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核算形式_第1页
财务会计的核算形式_第2页
财务会计的核算形式_第3页
财务会计的核算形式_第4页
财务会计的核算形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 论内容提示 本章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它有哪些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是什么?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和一般原则是什么?会计核算有哪些主要方法?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会计课程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也就是本章的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在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为了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必然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人们一方面关心劳动成果的多少,另一方面也注重劳动耗费的高低,做到所得大于所费,提高经济效益是生产的客观要求。人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不断地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对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计量、计算、记录和登记,这便产生了最初的会计。会计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远在原始社会末期,即有“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阶段。但还不能认为它是会计的产生,因为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规模较小,劳动分工较粗,会计的计算和记录活动也很简单,仅仅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并没有形成会计的独立职能。(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版 第二十四卷 151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到了我国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前770年),出现了“会计”这个词,并有了专称之为计,又有岁终的总合核算,称之为会,通过日积月累到岁终的核算,达到考核王朝财赋收支的目的。是会计执行独立管理职能的标志。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核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我国创建了“四柱结算法”,通过“旧管(即期初结存)+新收(即本期收入)-开除(即本期支出)=实在(即期末结存)”的基本公式进行结账,为我国通行的单式记账法奠定了基础。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的会计出现“龙门账”的会计核算方法。它把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全部资产)“该”(指全部负债)四大类。并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相当于现在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后来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又出现了“四脚账”,对每一笔的经济业务既登记它的来账方面,又登记它的去账方面,借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已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过渡。但由于我国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影响,使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在他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中的簿记论一章,系统地论述了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标志着借贷复式记账法由民间的运用上升为有理论依据的方法。借贷复式记账法在清朝后期传入我国,并相继传到全世界,为世界上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见,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和经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发展过程。同时实践表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理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第152页)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按照马克思的论述,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我国会计法将会计的基本职能定命为核算与监督。(一)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记账是指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算账是指在记账基础上,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报账是指在算账基础上,对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二)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合法性审查是指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对象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会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管理会计的兴起,其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如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财务预算、分析经营业绩等功能。三、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特点是指现代会计所独有的特征:(一)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主要从价值运动方面进行核算和监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任何经济活动都同时表现为价值的运动,会计只有采用货币计量,才能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以取得反映经济活动情况的全面的会计信息资料。在会计核算中,也经常运用实物计量和劳动计量,但因为实物计量缺乏综合反映的功能,劳动计量单位表面看来是统一的,马克思讲过,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但是,现阶段我们还无法计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具体劳动时间同实物计量单位一样不具有综合性。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会计主要通过货币计量单位从价值方面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状况,实物计量和劳动计量仅作为货币计量的辅助记录。(二)会计核算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全面性是指会计对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要进行反映和监督,不允许取舍,不能遗漏;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对经济活动要自始至终地如实反映,不允许中断和间断,不能跳跃式地反映;系统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取得、加工、整理要分门别类、科学有序的进行,不能杂乱无章,任意堆砌;货币计量则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综合性。(三)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所收集的经济信息必须真实可靠,这样通过信息处理后形成的财务信息才能客观的反映经济活动。因此会计所采集的经济信息是有根据的,要取得或填制凭证,要依据会计准则对凭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无误后,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加工处理。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所不具备的。(四)会计核算有一套科学的专门方法,组成了一个有机方法体系,这一特征区别于其他的管理方式。本门课程主要是阐述这些方法。四、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的目的。人们运用会计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目的很明确,即提供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经济信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产生财务报表,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财务信息体系。这个信息体系是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服务的。这些信息使用者大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本身四个方面。现简要分述如下:(一)投资人投资人包括现有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他们最关心的是投资的安全和收益。具体说,投资收益率是他们最为关心和重视的财务信息。除此以外,他们也需要了解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投资人对股份制企业的投资,还需要了解自己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二)债权人债权人是那些对企业提供需偿还的融资的机构或个人。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债权的安全,包括贷款到期的收回和利息的偿付。因此,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以及有无其他需要到期偿还的贷款。(三)政府政府对经济行使两种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因此,政府一个方面从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出发来了解和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另一个方面是从市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管的需要出发,要求企业提供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四)企业经营决策者和职工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阶层和一般职工,也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企业内部的管理者通过掌握的财务信息搞好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职工通过掌握的财务信息行使民主决策、管理、监督的职能,保障职工在企业中的权益。此外,一些中介机构、组织和个人如财政、税收、审计、物价、统计、工商行政管理、银行等部门也要用到会计信息。五、会计的概念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会计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什么是会计,我们可以作出如下表述:会计是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整套科学的专门方法,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并参与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关于会计概念的这个表述中,我们突出强调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其一,会计的特点,四条特点如前述。其二,会计的职能,两个基本职能和拓展职能。其三,会计的目标,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其四,会计的性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关于会计的性质,我们通过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已经证明它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一直把会计定性为管理工具,这对于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管理职能非常不利,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的观点,逐渐在会计界得到多数同仁的认同,从而,会计的地位逐步提高,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第二节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又称会计标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它对会计核算的原则和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作出规定,为会计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两个层次: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主要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原则性规定,为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提供基本框架。它包括会计假设、会计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四个方面。本节主要阐述基本会计准则里的会计假设和会计的一般原则。 一、会计假设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所面临的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客观上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判断,为此,就需要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假定,即为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应当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一般情况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都可以,也有必要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上述单位都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获得了资金,并且在经营活动中动用资金,为了反映这些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就有必要将这些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的特定单位可以是一个法人单位,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例如有些企业为了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对企业内部的部门进行单独核算,并编制出内部会计报表,企业内部划出的核算单位也可以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但它不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这是因为,企业持续经营和不能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不同的可能性决定了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会计人员必须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出选择和判断。一般来说,尽管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但从实际来看,破产、清算的毕竟只是少数,因此,会计人员往往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设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下去,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持续经营假设旨在解决资产的计价和费用的分摊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资产的计价,可以按历史成本计价,而不需要按破产清算价值或现行市价计价;固定资产折旧可按规定使用年限,分期计入成本费用;企业可以按权责发生制对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正确结计企业损益。诸如此类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都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之上。(三)会计分期根据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为了及时获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应当合理地划分会计期间,即进行会计分期。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及谨慎原则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四)货币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千差万别,财产物资种类繁多,选择合理、实用又简化的计量单位,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确认了以货币为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同其他三项基本前提一起,为各项会计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二、会计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两类:(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会计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采用特定的专门方法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重于其法律表现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经济实质;在某些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可能与其外在法律形式所反映的内容不尽相同。为了使会计信息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生活,就必须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非外在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3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与使用者决策相关,有助于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应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有关方面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4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这一原则规定便于从纵向上对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有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5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一原则规定便于从横向上对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为有关决策提供可比的信息。 6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除了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可靠性外,还应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不及时的信息将使其有用性大打折扣、甚至毫无价值。因此会计核算中必须做到及时记账、算账、报账。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可靠性同等重要。7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会计记录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8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区别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交易或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与之对应的收付实现制原则,又称结账基础,是确认收入与费用归属期的会计处理原则。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实际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而不管该期间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货币资金。这种原则适用于企业。权,是指取得收入的权利;责,是指承担费用的责任。在某一会计期间,只要取得收入的权利已经发生,虽然没有收到货币资金,也要确认收入。例如,8月25日销售产品一批,货款50000元,增值税发票已开出,产品已提走,而货款尚未收到,9月10日对方才付货款。在这项业务中,作为销货方的企业,因为已经取得了获取这笔收入的权利,所以应于8月份确认收入,尽管它并未收到货款。对于费用的处理,只要承担费用的责任已经发生,虽然并没有实际付出货币资金,也要确认费用。例如,7月1日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元,年利率3.6%,协议规定,每个季度末支付利息一次。7月份和8月份虽未实际支付利息,但应分别确认每月利息支出3000元,计入财务费用。在另外的情况下,虽然实际付出了货币资金,但因承担费用的责任并没有发生,则在该会计期间,不能确认费用。例如,10月份企业预定第二年的报刊杂志支付银行存款12000元。这笔款项虽已支付,但不属于当年的支出,就不能计入当年费用。而应计入第二年的管理费用,而且应分月摊销计入,每月1000元。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是指以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货币资金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支出)的归属期。实际收到货币资金,就确认收入;实际支出货币资金,就确认费用或支出。这种原则适用于政府财政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是当年实际收入国库的资金;财政支出,是当年从国库实际拨出的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都是当年从财政拨入或其他方面收到的资金;支出,都是当年实际付出的货币资金,例如,行政事业单位预订第二年报刊杂志支付的款项,都是一次性列入当年支出,不必留待第二年才分期列作支出。 收付实现制原则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但不能正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损益。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正确计算各期损益,正确确定各期的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就要求运用应计、递延、待摊、预提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这些程序和方法,我们将在本课程中逐一阐明。2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3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凡支出的效益仅涉及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5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第三节 会计方法任何一项管理工作,为了执行其职能,实现其目标,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这就是方法。会计的方法是如何行使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不断的发展和对会计工作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会计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一、会计方法在现代会计中,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部分。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计量、计算、记录与登记,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这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分析主要是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以及其他信息资料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肯定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改善财务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是全面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必要阶段。会计检查则主要是对会计核算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进行检查验证,以保证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可信赖性,这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必不可少的补充。本节主要是介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体系。二、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有七个,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为了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核算和经常监督,就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及其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科目是在账簿中开设账户的依据。账户的名称叫会计科目。通过账户可以分类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对于正确运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核算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采用这种方法使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发生对应关系,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可以了解每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掌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三)填制和审核凭证记账的根据是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应该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将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将经济业务的内容填制在记账凭证上,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可以为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可靠、合理合法的原始依据,它是保证会计核算质量、实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四)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连续、完整、系统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一种方法。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法,把经济业务分门别类登记到账簿中去,并定期进行结账和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有序的会计数据。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五)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实际上是一种会计计量活动,它所要解决的是会计核算对象的货币计价问题,因此广义的成本计算存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之中。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只要纳入会计的核算系统,就都有一个货币计价问题,而货币计价也就是确定用何种成本入账的问题。所谓成本计算就是对已记入一定对象上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正确地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计价,可以考核经济活动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程度,为在经营管理中正确计算盈亏提供数据资料。(六)财产清查财产清查就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实账面数额,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方法。在财产清查时,如发现财产物资的实存数与账面数不一致,应查明原因,通过一定审批手续进行必要的处理,并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使账面数额与实际数额保持一致,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财产清查对于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和监督财产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七)编制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报表是定期总括地反映企业活动的情况,考核计划执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是根据账簿记录,经过加工、整理而产生的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各项指标,不仅是考核、分析财务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上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结合的,形成了一个统一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正确而有效地运用这一套方法,对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作用。设置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经济业务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由业务人员编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再由会计人员根据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认真加以审核整理,按照所设置的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方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各种需要确定成本构成的业务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结账,在此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这些重要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可归纳为三个环节,即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通常将这一核算程序称为会计循环。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2、什么是会计?如何理解会计的职能、特点、目标和性质?3、什么是会计假设?企业会计有哪些假设?4、会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各个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内容提示 本章主要阐述会计的核算对象资金运动,及对资金运动的具体分类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的等式关系。第一节 资金运动前已述及,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也就是说,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也就是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差异。即便同样是企业,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及金融业等也均有各自资金运动的特点,其中尤以工业企业最具有代表性。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资金运动。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营利性组织。为了从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经营管理中必要的开支等,生产出的产品经过销售后,收回的货款还要补偿生产中的垫付资金、偿还有关债务、上交有关税金等。由此可见,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和资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和利润),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成本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得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上述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构成了开放式的运动形式,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第二节 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前已述及,资金运动具有显著运动状态和相对静止状态,由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三部分构成。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和债权人投入两类,从而形成企业的资产总额。债权人对投入资产的求偿权称为债权人权益,表现为企业的负债;企业所有者对净资产(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的所有权称为所有者权益。从一定日期这一相对静止状态来看,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合计必然相等,由此分离出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项资金运动静止状态的会计要素。另一方面,企业的各项资产经过一定时期的营运,将会发生一定的耗费,生产出特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产品销售后获得的货币收入,收支相抵后确认出当期损益,由此分离出收入、费用及利润三项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费用及利润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因而这六项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报表要素。下面分别介绍这六个会计要素:(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所以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也称静态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1资产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注:营业周期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取得存货、购买劳务一直到销售商品和劳务,最后收取货款和劳务款这一时间的跨度)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各种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及存货等。(2)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3)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且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也应作为固定资产。(4)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例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5)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2负债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部分。(1)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他暂收款及应付款、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2)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收资本称为股本。我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开业,必须具备符合国家规定并与其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即注册资本制度。根据注册资本制度的要求,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实收资本即为法定资本,应当与注册资本一致,注册资本即企业在工商登记机关登记的投资者的出资额,企业不得擅自改变注册资本数额或抽逃资金。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应等于其在登记机关的注册资本。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投资者也会因种种原因超额投入(如溢价发行股票等),从而使得其投入资本超过企业注册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就不应将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的部分作为实收资本核算,而应单独核算,计入资本公积。(2)资本公积是指并非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形成的资本增值,如前述的资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等。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用来转增资本(或股本)。(3)盈余公积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包括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盈余公积金主要用来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公益金主要用于职工福利设施建设。(4)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本年度已实现尚未分配的利润。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称留存收益,是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目的是保证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有一部分留存在企业,一部分分配给投资者,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维持或扩大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保持或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弥补以后年度可能出现的亏损,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所以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动态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销售商品的收入主要指企业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主要有提供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等。需要强调的是,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收入作出不同的分类。按收入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而取得的收入等。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可以根据企业营业执照上注明的主要业务范围来定。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代制品、代修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是指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可以通过企业营业执照上注明的兼营业务范围来确定。工业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转让技术使用权所得的收入,销售多余材料的收入,出租收入等。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营业执照上注明的兼营业务量较大,全为经常性发生的收入,也可归为主营业务收入。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工业企业一定时期的费用通常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构成。(1)生产成本是指与生产产品有关的费用,是以产品为成本对象归集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直接为产品所消耗,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制造费用是生产部门(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需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2)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是指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广告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常性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管理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与维修费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费用)、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我国习惯把利润作为考核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企业一般计算的利润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用公式表示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出净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第三节 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都是会计核算中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企业为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一定的经营资金形成资金来源,并用这些筹得的资金购置必要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形成资金占用。企业所持有的各类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企业的经济资源,会计核算中称为资产。形成资产的资金来源,一是投资人的投资,称为主权资本;一是贷款人的贷款和其他各项应付款项,统称为借入资金。投资人和贷款人对企业资产拥有要求权,这种要求权在会计核算中称为权益。由于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是经营资金的两个侧面,保持着相等关系,因此,资产和权益也必然保持着相等关系。即企业中各类资产总额和形成资产的权益总额必然相等。资产和权益的这种数量关系可用如下等式表示: 资产 权益在会计核算中,投资人所拥有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所拥有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又称为负债。因此上列等式也可用以下等式表示: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上列等式明确表达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现举例说明如下:创办新华公司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元,存入银行,向银行借入存入银行账户;建厂房元,购置一批设备价款元,银行存款元,现金20000元。上述表明,新华公司创办时,拥有资产总计元,其中:固定资产元,现金20000元,银行存款元。成立前的短期借款为元,所有者投资为元,即权益总计为元。资产总计等于权益总计。如下表所示: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现金20000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实收资本固定资产合计合计该表清晰地反映了新华公司开业前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即资产和权益的相等关系。二、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资产和权益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企业开业后,会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会引起各个会计要素及其具体项目发生增减变动。这些具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上称为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怎样变动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两方的相等关系。也就是说,会计等式始终保持恒等关系。现以新华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后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新华公司从供应单位购买材料元 ,货款尚未支付这笔经济业务使属于资产要素的原材料项目增加元,同时使属于负债要素的应付账款项目增加元,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两方总额依然相等。2新华公司收到投资者追加投入的资本元,存入银行。这笔经济业务使属于资产要素的银行存款项目增加元,同时使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实收资本项目增加元,会计等式两方同时增加,两方总额依然相等。3新华公司以银行存款20000元偿还前欠购买材料款项。这笔经济业务使属于资产要素的银行存款项目减少20000元,同时使属于负债要素的应付账款项目减少20000元,会计等式两方同时减少,两方总额依然相等。4新华公司批准减少资本40000元,以银行存款退还投资者。这笔经济业务使属于资产要素的银行存款项目减少40000元,同时使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实收资本项目减少40000元,会计等式两方同时减少,两方总额依然相等。5新华公司购入原材料1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这笔经济业务使属于资产要素的原材料项目增加1000元,同时使属于资产要素的银行存款项目减少1000元,即会计等式的资产要素有增有减,且增减相等,而会计等式的另一方没有发生变动,两方总额依然相等。6新华公司向银行申请短期借款5000元,直接偿还前欠货款。这笔经济业务使属于负债要素的短期借款项目增加5000元,同时使同属于负债要素的应付账款项目减少5000元,即会计等式的负债要素有增有减,而会计等式的另一方,没有发生变动,两方总额依然相等。7经批准甲投资者将投资20000元转让给乙投资者。这笔经济业务使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项目一个增加20000元,一个减少20000元,即会计等式的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增有减,且增减相等,而会计等式的另一方没有发生变动,两方总额依然相等。8新华公司决定进行利润分配,应付投资者利润40000元这笔经济业务使属于负债要素的应付利润项目增加40000元,使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未利润分配项目减少40000元,会计等式的一方有增有减,且增减金额相等,而会计等式的另一方没有发生变动,两方总额依然相等。9某企业将新华公司所欠款项50000元,转作对新华公司的投入资本这笔经济业务使属于负债要素的应付账款减少50000元,使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实收资本项目增加50000元,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