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最重要_第1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最重要_第2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最重要_第3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最重要_第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最重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最重要考生一定要抓住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最佳立意就是对材料本身最直接最全面的概括总结。材料中重复出现的短语就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东西。 理清材料中的因果关系 考生应该先弄清材料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什么事情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导致这种结果”,从而推出“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怎么样”或“不想有坏结果,就不能怎么样”。 看看这个例子(摘要):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乌鸦于是也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爪子被羊毛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可以这样分析:“什么事情”是指乌鸦看见老鹰俯冲抓羊很羡慕,于是经过拼命练习之后也俯冲抓羊。“什么结果”则是乌鸦的爪子被羊毛缠住而被牧羊人抓住了。“再问问为什么导致这种结果”,是因为乌鸦没有认清自己,盲目尝试。“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怎么样”,可以这样认为: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认清自身,不能盲目学习。最后得出论点:大胆尝试的同时更要认清自己。 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在字里行间的叙述中,常常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词语,可通过对形象的描述或命题人的评论来判断。 例如(摘要):半年前,一位日本盲人戴着手套亲密触摸秦始皇兵马俑,引发公众的强烈质疑,因为触摸兵马俑会对文物造成一定损害。有关单位曾出面澄清说只是特例。然而,11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走进兵马俑坑,他用一只并未戴上手套的左手,触摸了一匹马俑的头部却无人阻止。 其实,对于残疾人等“特殊游客”可触摸文物之举无须过多苛责,在国外也早有先例。法国卢浮宫就建有一个触摸式展厅,专门给视力有问题的参观者一个零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以便他们尽可能地对这些世界瑰宝有更深的了解。 这样分析:“然而”、“却无人阻止”、“无须过多苛责”,“在国外也早有先例”,“以便他们尽可能地对这些世界瑰宝有更深的了解”。这些词和句子带有感情色彩。得出结论:法国总统萨科齐不该触摸马俑;我们应该关爱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可以确定以下4个论点:特权者不应享受特权;弱势群体反而应享受特殊照顾;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坚守原则;不能向权贵低头,不能搞特殊化等。 通过语法抓住材料的主次 许多材料有主次之分,怎么拨开云雾见天日、扒掉枝叶见主干?这就需要借助语法来判断。 举个例子:在茂密的山林里,有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就请你用你的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只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早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样分析:“不过”这个词语决定了“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是材料的内核。由此得出观点:利刀割指伤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千万别让一句本不该出口的话去伤害善良的人。 命题作文需要拓展思路 命题作文已多年未考,而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已经考得太多。从近两年各省市单独命题的趋势上看,今年高考考查命题作文的可能性也很大。 命题作文的审题难度比材料作文小,但因为提示性的材料很少,要打开思路却不容易。采用组词造句法和提问的方法来打开命题作文的思路是非常简便有效的方法。 例如以“习惯”为题的作文可以这样想:什么是习惯?谁的习惯?习惯还有哪些种类?习惯有什么作用?习惯怎样养成?习惯可不可以改变?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习惯让你联想起哪些故事?历史上或现实中有哪些人因为有着怎样的习惯而走向成功或遭致失败?这样一想,可写的内容就多了,然后从中挑选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内容来写,就容易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来。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教案【考点解说】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命题类型】(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等等。这类作文首先我们要看构成话题或题目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是动词,如2006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有的是名词,如2001年全国卷“诚信”,2002年北京卷“规则”;有的是形容词,如2003年上海卷“杂”,2004年上海卷“忙”。有的是表抽象的,如2005年广东卷“纪念”;有的是表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脸”,2006年辽宁卷“肩膀”。还有的是有比喻象征义的,如2006年辽宁卷“肩膀”等。审读这些词语,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濒于,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是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是形容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2004年上海卷“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是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如这次石检二的“新”。这是个形容词,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归纳起来,对于独词式的作文,审题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外是如下几点:审读词语含义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大题小做作、小题大作法。审好了题,我们就要确定文体。一般来说,独词式作文的体裁选择比较宽,可以是讲一个道理,写成规范的议论文;可以是抒一段情,写成散文;可以是记述一件事,写成记叙文;当然也可以写成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性强的文章。例如:2004年北京高考题包容,看到题目,首先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包容”?“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包容”?“包容”有何目的和意义?“包容”在字典里的解释有:“包含”、“容纳”、“不计较”等,是对人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可选用议论文,设立论点:我们要包容偶尔的过失(从正面写),我们不能包容错误(从反面写),也可两方面结合起来写;也可写记叙文,描述某人做某事有纰漏被包容;还可写散文,赞美包容。在写作时,可以考虑到:大千世界,人与人不同,矛盾摩擦难免产生,包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关键。要想包容别人,需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这是对一个人的道德方面的最高要求。有些题目很虚、很大,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可大题小作,就是从小处来写,运用增加内涵(添加修饰限制成分)的办法。例如:2006年天津高考题愿景,在审题立意时:可以写人的个人愿景(如你想当一名核工业的高精人才,你可以设想怎样把核工业转化成为人类的普通消费)。可以写社会愿景(如面对车祸,面对小偷,面对不良环境,面对国际争端,面对战争与挑衅,面对恐怖,面对艾滋病的蔓延,面对非典等突发事件,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面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面对此起彼伏的矿难,等等)。你的愿景是什么?你心中向往的社会又是什么?那应是温馨的、祥和的、和谐的、自然的、人性的、关爱的、互助的、尊重的社会。还可以写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趋势。你心目中未来的科技是怎样的?现在电脑如此普及,电脑工业的前景如何?现在的动画如此时兴,你心目中的动画有怎样的创新?现在的国家外交如此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又将怎样?其它诸如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远景,都可以流入你的笔下。还可以运用修辞扩展法:像肩膀(2006年辽宁题)说安(2005年北京题),转折(2003年北京题)等,可运用比喻、联想、借代、象征等手法,化虚为实,以点带面,或借此言彼,或者以物喻人如说安,可供发挥的余地相当大。你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以环境、心理、历史、现实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化传统、人类追求、思想境界等方面落笔。可以根据提示,从“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中任选其一切入进来,也可以将“安于”填补完整,把写作角度确定为“安贫乐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等;还可以从联想其他有关“安”的熟语和名句,比如“稍安勿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对于“安”,可以褒扬,比如写“安”代表着内心平静;也可以贬斥,比如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将丧失机遇。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这类命题大致有偏正、动宾、主谓、并列几种。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对于这类题目审题之意时主要是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或字。如2005年辽宁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此文题传达的有效信息有:写作内容是“花”,是“红花”。“花”在题中有比喻义,需要展开联想,思考它喻指什么。它可喻指红红火火的现象、蓬勃繁盛的事业,也可喻指思想崇高、才学优秀、成绩突出的精英。思考时要从不同角度把这些写作对象具体化,写感受最深的方面。题眼是“胜”,“胜”在题中是“超过”、“胜过”的意思,文章重心就应放在“今年”的“花”红上,在今年的巨大变化中体现出优秀人的涌现、社会面貌的变化或祖国事业的繁荣等。(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森林 气候。【审题思路】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依靠;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团结协作(“并肩作战”);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C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例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首先要明确“感情”的内涵:既可以指亲情,也可以指友情、爱情。再次要明确该命题的领域: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学生成长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最后要梳理两者间存在的关系:正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负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零影响关系秉公办事,不应该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例如过河小卒: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附:命题作文审题例析上海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70分)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审题2006年上海卷的命题作文充满了感性色彩,更适合写成记叙、抒情类的文章。有下列几种写作方向:第一,写“我”想握住身边人物的手,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第二,写“我”想握住当代知名人士或弱势群体的手,表达景仰、尊敬之情或同情、体恤之意。第三,跨越时空,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第四,还可展开更为灵动的联想、想象,比如写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借虚写实,抒情论理。但是,假如选写的是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化虚为实时就有较大难度,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穿靴戴帽”等弊病。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审题审题的过程是:第一,明确题目中“符号”的含义指那些“能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第二,明确“符号”的特点既可以是包括建筑在内的实体,也可以是风俗、民风;既可以是杰出的文艺作品,还可以是那些标志着城市繁荣与发展的新生事物。第三,可在文中想象或设计未来的北京将出现哪些“符号”。第四,既可只说“保留以往的符号”或“创造新的符号”,也可二者兼谈。选择哪一个(或哪一组)“符号”来展开,是关系到作文成败的重要方面。最好少选、不选人所共知的,应将各种现代“符号”发掘出来;要善于以小见大,显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天津卷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审题从它的基本意思“所向往的前景”出发,由大处切入,写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景、希望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的愿景;或者从小处落笔,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理想”、一种“向往”、一种“憧憬”。除了写自己的“愿景”,还可写他人的“愿景”;除了写我们这个民族的“愿景”,还可写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其他国家、民族的“愿景”。相对而言,写自己的“愿景”更容易展现个性色彩。文中对“愿景”的描绘,应尽可能表现得真切而感人;对如何实现“愿景”,则要表达得具体而实在。辽宁卷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审题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个虚指义为“依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