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薄膜电池特性与其电路拓扑_第1页
浅析薄膜电池特性与其电路拓扑_第2页
浅析薄膜电池特性与其电路拓扑_第3页
浅析薄膜电池特性与其电路拓扑_第4页
浅析薄膜电池特性与其电路拓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薄膜电池特性及其电路拓扑分析 由于传统能源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9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可再生能源主要有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及太阳能等,太阳能以其资源丰富、利用方便、洁净无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研制太阳能电池。一、薄膜电池特性1、太阳能电池发展背景与分类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太阳能电池,并于1958年应用到美国的先锋1号人造卫星上。由于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的不断改进,现在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不到20世纪70年代的1%。预期10年内太阳能电池能源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发电成本将可与火力发电竞争。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年均增长率为35%,是能源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按照材料区分,太阳电池有晶硅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铜铟硒(CIS)电池、碲化镉(CdTe)电池、砷化稼电池等;其中以晶硅电池为主导。由于硅是地球上储量第二大元素,作为半导体材料,人们对它研究得最多、技术最成熟,而且晶硅性能稳定、无毒,因此成为太阳电池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中的主体材料。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人们首先使用高纯硅制造太阳电池,即单晶硅太阳电池。由于材料昂贵,这种太阳电池成本过高,初期多用于空间技术作为特殊电源,供人造卫星使用。七十年代开始,把硅太阳电池转向地面应用。目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仍是转换效率最高的太阳电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随着电池制备和封装工艺的不断改进,在硅太阳电池总成本中,硅材料所占比重已由原先的1/3上升到1/2。因此,生产厂家迫切希望在不降低光电转换效率的前提下,找到替代单晶硅的材料。目前,比较适用的材料就是多晶硅。多晶硅制备工艺简单,设备易做,操作方便,耗能较少,辅助材料消耗也不多,尤其是可以制备任意形状的多晶硅锭,便于大量生产大面积的硅片。同时,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都与单晶硅太阳电池基本相似,而生产成本却低于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与单晶硅材料的差别主要是多晶硅内存在许多晶粒间界。这给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带来以下三方面影响:1、晶粒间界处存在势垒,阻断载流子的通过。2、晶粒间界作为一种晶体缺陷,起着有效复合中心作用。3、在形成pn结的工艺过程中,掺杂的原子会沿着晶粒间界向下择优扩散,形成导电分流路径,增大漏电流。 xSi薄膜与薄膜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薄膜电池。非晶硅太阳电池是最理解的一种廉价电池,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薄,不同于单晶硅与多晶硅电池需要以硅片为衬底,而是在玻璃或不锈钢等材料的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硅膜,其厚度只有单晶硅的1/300;因此,可以大量节省硅材料,加之可连续化大面积生产,能耗也低,成本自然也低。 多晶硅薄膜电池。由于非晶硅其自身的性能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缺陷,人们在不断尝试利用多晶硅代替非晶硅制作薄膜电池的可能性。多晶硅薄膜电池既具有晶硅电池的高效、稳定、无毒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又具有薄膜电池工艺简单、节省材料、大幅度降低成本的优点,因此多晶硅薄膜电池的研究开发成为近几年的热点。 有机半导体薄膜电池。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人们对一些新材料进行了研究,较为成熟的主要有CulnSe2、CdTe薄膜。 2、太阳能电池的工艺结构及其特性 单晶硅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与多晶硅电池板是国际上研究最早的太阳能电池板,也是目前效率最高、性能最稳定的太阳能电池板;然而受硅材料本身价格的限制,电池板的成本下降空间已越来越小,给它未来的大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Fig.1是它的基本工艺结构图。 Fig.1 单晶硅电池的工艺结构 这类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高、寿命长、工作性能稳定,不受其对地电位的极性及其漏电流大小的影响,在太阳能逆变器拓扑方面没有任何限制,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Back-contact太阳能电池板为了提高转换效率及美学效果,在单晶硅、多晶硅电池板的基础上,各大太阳能电池厂家对电池板的工艺结构做了进一步优化,其中以SunPower生产的A-300太阳能电池板最为突出。SunPower的A-300采用了先进的back-contact工艺结构,转换效率比普通的电池板高达50,而且其外形美观,适合各种场合广泛应用。A-300电池板的基本外形如Fig.2所示,正负极的电气接口都在电池板背面;具体工艺结构如Fig.3所示。Fig.2 Back-contact电池板基本外形图 Fig.3 Back-contact电池板工艺结构图在测试过程中,Back-contact电池板(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极化”现象被发现,该现象会使A-300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堆积静态电荷,但堆积电荷的过程是非破坏性和可逆的。在使用中,如果电池阿办的电位极性配置不合理,可能会降低电池板的转换效率,但对电池板的寿命不造成影响。SunPower A-300太阳能电池板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加了一层专门用于阻止载流子损失的覆料,这一层就像一个关断了的晶体管,能阻止电流流通。如果在电池正面加上足够大的正电压,“晶体管”等效于开通状态,载流子就会在电池正表面复合,使电池输出电流变小。类似于晶体管,表面极化现象是完全可逆的,只要“晶体管”关断,电池的输出电流仍可以达到先前的水平。表面极化发生机理:1. 当电池组对地呈正电压时,“表面极化”现象发生。这是因为当电池组对地呈正的高电压时,漏电流会由电池流向大地,电池表面会堆积负电荷,从而开通表面等效“晶体管”。带正电荷的载流子就会在表面与负电荷复合,从而减少电池组的输出电流,如fig.4所示。Fig.4 有表面极化现象的A-300太阳能电池组中单元截面图2. 当电池组对地呈负电压时,“表面极化”现象不会发生。当电池组对地呈负电压时,漏电流由地流向电池表面,从而表面堆积的是正电荷,在正电荷作用下,表面等效晶体管处断开状态,不会影响电池组工作。事实上,在这种状态下电池组的性能还会略有提高。如Fig.5所示。Fig.5 无表面极化现象的A-300太阳能电池组中单元截面图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载流子在电池边缘的复合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 薄膜电池A.非晶硅薄膜电池非晶硅电池之所以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 非晶硅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特别是在0.3-0.75m的可见光波段,它的吸收系数比单晶硅要高出一个数量级。因此,它比单晶硅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效率要高40倍左右,用很薄的非晶硅膜(约1m厚)就能吸收90%有用的太阳能。这是非晶硅材料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它成为低价格太阳能电池的最主要因素。 非晶硅的禁带宽度比单晶硅大,随制备条件的不同约在1.5-2.0eV的范围内变化,这样制成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高。 制备非晶硅的工艺和设备简单,淀积温度低,时间短,适于大批生产。 由于非晶硅没有晶体所要求的周期性原子排列,可以不考虑制备晶体所必须考虑的材料与衬底间的晶格失配问题。因而它几乎可以淀积在任何衬底上,包括廉价的玻璃衬底,并且易于实现大面积化。制备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能耗少,约100千瓦小时,能耗的回收年数比单晶硅电池短得多。由于电池本身是薄膜型的,太阳的光可以穿透,所以还可做成叠层式的电池,以提高电池的电压。通常单晶硅太阳电池每个单体只有0.5伏左右的电压,必须几个单体串联起来,才能获得一定的电压。非晶太阳硅电池一个就能做到几伏电压,使用比较方便。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最常采用的是p-i-n结构,而不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p-n结构。这是因为:轻掺杂的非晶硅的费米能级移动较小,如果用两边都是轻掺杂的或一边是轻掺杂的另一边用重掺杂的材料,则能带弯曲较小,电池的开路电压受到限制;如果直接用重掺杂的p+和n+材料形成p+-n+结,那么,由于重掺杂非晶硅材料中缺陷态密度较高,少子寿命低,电池的性能会很差。因此,通常在两个重掺杂层当中淀积一层未掺杂的非晶硅层作为有源集电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内光生载流子主要产生于未掺杂的i层,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载流子主要由于扩散而移动不同,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中,光生载流子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内电场作用做漂移运动。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中,顶层的重掺杂层的厚度很薄几乎是半透明的,可以使入射光最大限度地进入未掺杂层并产生自由的光生电子和空穴。而较高的内建电场也基本上从这里展开,使光生载流子产生后立即被扫向n+侧和p+侧。Fig.6是非晶薄膜电池的结构示意。 Fig.6 非晶Si薄膜电池结构 转换效率是限制非晶硅电池板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由其是在电池板是论“瓦”卖的今天(晶体硅电池板的效率是非晶硅电池板的两倍)。但是对建筑集成式太阳能电池板而言,效率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目前建筑集成式太阳能电池板应用很小,但该市场最终会变得很大的,在这个应用场合,非晶硅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温度特性好。B.其它薄膜电池除了非晶硅薄膜电池以外,市场上主要有CIS和CdTe类国外有批量生产。根据CIGS太阳能电池的寿命长的特点(有人预测100年),若以30年寿命计算,并保守地考虑电池板(组件)的光电转化率为13,目前实际的转换效率比这个要高。若仅考虑电池板,则电的静态成本为0.057RMBkWh,动态电成本约为0.12RMBkWh,再考虑系统附加成本,则总成本为约0.24RMBkW h。此价格可以与普通的民用电价格相当。而且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环保效应和社会效益则是巨大的。CIS和CdTe薄膜电池的工艺结构如Fig.7所示。Fig.7 CIS和CdTe薄膜电池结构从上面薄膜电池的工艺结构可得,非晶硅与CdTe薄膜电池的结构及其所用材料基本相同,而CIS薄膜电池与它们稍有不同,需要注意。C 几种薄膜电池关键参数比较在下面的公式中,J代表总的电流密度,J0代表饱和电流密度,V代表在外部有连接时的电压,Rs和G分别代表集中性的寄生电阻和电导,q是电荷,A是半导体(类二极管)因素,K波尔兹曼常数,T是绝对温度,JL是光生电流(在忽略漏电流的情况下,可以用短路电流Jsc代替)。薄膜电池板电流密度表达式为:薄膜电池板开路电阻表达式为:薄膜电池板开路电压表达式:根据上面的公式,几种薄膜电池参数比较分别如Fig.8、Fig.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光照越强(短路电流越大)电池的开路电阻越小,多晶硅薄膜电池的开路电阻最小,其次是CIS薄膜电池,CdTe电池开路电阻最大。Roc与1/Jsc近似呈线性关系,由此可推知式(2)中的J0和Gvoc很小,可忽略不计,由曲线的斜率可得到半导体二极管系数A。上图是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的对数关系图。光照变化时,多晶硅的Voc在0.48-0.6V之间变化,CdTe电池A和B的开路电压最高,CIS电池A的电压最低。CIS电池B的电压介于多晶硅与CdTe电池之间,而CdTe电池C的开路电压最化范围较大,几乎为图中的整个电压范围。曲线的非线性度主要源自大的旁路阻抗。根据式(3),由曲线的斜率可以得到二极管品质因数A和饱和电流刻度Jo。D、薄膜电池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Fig.10、Fig.11分别是NREL对薄膜电池及其组件目前与未来的年产量估计。Fig.10:薄膜电池的年产量Fig.11 美国各种薄膜电池组件年产量从上图可以看出,薄膜电池是未来的一种趋势。Table.2是各电池板制造商给出的模块效率及其比较。上表的第一列是市场上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第五列是市场效率/实验室最高效率的比值(c/c值)。从表可以看出不同的太阳能电池c/c值在46%到68%之间。我们认为随着技术发展,c/c值会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值:80,从而可以预估未来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将当前实验室最高效率*80得未来效率)。 Table.3是未来各种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性能及成本比较。保守估计,采用薄膜技术将降低电池板40的成本,CIS和CdTe薄膜电池比晶体硅电池更具有价格优势。3、各种因素对薄膜电池的影响. 压力影响在测量CdS电池的电气特性时,发现开路电压(Voc)随施加在电池上的压力增加而降低,但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当压力减小后,Voc会回升,即所谓的piezo效应,实验示意如Fig.12所示。Fig.12 压力测试示意图这种效应晶体硅及薄膜电池中均存在,在CdS电池中比较明显,Cu2S-CdS电池中未观察到该现象。. 腐蚀因素玻璃覆盖的薄膜PV组件不同于传统的晶体硅组件,主要区别在于薄膜电池缺少与外部环境附加的隔离,即在Si太阳能电池单元和最上层玻璃之间缺少EVA这种密封层。这是重要的区别,因为透过玻璃和组件边缘的漏电流很容易就可以到达半导体层。对电化学腐蚀和玻璃(soda-lime glass)上TCO的分层,总结如下: 化学腐蚀跟内部电场方向直接相关。 腐蚀造成裂化延伸到薄膜电池层。 水蒸气加速腐蚀,并且使从玻璃表面的传导性增加。 金属框架也加速了损坏进程。 非晶硅和CdTe组件都会损坏。 在照明条件下,偏湿热的情况下会造成和和实际应用的一样的损坏。 在光照和黑暗交替的偏湿热的情况损坏会更严重。、漏电流因素漏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薄膜电池的对地电容与对地阻抗。表面越大,电池单元与框架之间距离越近,漏电流越大。电池单元镶嵌在无框架的玻璃上,漏电流较小;非晶电池单元裱好在无暇的金属贴箔上,漏电流会比较大。 逆变器拓扑及其工作模式。逆变器及其工作模式造成电池对地电位波动幅值越大、频率越高,漏电流越大。当然,外部条件也会影响漏电流,相对湿度比较大的地方会对漏电流比较大。A. 漏电流对薄膜电池性能的影响 Fig.13 非晶硅、CdTe薄膜电池结构Fig.13为非晶硅、CdTe薄膜电池结构,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Class TCO(SnO2:F) Active PV Layers EVA class backsheet对于CIS薄膜电池,具体的结构顺序无从查证,从Fig.7来理解,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可能为:class superstrate EVA Active PV Layers Mo class ?由于CIS薄膜电池的工艺及材料都与非晶硅、CdTe薄膜电池不同,故从非晶硅、CdTe薄膜电池得到的实验结果不能简单套用,关于它受漏电流影响而出现的现象仍无从得知,相关文献都没有给出结论。这里重点探讨非晶硅、CdTe薄膜电池的情况,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电池在光伏单元前表面与class之间用SnO2代替了电气绝缘的EVA,致使光伏单元的上表面与外间无法保证电气绝缘,故漏电流很容易的从class表面或module边缘进入半导体层,从而引起腐蚀。在这方面JPL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下最容易发生腐蚀,腐蚀的途径是从module边缘逐渐向内延伸,主要原因可能是SnO2与H2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不传导的SnO,这会使TCO/class界面逐渐分层。在实验中发现,对地电位负偏的电池板的受腐蚀程度非常明显,从module边缘以“头发丝”状的缝隙开始,随着腐蚀的不断发展,腐蚀程度越来越严重,最后包括TCO、PV半导体层及背部金属层都受到了损害,而且Class/TCO之间发生了分层,对地负偏压越高,损害越严重。对地电位正偏的薄膜电池受腐蚀程度相对较小,与没有漏电流相似,注意并不是没有腐蚀。薄膜电池腐蚀程度对电压极性的依赖可能是由于Na从class移动到了SnO2层,并且与SnO2层的fluorine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反应受H2O而加速。为了证实这个假设,在实验中用borosilicate glass代替soda-lime又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损害大量减小,假设得到了证实。为了验证铝框架对漏电流的影响,当把铝框架移掉后,漏电流的幅值大幅度降低,几乎没有可看得见的损害,从而验证了漏电流对电池板的性能影响。Fig.14、Fig.15、Fig.16、Fig.17、Fig.18分别为薄膜电池对地负偏压情况下的实验结果。Fig.14 600V偏压模块 Fig.15 600V偏压模块Fig.16 300V偏压模块Fig.17 150V偏压模块 Fig.18 非偏压模块TCO分层和退化对薄膜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钠的扩散会导致TCO层从玻璃表面分层。过热,过湿,偏压这几个因素独立或者复合影响可能导致分层。薄膜电池性能受漏电流的影响总结如下: 电池板对地存在负偏压时腐蚀较大,负偏压越大,腐蚀越大。 电池板的铝框架对漏电流的影响较大,没有铝框架时,漏电流非常小,对电池板的损害也较小。 漏电流受温度与湿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漏电流也越大,对电池板的损害也越大。漏电流受温度与湿度的影响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B.漏电流路径Fig.19 薄膜电池的漏电流路径Fig.19为薄膜电池的漏电流路径;在低温,高湿的晚上,通过表面SLG(R1)和穿过SLG (R1)是漏电流的主要路径。在白天,流经EVA与glass接触面(R2)和EVA内部 (R3)是漏电流的主要路径。随着相对湿度和温度增高,漏电流增加。C 各个电阻对漏电流的影响Table.4 各个电阻对漏电流的影响Table.4 描述了各个电阻对薄膜电池漏电流的影响。、总结从前面的分析可得,影响非晶硅、CdTe薄膜电池的性能很多,主要包括电池结构、材料、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对地极性及漏电流大小;对于太阳能逆变器来说,能够对电池板造成影响的仅有对地极性与漏电流大小两个方面。对于CIS薄膜电池,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仍然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二太阳能逆变器拓扑及其工作模式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太阳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有两大障碍: 效率。由于电池板本身的转换效率比较低,为了充分利用能源,对光伏逆变器的效率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效率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光伏逆变器厂商竞争的关键。 价格。与传统能源相比,利用太阳能的价格还是相对较高,降价是电池板厂商一直不断努力的方向。对太阳能逆变器来说,效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太阳能逆变器拓扑中,主要有带变压器型逆变器与无变压器型逆变器两种;由于变压器本身的效率一般为9899,这无形中就降低了太阳能逆变器效率12,因此,在传统太阳能电池板应用中,无变压器型逆变器更为普遍。带变压器型逆变器由于有变压器电气隔离,输入与输出无法形成有效的漏电回路,一般不用考虑输出漏电流。而无变压器型逆变器没有电气隔离,输入输出之间可以形成漏电回路,形成漏电流IL。从逆变器输入侧来看,太阳能电池板对地电流可以用方程(4)表示,主要与对地电容及对地电压变化量相关。电池板的对地电容主要取决于电池板特性及其安装,而电池板的对地电压变化量主要取决于逆变器拓扑及其工作模式。 (4)其中,ICPV为太阳能电池板对地漏电流,C为电池板的对地电容,为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地电压。对于薄膜电池来说,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对地电容约为传统电池板的十倍左右。不管从安规考虑,还是从薄膜电池的性能考虑,对地漏电流都不能太大,这就给逆变器拓扑及其工作模式的选择带来困难。对于薄膜电池,为了不影响电池板本身的性能,需要电池板对地极性不为负,这也是逆变器拓扑选择的一个关键。1、带变压器型逆变器拓扑根据变压器工作频率的不同,带变压器型逆变器拓扑可以分为带工频变压器光伏逆变器与带高频变压器光伏逆变器两种,具体结构如Fig.20、Fig.21所示。 Fig.20 带工频变压器光伏逆变器带工频变压器光伏逆变器是由一个的全桥逆变器与一个50Hz的工频变压器组成而成,由于在输出端有变压器隔离,避免了并网漏电流与DC偏量的存在。根据前面介绍的Back-contact电池板与薄膜电池板的需要,可以把太阳能电池板的()端或()端接地,满足它们的具体要求。Fig.21 带高频变压器光伏逆变器带高频变压器光伏逆变器是由带高频变压器的DC-DC变换器与一个全桥逆变器组成,由于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变压器隔离,可以避免输入对地电容及对地电压变化对输出漏电流的影响。与带工频变压器逆变器相同,根据电池板的需要,可以把电池板的()端或()端接地。总之,对于以上两种拓扑,尽管有各种不同的工作模式,然而由于隔离变压器的存在,薄膜电池的性能不会受此影响。不足之处就是由于变压器的存在,效率有所降低。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两种拓扑都有变压器隔离,然而由于变压器的位置不同,对输出端漏电流及DC分量的影响也不同,显而易见,这方面带工频变压器拓扑比带高频变压器拓扑要有优势。2无变压器型逆变器拓扑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对我们关键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漏电流大小; 电池板对地极性。漏电流的大小主要与电池板对地电容和电池板电压对地变化有关。电池板的对地电容仅与电池板结构及其安装有关,不受逆变器影响;但是对地电压的变化却与逆变器拓扑及其调制方式有关。电池板的对地极性与逆变器的拓扑及调制方式有关。根据电路拓扑及其调制方式的不同,现有的一些光伏逆变器分类如下:2.1全桥光伏逆变器根据输出滤波电感数量,全桥逆变器可分为对称滤波电感全桥逆变器和单滤波电感全桥逆变器。对称滤波电感的逆变器两桥臂的输出均通过滤波电感与电网连接。而单滤波电感的逆变器只有一个桥臂的输出通过滤波电感与电网连接,另一桥臂的输出直接接至电网。全桥逆变器的调制方式对电池板两端对地电压有很大的影响,常见的有双极性调制和单极性调制,下面对不同调制方式下的太阳能两端对地电压作具体分析:2.1.1对称滤波电感全桥逆变器图.22 对称滤波电感全桥逆变器拓扑a. 双极性调制方式双极性调制方式的调制波形如图23所示:图23 双极性调制波形当S1和S4导通,S2和S3关断时,有电压方程: , (5) , (6)其中VPV为太阳能电池板两端电压,VPV+/N和VPV-/N分别为太阳能电池板正负两输出端对地的电压。所以,有此时太阳能电池板正负两输出端对地的电压分别为: (7) (8)当S1和S4关断,S2和S3导通时,有电压方程: ,(9) , (10)故此时有: (11) (12)由(7),(8),(11)和(12)可见,由于VPV为常量,太阳能电池板两端对地的波动幅值为VGRID/2,频率与市电频率相同。仿真波形如图24所示,黄线为VGRID,紫线和蓝线分别为VPV+/N和VPV-/N。图.24 双极性调制电池两端对地电压波形b. 单极性调制方式单极性调制波形如图24所示,当S4关断S3导通时,电路通过“S1-L1-Load-L2-S3”这个环路续流,有电压关系:,(13),(14)(15)(16)当S3关断S4导通时,电压方程与式(5)-(8)相同。当电路工工作在负半周时类似。可以看出,在整个周期的工作中,太阳能电池板两端对地的电压会有很大幅度的跳变,如图25所示,黄线为VGRID,紫线和蓝线分别为VPV+/N和VPV-/N。图24 单极性调制PWM波形图.25 单极性调制方式下电池两端对地电压2.1.2单滤波电感全桥逆变器单滤波电感全桥逆变器拓扑如图26所示:图26 单滤波电感全桥逆变拓扑a. 双极性调制方式当S1,S4导通,S2,S3关断时有(17)(18)当S2,S3导通,S1,S4关断时,有(19)(20)可见,采用单电感滤波,在双极性调制方式下太阳能电池两端电压均以开关频率跳变,电压变动幅值为电池电压。b. 单极性调制方式如果S1,S2以工频周期开关,S3,S4作高频开关,电池两端对地电压与双极性时一样,不适合用在薄膜电池场合。而S3,S4以工频周期开关,S1,S2作高频开关时,当S3导通,S4关断,不论S1,S2的开关状态如果,都有(21)(22)同样地,当S4导通,S3关断时,(23)(24)可见此时太阳能电池板两端电压以工频周期跳动,幅值也为电池电压。综合2.1.1节与2.1.2节,当采用双滤波电感时,宜用双极性调制方式,使电池两端对地电压呈正弦变化,频率与市电频率相同,而单极性调制时电池两端对地电压会以开关频率跳变,会产生较大漏电流。当采用单滤波电感时,宜采用单极性调制方式,使接地的一组桥臂作工频开关,这样电池两端对地电压呈方波形状,方波频率也为市电频率,而双极性调制方式会使电池两端对地电压存在开关频率的跳变。2.1.3.HERIC拓扑:3图.27 HERIC拓扑此类结构即是在全桥结构的输出级添加了两组续流电路,S5和S6分别在市电电压的正负半周导通,频率与市电相同,各开关管的驱动波形如下:图28 HERIC拓扑各开关管驱动波形在普通全桥中,斜对角开关S1S4和S2S3相互切换,电感L1和L2两端的电压突变,产生很大的电流纹波,带来一定的损耗。而添加了续流电路之后,电路不再通过斜对角开关间相互切换来进行续流,而是直接通过续流电路,这样电感两端的电压变化相对较小,类似于单极性调制,电感上的电流纹波较小,因此输出效率更高。在系统轻载的时候,其作用更明显。同时太阳能电池两端对地电压呈工频正弦波,漏电流较小。图29 HERIC拓扑中电池两端对地电压波形2.2.半桥逆变半桥拓扑常用的有两电平半桥和三电平半桥,因半桥需要的BUS电压较高,一般在逆变桥前需加一级boost电路,在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较高的应用场合,也可不加boost电路。为简单起见,先分析不加boost电路的半桥电路中太阳能电池两端对地电压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boost电路结构和太阳能电池两端对地电压的关系。2.2.1.不带boost电路,两电平半桥图.30 不带boost电路,两电平半桥拓扑此类结构特点是采用了如图30中的C1和C2两个同型电容,它们串联后与太阳能电池板并联,然后将两个电容连接点与输出中线相连,输出中线与安规地相连。当T1导通T2关断时,有: (25)当T1关断T2导通时,有:(26)因为电感电流IL1低频段呈50HZ正弦,且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看作是恒流源,IPV为常量。故有IC1也呈50HZ正弦波变化,又根据下式:(27)(28)其中,为的变化量,为的变化量。积分可得在低频段也呈50HZ正弦波变化,且与电流IL1有90度的相位差。根据式(27),与两个因素有关系,一是电容C1,C1越大则越小。而电感电流IL1越大,则越大,而电感电流又是与负载电流直接相关的,所以负载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仿真结果对比如下,其中上面的波形为,下面的为电感电流IL1。 a. C1和C2为6600uF,b. C1和C2为3300uF,c. C1和C2为6600uF,负载为5Ohm负载为5Ohm负载为10Oh图31仿真结果对比可以看到,仿真结果与上文分析吻合。该拓扑硬件结构常见,控制也简单,同时其太阳能电池板端对地电压波动很小,适合用于太阳能逆变器,此拓扑已经申请专利。2.2.2 带boost电路,两电平半桥常见的boost电路主要有两电平boost电路和三电平boost电路,根据boost电感是否对称,boost电路又可分为不对称boost电路和对称boost电路。a. 不对称boost半桥结构图.32 不对称boost半桥拓扑不对称boost半桥电路如图32所示,根据上一节的分析,C2,C3对地电压波动很小。而电池板的负端与C3的负极相连,因此电池两端对地电压的波动与BUS电容电压的波动相等,此时负端对地电压为UC3,正端对地电压为(VPVUC3)。b. 对称boost半桥结构图.33 对称boost半桥拓扑对称boost半桥电路如图33所示,当开关管T1闭合时,D1,D2关断,D1阳极(D2阴极)对地电压为0V,电感L1, L2的电压为,可得太阳能电池板两端对地电压分别为:(29)(30)当开头管T1打开时,D1, D2导通,电感L1, L2的电压为(其中为电容C2, C3的电压),可得太阳能电池板两端对地电压分别为:(31)(32)可见电池板两端对地电压不变,恒为电池电压的一半,此时漏电流极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把图中D2去掉,虽然对BUS电容上电压不会有影响,但太阳能电池板两端对地电压将出现开关频率的波动,此时当T1闭合时,;而当T1打开时,。综合a和b两小节可以发现,两电平boost电路不会加剧电池两端对地电压的变动,采用对称boost电路还能减小太阳能电池两端对地电压的波动,此拓扑已经申请专利。c. 三电平boost半桥结构图34 三电平boost半桥拓扑根据如图34所示的三电平boost半桥电路,可推出不同开头状态下电池板两端对地电压:1) Q1开通,Q2关断(33)2) Q1关断,Q2开通(34)3) Q1,Q2同时关断(35)4) Q1,Q2同时开通(36)可见电池板两端对地电压会存在2倍开关频率的波动,不适合用于薄膜电池场合。2.2.3 三电平半桥图.35 三电平半桥拓扑其调制方式如下:图.36 三电平半桥调制波形根据调制方式,我们发现其开关时的电流电压关系与两电平半桥结构类似。其仿真结果如下,其中最上面为输出电压波形,中间为电感电流,最下面为电池板正端对地的电压。由于电流与控制参数有关,没有调节到最佳,所以最下面的板端对地电压与图31中的结果略有不同。该拓扑与两电平结构都具有电池板端对地电压波动小的优点。三电平结构因为管间电压波动小,可以选用耐压较低的开关管,但比两电平结构额外需要两组续流二极管。图.37 三电平半桥拓扑中电池两端对地电压2.3. 电池板接中线型逆变(Flying Inductor)4图.38 Flying Inductor拓扑该类拓扑的特点是太阳能电池板负端直接与电网中线相连,因此理论上板端对地电压波动为零。其具体工作模式如下:图.39 Flying Inductor拓扑调制方式输出电压在正半周时,如果太阳能电池电压足够高,则S3和S5导通,S2和S4关断,S1按照正弦脉宽调制,此时相当于一个buck电路,如图39所示。S1导通时,由电池板供电;S1断开后,电路通过D1续流。如果需要升压,S1和S2同时按正弦脉宽调制,此时相当于boost电路,图.40正半周等效电路输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