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GPS定位方法 GPS定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 GPS定位方法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如下划分: 1、根据定位所采用的观测值(1)伪距定位;(2)载波相位定位 2、根据定位时接收机的运动状态(1)静态定位(2)动态定位 3.根据定位的模式(1)绝对定位(2)相对定位(3)差分定位 4.根据获取定位结果的时间(1)实时定位(2)事后定位 伪距测量定义:伪距法定位是由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出得到四颗以上GPS卫星的伪距以及己知的卫星位置,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定接收机天线所在点的三维坐标。 伪距: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测距离。 载波相位测量 为什么采用载波相位测量 载波相位测量是利用GPS卫星发射的载波为测距信号。 由于载波的波长(L1,19cm,L2,24cm) 比测距码波长(C/A=293m,p=29.3m)要短得多,因此对载波进行相位测量,就可能得到较高的测量定位精度。 重建载波方法(1)码相关法(2)平方法 整周未知数N0的确定 整周未知数N0的确定是载波相位测量中特有的问题,也是进一步提高GPS定位精度、提高作业速度的关键所在。 确定整周未知数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伪距法、N0作为未知数参与平差法、三差法和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法。 载波相位观测应注意: (1)整周数的变化部分由计数器记录,此间信号不能间断,如果此间到达接收机的信号被遮挡,造成失锁,遮挡期间整周记数暂停,遮挡移去后继续记数,这就丢掉了遮挡期间的若干整周数。这种情况叫整周跳。引起周跳的另一原因是强电磁干扰。 (2)因各项误差影响,整周未知数往往不为整数。 整周跳变的修复 在何种情况下修复周跳有意义, 如果因为电源的故障或振荡器本身的故障使信号暂时中断,那么中断前后信号本身失去了连续性。恢复正常工作后的观测值中不但整周计数不正确,不足整周的部分也不对。这时,修复周跳没有意义。 如果是其他原因,如卫星信号被某些障碍物挡住,外界干扰使信号暂时失锁等,使信号整周计数暂时中断,而不足一周的相位差部分仍是正确的。这时,修复周跳才有意义。 整周跳变的探测与修复常用的方法(1)屏幕扫描法(2)用高次差或多项式拟合法(3)在卫星间求差法(4)用双频观测值修复周跳 用双频观测值修复周跳 优点:组合后的 值中,只涉及频率,取决于电离层残差影响,无须预先知道测站和卫星的坐标。 缺点:不能顾及多路径效应和测量噪声的影响,另外如果两个载波相位观测值中都出现周跳,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而只能采用其他方法探测和修复周跳。 GPS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 1、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是指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于坐标原点(地球质心)绝对坐标的一种方法。 绝对定位的分类 绝对定位可根据天线所处的状态分为动态绝对定位和静态绝对定位。无论动态还是静态,所依据的观测量都是所测的站星伪距。 根据观测量的性质,伪距有测码伪距和测相伪距,绝对定位相应分为测码伪距绝对定位和测相伪距绝对定位。 绝对定位的精度 因为受到卫星轨道误差、钟差以及信号传播误差等因素的影响,静态绝对定位的精度约为米级,而动态绝对定位的精度为10-40m。这一精度只能用于一般导航定位中,远不能满足大地测量精密定位的要求。 2、相对定位 GPS相对定位,是至少用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它是目前GPS定位中精度最高的一种定位方法。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和精密导航。 静态绝对定位原理 静态绝对定位时观测站是固定的,可以于不同历元同步观测不同卫星,取得充分多的伪距观测量,通过最小二乘法平差,提高定位精度。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找到一组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 测码伪距静态绝对定位 如果观测的时间较长,接收机钟差的变化往往不能忽略。根据不同情况,或者将钟差表示为多项式形式,把多项式系数作为未知数在平差计算中求解;或简单地对不同观测历元引入相异的独立钟差参数,在平差计算中一并解算。 动态绝对定位 在用户接受机安置在运动的载体上并处于动态情况下,确定载体瞬时绝对位置的定位方法。 应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静态绝对定位 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高,有可能获得精度较高的定位结果。但定位精度仍受卫星轨道误差和大气折射误差等影响,只有当卫星轨道精度较高,并以必要的精度对观测量加入电离层和对流层等项修正,才能发挥测相法绝对定位潜能; 同时如何防止和修复整周变跳,对保障定位精度十分重要。 另外,整周未知数N0,理论上是整数,但由于观测误差和各修正量误差的影响,平差求解后不再是整数。 如果把非整数的整周未知数调整为相近的整数,作为固定值代入重新求解其它未知参数,所得的解称为固定解,而相应整周未知数为非整数的解成为浮动解。 精度因子(GDOP)的数值与所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图形有关。假设由观测站与四颗观测卫星所构成的六面体体积为 V,则分析表明,精度因子GDOP与该六面体体积V的倒数成正比。 六面体的体积越大,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也越大,GDOP值越小;反之,卫星分布范围越小,GDOP值越大。 实际工作中选择和评价观测卫星分布图形:一颗卫星处于天顶,其余3颗卫星相距120度时,所构成的六面体体积接近最大。 相对定位 相对定位是用两台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 相对定位有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之分。 一次差:将观测值直接相减的过程叫做求一次差。所获得的结果被当作虚拟观测值,叫做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一次差或单差。常用的求一次差是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 二次差:对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一次差分观测值继续求差,所得的结果仍可以被当作虚拟观测值,叫做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二次差或双差。 三次差:对二次差继续求差称为求三次差。所得结果叫做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三次差或三差。常用的求三次差是在接收机、卫星和历元之间求三次差。 单差观测值中可以消除与卫星有关的载波相位及其钟差项, 双差观测值中可以消除与接收机有关的载波相位及其钟差项, 三差观测值中可以消除与卫星和接收机有关的初始整周模糊度项N。 SA技术:SA技术称为有选择可用性技术,即人为地将误差引入卫星钟和卫星数据中,故意降低 GPS定位精度。使 C/A码定位的精度从原来的20m降低到100m。 SA技术的主要内容:(1)在广播星历中,对GPS卫星的基准频率采用技术,使星历精度降低,其变化为无规律的随机变化。(2)在卫星钟的钟频信号中加高频抖动(即技术)。 AS技术:AS技术称为反电子欺骗技术。 其方法是:将P码与保密的W码相加成Y码,Y码严格保密。 其目的是:防止敌方使用P码进行精密导航定位。 当实施AS技术时,非特许用户不能接收到P码。这项技术,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SA和AS技术对定位的影响(1)降低单点定位的精度。(2)降低长距离相对定位的精度。(3)AS技术会对高精度相对定位数据处理,整周未知数的确定带来不便。 GPS现代化计划包括:GPS信号现代化。开发第三代GPS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现代化 差分GPS定位原理 差分GPS产生的诱因:绝对定位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GPS绝对定位的精度受多种误差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满足某些特殊应用的要求 美国的GPS政策对GPS绝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选择可用性SA) 差分GPS(DGPS Differential GPS) 利用设置在坐标已知的点(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测定GPS测量定位误差,用以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其它GPS接收机(流动站)测量定位精度的方法。 影响GPS定位的主要误差 多台接受机公有的误差: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采用差分技术,可以完全消除这部分误差。) 传播延迟的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采用差分技术,可以部分消除这部分误差。(视基准站至用户的距离) 接收机固有的误差:内部噪声;通道延迟;多路径效应 差分GPS的分类 根据时效性:实时差分;事后差分 根据观测值类型: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 根据差分改正数:位置差分(坐标差分);距离差分 根据工作原理和差分模型:局域差分;单基准站差分;多基准站差分;广域差分 位置差分和距离差分的特点 位置差分:差分改正计算的数学模型简单;差分数据的数据量少;基准站与流动站要求观测完全相同的一组卫星 距离差分:差分改正计算的数学模型较复杂;差分数据的数据量较多;基准站与流动站不要求观测完全相同的一组卫星 单站GPS的差分 根据差分GPS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可将差分GPS定位分为三类,即:位置差分;伪距差分;相位差分 这3类差分方式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即都是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由用户站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差分方法,任何一种GPS接收机均可改装和组成这种差分系统。 安装在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观测4颗卫星后便可进行三维定位,解算出基准站的坐标。由于存在着轨道误差、时钟误差、SA影响、大气影响、多径效应以及其他误差,解算出的坐标与基准站的已知坐标是不一样的,存在误差。基准站利用数据链将此改正数发送出去,由用户站接收,并且对其解算的用户站坐标进行改正。 与位置差分相似,伪距差分能将两站公共误差抵消,但随着用户到基准站距离的增加又出现了系统误差,这种误差用任何差分法都是不能消除的。 用户和基准站之间的距离对精度有决定性影响。 载波相位差分原理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为RTK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是建立在实时处理两个测站的载波相位基础上的。 它能实时提供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并达到厘米级的高精度。 实现载波相位差分GPS的方法分为两类:修正法和差分法。 单站差分GPS系统结构和算法简单,技术上较为成熟。主要用于小范围的差分定位工作。 对于较大范围的区域,则应用局部区域差分技术。 对于一国或几个国家范围的广大区域,应用广域差分技术。 局部区域GPS差分系统 结构:基准站(多个)、数据通讯链和用户 数学模型(差分改正数的计算方法):加权平均;偏导数法;最小方差法 特点:优点:差分精度高、可靠性高,差分范围增大;缺点:差分范围仍然有限,模型不完善 广域差分GPS系统的基本思想 对GPS观测量的误差源加以区分,并单独对每一种误差源分别加以“模型化”,然后将计算出的每一误差源的数值,通过数据链传输给用户,以对用户GPS定位的误差加以改正,达到削弱这些误差源,改善用户GPS定位精度的目的。 结构:基准站(多个)、数据通讯链和用户 数学模型(差分改正数的计算方法):与普通差分不相同;普通差分是考虑的是误差的综合影响;广域差分对各项误差加以分离,建立各自的改正模型;用户根据自身的位置,对观测值进行改正 优缺点:优点:差分精度高、差分精度与距离无关、差分范围大;缺点:系统结构复杂、建设费用高 同局域差分GPS相比,广域差分GPS有如下特点: (1)中心站、监测站与用户站的站间距离从100km增加到2000km,定位精度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这就是说,广域差分GPS中用户的定位精度对空间距离的敏感程度比局域差分GPS低得多。 (2)在大区域内建立局域差分GPS网,需要的监测站数量很少,投资自然减小,比广域差分GPS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 (3)广域差分GPS系统是一个定位精度均匀分布的系统,覆盖范围内任意地区定位精度相当,而且定位精度较局域差分GPS高。 (4)广域差分GPS的覆盖区域可以扩展到局域差分GPS不易作用的地域,如远洋、沙漠、森林等。 ( 5 )广域差分GPS使用的硬件设备及通信工具昂贵,软件技术复杂,运行和维持费用较局域差分GPS高得多,而且广域差分GPS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可能不如单个的局域差分GPS。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北京、拉萨、乌鲁木齐、上海四个永久性 GPS监测站,还计划增设武汉、哈尔滨两站。 常规RTK定位的局限性 1. 测量范围:要到达1,3厘米级实时定位的要求,用户站和参考站的距离需小于10km,随着基线长度的增长(如:50km),以上误差的相关性大大减少,以致求差后残余误差很大,导致整周模糊度参数无法固定,基线精度一般只能达到分米级。 2. 通信数据链:常规RTK的数据传输多采用超高频UHF、甚高频VHF播发RTCM差分信号,由于UHF和VHF的衍射性能差,而且都是站间直线传播,这要求站间的天线必须“准光学通视”,所以在丘陵和山区实施RTK作业很不方便。 3. 其它限制:测量过程中,需要不断设置和更换参考站。 CORS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可以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GNSS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LAN,WAN)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