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科研中期汇报——《NGO大学生就业趋势研究》.docx_第1页
本科生科研中期汇报——《NGO大学生就业趋势研究》.docx_第2页
本科生科研中期汇报——《NGO大学生就业趋势研究》.docx_第3页
本科生科研中期汇报——《NGO大学生就业趋势研究》.docx_第4页
本科生科研中期汇报——《NGO大学生就业趋势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科研中期汇报NGO大学生就业趋势研究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框架:本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分析大学生NGO就业的基本趋势以及其内部机制,它一方面是基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很多NGO却找不到所需要的人才,NGO就业的供求两方面出现矛盾。在此背景上,本研究旨在探讨在NGO的就业是否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可行途径。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本研究想要探讨两个主要问题:1.大学生在NGO的就业现状和未来趋势如何?2.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在NGO就业,其影响机制到底如何? 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为:将大学生和NGO的互动抽象简化成概念模型,根据模型提出核心问题、确定模型的关键变量,再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探讨来分析模型变量对大学生NGO就业的影响,并以此预测未来就业趋势。1.1. 模型基本概念在本研究的概念模型中,NGO这一概念中和就业没有直接关系的方面被省略,只剩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NGO提供的工作岗位和相应待遇、应聘要求。如图所示:图 1 本研究关注的、经过抽象的NGO概念本研究同样将大学生这一概念进行抽象,着重关注和就业关系最紧密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如图所示:图 2本研究关注的、经过抽象的大学生概念在定义完大学生和NGO这两个基本概念后,开始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校未毕业大学生和NGO的互动,第二阶段是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后和NGO的互动。在第一阶段概念模型中,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成为NGO的志愿者、以及到NGO中实习来参与NGO的活动,而NGO则通过在大学中进行校园宣传以及和大学社团进行合作来拓展自己在学校中的宣传和影响。如下图所示:图 3第一阶段概念模型: NGO和在校大学生的互动在第二阶段概念模型中,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一方面,存在推力和拉力使得大学生到NGO去就业,但另一方面在两者之间也存在阻力。如下图所示:图 4 NGO和大学生人才市场间的推、拉、阻力上面的概念模型只考虑了NGO作为大学生的就业去向,而实际情况是政府企业和NGO这三大部门共同作为就业可能。于是将模型进行扩展,加入政府和企业的互动,如图所示:图 5 三大部门(政府、企业、NGO)和大学生人才市场间的互动1.2. 研究的核心问题:根据上述模型,本研究提出两个核心问题:1.1.11.2.1. 研究核心问题一:对“核心问题一(NGO角度): NGO自身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其对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和容纳能力,如何进行改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大学生在NGO的就业现状、NGO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改进措施。图 6核心问题一的研究范围1.2.2. 研究核心问题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到底如何?价值观念如何影响大学生在NGO的就业?图 7 核心问题二的研究范围2. 目前研究进展2.2.1. 研究核心问题一:对“核心问题一(NGO角度): NGO自身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其对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和容纳能力,如何进行改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大学生在NGO的就业现状、NGO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改进措施。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在NGO的就业现状,小组成员主要采取了实地访谈的方法,分别对WWF、百德、慧灵、协作者、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五家NGO的有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得到以下的访谈记录。2.1.1. WWF访谈记录与分析1) 目前相关工作介绍:目前主要从4方面展开工作长江项目、东北虎项目、气候和低碳项目和生态项目,其中长江项目又包括物种保护(大熊猫、江豚和雪豹)、淡水(湿地生态)和气候变化。除此之外,WWF还比较重视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源头上防止淡水污染。除了这些项目之外,WWF还需要对当地的居民进行培训,使他们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解决动物的保护的问题。2) 大学生招聘情况:由于在WWF工作,对各种要求都很高,而大学生刚毕业几乎没有什么经验,所以WWF几乎不招收大学生,大学生在这里几乎没有优势,因此招收的一般都是由几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大学生只是通过志愿参与的形式参与的其中的问卷调查、宣传等活动当中。WWF非常重视在政府工作的经历(秘书长在部委工作多年,和政府的关系紧密),招收的人很多都是和政府有关系的。由于要求较高,每年的招聘经常招不到人。3) 招收大学生or志愿者的途径:招收大学生或者志愿者的途径一般采用官网上宣布,因为WWF本身有一个强大的宣传机构,招收志愿者的信息一般都会在网上公布,当然,WWF有时也会直接与高校社团联系。4) 和高校的联系:主要是长江流域的高校与WWF有较多的合作,北方的高校合作较少,这可能与WWF的项目的地域分布有关系。在最近几年,WWF组织的与大学生相关的活动主要有:湿地使者行动(每年有很多主题,高校大学生通过竞标,最终竞选成功的高校社团就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比如今年5月份进行的成都水源地介绍项目,就是由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大学两所高校的同学共同参与)、陕西青年使者(主要是保护大熊猫)、减碳1+1、地球1小时(主要是宣传活动)。除此之外,WWF还会主动与当地的高校进行联系,让他们参与其中,比如今年WWF就组织安徽当地高校的学生参与安徽安庆的问卷调查。今年夏天的一个大型活动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社区调查)也几乎采用同样的模式,因此,从各种项目上看,WWF和高校的合作还是非常密切的。当然在研究方面,WWF还是较常与中科院的老师进行合作;在平时做项目的时候也常与当地的草根NGO进行合作。5) 发展遇到的困难:对于像WWF这样的国际性NGO来说,最大的困难应该还是和政府的关系问题,因为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政府对组织还存在戒备的心理,所以很多方面WWF还不能直接参与,其审批程序相当麻烦。当然,WWF也和国内的NGO一样有个通病就是资金的问题。6) 李老师个人的经历和体会:李老师在大学期间也曾参加过NGO的一些活动,也曾关注过NGO的动向,毕业后想去NGO,但没有成功,最后她在大学毕业之后先去中日友好保护中心(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了3年。3年之后,不太喜欢层层汇报的机制,因此就重新关注NGO,然后就到了WWF。来了WWF之后,觉得非常锻炼人,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不但要做好细节的工作,还有做各种战略和项目等。(to do list)过的很充实,时间的management很重要,学会拒绝和选择,个人管理很重要,多观察身边的人是怎么工作的。上学的时候,也很有激情,当然在WWF里面很多人也是不喜欢政府的条条框框,碰到理想主义的概率比社会上高,理想支撑工作很难,把它当做一个职业或者工作可能会好过一点,不能太理想主义,所有的工作不能靠理想主义来支撑,不然会过的很累很累。个人能力和适应能力是一方面,同时还需要具有抗压系数要好(和partner的关系),需要在社会上磨练磨练,刚毕业的学生建议先去正规单位学习几年,在NGO里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你培训和上手,NGO对人的要求很高,一进来就需要进行项目谈判,处理与partner的协调沟通能力,如果不具有综合、全面的进行项目策划的能力的话,在这样的NGO里面就很难成长。NGO面对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但和政府、企业打交道,还学要和partner、社会上的各种人打交道,因此,在进NGO之前,对社会就要有已经对社会有足够充分的认识,有一些资源了再进NGO。因此,根据李老师的介绍,不建议大学生一毕业之后就进入NGO工作,应该现在社会上先磨练几年,逐渐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等自己有了一定的资源之后,再进入NGO会更好。同时,李老师还认为在NGO工作不能单靠激情,不能太理想主义,最好把它当做职业和工作来做,否则会过的很累。当然,激情和价值观等个人要素还是很重要的。这次访谈和我们的预期有很大的不同,这可能和WWF机构本身有关,WWF本身以机构公司化了,对职员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不适合应届毕业生去。当然,NGO的工作并不是适合每一个有激情的人去,这和个人的兴趣、性格、年龄等有很大的关系,90%的人都在别的地方工作过,大学生需要慎重考虑,多学习多做事。2.1.2. 达尔文自然求知社访谈记录与分析1) 对当今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评价;陈老师认为大学生是否到NGO就业取决于信息来源,是否了解、认识NGO,是否真正想到NGO去工作,而受大众对NGO的看法影响较少。NGO这一领域目前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政府和企业的程度;而且社会对于该领域的认识和教育不足。另外,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期待,对NGO的了解程度,是否尊重孩子的就业选择而不阻拦孩子到NGO就业,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如要促进大学生在NGO的就业,今后可以在职业生涯培训时增加NGO的介绍,另外更多地提供大学生参与NGO志愿活动的机会,增加对NGO的了解。2) 个人看法、个人价值观陈立雯老师的专业是英美文学,在大学期间一直很关注NGO,也参加过NGO的志愿活动,主要是认同NGO的理念,认为NGO是真正为公众利益考虑的,所以想进入NGO工作,首选类型是环保类NGO。研究生毕业后直接选择到地球村工作,然后由于认识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很多人,所以进入达尔问。父母不太了解NGO,虽然不反对,但也不支持,关键是不了解在NGO到底干什么。在NGO工作5、6个月后也会有一段时间的彷徨期,因为一开始对NGO的了解很肤浅,进入这个领域工作后才真正了解NGO。另外,陈老师认为不同的NGO的运营模式,环境背景,工作方式都不一样,不同的人进入NGO后会有不同的感触和体会,所以有些会继续呆下去,有些会转行,这取决于个人。因此,陈老师给我们的结论是目前中国各种NGO的人数和力量都较小,影响也比较小。中国政府关于NGO的法规条列也并不细,如筹资方面。企业的很多工作是上传下达,而NGO相对来说有更多无形的工作。国内的环保领域NGO相对其他类型的NGO如医疗教育、社区工作,其环境是最宽松的,因为国际大环境认同环保。国外的环保NGO更加激进,更为独立,因为所处的社会制度环境不同,对政府更放得开。90年代中期,第一批环保NGO主要是环境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以后环保NGO越来越专业化,如干涉事件,介入调查,和当地政府接触。以后也会更专业化。早期环保NGO的人很多是文科背景,因为意识到环保是个社会问题;后来越来越多环境专业的人加入环保NGO,因为觉得环保NGO确实对解决环境问题有帮助。2.1.3. 协作者访谈记录与分析1) 目前相关工作协作者在03年SARS成立,不顾个人安危为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发放防疫物品,引起很大反响。10年正式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关注社区关系,人际关系的建设(重点谈了汶川地震灾区灾后3-5年的社区关系,人际关系的恢复,和心理问题的治疗)、社区服务、社区儿童之家、社区资源中心(教儿童学习)。在东五环有两个城乡结合部的社区中心。提倡被服务者的自我管理学习、成长、互助、帮忙,让志愿服务真正变得可持续。协作者进行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而不是单向给予,从而考虑了需求的紧迫性(别人需要什么,什么最紧急)进行需求评估后再来帮助。(很多别的NGO给予的帮助不是别人需要的或是最紧急的)做完志愿服务之后被服务者再给予志愿者反馈,评估到底做的怎么样,提出建议,帮助志愿者进行反思,总结,让被服务者和志愿者们一起成长。2) 志愿者要求志愿者需要有热心和激情,但更要把志愿服务的激情变成理性、去思考。协作者引导志愿者思考为什么要做志愿服务,想明白后志愿者才能长久坚持下去。一般而言,志愿者进行服务是为了获得快乐、自我能力提升以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做有意义的事。但是,如果遇到困难、误解、不被服务对象理解,服务不快乐,体现不出自我价值的实现,甚至遇到人性的负面因素时,还能想清楚、继续做,这样才能坚持下去,真正热爱志愿服务所以协作者强调志愿者要变得理性,要有方法、技巧,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社会工作是专业助人的一个职业)而且,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志愿服务是双向收获(1.服务了弱势群体2.自己有收获,得到成长,启发自己去思考,从服务对象学到了很多,认识到很多社会问题的存在,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志愿活动的三个方面:1.行动2.喊口号呼吁更多关注3.思考,把志愿服务的热情变得理性,加入方法和技巧,避免好心办坏事。3) 与高校的联系;协作者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基地(北大法学院在此实习过)、青年就业创业基地(1215家全国高校有合作,不仅限于北京,还有南京、济南、温州等地)。协作者一直参加北大的NGO文化节。北大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的王思丁?老师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原北大社会学系系主任,也是协作者的理事长。协作者的负责人李戡?老师原来是北大法学院和瑞典某高校合办的人权硕士班的客座教授。作者的两位工作人员是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办的社会工作硕士。4) 当前发展遇到的问题协作者等NGO为社区提供服务,又不收费,所以一开始社区居民有很强的戒备心理,这是与西方不同,需要NGO的实际行动去转变他们的观念,光是说没用;5) 对NGO的现状评价以及对未来大学生在NGO就业的趋势的看法社会团体可以有分支机构和办公室,但像协作者一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准有分支单位,所以北京,南京,珠海协作者虽然组织模式一样,但在法律上是独立的。目前,中国政府对NGO的态度还很保守。政府目前虽然承担社区的很多职能,但自己做不好,但又不让NGO去做,不提供资源,过于保守害怕被NGO挑战。但是,社区NGO毕竟是一个大的趋势,政府不可能阻挡这一趋势,只能延缓而已。政府转移职能具体怎么做没有想清楚,但是公民社会的趋势不可阻挡,目前NGO已经在流动人口方面承担起了很多的职能,已经必不可少了。政府也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NGO的作用,并对NGO组织的活动一清二楚,但就是太保守,害怕NGO发展起来后挑战它。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招不到人,这一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教育(国内教育有问题,尤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训太差,而且做事眼高手低);目前在NGO就业(尤其是社工专业)的福利、工资较差,未来会变好,但总需要有人当先锋,总要有人去做、去牺牲,不能都等、都埋怨、都只喊口号,否则会恶性循环。2.1.4. 慧灵访谈记录与分析1) 目前相关工作介绍:北京慧灵是一个在一线进行实体服务的非政府非盈利性机构,秉着社区化服务的理念,为各种智力障碍的人提供帮助,培养智障人士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象普通人一样享受社交、娱乐、培训和就业的快乐。引导大众正确认识智障问题,为智障人士争取“平等机会、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相应的指导,以推动社工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同时,慧灵还通过建立良好的组织运作的示范效应,与中国其他机构分享成功经验,实现推动非盈利领域的共同进步。2) 理念:“以人为本”是慧灵志愿服务的一个根本理念,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慧灵一方面努力为各种智力障碍的人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用他们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使他们也来一起关注这些人。3) 大学生招聘情况:和其他的一些NGO相比,在大学生招聘方面,慧灵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在慧灵也非常强调经验,但是由于慧灵本身工作的特殊性,因此,每年的招聘当中,还是相当多的大学生。只要大学生他们的自身性格适合做这类社工类工作,而且能够接受慧灵的服务理念,那么慧灵一般都会给他们一个机会。因此,在慧灵价值观和理念的认同是摆在首位的。当然,由于社工本身的特殊性和社工的专业性(小组个案),对于社会学专业或者社工专业的大学生慧灵也会着重考虑。4) 招收大学生or志愿者的途径:慧灵招收大学生或者志愿者的方法和其他的NGO组织相似,一般都是通过网络宣传,当然通过与高校的社团直接联系也是招收的一个重要途径。5) 和高校的联系:在北京的高校中一般都有一些社团和慧灵联系,当慧灵需要招收志愿者的时候,慧灵就直接和这些社团联系,因此,慧灵还是比较看重与高校的联系。据据李老师介绍,比如今年5月份与环保NGO合作,参加的对象都是慧灵的学员,而这些学员也几乎都是在校的大学生。6) 发展遇到的困难:1.执行力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虽然修建了很多盲人设施,但是这些设施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有些设施甚至被长期霸占,而有些地方(比如:上下火车、一些公共场所)甚至没有盲人设施;2.经费问题:民办NGO目前还不能申请为民间非盈利组织,经营期间还需要缴税,这给组织增加了一些经费的压力;3.邻里关系问题:在服务的初期,由于服务的对象特殊,常常和周围社区的居民发生冲突,有时学员可能还遭到驱赶,当然这个问题一般都会随着被人们的认可而逐渐被解决;7) 李老师个人的经历和体会:李萌老师从社工类专业毕业后通过网上信息参加社工招聘,但是受当时社工不普及的限制,李老师最后就去了一家公司,从事行政、文案类的工作,办公室职员经理由于薪水较低的原因,在半年之后,李老师就辞职去了首都师范大学动画学院参加动画制片。当李老师工作两年之后,觉得自己大学读了4年的社工专业,还是想从事与社工相关的工作,于是李老师就辞去动画学院的工作,参加社工招聘,也在这时候,李老师与慧灵结缘。当时,李老师也是通过网络搜索社工招聘,结果找到了慧灵,就发了简历。当时慧灵的负责人是位从德国海德堡回来的博士,刚开始由于误认为李老师是应届毕业生的缘故,慧灵并没有马上给李老师伸出橄榄枝,直到后来李老师通过电话和那位负责人联系之后,李老师才得到了进入慧灵参加十天义工体验的机会。李老师的执着、真诚和稳重最终开启了李老师在慧灵的征程。进入慧灵不久,慧灵原来的办公室主任就辞职了,于是李老师也就进入行政部,继续从事如同2年前的行政工作。但是出于对社工工作的热爱,在做行政工作的同时,李老师也在社工部担任项目协调员,比较适合做行政工作的李老师后来就一直在行政部。如今,一直热爱社工工作的李老师正用她的激情和努力一步步实现她的理想。因此,和李老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像慧灵这种一线服务的NGO,对于学员对组织的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学员开始都需要和那些智障人员进行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如果这些学员不认可慧灵的服务理念或者价值观,那么这个学员单靠一时的激情是很难在像慧灵这种一线工作的NGO长期工作的。虽然慧灵对价值观的认同比较看重,但对于经验和专业也有适当的要求,比如像社工专业毕业的同学,从专业角度上看,可能就比较合适做这类工作。总之,和WWF这种管理为重的NGO相比,慧灵这种草根NGO对大学生还是有较大的需求。当然,由于慧灵这种组织的待遇较差,可能会使得它根本没有成为大学生的考虑范围,因此,个人认为在做公益事业的时候,NGO也需要适当改善工作人员的待遇。2.1.5. 小结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访谈分析,已经对核心问题一形成了初步的结论。从NGO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来看,当前大学生在NGO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从访谈的结果上看,那些在NGO的工作人员都认为当前NGO的供需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方面,NGO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待遇、工作匹配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在NGO工作。虽然大学生对NGO工作具有迟疑的态度,但是近年来在NGO工作的比例也来越多。根据中国公益人才发展报告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2010)的统计资料显示,当前NGO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到42.2%,其次是大专学历,占到统计人数的23.9%。按照NGO人员的工作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到机构负责人中低学历和高学历的比例要比普通工作人员高很多,即机构负责人第学历趋于多元化,而普通工作人员的学历较为单一,基本上集中在大学本科,占总人数的59.7%,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则高达73.4%。不同类型的NGO的工作人员的统计资料同样显示,不管是民政部门注册的草根NGO,还是工商注册的草根NGO,抑或是公募基金会等组织,工作人员拥有的学历主要还是以大学本科为主,学历普遍较高。因此,从统计资料上看,当前NGO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具有大学本科或者本科以上学历。这说明近几年来,随着国内NGO的不断发展,NGO对大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即使NGO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需求,如果NGO的工作岗位对大学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那么NGO的巨大的工作岗位需求就无法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在核心问题二中就需要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与择业行为行为的关系。2.2. 研究核心问题二:研究核心问题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对“核心问题二(大学生角度):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到底如何,价值观念如何影响大学生在NGO的就业?”的研究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研究就业价值观念到底如何:通过发放问卷进行直接统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其次,研究就业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择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分析问卷统计数据中,持不同就业价值观的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是否显著不同,来进行分析。最后,从大学生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NGO经历以及他们的择业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就业价值观念、NGO经历和择业行为的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大学生选择在NGO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上两个核心问题分别从NGO对大学生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和择业行为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未来大学生在NGO的就业趋势,并对NGO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建议。附:大学生NGO价值观调查问卷同学您好!首先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阅读这份问卷。此问卷是北京大学本科生课题组为课题需要而设计的,目的是调查大学生NGO经历、价值观念与择业行为间的关系。您的参与对我们此次调查结果非常重要,请您认真切实回答以下问题,再次对您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一、 受访者基本信息性别: 男/女年龄: 专业:目前学历: 口大一 口大二 口大三 口大四 口硕士 口博士 口其他二、NGO初探1. 你是否了解NGO:A.非常了解;B.了解一些;C.不清楚;2. 你认识以下哪些NGO:A.乐施会;B.自然之友;C.福特基金会;D.春蕾计划;E.中华慈善总会;F.绿色和平组织;G.地球村;H.共青团;I.希望工程;J.以上均不认识3. 您是否参加过学校里的公益类社团:A.是;B.否;4. 您是否参加过社会中的NGO组织:A.是;B.否;5. 您是否参加过由学校公益社团或NGO组织的公益活动:A.是;B.否;6. (第5为否则跳过此题)您认为参加公益活动的原因是: A.提高个人能力,获取技能培训和知识;B.拓宽自己的人脉;C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D自己感兴趣;E其他;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