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_第1页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_第2页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_第3页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_第4页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自评估报告前 言根据东营市关于做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工作的通知,利津县林业局按照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技术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利津县沿海防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工作。一、评估内容:评估内容为2008年至2010年间,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程管理、工程进展、任务完成、目标实现、综合效益及可持续性等内容。二、组织工作:利津县林业局成立了由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小组,估根据东营市的统一要求,对期间利津县沿海防护林建设成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自评估。三、工作方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评估工程建设成效对掌握工程建设现状,改进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由于本次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我县林业局高度重视,及早部署安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确保工作按期保质完成。(二)切实加强基础工作,确保自评估成果质量。评估小组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要求,深入基层和现场,加强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科学测算分析,准确填写省级和计划单列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调查统计表(附件三),并对自评估报告进行科学深入论证。第一章 工程建设概述第一节 工程区概况1、建设背景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国家林业局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大会,全面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利津县为东营市北部沿海县区,肩负着保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责任。沿海防护林工程是国家级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是“三网”绿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市生态防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营市海岸线重要的绿色屏障。当前国家对林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县2008年编制了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方案。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严格按照省、市发改委、林业局历年下发的通知要求开工建设。2、建设历程(1)利津县2008年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利津县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为第一批扩大内需项目,项目主要建设人工造林15000亩,其中柽柳示范区10000亩,其他片林5000亩。总投资1229.37万元。(中央安排投资计划187.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150万元,县级配套37.5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041.87万元。)项目于2008年12月17日开工建设,于2009年3月29日竣工。工程建设历时3个月时间,已全面完成造林计划任务。全县沿海防护林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的合格造林面积15000亩。其中:北宋镇境内747亩,盐窝镇境内2135.5亩,明集乡境内298亩,陈庄镇境内1819.5亩,利北地区10000亩。(2)利津县2009年沿海防护林项目:利津县2009年沿海防护林项目,为第四批扩大内需项目,项目主要建设人工造林12000亩,封滩育林6000亩。总投资1958.12万元。(中央安排投资计划56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282万元,市配套240万元,县级配套42万元。)项目于2009年12月1日开工建设,于2010年5月30日竣工。(3)利津县2010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利津县2010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为第五批扩大内需项目,项目主要建设人工造林 15000亩,(其中,沿海基干林带建设950亩,安排在刁口乡境内;纵深防护林建设14050亩,安排在利津街道、凤凰城街道、北宋镇、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明集乡),总投资2301.5万元。(中央安排投资计划6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300万元,市配套300万元,地方自筹1701.5万元。)中央资金到位300万元,市配套300万元,地方自筹到位1200万元。项目于2010年12月10日开工建设,于2011年4月30日竣工。目前,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已组织人员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3、自然地理情况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下游入海口西北岸,沿河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北濒渤海,西与沾化县、滨州市接壤,东南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隔河相望。全县总面积为.0公顷。利津县地属黄泛平原区,是近代黄河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质构造为黄河近代决口沉积平原。全境地势平坦,自西南东北顺河海拔由11米2米,自然比降为1/11000;背河由近河到远河,自然比降为1/7000,土层深厚一般为500-600米,境内微地貌复杂。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呈黄河古道为基轴的指状起伏景观,加之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由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地貌。利津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特点是:气候温和,光能资源丰富,作物生长旺季的光、热、水充足,适合农作物及林木、果树的生长。4、经济社会情况全县共有2个街道办事处和6个乡镇,县辖区内有国有一千二林场和国有虎滩苗圃。全县共有490个自然村,51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4万人,非农业人口3.9万人,各占总人口的86.7%、13.3 %。乡村实有总劳力13.9万人,占全县人口47.4%。男劳力7.4万人,女劳力6.5万人,分别占总劳力的53.2%、46.8%。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43.8亿元,财政收入4.68亿元。人均年收入8492元,其中城镇人均收入19111元,农村人均收入7965元。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4.6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11.8亿元,林业产值为2.12亿元,牧业产值为6.4亿元,渔业产值为4.3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7.9%、8.6%、26.0%、17.5%。随着全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贸出口方面有所突破,主要出口产品有利富德芦笋罐头、巨峰罐头等,出口总额为10709美元。5、自然灾害情况我县境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风、雹、倒春寒五种灾害性天气。病虫害较重的有美国白蛾、轮纹病、袋蓑蛾、杨尺蠖等。我县领导对森林防火高度重视,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6、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与特点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起步较早,期间先后开展实施了防沙治沙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河防护林工程、路域绿化工程、水系绿化工程、一村一个工程、村庄绿化工程和经济林基地等工程建设。2008年共完成造林15000亩,2009年人工造林12000亩,封滩育林6000亩,2010年人工造林 15000亩。目前,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全县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提高了防灾减灾功能。通过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利津县初步形成了以城镇、村庄为“点”,以路域绿化、水系绿化为“线”,以柽柳大面积湿地封育为“面”,以经济林、风景林建设为“片”,以农田防护林带建设为“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防护林体系。第二节 工程建设规划情况按照省林业局的部署、安排,在市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调查规划工作业于2008年7月完成。2008年7月27日,将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方案上报东营市人民政府。项目规划从2008年-2015年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建设范围涉及全县9个乡镇。规划造林共计10281.6公顷。主要包括海岸基干林带建设、沿海纵深防护林建设和柽柳示范林建设。项目重点规划海岸基干林带建设873.6公顷,建设林带长度21.4公里,位于刁口乡和一千二林场境内。分年度规划为:2008-2010年人工造林654.6公顷。2011-2015年人工造林219公顷。沿海纵深防护林建设1408公顷,位于利津镇、北宋镇、明集乡、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境内。分年度规划为:2008年-2010年355顷,2011-2015年1053公顷。柽柳示范林建设8000公顷,位于一千二林场。分年度规划为:2008-2010年3566公顷,2011-2015年4434公顷。第三节 工程建设准备情况1、组织动员沿海防护林工程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包括县乡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指挥部,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县林业局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工程的规划、技术指导、工程监理和检查验收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先导作用,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项目实行分级负责制,县政府负责全县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和验收,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工程建设任务的落实,林业部门负责工程的规划、指导、监督,水利部门负责造林用水的调度。2、管理机构建设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林业局设立项目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林业部门负责人兼任。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筹备等日常行政工作和技术、信息、档案、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工作。项目乡镇林业站有2-3名林业工作者。县辖区内有国有一千二林场、国有虎滩苗圃两处。全县共有林业干部职工166人,大专以上毕业生16人,占总人数的9.6%,中专毕业生36人,占总人数的21.7%,其他114人,占总人数的68.7%;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60人。3、种苗准备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对种苗生产进行合理规划。2008年需苗2141.5万株,育苗121.7公顷。2009年需苗2607.5万株,育苗137公顷。2010年需苗2541万株,育苗155.4公顷。2011-2015年需苗9083.9万株,育苗520.1公顷。4、作业设计(1)树种选择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造林树种。优先选用当地优良乡土树种,其次选用在当地表现优良的外地树种。海岸基干林带主要选用绒毛白蜡、白蜡;沿海纵深防护林主要选用黑杨派优良无性系、毛白蜡、绒毛白蜡、白蜡;柽柳示范林选用柽柳。(2)配置方式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造林树种。海岸基干林带的走向与海岸线一致。农田防护林带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水系宜林荒地造林与河道、沟渠走向一致。(3)整地方式在立地条件较好区域,可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60cm60cm60cm。在地势平坦,土壤较贫瘠板结的地方,采用全面整地。一般先深耕30cm-40cm,然后再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在低洼地、盐碱地造林需先修筑台田或条田,然后再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台田一般面宽10m-30m,沟深1m-2m,台田四周修筑高0.4m宽0.3m的土埂,雨季蓄水压碱。(4)造林季节和方式一般选择秋季和春季造林。项目区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按照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进行。(5)幼林抚育严格执行GB/T15781-1995森林抚育规程对项目区造林进行抚育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5、科技支撑(1)我县林业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科技推广队伍稳定,并多年从事良种选育推广及造林技术等方面科技开发和研究,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2)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咨询和科学研究工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营造和管理水平。第二章 工程实施情况第一节 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我县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落实责任,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规划任务。1、海岸基干林带2010年人工造林654.6公顷,其中,刁口乡134.6公顷,一千二林场520公顷。2、沿海纵深防护林2008年人工造林15000亩,其中柽柳示范区10000亩,其他片林5000亩,于2009年3月29日竣工。2009年人工造林12000亩,封滩育林6000亩,于2010年5月30日竣工。2010人工造林 15000亩,其中沿海基干林带建设950亩,纵深防护林建设14050亩,于2011年4月30日竣工。3、柽柳示范林2008年完成造林1047.5公顷,2009年完成造林1302公顷,2010年完成造林1216.5公顷。第二节 工程建设目标实现情况经过多年建设,初步实现了建设目标。项目建设以海岸为主线,通过海岸基干林带、纵深区域宜林地造林和柽柳示范林建设,增加了森林植被,培育了森林资源,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建设步伐加快,逐步形成由基干林带向内陆延伸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防护林体系。项目建设防护体系逐渐完整,生态效益和规模日益明显,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逐步统一,我县的沿海防护林体系越来越壮大。第三节 工程建设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单位设立专门账户,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提供生产计划,资金来往和财务收支等有关报表和材料,确保资金使用效果。2008年项目总投资1229.3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7.5万元,建设单位筹集1041.87万元。2009年项目建设总投资1958.1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82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82万元,其他投资1394.12万元。2010年项目总投资2301.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3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300万元,乡镇街道自筹资金1701.5万元。第四节 工程建设管理情况1、计划管理项目建设单位结合本单位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和生产计划,安排专人负责,具体落实,分期实施。2、工程管理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程序进行,按规划设计施工。项目建设单位由专人负责工程建设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资金使用公示制。项目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验收工作,上一级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3、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属国家沿海防护林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并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防护林工程2008年新增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关于下达防护林工程2009年新增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关于下达防护林工程2010年新增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切实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范围,做到按项目管理资金,实施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项目单位设立专门账户,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提供生产计划,资金来往和财务收支等有关报表和材料,确保资金使用效果。严禁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4、信息管理建立以图、表、卡为主的技术档案,及时收集造、营林的新技术、新成果、项目施工进度等信息资料。项目信息管理推行数字化管理,分类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及时采集、录入、汇总信息数据,认真分析、上报和反馈有关信息情况。5、技术管理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施工技术标准,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服务组,负责指导、监督和质量检查等工作。施工期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在苗木质量标准,挖穴规格,栽植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同时,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实用科技成果,努力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建设质量。第三章 工程建设效益第一节 生态效益一是项目建设提高了区域森林覆盖率,对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项目建设有效防止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风沙化,减少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巩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二节 经济效益沿海防护林体系可以减弱台风、大风对农作物的危害,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农作物的复种指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增产增收。我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成后,由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加上改良品种、精耕细作,亩产量大大提高。人工造林1009.6公顷,按每年活立木蓄积量22.5立方米/公顷,400元/立方米,以7年生长期计算,活立木蓄积量增长15.9万立方米,价值6360.5万元;抚育和管护生产枝材按15000kg/公顷,0.5元/kg计算,价值757.2万元。封滩育林5年后,柽柳老枝可以编织,嫩枝和叶可以入药。还可以开发制作盆景,经济价值较高。第三节 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充分体现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加快林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项目建设会促进交通运输业和本地旅游业及木材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就业,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第四章 工程建设可持续性分析第一节 工程建设自身的可持续性1、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基础还很薄弱,生态建设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沿海防护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林地资源被占被毁的现象还十分突出。要继续保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的作用,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推动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只有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沿海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才能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2、沿海防护林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能力是逐步提升的。虽然现在经济效益不突出,但今后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重视营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基地化栽培、集约化经营,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构建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内容。面对海洋灾害愈演愈烈、灾害损失节节攀升的严峻局势,我县还不能很好地抵御风沙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只有进一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第二节 工程建设外部环境的可持续性1、资金投入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拓宽工程建设投资渠道。积极争取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形成稳定的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标准,增加投资总量。2、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林农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工程建设。3、针对当前森林的经营权既有国有、也有集体和个体所有的情况,积极探索土地置换、赎买和合作补偿及资本化运作的新机制。4、通过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把依靠科技进步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狠抓重点难点技术研究,抓紧开展抗盐碱等抗逆性植物材料新品种培育、困难立地造林、低质低效林改造、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攻关。第五章 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第一节 主要问题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建设资金不足。沿海地区立地条件恶劣,特别是营造基干林带,在沙地和滩涂上进行,造林难度大,管护难,成本高。营造沿海防护林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效益,群众也不愿意投资来营造,地方政府或林业部门以行政手段要求群众营造沿海防护林的效果很差。造林后的抚育和管护,由于缺少管护经费和资金来源渠道,也无法聘请专职护林员。2、部分防护林质量不高。由于部分地区立地条件较差,环境相对恶劣,致使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从基干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