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运用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_第1页
收集、运用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_第2页
收集、运用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_第3页
收集、运用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_第4页
收集、运用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集、运用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我们悠久的教育史中,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早有了一席之地,且一直为我们教育者所继承和发展。我在教育教学中一直注意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运用。收集信息注意分层次、分内容、分对象。分层次即分直接信息、间接信息,并及时重组重构;分内容即分教法、学法、教学模式、课文内容、班级管理和其它相关信息;分对象即分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下面我就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苏州园林简单介绍一下我是怎样收集运用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首先针对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单元目标收集信息理解教材。单元信息 1、有找准切入点 教活说明文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第四册入选了大量说明文,对学生进行园林、桥梁、生物进化、生物知识以及生态、环境、环境保护、自然知识、天文常识、地质知识等的科普知识教育,三个单元15篇课文,占了整本教材阅读篇目的50,足见编者的高度重视。 对于说明文,一些老师觉得不好教。特别是在当今高考和中考作文中淡化文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况下,如何教好说明文,就更使一些教师们深感棘手和困惑。要么,照本宣科,将本是生动有趣的知识讲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兴趣索然;要么,放任自流,教材都讲得清清楚楚了,何必多费口舌。其实,只要我们深钻教材,准确把握好说明文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高妙的说明技巧,选准说明文教学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课的重难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就能化枯燥为生动,为说明文教学引来源源活水,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也学到说明的技巧。那么,教学说明文的技巧,即切入点在哪里呢?简而言之,就是八个字;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了解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说明的顺序,搞清楚说明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下面,就人教版九义新初中语文第四册一单元新入选的三篇课文的特色及教学重点作一些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日本平家蟹简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生物发展、进化过程的作用及意义的科普佳作。作者卡尔萨根(193-1996),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美国行星研究学会会长。文章主要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饶有趣味地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两种过程。文章先介绍人工选择,开篇讲了一个与日本平家蟹的进化和发展壮大有关的传说。这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又让我们在刀光剑影的残酷厮杀和灭绝人性的血腥屠戳中懂得了生物进化过程及人工选择的强大威力和巨大作用。生物进化时人工选择就像日本平家武士集团和源家武士集团争夺皇家继承权一样残酷惨烈。本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但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生物,实际上是人类几千年来对动植物的存亡一直进行着精心的抉择的结果,大多数是我们造就的。这一精心的抉择过程,实际上是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强迫改变野生动植物的意愿,扭曲它们的性格,改变它们的面貌,优化它们的品质,对它们进行无情的改变。作者分别列举了猪狗、奶牛、玉米等动植物为例子加以说明。说明中,对它们进化的过程和原因说得很详细,而对人工选择的实质的介绍则非常简略。 其次,介绍自然选择,它也是残酷无情的。作者指出,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短暂的时期内对野生动植物的改造以及化石所提供的证据,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生物在亿万年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球上已经灭绝的物种远比至今仍然存在的物种要多得多,它们是进化的终端试验品。最后,总结全文,说明抉择所引起的遗传变化是非常迅速的。作者举出兔、咖啡、甜菜、水貂、绵羊、奶牛的进化过程加以说明。紧接着用一假设设问句,非常巧妙而有趣地将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作比较,说明无论是人工选择还是自然选择都能使动植物发生巨大的变化,都能推动生物的进化过程。最后,水到渠成,以进化是事实,而不是理论作结,卒章显志,收束有力。 从总体上来看,作者介绍人工选择非常详细,而介绍自然选择则较为简略。文章构思独具匠心,由一个传说引入话题,由特殊到一般,由介绍人工选择再进一步介绍自然选择,分类解说,条理清楚;再用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极富趣味性。 二、万紫千红的花简析 本文写得很奇妙。作者经过对花的悉心观察和大量的科研后,厚积薄发,以不足1500字的篇幅介绍了大自然中万紫千红的花。文章用设问领起,紧扣题目,启人心智。然后就花儿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颜色这个有趣的问题,由现象到本质,从花儿具有各种美丽色彩的原因(花瓣的细胞中存在着色素;各种花含有的色素和酸、碱浓度不一,随着养料水分、湿度条件的经常变化,花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昆虫选择花的颜色、有些花也要选择昆虫以及美丽花朵对人类也有很大的吸引力等四个方面,或作诠释,或举例子,或列图表,或列数字,条理清楚地介绍了大自然中万紫千红的花其花色形成的奥秘、花色变化的原因及花色与昆虫、人类的关系。设问句在文中的运用独具特色。作者有意设疑,启人思考,又别有情趣。文章说明事物详略适当,对各种花色的成因说明很详细,而对花色与昆虫的关系的说明则较略。在介绍美丽的花朵对人也有很大吸力时,作者别出心裁,引了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中的两句诗,既有力,也有趣。结尾,作者用一个假想推理句,巧妙地说明了万紫千红的花对美化生活、美化人类的巨大作用,深化了文旨。 三、蜘蛛简析 蜘蛛一文也很奇妙。作者在对蜘蛛作了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研究后,把握了它的特征,并采用摹状貌、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文章由儿时曾学过的一则关于蜘蛛的谜语谈起,引人人胜。然后由现象到本质,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详细介绍蜘蛛捉飞虫的方法,精彩而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在蜘蛛与所捕食的昆虫之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搏杀描写中,我们懂得了蜘蛛的生活习性。接下来,作者详细介绍蜘蛛具有高超的织网技能的生理特点。先介绍它令人惊奇的身体结构,再介绍蛛丝的用途。蛛丝不但可以帮孩子们扎网捉飞虫,增加童年的乐趣,而且早在1820年,它就被美国仪器制造家忒劳顿用来装上天文望远镜遥望天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结尾,作者还附带说明不是所有蜘蛛都结网,并指出这种不结网的蜘蛛却仍然要食肉。说明严密,滴水不漏。 唐仕伦 中学语文教学 2002-22、中国石拱桥引文的一处疏误 姚义文 初中语文第四册课文中国石拱桥第五自然段说:唐朝的张卓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文中茅以升先生的引文有误,初月出云当为初日出云。查唐代张俊朝野佥载卷五日:赵州石桥甚工,磨研密致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中华书局1979年版隋唐嘉话朝野佥载第119页)按照张卓对赵州桥的描写,初日出云和长虹饮涧两种景象的起点都是地平线。人们欣赏这两种自然景观,其视角是平视而非仰视,同人们欣赏赵州桥的视线是完全吻合的,达到了喻体和本体的高度和谐统一。初月是指月牙儿,月牙儿都是从中天现出,并非从地平线上升起。初日出云,地平线切去半个太阳,露出半个太阳,正与赵州桥的形象相似。而初月则是斜挂在中天,地平线也无法对其切割。因此,用初月比喻拱桥远不如用初日比喻供桥形象。另外,仰视初月的视角也不符合人们欣赏拱桥的视角。所以说,无论是从典籍记载,还是从描写情理来看,初日出云应该是正确的。它与长虹饮涧的景象是互为补充、互为衬托的。这一点也在后代的诗文中得到了印证。如宋代苏武的次韵周部寄雁荡山图诗之二描写长拱桥曰: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由于茅以升先生引文的疏误,课文第三条注释也相应而误。正确的解释应当是:张骛在朝野金载卷五中说,赵州桥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意思是,看起来好像是初日透出云层,又像长虹人涧饮水。 中学语文教学 2002-8 就这一单元苏州园林的第一课时,我收集了以下信息教法信息1、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一上句,待一一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如未通透,却看前辈讲解,更第二番读过,须见得身分上有长进处,方为有益。朱子语类卷十一。参见阅读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424、585页。2、所谓启发式,是教学用的一种术语,指的就是采取这种启发的办法进行教学,来代替完完全全的由教师来讲,学生完完全全的被动的来听的这种方式。.可是我们万万不能从这里得出来教师不能讲,教师一讲,或者教师讲的多一些就是满堂灌了,不能得了这样个结论。教师就是要讲,得会讲,得善于讲,得讲得好,讲不等于灌。张志公谈“启而不发”,语文教学之友1982年第1期3、“教师的言语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983版第32页4、可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里,大多数还没做到好好地读。有很多地区小学里读语文课本还是一字一拍的,这根本不成语言了。中学里也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出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态了。这是不能容忍的。读得马虎,就减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哪怕你旁的方面做得相当好。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5页5、“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6、“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读,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子童蒙须知,养正类编7、但是;还应看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程度上还普遍存在。它使教师对课文嚼得过烂,讲得过繁,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积极思考。有人对这种教方法用“灌.乱、搬.慢”四个字做了概括。灌,就是用注入式满堂讲知识;乱,主要是教学目的不明确;搬,就是把教材教参搬进教案,把教案搬进课堂,搬上黑板,接着让学生搬讲笔记本,再把笔记搬进作业,最后又作为“标准”答案搬进考卷,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成一系列死知识的机械搬运,慢,是灌、乱、搬教学的结果,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智力无从发展,教学效率低,学生提高得慢。刘辉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的思考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9、情境教学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生动情境,使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从而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是创设一个语文教学的生动情境主要方式有三种意识模拟情境。一般是通过图画、照片、音乐、文学语言、电化焦距等教学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景。根据儿童思维与注意的特点,模拟的情境要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通过五种途径模拟情境,即以生活显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二要随机取境,尽量做到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三要情智交融创设情境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通过情境教学要是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而不是为情境而情境,走向趣味主义。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第104页105页学法信息1、讨论法。也称课堂讨论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师精心运筹下,以集体(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议论甚至争辩,从而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形式多种多样。从组织形式分,有同桌对话小组活动、全班讨论等。从讨论内容分则是:质疑问难,可用于文字艰涩、内涵深邃作品的释疑解难:心得交流,适用于课内外读写心得交流;专题评述,多用于评述文学作品,也可用于评析同学作文,进行作文集体讲评;问题辨论等等。运用讨论法、必须注意:一要充分准备,选好论题,明确要求,妥善安排,指导学生做好参阅资料、起草发方提纲等项准备工作;二要严密组织,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学生踊跃发表意见,围绕中心进行;要认真总结,从中得到提高,收到实效,不能虎头蛇尾声,有始有终。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计第四章95页2、夸美纽斯则明确指出“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矩去学习来得容易。这是指的听、读、重读、抄写,用手用舌头去练习,在可能的范围以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0页3、复述法。以课文为依据,根据理解和回忆,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的练习方法。它能够促使学习熟悉课文,锻炼和培养理解、记忆、概括、想象和口头表达等多种能力。复述方式很多:简要复述,以简明的语言,扼要叙述主要内容,一般用于检查预习或复述长篇课文,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详细复述,包括复述课文基本内容和重要词句,多用于低年级或短文教学;摘要复述。摘取课文中的重点部分或精彩段落等,复述可详可略;创造性复述,以原文为依托,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必要的创造性描述,运用复述法,应当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正确而有选择地表达课文内容。复述前要明确要求,让学生准备充分;复述中要启发鼓励,使学生正常发挥;复述后要总结讲评。4、提纲法。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扼要概括课文内容并揭示其内在联系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受到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编列提纲类型繁多:从内容分,有段落结构提纲、情节线索提纲、人物描写(或评价)提纲、景物(环境)描写提纲、论点论据提纲、说明顺序提纲等;表解式提纲、表格式提纲、图示式提纲、词句辑录式提纲、综合式提纲等;从范围分,有全篇提纲、段落提纲、片断提纲等;从作用分,有预习提纲、分析提纲、板书提纲、练习提纲等;从繁简分,有详细提纲、简单提纲。编列提纲的步骤是:首先,将课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词语概括每个段落层次的内容;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这些概括性词语正确地排列组合起来。提纲可以师生共同编列,也可由学生单独编拟。可在课内讲习、练习时结合教读进行,也可在课内外自读时进行,还可作为课外预习、复习的作业安排。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96页5、抄摘法。也叫摘记、摘抄。是有选择而又扼要地抄写摘录的一种练习实际上就是抄读,抄读就是边抄边读。抄摘种类也不少。从范围分,有全文(多是短篇)抄录、片断摘要、语句摘抄、词语抄写等;从内容分,有精美诗文抄录、优美描写摘要、名言警句摘抄、重要词语抄写;从形式分,有课堂笔记、课后作业、课外读书笔记等。指导学生运用抄摘法,一要养成随手抄摘、工整书写的习惯;二要多读多抄、边抄摘边思考;三是组织全班性抄摘活动,如由学生在黑板上开辟“名言角”、“每日一句”等专栏,举行班级抄摘比赛等;四是要求学生设计并开展各种课外抄摘活动,如做名方警句书签、编图文并茂的文萃册等。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96页6、前人治学,重视抄读,他们人认为抄读的益处不仅在于积累资料,而且还有促醒注意和强化记忆的效果。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和结构模式。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2期。7、观察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视听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增强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一般来说,人主始视听觉摄取信息。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官所获知识的比例,视听共占94%,而其中视觉占83%,观察是人的智力活动的起始,是人识世界、将物象转化为表象的桥梁。观察法大致包括观摩、演示。参观等具体方法。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第98页8、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习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第47页课文内容信息1、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1894年10月28日出生,父亲为经管地主田租的账房。幼年进入私塾,接受封建传统教育,同时受到民间口头文学和中国传统不说的艺术熏陶。1907年进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中学毕业,因家贫无力升学,开始了十年乡镇小学教员的生活。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早期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第48页2、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题材。它通过解释概念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的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自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第19页3、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诠释说明、举例说明、分类说明、定义说明、对比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描述说明、类比说明、引用说明、比拟说明、比喻说明、分析说明。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608611页音像信息1、直接信息中国旅游苏州园林VCD2、重组重构对VCD进行剪辑,即根据课文内容加解说词,并配上古筝音乐。根据对以上信息的整理分析我这样设计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的出处2、识记生字生词3、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积累一些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4、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特点难点为目标3、4教学程序: 看读析练看设计一个生动的导语,把学生带入本课的教学情境。运用中国旅游苏州园林VCD突破“了解苏州园林总体特点的难点”,创设一种情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