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度房地产宏观形势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年度房地产宏观形势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年度房地产宏观形势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年度房地产宏观形势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年度房地产宏观形势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2008年度房地产宏观形势研究报告 目 录 第1章:07年地产总体形势概述1.1. 总体形势简述 1.2. 年房地产市场回顾 第2章:土地市场分析 2.1.08年土地供应情况 2.2.土地供应变化 2.3.近三年土地供应情况 2.3.1.05年土地供应情况 2.3.2.06年土地供应情况 2.3.3.07年土地供应情况 2.4.土地购置与开发的动态变化 2.5.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政策 2.6.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措施 第3章:房地产开发市场分析 3.1.开发市场概况 3.1.1.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总体情况 3.1.2.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主要特点 3.1.3.现存问题及建议 3.2.环境分析 3.2.1商品房供应 3.2.2.商品房需求 3.3.区域分析 3.4.价格分析 3.4.1.房地产市场景气周期与价格历史走势的经济学分析 3.4.2.房地产价格现状 3.5.宏观调控政策 3.6.政策性住房概述 3.7.房地产市场影响因素 第4章:信贷市场分析 4.1.个人信贷市场简述 4.2.信贷宏观调控政策 第5章:二手房市场分析 5.1.二手房市场现状 5.2. 市场细分 5.3. 热点区域分析 5.4. 近郊区域分析 5.5.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5.6.购房人群年龄结构分析 5.7.购房人群户籍结构分析 第6章:08年房地产发展趋势 6.1.未来房价走势分析 6.2. 2008年房地产市场政策走势分析 6.3.2008年房地产市场展望 第1章:07年地产总体形势概述 1.1.总体形势简述 2007年可算是京城楼市丰收的一年,全年新开盘项目达到313个,51个别墅项目,104个住宅项目,100个公寓项目,58个售完项目。其中以朝阳、海淀为开盘项目大户,全年开盘项目分别为95个、41个。而作为远郊县区域也各自推出大量的新盘项目,如纳丹堡、金玉源、东方夏威夷威毕欧溪谷等,并且带起了一阵京城楼市购房边缘化的热潮,在北京住宅快速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住宅在城市地域空间的布局方面,逐步呈现出边缘化和规模化的趋势。作为一个大型现代化都市的北京,其住宅开发建设的这种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无论是价格还是环境,北京远郊县地区有着城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私家车的普及逐渐掩盖了偏远地区的劣势,使得住宅郊区化成为未来北京市住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07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公布11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虽然同比上涨10.5%,10月9.5%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公布的中国企业并购岁末回顾与前瞻显示,去年前11个月,中国房地产业共有171起并购事件,在12个主要行业中排名第二,房地产业并购金额已经达到103亿美元,较2006年全年的49亿美元翻了一番。中国房地产行业并购数目和金额大幅上升意味着房地产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已经悄然开始。 在洗牌中,规模实力强大、品牌具有优势的龙头房地产企业,在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其发展更为明确可期。 1.2. 年房地产市场回顾 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完成商品住宅投资同比增长。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出现回升,同比由上年下降转为增长。年前个月全国累计完成住宅施工面积亿平方米,同比增长;商品住宅竣工面积亿平方米,同比增长;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亿平方米,同比增长。全国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亿平方米,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价格涨势趋缓,年全国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涨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新商品住房价格同比上涨,涨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从我中心监测的个大中城市房价情况看,全年房价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新建商品房价格高位运行,下半年涨势趋缓;存量房价格涨幅较低,涨幅回落。年,新建商品房集中成交价同比上涨,涨幅比上年增加个百分点。全年个季度环比涨幅分别为、和,呈“两头高,中间低”态势;下半年走势趋缓,环比累计上涨,比上半年下降个百分点。存量房集中成交价同比上涨,比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 (二)新建商品房住宅价格涨幅普遍较高,高档住宅价格高于普通住宅价格。年,商品房住宅价格同比上涨,其中高档商品住宅同比上涨;一、二、三类地段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经济适用房价格同比上涨。高档商品住宅价格涨幅高于普通商品住宅个多百分点。 (三)不同地区房价涨幅不一,大中城市涨幅较高。年,东、中、西部地区商品房价格同比分别上涨、。其中,北京、天津、呼和浩特、长春、哈尔滨、杭州、宁波、郑州、广州、西宁房价涨幅较高,同比分别上涨、。 第2章:土地市场分析 2.1.08年土地供应情况 京一月土地放量增8.5倍 成交三块地面积约58公顷。今年开局第一月,土地市场热度未减,供应量创数年来同期之最。据资料显示,今年一月,本市已推出30余宗地,土地面积超过500公顷,总体规划建筑面积680余万平方米,比去年一月增长了8.5倍。今年一月和往年同期相比,也注定成为土地交易最活跃的月份。今年最先交易的通州三块地已于本月初分别成交,土地面积约为5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达到87万平方米。 最先成交的三块地分别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和永顺镇,其中通州区马驹桥镇居住项目国家环保产业园区A1-1-(1-8)北地块用地由北京融科置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东环望京房地产有限公司、北京卓越田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体以66369万元竞得。该地块位于通州区马驹桥大白村、马村,占地20.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楼面价3238元/平方米。通州区永顺镇住宅及配套项目(珠江国际家园三期南区)用地由北京珠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以61000万元竞得。该地块位于通州区永顺镇苏坨村,土地面积1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楼面价3097元/平方米。通州区马驹桥镇商业金融、市政设施、住宅及配套项目(环保园区二期东区)用地由北京合生北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69802万元竞得。地块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马村、姚村、小白村,土地面积2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7.2万平方米,楼面价1477元/平方米。 此外,还有通州区西小马居住项目A-1地块和通州区永顺镇居住项目用地。土地面积共26.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 今年一月本市土地供应充足,截止到本月9日已推出30余块地,土地面积约为523公顷,总体规划建筑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占了绝大多数,30余宗地中仅有4块为纯商业性质。而去年同期仅仅交易五宗土地,土地面积55公顷,规划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今年一月土地面积供应比去年同期增长8.5倍。 资料显示今年一月土地尤其是住宅用地充足,主要是政策原因所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为平抑过高的房价,政府加大和加速了住宅用地的供应,导致去年年底土地集中放量,2007年12月住宅土地成交创去年全年之最。另外,去年年底前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年底将供应700多公顷商品房用地,但去年12月实际成交约为220公顷,离700公顷的计划尚有一定差距。该计划现已转入今年执行,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1月和去年12月的土地供应量总和已经超过700公顷。今年一月土地市场将是去年的一个延续。 2.2.土地供应变化 05-07年北京土地供应量及变化 2.3.近几年土地供应情况 2.3.1.05年土地供应情况 北京市2005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一)总量 2005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安排土地供应总量为6500公顷,其中:增量土地供应3900公顷,存量土地供应2600公顷。 (二)用途结构 2.3.2.06年土地供应情况 北京市2006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一)总量 2006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安排土地供应总量为650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900公顷,存量建设用地2600公顷。 (二)用途结构 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中,市、区政府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的用地约110公顷;中央单位(部队)经济适用房用地约80公顷;其他经济适用房和比照经济适用房用地管理的项目用地约100余公顷。 2.3.3.07年土地供应情况 北京市2007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一)总量 2007年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在6300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3500公顷以内,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2800公顷左右。 (二)用途结构 (三)空间布局 中心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土地供应量不高于土地供应总量的30%,远郊区县(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土地供应量不低于土地供应量的70%。 2.4.土地购置与开发的动态变化 近两年土地供不应求的态势仍在持续,造成市场供求总量的失衡,形成供不应求的市场预期。土地供应量的不足表现在两个环节: 一是土地出让面积的不足。以北京为例,2005年,计划供应的商品住宅用地为1750公顷,而实际入市的只有900公顷,仅为计划的51%;2006年,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计划供应合计为1900公顷,实际供应为1031公顷,仅为计划的54%。 二是开发企业囤积土地导致出让土地无法全部形成当期的有效市场供应。根据建设银行研究部的报告,2001年初至2007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但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不足购置面积的60%。特别是上市房地产公司成为大规模囤积土地的一个主要力量。这是由于土地储备量是投资者衡量上市房地产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其很容易从公开市场上募集大量资金支持大规模购置并囤积土地。 2007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增幅提高,但土地购置费用、土地开发投资和土地成交价款增幅较大,地价上涨较快情况依然突出。土地开发面积增幅大幅下滑,囤地现象依然严重。 2007年1-10月,全国土地购置面积3135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6.9%,增幅比2006年全年提高了20.6个百分点;土地开发面积19835.2万平方米,同比增幅7.9%,增幅较2006年全年下降了20.3个百分点。从各区域土地供应情况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购置面积继续增长,且增速加快;东、中部地区土地开发面积稳定小幅增长,西部地区土地开发面积增长较快。 2.5.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政策 为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仍然是2007年政府调控楼市的首要目标。2007年由于市场流动性过剩,逐利本性导致大量资金进入股市与楼市,结果既推高了股指也助推了房价上涨。因此,打击楼市中的投机行为依然是2007年房地产调控宏观政策的主旋律。其中,引人关注的是,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的思路由“主调市场”转向“主调保障”,开始向1998年的房改政策回归,再加上物业税实转提速,这一切无疑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1、国务院“24号文”出台,楼市调控由“主调市场”转向“主调保障”。 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号文)。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受其影响,住宅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这四种产品将成为供应主流,大户型公寓、别墅、高档住宅的供应比重将大幅下降。“24号文”的发布,是我国楼市调控由“主调市场”转向“主调保障”的风向标。 2、国土资源部“39号令”从源头上封堵漏洞。 10月9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 9号令核心内容是,受让人必须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后,方能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未按合同缴清土地全部出让金的,不得按出让金缴纳比例分期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这意味着开发商再也不能用少量的启动资金来撬动大额的银行贷款,对目前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将起到抑制作用。 3、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和利率,打击楼市投机行为。 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此政一出,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一线城市普遍表现有价无市。 2.6.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措施 2007年,针对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政策目标重点是增加有效供给,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抑制投资投机需求、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调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大土地供应量,加快供地速度 根据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要求,部分地区加大了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应量。2007年15月,全国住宅用地的供应量同比增长35.5%,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总量同比增加76.3%,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供应总量同比增加166%。广州出台措施重点加大经营性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从2007年开始连续3年确保广州十区每年供应住宅用地5平方公里以上,其中2007年供应5.07平方公里,住宅供应总量达到建筑面积1250万平方米,是过去两年供地量的两倍,增大了土地供应量,加快了供地速度。 2抑制开发企业囤积土地行为,增加市场房屋的有效供给 2007年,各级政府特别针对开发企业囤积土地的行为采取了几项措施。 一是缩减土地一次性出让规模。土地出让规模过大易产生种种弊端,其一是开发周期过长导致变相囤积土地,使出让土地无法按期形成有效的市场供应;其二是规模过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易形成区域供应的垄断格局,推高房价。为防止大规模出让土地导致的土地囤积和价格垄断,促进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缩短建设周期,使出让土地按期形成有效的市场供应,国土资源部规定要合理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宗地规模,对土地一次性出让的规模进行控制。部分地方政府也逐步开始控制出让宗地的规模,如北京在2007-2010年土地供应中期计划中明确规定,合理控制单宗住宅项目用地出让规模,出让的单宗住宅用地面积将控制在1020公顷以下,规划建筑面积在30-50万平方米以下。 二是对开发时限提出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规定单宗土地的开发建设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部分地方政府开始限制出让土地的开发建设时限,如南京规定了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土地的开发时限,超过开发时限仍未开发完毕的,将收取土地违约金。 三是不能分期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不得按土地出让金缴纳比例分期取得。 四是改预征土地增值税为清算土地增值税。从2007年2月起,将预征土地增值税改为清算土地增值税。此前,土地增值税征收多采用预征收制。由于土地增值税是地方税种,各地征收标准不一,一般预征额多为房屋销售价格的0.5%3%。相对来说,这一税收额度远远低于清算应缴的额度。而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结束后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能够对开发企业因土地增值获取的高额收益进行税收调节,抑制开发企业囤积土地的行为。 3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 国土资源部出台通知要求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一是改变毛地出让、净地交付的模式,实行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在处理好土地的产权、补偿安置,完成必要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后,才可公开出让。二是明确了土地闲置费的征收标准。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部分地区加大了闲置土地回收力度,成效明显。截至2007年6月,广东东莞市累计处置闲置土地面积4.3万亩,占应处置闲置土地的94.1%,对10470亩的闲置土地征收土地闲置费达3.51亿元。 4实行差别的住房抵押贷款政策,保护自住需求,抑制投资投机需求 200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以及超过90平方米的,首付比例仍分别维持不得低于20%和30%。这项规定将住房的消费与住房的投资严格区分开。对于第一套自住购房的贷款仍是采取保护及鼓励的政策,首付成数没有调整,仍然采取优惠利率。第二套房的首付成数提至4成,这一政策有望有效地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深圳在该政策出台后,市场成交量明显下降。 5加快完善以廉租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制度 在房价快速上涨,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明确将其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24号文件,明确了将廉租住房作为住房保障制度的重点,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对象由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形成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全覆盖,并确保多渠道保障资金的到位和土地等政策资源的优先配置。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将廉租房作为住房保障制度的重点。在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中,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明确了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是保障其居住权,以租赁方式保障为主,而不是帮助其获得住房产权。 二是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解决“夹心层”的住房困难。廉租住房制度由保障城镇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在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政策设计上,通过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的扩大,实现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的全覆盖,解决“夹心层”的住房困难问题。 三是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明确规定了住房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其一,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其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其三,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其四,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四是优先确保廉租住房建设用地。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切实保证供应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 五是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除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外,通过其他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包括棚户区改造和旧小区整治等。 第3章:房地产开发市场分析 3.1.开发市场概况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7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呈现市场需求旺盛、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加快和房价涨幅较高三大特点。 统计显示,2007年前11个月,全国商品住房竣工面积2.7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5%,增幅比06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销售面积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3%,增幅比06年同期上升19.7个百分点。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4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6%,增幅比06年同期上升24个百分点;期房销售面积4.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9.7%,增幅比06年同期上升1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商品住房空置面积继续下降,11月末全国空置商品住房57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2%,降幅较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加快。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632亿元,同比增长31.8%,增速比06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5440亿元,同比增长33.7%,增速比06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占同期房地产完成投资的71.4%,比06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693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06年同期提高21.3个百分点,占同期商品住房完成投资的4.5%。 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比上月高1.0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2%,涨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3%,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分类别看,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和高档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9%、12.8%和13.5%。 07年上半年,随着“国六条”的实施,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新开工项目增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房市场销售活跃,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良好稳步发展的态势。 3.1.1.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总体情况 1、投资增长较快,施工规模进一步扩大 上半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239.6亿元,同比增长55.8 %,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0.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80.3 亿元,同比增长52.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3亿元,同比增长65.6 %;办公楼投资7.5亿元,同比增长69.7 %。在开发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施工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我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达299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8%。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29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44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8%。 2、新开工面积增多,项目规模增大 我市“南拓北移”大规模城市扩展的推进,为房地产开发带来大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117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2%。其中,住宅95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3%;商业营业用房14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倍。房地产开发项目规模由中小开发逐步向大开发过渡,大项目数量明显增多,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今年上半年在建项目中,施工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上年同期的94个增至105个,总施工面积达204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3%,占全市施工面积68.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 3、商品房销售持续升温,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去年“国六条”等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市房地产市场开发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不断加快,又促进了城市居民住房的消费需求。据统计,上半年,全市销售各类商品房5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3%,实现销售额199.4 亿元,同比增长36.7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519.2万平方米和179.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和35.7%。 4、开发资金充足,外资增势强劲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323.2亿元,同比增长36.2%。在到位的各类资金中,定金及预付款、自筹资金、国内贷款之和已占据着房地产开发资金总量的八成以上,居于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的绝对主导地位。其中,自筹资金178.3亿元,同比增长45.2%;国内贷款38.9亿元,同比增长14.8%。利用外资25.3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 3.1.2.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发生变化,外资地产增势强劲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各地的实施,沈阳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洼地效应”凸现。吸引了大批来自大连、温州、广东、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型开发企业来沈投资。外来资本在我市地产市场开始扮演突出角色。今年上半年,外资企业在我市投资达80亿元,同比增长一倍,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6.1%提高到33.7%。世茂家园(原五里河体育场)、沈阳万象城(原省体育馆)等大项目均被外来资本摘得。在全市超10亿元的地产项目(53个)中,外资23个,占43.4%。 2、经营方式转变,商业地产重拾升势 近年来,我市商业地产在大量开发后,部分商业地产出现了滞销的局面,商业地产市场开始放缓。今年,我市商业地产的盈利模式已开始悄然变化:由原来的“开发销售”模式进入了“开发持有承租”新的运作模式,商业地产市场已经悄然进入了持有时代。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连锁商业企业“强强联合”已经逐渐成为趋势。上半年我市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33亿元,同比同期增长65.6%。铁西新玛特、华润沈阳万象城、东森商务广场的开发建设表明:商业和地产开始战略结盟,既缓解了开发企业的经营压力,又使项目不断增值。 3、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始加速 贯彻落实“国六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加快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上半年,我市经济适用房开发完成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1.5倍。施工面积182.6万平方米,增长近6倍。大东区继观泉苑竣工后又开发建设了地坛街、铁西区今年相继开发了工人新村等项目。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有所缓解。 3.1.3.现存问题及建议 从目前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情况看,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商品房销售持续升温的势头,但还存在着土地购置量大,项目开工晚或进展迟缓等问题。 1、加快成片开发项目的建设速度。据统计,上半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购置土地72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倍,待开发土地面积49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倍。面对土地购置量大而施工进展迟缓的项目,特别是对购地后尚未开工的项目,要利用好施工黄金季节,督促开发企业及早开工,加快施工进度。 2、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严格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招投标制度,严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控制套型面积和销售对象,切实降低成本、控制开发利润。 3、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满足低端住房需求。要把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情况,纳入到各级政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范围。切实落实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资金的规定,着力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 4、提高政府调控能力,科学引导投资方向。加强对土地供应的监督,完善土地供应计划,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规模、结构。特别对旧城区危改和企业改制后闲置土地的置换开发,要加强统一规划,及时制定控制性详规,保证开发项目规模,避免开发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2.环境分析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上升,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提高,开发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高于GDP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 资比重有所加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7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192.21亿元,同比增长31.4%,增幅比2006年全年幅提高了8.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出4.5个百分点。2007年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1.6%,高于上半年3.3个百分点,比2006年全年高出4个百分点。 3.2.1商品房供应 受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商品房供应指标增长速度保持了稳定且略有反弹。 在加大房地产市场供应的政策导向下,土地供应有所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商品房供应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2007年1-10月,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8%,增幅比2006年全年提高4.8个百分点;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3393.3 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6%,增幅比2006年全年提高5.7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281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增幅比2006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 3.2.2.商品房需求 商品房需求旺盛,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均继续快速增长,需求类指标增长速度高于供应类指标增长速度,商品房供不应求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在商品房销售中,期房销售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现房销售增长速度,销售额增幅明显高于销售面积增幅。 全国商品房需求旺盛,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均实现了快速增长。2007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356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3%,增幅比2006年全年提高了22.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21287.0亿元,同比增长51.5%,增幅比2006年全年提高了38.1个百分点。2007年1-10月,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高于销售面积增长率15.5个百分点,而2006年两者差距仅为4.7个百分点。 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期房住宅新增供应量在17万套左右,2006年新增供应量近14万套,2007年新增供应量为11万套左右。(1-11月新增供应套)新增供应量连续下降的情况依旧增加。 新增供应户平均面积在减少,2005年新增期房住宅供应户均面积为127平米左右,2006年降为122平米左右,2007年继续降至118平米左右。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帮助不了北京的80后们买房的。因为08年北京市场新增供应面积并不会增加很多,而择吉08年结婚带来的婚房压力,给期房供给巨大压力。 北京已经连续三年住宅新开工面积负增长。05年住宅新开工面积减少10.1%,06年新开工面积减少5.7%,07年前11个月新开工面积减少9.6%。 2004年,国家出台政策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明确规定2004年8月31日后,仍以历史遗留问题协议出让土地的要从严查处,受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新开工面积增速跌至最低点。 2007年可算是京城楼市丰收的一年,全年开盘项目达到313个。其中以朝阳、海淀为开盘项目大户,全年开盘项目分别为95个、41个。 2007年第四季度商品住宅签约量大幅下滑。第四季度日均成交量为418.67套,较第三季度减少55.94套/日,减幅为11.79%。 第四季度成交价格暴涨。从6月份开始,北京楼市呈现出一个量跌价涨的局面,月环比成交价格涨幅保持在1%以上。6、7、8、9三个月的签约量来看,第三季度表现出量停价涨的局面,日均成交量在450-498套/日之间。进入第四季度,日均签约量开始逐月下跌,跌势越来越猛。10月环比9月略跌1套/日,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上涨1.3%;11月环比10月下跌33套/日,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上涨1.7%l;12月环比11月下跌近96套/日。 3.3.区域分析 主要城市房价现状及走势 (1)北京-有效土地供应不足 据世界商业报道,专家认为,造成北京房价上涨的根源是北京市有效土地供应不足。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供应上的紧张。而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每年流入的人口众多,这些流入人口成为购房的主力之一;同时北京作为全国高校聚集度最高的城市,每年有许多毕业生留京,也将面临购房问题。北京的房价很难下降。 (2)上海-世博效应房价上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的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了上海房地产经济走热原因,他说:“2010年世博会的承办权再次确定了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身份,同时也推动了它的房价上涨。” (3)杭州-外地富人购“万元房” 2007年,杭州普遍出现“万元房”,即每平方米都在万元以上。房产策划专家王志刚认为“杭州的楼市大多是外地有钱人支撑起来的。他们在杭州购房,既可作为自己来杭州这个人间天堂旅游的居住点,又可以作为投资,市场被大家看好。” (4)南京-楼盘供给量未增加 南京“新城区”江宁的一个楼盘,上午的价格为3900/平方米,但到了下午就升到5100/平方米。多家媒体报道了这则新闻,并称其“创造”了2小时每平方米房价暴涨1200元的纪录,谓之“传奇”。对于南京的“抢房”现象,某系统(南京)研究总监古尹认为,前两年,大部分老百姓对于购房还持观望态度,但进入2007年,婚房、搬迁房的需求开始得到释放,而市场上房屋的供给量却没有同时增加,因此造成房价的上涨。 (5)成都-“城市中心论”引来疯狂 自年初以来,成都市中心的新盘亮相,几乎都迎来了类似的疯狂,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城市中心论的价值投资理念让人们再次对城市中心区域房屋的投资价值看好,致使中心城区的楼盘开发量猛增,价格涨幅也最大。 (6)深圳-房价已是香港的45% “深圳房价的上涨主要是供求矛盾引起的。具体地说,是因为深圳毗邻香港,而深圳的房价相对香港还是便宜很多,所以不少香港人到深圳买房。”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教授说,“这是香港联动,作为市场经济,价格高总有其理由。”目前,深圳房价已相当于香港的45%。 (7)广州-省会城市经济活跃 6月,广州部分大户型新房价格大幅上升,全市均价继续保持在每平方米8000元以上,中心6区均价超过每平方米1.1万元,比5月每平方米上涨近千元,成为近年来广州楼价单月升幅最高的一次。对于广州的房价上涨,由于中国经济形势长期增长,房地产经济也成为热点,广州作为一个经济活跃的省会城市,房价自然会升。” (8)北海-房价涨幅全国第一 在中央抑制房价的风口浪尖上,北海连续3个月房价领涨,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北海市市长连友农认为,北海的房价之所以今年上涨这么快,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海市以前的房价太低造成的。北海作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同时又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其房地产价格还具相当幅度的上升空间。 3.4.价格分析 3.4.1.房地产市场景气周期与价格历史走势的经济学分析 (1)2007年房地产市场将处于下行周期 我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将1953-2001年的经济增长历程划分为9轮经济周期并认为2000-2010年将进入第10轮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呈正相关关系,且房地产业周期小于宏观经济周期1-2年。国房景气指数的跟踪印证了这一点。回顾2001年至今,我国房地产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第10轮(2000-2010年)宏观周期,呈现出其自身的周期性(1998-2008年),宏观经济周期的峰值年(2005)在房地产业周期的峰值年(2003)之后。 2006年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 国房景气指数波动显示,近二十几年的房地产业发展与我国的宏观经济景气周期的确有较大吻合度。从长期来看,宏观经济基本上呈现出十年一个长周期的特征,而且这10年中,有5年上升周期,5年下降周期。而房地产业的长波周期恰好也是10年,其中每两年有一个小波动起伏,基本上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对应。宏观周期从1999年开始反弹进入上升周期。房地产国房景气指数恰恰是在5年后的2003年进入顶点。把各年度最高点连线发现,正好形成一个10年的周期,2003年是一个拐点,之前5年呈上升趋势,比宏观经济周期早12年。2003年以后各月的景气指数的最高点连线,恰好形成一个下降的趋势线,说明从2003年以后,房地产业进入了下行周期。 2007年房地产仍旧处于下行周期,这种趋势将延续过2008年 从国房景气指数的各月波动跟踪看来,每个小波动周期大约是30个月左右(见表1)。 从几个周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2003年3月,房地产经济景气达到最高点,此前有60个月,即正好是5年的上升期。但从拐点开始,连续35个月呈下滑趋势。尽管中间也有季节性的高位景气指标出现,但都没有超过2003年3月的水平。如果结合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呈同向发展的性质考虑的话,可以判断房地产业目前已处于下行周期,只是没有达到谷底,而且此波周期性下滑的波度缓平,没有出现迅速下滑的局面。 分析景气波动可以发现,在房地产景气处于上行周期的阶段,每一个短周期表现为上升的月份多于下降的月份,呈缓升陡降状。而处于房地产景气下行周期时,每一个短周期上升的月份少于下降的月份,呈陡升缓降状。这说明短期反弹无法抵削大势的作用。从房地产景气波动的波型分析可以发现,它的波型基本上比较对称。这样看来,至少还要有一个30个月短波周期的起伏,它才能到达谷底。因此,可以认为房地产业的景气下行还会在2006年以后继续一段时间。国房景气指数2006年2月起有小幅反弹,7月份之后又开始下降,如果这种周期规律不被特别因素干扰的话,2007年初还会开始小幅上升,但预计不会超过2005年4月的峰点(如图1所示)。即便可能出现小幅反弹,甚至超过上一个拐点,这种缓慢下降的态势也还会延续至2008年以后。 (2)2007年北京房地产市场价格将上升 按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供给量上升。供需双方的力量对比最终决定一定时期和地区的市场行情,通过供需变化的分析亦可预计未来的行情和可能的价格。假设某年市场平衡点是H点的话,以H点为中心,划分为四个象限,供求作用的所有结果都会落在四个象限中的某一个位置上。在图2中各点分别代表下一个平衡点可能的位置,每个位置均由不同的供求变化引起。通过分析影响供求的因素,可确定供求的变化是哪种类型,从而知道下一个平衡点的位置。 在第一象限,供给量与需求量均上升,表现为价格和成交数量均上升;在第二象限,供应量上升,需求量上升放缓,表现为价格下降;在第三象限供应量和需求量均下降,也表现为价格下降;在第四象限,供应量和需求量再次开始上升,价格上升。人们所说的活跃的市场状态是指第一象限所处的情况,从第二象限开始,市场进入下行阶段;若预计价格发展的趋势将进入第三象限,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有进入谷底的可能;若进入第四象限,表明房地产市场从有价无市的阶段进入下一个复苏周期开始阶段。 分析近年来北京房地产市场供应量、成交量和价格各年分段的增长速度,可以发现(见表3、表4): 从以上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04-2005年房地产市场行情中的市场价格应该在第一象限第点。2005年的市场属于需求增长而供给下降,需求增长幅度小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如果以2005年的均衡价格为原点建立坐标系,那么2(M36年的价格仍处于第三象限的第点位上。2006年的市场处于供求同减的状态,但需求减少幅度小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如果以2006年的均衡价格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的话,2007年的价格应在第三象限第点位上。由此可推断,2007年房地产价格不会下降。 供求决定价格的分析模型,可以解释价格的走势,但无法全面解析2005、2006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明显的价量背离矛盾现象。如果仅从价格不断上涨来判断房地产市场仍旧过热的话,那就进入了误区。 由表5可知,2005年和2006年房地产项目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商家做出的反应是符合经济理论的,即当需求缺乏弹性时,涨价可以增加收益,而降价反而不增加收益。这就是2005、2006年为什么成交量下降价格仍在上升,价格上升却仍有人跟进的原因了。概括起来说“需求缺乏弹性+信息不对称=成交量下降+价格上升”。 成交量下降、价格上升对于有资金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不失为一轮好的行情,但对于百姓和整个房地产业来说,2006年以后的淡市是不理想的,只能等到某些外力(国内的宏观调控、国外的资金支持等因素)起作用,使一些未充分开发的产业和领域快速发展起来的时候,房地产业才能走出低迷。 3.4.2.房地产价格现状 房价涨幅仍然较高,房价继续高位运行。新建住宅价格上涨速度较为突出,涨幅高于二手住宅价格涨幅、住宅租赁价格涨幅以及非住宅物业价格涨幅。 由于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目前房价继续高位运行。1-10月份,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均价为3974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3%。 从房屋分类价格来看,住宅价格涨幅持续快速上扬,办公楼与商业价格涨幅波动上升,住宅价格涨幅继续高于非住宅物业价格涨幅。 住宅价格涨幅持续快速上扬。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6%,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比6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办公楼及商业用房月度销售价格涨幅波动性较大,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10月份,办公楼价格同比上涨8.7%,涨幅比上月下降了1个百分点;商业用房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下滑了2.4个百分点。 从2007年18月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来看,房价涨幅呈逐月加快之势。今年4月、5月、6月、7月和8月,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4%、6.4%、7.1% 、7.5%和8.2%,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3%、6.6%、7.4%、8.1%和9.0%。分地区看,深圳、北京等城市房价高位上涨,近5个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涨幅均在10%以上,其中,8月份同比分别上涨17.6%和13.5%,销售均价分别达到12790元/平方米和10071元/平方米。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也在加快,8月份北海、乌鲁木齐、蚌埠和常德等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均在10%以上,其中,北海近5个月涨幅均在13%以上,8月份达到18.2%。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房价出现回升势头,其中,杭州、宁波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8月份同比分别上涨10.2%和10.5%。 从目前市场运行情况看,一些地方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缺乏紧迫感和主动性,“9070”调控目标没有如期完成,加之受结构调整周期影响,已供土地没有及时形成实质性开发,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应不足。与此同时,信贷、税收政策对住房需求的调节作用不突出,加之近期股市的震荡刺激部分获利资金套现,重新进入房地产市场,导致住房需求持续旺盛。一些开发企业为获取超额利润,囤积土地、捂盘惜售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加剧了住房供求矛盾,给稳定房价带来了较大压力。 3.5.宏观调控政策 2007年房地产10大焦点政策 (1)央行一年内5次加息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