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企业研究论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股权设置问题的相关探讨摘要2005年,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国企改制规范年”。如何进行股权设置、规范国企改革进程、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让全体人民都能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已成为国企改革中的焦点话题。探讨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关于股权设置的四个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思路。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设置债务重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当年需取得新突破的第二项重要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继续推进”,再次揭示出国企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人们常说“改革要付出成本”,如果在国企改制中,肆意侵吞国资,使国家和职工蒙受损失,这种成本就要不得。事实上,由于股权设置不当和监督不力,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的案例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说,股权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有必要对股权设置的相关问题作如下探讨。1企业法人股问题企业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以其法人财产权为基础,向其他股份制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份。企业法人股的股权表面看属于企业法人,实际上是属于法人企业的所有者。设置企业法人股对股份制企业有效筹资、股份制企业间相互持股、相互控股都是有利的,也符合产权清晰这一项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求。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传统体制影响,在会计处理上确实存在部分自有资金的问题,那么,对于企业自有资金应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对于自有资金中属于国家原始投资增值部分的,产权应归国家,设为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至于自有资金中属于劳动者报酬或福利的部分,产权应归劳动者个人。可以有三种处理方法(1)将其作为债权处理。即将企业自有资金中属于劳动者个人性质的部分,作为改制后企业的负债,计入有关的负债类账户。在没有实际支付之前,企业可无偿使用。笔者认为,将其作为债权比较合理可行第一,它有利于经营资产与非经营资产剥离,设置职工福利与奖励基金的目的是要提高职工福利,将其用于投资则混淆了经营与非经营的界限;第二,有利于克服“鞭打快牛”倾向,避免福利费超支者收益,节约者受损的不正常情况发生;第三,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践中大部分企业此类资金超支,作为债权处理可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失。(2)将其作为个人股。即将企业自有资金中属于劳动者个人性质的部分折价入股,并作为个人股,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3)作为职工集体股外投资。即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