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产业活动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产业活动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产业活动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产业活动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产业活动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选择(对应学生用书第137页)识记基础梳理1交通运输概念: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2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3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4特点: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化、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理解要点突破1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运量很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最差2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水深和水域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布局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靠近城市或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天气较好,地势较高,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2017江苏高考)“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92040095】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1D2.B第1题,“绿色出行”是指环保、无污染的交通方式。图中三种出行方式中自行车属于绿色出行,其出行所占比例19862011年一直下降,2011年后开始上升,故2011年是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第2题,B对:自行车出行所占比例上升,会减轻小汽车等增多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A、C、D错: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变化无关,更不会扩大城市的地域范围。(2018湖南衡阳市联考)下表为中国航空客流的区域分布。下图为中国航空不同运距的出港次数百分比累计图。据此完成34题。出港航班数(次数)到港航班区域分布(次数)平均运距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东部 21357113743367519514211094中部3180239130174117872西部9878539912353206381069东北247619531861212161139人口(万人)510633579136222109663出港次数最多的运距范围是()A0500kmB5001000kmC10001500kmD30003500km4下列因素中,对西部地区出港航班次数影响最大的是()A人口B位置C产业结构D经济发达程度3B4.B第3题,读图,出港次数所占百分比越大,在累计曲线上表现出增幅较大,在5001000 km的距离范围曲线变化幅度最大,说明该距离范围内,出港次数最多。第4题,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传统的公路与铁路等陆地运输联系不便,航空运输的优越性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西部地区出港航班次数较多,由此判断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出港航班次数影响最大。考向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2017海南高考)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如下图)。据此完成56题。 【导学号:92040096】5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B保护海洋生物C避免破坏景观D利于海空交通6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B降低施工难度C保持水流畅通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5D6.D第5题,工程西段靠近哥本哈根机场,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行和海上轮船航行。选D。第6题,桥隧结合处新建人工岛,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通车后对萨尔特岛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多样性。选D。7(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白令海峡(右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解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可从地质条件、大桥跨度、运输费用和施工条件等方面回答。答案(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考向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2015全国卷)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89题。8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经济C位置D人口9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解图流程答案8.C9.D(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11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10D11.C第10题,读图可知,1时位于黄浦江支流苏州河上,2、3时拓建到黄浦江干流上,4、5时拓建到长江沿岸,6时拓建到海岛上,因而其拓建模式是“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第11题,C对:洋山港位于上海东部的海岛上,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优良,其建设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A错:洋山港位于东海的小岛上,对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影响不大。B错:洋山港所在岛屿面积有限,不适合布局临港工业区。D错:洋山港的建设有利于上海产业的转型升级,但不是全面转型升级。考点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40页)识记基础梳理1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比较大的居民点。(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时间差异古代我国北方地区聚落往往在陆路干道附近形成;南方以水运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分布近代聚落多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地区差异北方地区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地区聚落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特点不同,聚落空间形态及其变化也不相同。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河运与城市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在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城市相对密集。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2)铁路与城市铁路的修建可促进一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3)交通运输变化对城镇的影响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本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3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的布局(1)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交通运输对商业布局的影响主要通过人流和物流来体现。商业中心的繁荣会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通常位于区域的核心位置,交通便捷,既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商业网点:多散布于居民区或广大乡村。(3)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布局的影响商业中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商业中心是指主要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如我国的上海、北京、天津、西安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商业中心。狭义上的商业中心是指城市中商业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如上海外滩、北京王府井大街等。理解要点突破1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2)交通线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和发展速度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接合部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导学号:92040097】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解图流程答案1.C2.B3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问题。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解析交通运输的变化主要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路网的密度、交通线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兴衰的影响表现为有些聚落发展更快,有些聚落出现衰落。答案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大,古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考向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4题。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B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是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该大型商城位于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之间,又靠近城际铁路,能够吸引两大城市的顾客前来购物,这是其最大的区位优势,故选B;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城际铁路是运送旅客的,而非货物,故不选A;C、D两项所说的土地成本低、环境质量好,也属于商城的区位优势,但并非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故排除。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