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_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_第1页
工艺技术_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_第2页
工艺技术_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_第3页
工艺技术_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_第4页
工艺技术_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总羡慕别人的幸福,却常常忽略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其实,幸福很平凡也很简单,它就藏在看似琐碎的生活中。幸福的人,并非拿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用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用乐观的态度闯过磨难。服装工业生产技术管理第一节 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概述在服装工业生产过程中加强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服装生产形式的转换,使技术管理在企业中占重要地位,它承担一切技术活动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管理部门。技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不断增加产品品种,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劳动产率,节约物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一技术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服装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和意志,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内外贸易的需要,对生产技术活动进行预测和计划、组织和指挥、协调和控制、教育和鼓励、挖潜和创新等各项工作,其目的是确保生产秩序正常进行,使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以谋取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经营管理等。在这些管理体制内容中,诸如:生产计划能否按时完成,生产秩序是还正常,机械装备是还适用,产品成本的高低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及劳动人事能否合理安排,物资的耗用是否合理等等,都与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甚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有些企业设立总工程师负责制,也有设技术专职副厂长,协助厂长抓技术和产品质量工作。根据产品质量法的精神,厂长必须亲自负责质量工作的领导,这些都是体现了企业中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二服装技术管理是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服装企业的技术管理是随着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而逐步形成的。服装生产在个体经营和作坊式的生产阶段,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均统一在个体经营者的头脑之中。经营者从承接业务、计算用料、测量人体、服装裁剪、缝制、锁钉、熨烫、包装、送货、收款结帐等作业中均由其一人独立完成。他既是经营者又是生产者,同时也兼职管理,整个经营和生产过程由他本人自行协调处理。这就是个体经营方式在经营管理上的特点。随着服装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先进的专用设备的配备,生产形式起了很大的变化,批量性的工业生产代替了个体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无论是从生产效益或者是否适应服装流行趋势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方面,个体手工业与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效益相比拟,现代服装生产形式对技术管理有较大的依赖性,达到了没有管理几乎不能正常生产的程度。就以生产西装为例,在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方式期间,生产效率低,做一件西服要23天才能完成,而且质量也难以保证。在流水作业的生产线上,一件西装可以分为150多道工序,由130多名技术工人配备先进的专用设备流水作业,人均日产量可以达到34件。再以男衬衫为例,工业化生产也是由几十人的流水作业合作生产的,人均日产量可以达到20多件。现代服装工业生产已形成一项系统工程,每道工序有其自己的独立性,但是,各工序之间又有着相当严密的相关性,使工序之间形成有机的结合。由这么多人合作一件产品如果没有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者和指挥者,没有工序之间的相互协调、检查和督促,要使生产有序进行是不可能的。这项工程不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且根据现代服装生产的特点,企业的技术管理还需要延伸到外协作单位、联营单位、外购件生产单位等。严格控制与生产有关的方方面面。只有全面地、全过程地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才能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三服装工业生产特点服装工业技术管理工作即在现代企业中,对发生的一切技术活动,按照行业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并参照政府发布的各项技术政策,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指挥和协调及检查和督促等活动。为此,了解服装工业生产特点对加强服装工业技术的进步也给生产管理带来了新课题,那就是生产过程广泛的协作性,即如何加强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1生产之间的协作性服装生产的形式因科技进步和先进专用设备配备的使用起了很大变化,批量性的成衣生产代替了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方式,从而使生产管理带来了新课题,那就是生产过程广泛的协作性,即如何加强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2生产技术的专业性在同一个服装市场上,你可以看到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服装,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由于受生产专用设备及生产技术的局限性,很难做到样样服装都生产,即使是很大的服装集团公司,也不可能在一个车间生产所有品种的服装。服装的品种很多,按面料的结构可以分为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及皮革服装。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礼仪服装、休闲服装、时装、男衬衫、睡衣睡袍、防寒服、雨衣、工作服等。这些服装的生产要采用流水作业,并配备各类专用设备。由于分工比较细,形成生产工人的技术单一和生产技术的专业性,不仅各大类品种之间“隔行如隔山”就是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流水线上80%的工人只会操作23道工序,技术全面的工人很少。这种生产技术的专业性,为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增加了难度。3服装生产对材料的依赖性服装是纺织工业生产的深加工产品,由于其加工的性质决定了只改变面料和辅料的形状和用途,转移辅料的位置,而不改变面料的性能和质地。为此,凡是在面料和辅料上存在的所有问题,终将会在服装上反映出来,转嫁成为成品服装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服装的生产管理中,对面料上的疵点、色差和纬斜要进行严格控制,对辅料存在的质量缺陷也要严格把关。未经检验和测试合格的原辅料是绝对不可以投入使用的。4服装生产的季节性现代服装生产采用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为使生产流程通畅,每道工序作业节拍必须以分秒计算才能保持生产计划的均衡性。但是,生产计划的均衡性与服装使用的季节有明显的矛盾,服装功能因春、夏、秋、冬季节不同而异,如夏季只穿一件单衣,而冬季,里里外外要穿一整套服装,这“一件”与“一套”服装的加工时间形成倍数之差,由于四季变更服装使用、销售呈季节性变化,形成了服装生产的淡季和旺季。这一服装生产的特点验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5服装产品因人而异一般日用工业产品能适应大多人的使用,如书写的笔和纸张,吃饭用的碗和筷等可以向任何人提供,是一种通用商品。而服装产品却是因人而异的,对服装使用者来说要买一件称心如意的服装,至少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衡量才能决定买与不买,那就是服装的颜色、面料、款式、质量、规格、价格等,均认为是满意的时候才会掏钱去购买。所以,服装生产要做到适销对路,产品无积压是有相当难度的。6成衣生产标准化成衣批量性的流水作业不同于个体手工业生产方式。个体生产订制服装,无论是材料的选择、工艺方法的设计以及产品的规格,只要满足个人需要就可以了,得是,工业生产的成衣要满足一批人的需要,反映这一批人的共性,这就要有国家或企业制订技术标准来统一,技术标准涉及到从原料进厂到裁剪、缝纫直至成品出厂诸多工序。四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与内容1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根据服装生产的特点,技术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如下:(1) 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的技术政策和规定;(2) 制定与贯彻各种技术工艺文件;(3) 了解国内外市场情况,做好市场调研和技术工作秩序;(4) 加强科技研究,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5) 努力增强企业的新产品和改进原有产品;(6) 合理组织企业的一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技术工作秩序; (7) 开展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努力提高本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和思想水平,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8) 引进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推行全面质量管理;(9) 以最低的消耗、最短的生产周期,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服装技术管理的基本内容根据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内容如下:(1) 技术标准的修订、制订及贯彻执行工作;(2) 技术情报的收集、传递、采纳工作;(3) 新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与总结工作;(4) 工艺文件的制订、贯彻执行与检查督促工作;(5) 做好投产前的材料准备和技术准备工作;(6) 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7) 工具设备推广应用与管理工作;(8) 技术考核与技术培训;(9) 文明生产和安全技术;(10)革新、改造、挖潜和技术引进工作;(11)科学技术研究和制订科技发展规划;(12) 计量和测试工作;(13) 做好生产技术档案工作;(14) 做好用料定额管理工作;(15) 协助劳动部门做好劳动工时定额工作; (16) 建立岗位技术责任制。第二节 服装标准化管理服装生产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因为标准化是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手段,是企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是企业改善和增强整体素质、实现科学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保护安全健康和环境卫生、保护消费者利益、消除贸易壁垒、提高企业竟争能力等意义重大,是企业行政命令或其他管理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帮助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掌握和运用服装标准,本文将对标准的基本概念及服装号型标准的应用进行论述。一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标准为了取得国民经济的最大效益,在总结经验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由一定的权威组织对经济、技术和科学实践中重复出现的共同的技术语言和技术事项以及产品的品种、质量、度量、方法等作出统一规定,并经过公认的管理机构批准,成为标准。它是工业部门、科研部门、检测部门、内外贸部门及使用者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2标准化标准化就是以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和全部活动过程,其中也包括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以及标准执行的总结和修订工作。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认识标准化的作用、特征,掌握标准化全过程的客观规律,是搞好企业标准化的关健。企业标准化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管理性、和全员性的工作。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1)技术性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都与标准化密切相关,标准化是技术联系的纽带,是企业日常生产必须遵循的主要技术依据,是技术协作、技术交流的重要凭证。技术标准的制订,是在掌握标准化对象的技术特征和其内在技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项较之专业技术更为深入的技术工作。作为指导企业生产技术活动的手段,体现标准化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 经济性 企业标准化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反映在经济效果上。制订和贯彻标准的出发点是要合理发展产品品种、规格、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成本,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因而通过企业标准化来谋求合理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标准化的根本目的。 (3)管理性 企业标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标准化反映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现代服装企业的技术工作离不开管理,而管理必须以管理标准为依据和手段,即以标准的要求来协调统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建立高效的、合理的管理秩序,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企业标准化包括企业管理工作在内的全面标准化管理,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4) 全员性企业的标准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性基础之上,是企业生产和管理全过程有组织的活动,涉及企业中每个部门和每个人员,只有广泛发动和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制订和贯彻标准作为每个人员的自觉行为,企业标准化的作用和效果才能真正发挥。二标准体系标准的种类很多,可按照其性质、对象及使用范围加以区分。按标准和对象划分,可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又可以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环卫标准等。按使用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标准体系表1技术标准 (1) 基础标准是指生产技术活动中最基本而又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概括起来说,就是具有最一般的共性,通用性很广的那些标准,如服装号型系列,服装工业名词术语,服装裁剪制图符号等。基础标准是标准体系的基础,是制订其他各类标准的前提。基础标准的水平不仅影响其他标准,而且对整个国家(或行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水平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制订时要十分慎重。同时,基础标准要制订的越早越好,以便使其他标准有一个统一的基础。(2)产品标准对某一大类产品(或特定产品)的分类。造型款式、规格方面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如衬衫、男女单服装、男女棉服装等标准都是大类产品的标准。所谓特定产田的标准是专门限于某一牌号产品或某一具体产品适用的标准。产品标准是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使制造与使用达到协调,提高产品的经济效果的重要手段。(3) 方法标准服装工业生产中根据产品加工工艺的特点,把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要求和有关工艺文件通用性强的技术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加以综合统一而形成的标准,方法标准在服装工业中也称工艺标准,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起着指导生产的作用。(4) 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一切有关设备与人身安全、卫生以及保护环境的专用标准都归入这一类,如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洗衣服中的“三废”控制标准,又如服装工业生产中安全操作规程、车间卫生条例、电熨斗安全保管标准等。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在提倡文明生产的当今应当切实予以重视。2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对标准化所涉及的管理事项所做的统一规定,主要有管理的规则、规章、程序办法等。它是管理工作的原则,如服装用料定额管理制度、样板管理制度、裁剪衣片检验把关制度等。管理标准按其管理要求和特点如下:(1)管理工作程序(流程)标准:对管理工作的程序或路线所制订的标准。(2)管理业务标准:对管理业务、管理事项等要求所制订的标准。(3)管理制度:如进行管理工作制订的一整套规定和规则,它是管理标准的一种形式。3工作标准对某项管理工作或服务工作达到的部分或全部工作要求、工作质量(包括服务量)等所制订的标准,如样板验收标准、工艺文件复核准则等。三标准化使用范围标准体系中按标准使用范围和审批权限划分,在国际范围内通用的有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在国内范围使用的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1)国际标准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的标准或国际标准化团体采用的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国际标准是协调各国标准,促进国际间贸易,扩大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合作而在世界范围内执行和使用的标准或规范。上海有不少服装厂为使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如西服、男衬衫、时装等产品通过企业审报、经技术监督局检测认可即以国际标准为准。(2)区域标准世界某一区域标准团体采用的标准或区域标准化团体采用的规范。(3)国家标准根据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需要,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的标准。国家标准主要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4) 行业标准根据某专业范围统一的需要由行业主管机构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订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行业标准即行废止。(5)地方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的工业产品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6)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和行政玉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者,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运用。按标准的约束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存性标准。根据我国标准化组织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在本行政区内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在企业内部执行的标准,无论是自行制定的还是自愿采用的上级推荐性标准,都具有强制的性质,必须认真执行。四服装号型系列国家标准的应用我国第一部服装号型系列国家标准诞生于1981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发布实施。为研制我国首部服装号型系列标准,国家轻工业部于1974年组织全国服装专业技术人员,在我国21省市进行了40万人体的体型调查,其对象包括农民、轻、重工矿企业及商业、机关、文艺、卫生、街道居民、大专院校、中小学生、幼儿园、托儿所等的各类人员。其年龄对象为:17岁的幼儿占10%,812岁的儿童占15%,1317岁的少年占15%,成人占60%。调研测量了人体的17个部位,测量数据以人体净体的高度、围度数为准。调研所得的数据由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汇总,从17个部位数据中男子选择12个,即上体长、手臂长、胸围、颈围、总肩宽、后背宽、前胸宽、总体高、身高、下体长、腰围;女子增加腰节高和后腰节高,为14个部位的数据。为些数据经整理、计算,求出各部位的平均值、标准差及相关数据,制定了符合我国体型的服装号型标准。第一部服装号型系列标准经过10年的宣传和应用,又增加了体型数据,于1991年批准发布,标准代号为:GB1335.11335.91服装号型系列国家标准。1991年发布的服装号型系列使用了7年以后又作了修改,废除了其中5.3系列,增加了婴儿号型。这就是目前我们使用的GB/T1335.197服装号型(男子),GB/T1335.297服装号型(女子)和GB/T1335.397服装号型(儿童)三个服装号型标准。1号型定义 “号”是指人体的身高,以厘米(cm)为单位表示,是设计和选购服装长短的依据。 “型”是指人体的胸围或腰围,以厘米(cm)为单位表示,是设计和选购服装围度的依据。需要说明:号型是人体净体数值而不是服装的具体规格。服装规格必须以人体净体为基础,根据不同部位加适当的放松度。2体型分类由于型的围度有胸围和腰围2个数据,往往出现胸围相同的体型其腰围不一定相同,由此产生了人体体型的不同。为使“号”能正确反映人体体型,在1991年发布的服装号型系列标准中增加了Y、A、B、C、四种体型标志.划分体型标志的依据是根据人体胸围与腰围的差数计算的。体型分类的代号和范围上表,人群中A和B型较多,大约占70%左右;其次是Y型,大约占20%左右;C型较少,低于10%。3号型标志服装成品上必须要有号型标志,其表示方法为号的数值写在前面,型的数值写在后面,中间用斜线分隔。型的后面再加标示体型分类。举例如下:正确标志:170/88A170/84B160/63Y错误标志:170-88A17088AA170/88为考虑到消费者的习惯又方便选购,所以现阶段服装成品上除标有号型标志外,仍可附加规格或S、M、L等代号,但号型标志必须要有。4号型系列把人体的号和型进行有规则的分档排列,即为号型系列。号的分档为5cm(130cm以下儿童分档为10cm)型的分档为4cm、2cm。把号的分档和型的分档结合起来,分别有5.4系列和5.2系列两种,其写法为号的分档数写在前面,型的分档数写在后面,中间用圆点分开,不能写成54系列或5/4系列。需要说明:号的分档是指人体身高的分档,不是服装规格中衣长或裤长的分档。以5.4系列为例,表示号的分档为5cm,型的分档为4cm,即:号(人体高):160、165、170、175、型(人体的围):80、84、88、92、5中间体根据大量实测的人体数据,通过计算求出均值即为中间体(儿童不设中间体)。它反映了我国男女成人各类体型的身高、胸围、腰围等部位的平均水平,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中间体并非一成不变,1974年全国调研所得,当时的中间体型为:男子平均身高165cm、胸围88cm、腰围76cm;女子平均身高为155cm、胸围84cm、腰围72cm、10年以后再次调查时发现,男子中间体高增加了5cm,为170cm,女子总体高也有所增长。其他数据变化不大。了解人体中间体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设计出适体的服装规格。设计规格必须以中间体为中心,按一定分档数值向上下、左右推档组成规系列。6号型应用号型所标志的数据有时与人体规格相吻合,有时近似,因此具体对号时可以参照就近靠拢的方法,举例如下:号:165身高:162.5 163 167 167.5170167.5 168 172 172.5175172.5 173 177 177.5(cm)型:84 胸围:8283858688 8687899092 90919394(cm)在具体选购服装时不一定要硬套号型,可以根据服装款式、色彩、本人体型及爱好在一定范围内作选择。7控制部位控制部位数值是“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和“号型系列”组成一个整体,是设计服装规格的依据。在长度方面的控制部位有身高、颈椎点高、全臂长、腰节高。在围度方面的控制部位有胸围、腰围、颈围、臂围、总肩宽。 “服装规格”中的衣长、袖长、胸围、领围、总肩宽、裤长、腰围、臀围等,就是用控制部位的数值加上不同放松量而制定的。为了方便使用,一般可用“号型”中号的百分率加减放松量来确定衣长、袖长、裤长规格。用“型”加放松量来确定胸围、腰围规格。而领围、总肩宽、臀围的数值再加上放松量为服装围度规格。五依据服装号型设计服装规格根据服装号型标准规定的控制部位数值,加上不同的放松度来设计服装规格。1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