选修课六、投资经济学同其他学科的分工与联系先行课为:政治经济学、财政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续课为:证券投资学、投资项目评估。第三节 投资与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社会经济的波动有两种类型:一是古典型波动;二是增长型波动。古典型波动是指古典经济学家所归纳的经济波动,其含义是一国的经济活动水平绝对上升或下降;增长型波动是指经济变量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它包括古典型波动。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同样会产生波动,且具有经济波动的一般特点周期性。造成经济增长波动性的原因很多,其中投资的波动是一个重要原因。一、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和原因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1)基钦周期:短周期。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是1930年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我国的经济周期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前经历了5个周期:19531957年为第1轮周期,历时5年;19581962年为第2轮周期,历时5年;19631968年为第3轮周期,历时6年;19691972年为第4轮周期,历时4年;19731976年为第5轮周期,历时4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五轮明显的经济周期,时长为4-10年。第轮经济周期是从1977-1981年,周期时间为五年。需要说明的是改革开放前最后轮周期结束在1976年,那一年我国GDP增长指数达到谷底,经济增长为-1.6%,为一轮周期的完整性体现。我们把改革开放后第一轮经济周期扩展到1977年,那一年的经济增长开始复苏,上涨了7.6%。第一轮经济周期增长最快的年份是1978年,达到11.7%,经济周期的波幅为5%;最高通货膨胀率为6.5%;第二轮经济周期是从19821986年,这轮周期持续了五年时间,最高通货膨胀率8.8%,年度经济增长最快达15.2%,周期波幅为6.4%;第三轮经济周期从1987-1990年,周期时间为四年,最高通货膨胀率为17.9%,该周期经济增长最快为11.6%,周期波幅为7.8%;第四轮周期:1991-1999年,该周期通货膨胀率创纪录地达到24.1%,经济增长也高达14.2%,周期波幅为6.6%。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经历的第四轮完整的经济周期应该是1991-2001年,而非1991-1999年。第五轮周期是从2000年开始的,2007年经济周期达到波峰,经济增长为13.4%,2008年后经济增长进入周期下行区间。我国第五轮经济周期在历经20002001年两年的复苏期后进入长达六年的扩张期,这六年时间经济增长平均达10.3%,2007年年末经济开始下滑,进入本轮周期的下行区间。这个紧缩期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到2009年初跌入谷底,但很快在国家强大的“反周期”经济政策作用下,2009年第二季度经济就走出谷底强劲反弹,而且这种反弹之势在2010年还将持续。因此可以得出第五轮经济周期在2009年已经终结的基本结论。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一是就整个周期的长度看:周期逐渐延长。在前8轮周期中,周期长度平均为5年左右,表现为一种短程周期。第9轮周期延长到9年,而第10轮周期又延长到10年。第9、10轮周期扩展为一种中程周期。二是就上升阶段的长度看:上升阶段逐渐延长。在前9轮周期中,上升阶段一般只有短短的一两年,而在第10轮周期中,上升阶段延长到8年,即从2000年到2007年经济增长率连续8年处于8%13%的上升通道内,走出了一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次经济周期波动中从未有过的最长的上升轨迹。三是就经济增长率的峰位看:峰位已进一步有所控制和理性下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几轮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高峰十分陡峭,高达20%左右,如1958年21.3%,1964年18.3%,1970年19.4%。改革开放以来,在八九十年代的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峰位有所控制,下降到14%15%左右,如1984年15.2%,1992年14.2%。第10轮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高峰在2007年,为13%,。四是就经济增长率的谷位看:谷位有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低谷经常为负增长。如1961年为27.3%,1967年为5.7%,1976年为1.6%。改革开放之后,没有再出现负增长,每次低谷均为正增长,只是增速减缓。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率的低谷有所上升,如1990年3.8%,1999年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中回落到7.6%。这次,在第10轮周期中,在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2009年经济增长率仅回落到8.7%,实属来之不易。五是就经济增长率波动的幅度看:波幅逐渐收窄。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峰谷落差很大,如在第2轮周期中,1958年的峰值21.3%与1961年的谷值27.3%之间的落差达48.6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之后,波幅明显缩小,经济增长率的峰谷落差缩小到67个百分点。而在第10轮周期中,峰谷落差仅为4.3个百分点。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太阳黑子周期理论太阳黑子周期性农业生产周期性其他产业和投资周期性经济增长周期性创新周期理论创新生产效率提高盈利增加企业仿效创新浪潮信用扩张需求增加经济繁荣创新普及盈利机会消失信用紧缩经济衰退政治性周期理论出于政治目的,周期性制止爬行的通货膨胀或用通货膨胀来消灭失业。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纯货币周期理论信用扩张生产扩张、收入增加需求增加、物价上升经济繁荣供求失衡、信用危机信用紧缩需求减少、生产过剩经济萧条为刺激经济增长,信用扩张。过度投资周期理论消费不足周期理论认为危机的出现和生产过剩是因为消费不足,并未揭示周期全过程心理周期理论2.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失衡社会总供给是指有实物保证的总供给,具体表现为社会现有生产能力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从购买内容上,社会总需求表现为对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务的需求。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仍存在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矛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生产和消费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各自独立的环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离的。商品经济固有的一系列内在矛盾都必然在市场交换行为过程中外化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这一系列矛盾又: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三对矛盾都需要在市场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实现统一,当市场交换不能完成时,就表现为这三对矛盾。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是由不同经济利益的主体来实现的,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矛盾。生产最大化与消费最大化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中才能实现,而完全竞争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当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低于生产者能接受的价格时,就会供求失衡。而资本主义国家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表现1.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总供求失衡是以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即有效需求不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2.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总供求矛盾通常表现为总需求膨胀,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膨胀包括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这就造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双重短缺,进而发生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我国经济周期的具体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业成分比重大,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因此,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其特殊原因及传导机制。1.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是造成国民经济周期波动最直接的内在原因之一2.农业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基础3.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4.外贸依存度的变化5.人为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二、投资波动的特点与原因投资波动是指投资总量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表现为一定年份投资总量增长率的急剧上升,在另一些年份投资总量增长率陡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投资波动的特点1.周期波动时间平均为5年;2.投资波动幅度大。最大波幅147.1%。3.投资波幅趋缓。4.投资波动与政治运动有一定关系。53年投资高潮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58年投资高潮大跃进;64年投资高潮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组织生产建设。投资波动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无限扩张的投资需求与社会生产要素可供量之间的矛盾。1.集权经济体制下,投资需求膨胀的原因企业申报投资的需要;职位升迁的需要;缺少投资风险约束2.改革后投资体制变化多元主体投资的新格局形成;国民收入分配向微观倾斜,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主体意识增强但是预算约束不健全,投资自我抑制功能不健全,调控体系不完善决定投资波动不可避免。三、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二者的关系周期性和变化方向表现出极高的相关性。(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