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韵切指归》的传承的关系.docx_第1页
再论《韵切指归》的传承的关系.docx_第2页
再论《韵切指归》的传承的关系.docx_第3页
再论《韵切指归》的传承的关系.docx_第4页
再论《韵切指归》的传承的关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论韵切指归的传承关系提 要:韵切指归是目前所见最早以韵图形式编撰的韵书之一,学术界一般认为此书是扩展韵法直图而成,反映的是传统读书音。论文从韵切指归的编撰体例与语音特征两方面,将其与韵法直图蓝本切字捷要韵图切韵经纬图进行了比较,指出韵切指归的编撰体例传承的是切韵经纬图,其语音基础同样是切韵经纬图所反映的“汉音”。只是在形式上据洪武正韵保留了全浊声母,并据韵法直图注明了各韵呼名。关键词:韵切指归,传承关系,切韵经纬图,韵法直图,洪武正韵一 韵切指归简介及研究概况(一)韵切指归简介韵切指归,清初海阳人吴遐龄赵荫棠(1936)、李新魁(1983)、耿振生(1992)等先生根据毛奇龄及高朝璎序所称“海阳吴心远先生”,认为吴遐龄为山东海阳人,存疑。山东海阳建县在雍正二年,雍正二年前名大嵩卫。上海馆藏康熙庚寅(1710年)本有吴遐龄自序,称“海阳丹山吴遐龄”,我们认为此“海阳”当为安徽休宁古称,吴遐龄当为休宁人,这一问题我们将另文讨论。著,目前所见版本有康熙庚寅(1710年)本、道光丁亥(1827年)本,本文依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庚寅(1710年)本。从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庚寅本卷首吴遐龄自序时间(康熙岁在阏逢困敦,月在柔兆摄提格,即康熙甲子年丙寅月)来看,其修订完成时间当在1684年农历三月。全书包括“检例”(包括“序文”“凡例”“目录”“图式”),正文,“宫、商、角、徵、羽五音编成句读以便初学读念法”,及吴遐龄子“吴之玠后序”等内容,各部分内容简介如下。 1,“序文”共4篇:毛奇龄序(康熙己丑仲夏,即1709年农历五月)、钱塘高朝璎序(康熙庚寅夏五月端午前一日,1710年农历五月初四)、吴遐龄自序、吴遐龄之子吴之玠后序(康熙庚寅夏至后一日,即1710年农历五月二十七)。分别介绍了此书的传承关系、编撰体例及对此书的评价。在叙述此书的传承关系时,四家说法大同而小异。吴之玠说,此书“乃采梅氏韵法,参核正韵、中原,同声为类,依类为序,汇成一篇”。毛先舒认为,此书系吴氏“据新安李氏,宣城梅氏诸韵法合作一卷”。“新安李氏”实指李嘉绍横图,梅氏韵法实指直图。吴遐龄自序也说,此书乃“取李绍嘉(当为李嘉绍)梅诞生韵法,标四十四位,隐括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二书,经以四声,纬以音切,命曰韵切指归”。钱塘高朝璎序则不仅指出了韵切指归编撰的源流,而且对其价值进行了高度评价,引述相关内容如下:海阳心远吴先生夙擅博物,雅解商角,研精证古案文寻声之学。间取梅氏所得新安图本,广为韵切指归,其间经调平仄,纬详翻切。凡唇舌齿牙喉音,清浊阴阳,分析秒忽,展读了了。更檃桰周德清中原音韵,宋文宪洪武正韵,举其字同韵异,字异切同者,考覆详尽,上下条贯,标的而出之,几于指南之识归途。较诸等韵音龢十三门、横直韵法,简明迅捷,尤便于披览矣。2,“凡例”共九条,主要交代了韵书的编撰体例,如,1,指出韵书“经则为调平仄之平上去入,如公、贡、穀是也;纬则为翻切法,如公、空、是也”(凡例二)。2,“翻切惟注每圈首字之下,其同音之字收于下者同之,其有音无字者圈空之”(凡例一)。从编撰体例来看,韵切指归采取的是以韵母为单位编制韵书,以韵图的形式来编排同音字组(即小韵)。以四声为经,以声母为纬,同一韵母内,横列三十二声母,竖列声母、韵母相同而四声不同的小韵,小韵代表字后注反切。如某一声母下没有字,则以圈表示。这实际上是“把韵书列成差不多与韵图一样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明清时期“大概以吴氏此书为较早”。(李新魁2004:255)与一般韵书不同的是,韵切指归“不注训诂字义”(凡例三)。此外,凡例还交代了韵书收音读音的一些原则,如韵书虽将全浊上声字列上声,但又指出“浊音上声当读如去声”(凡例四)。对每一韵所列字读音,作者特别交代“读念之法必遵本韵之下所注口法及收音,依式读念则毫厘不爽,其平上去三声正韵中原同,而入声收音惟遵正韵耳”。(凡例七)。如第一韵“公”韵韵目后注:“正韵属东董送屋,中原属东钟,【口法】属东钟,舌居中,本韵又舌居中之合口呼。【收音】缓入鼻中,入声收呜。”韵切指归四十四韵韵目下所注各韵呼名,均沿袭直图,但增加了对各韵与洪武正韵中原音韵对应关系的说明,其中各韵的收音说明,对探讨韵母音值意义重大。3,“目录”列出了韵切指归四十四韵目次,及各韵与洪武正韵七十六韵、中原音韵十九韵部的对应关系。4,“图式”以序号的形式列出三十二声母横排的顺序,并指出各组声母所属五音(即唇牙舌齿喉等发音部位),以及平声三十二声母阴阳的区别。引述如下(改竖列为横排,数字不加圈):图式 各韵三十二声读念法 各韵舌唇齿牙所属等音一 二 三 四句 喉音五 六 七 八句 舌上音九 十 十一 十二句 重唇音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句 牙音十八 十九 二十 二一 二二句 齿音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句 喉兼牙二七 二八 二九 三十句 轻唇音三一句 半舌半喉三二句 半齿半牙各声阴阳所属,举图以为式,诸韵俱仿此平上去入四声,以上句法皆同。白圈(上文以行楷字体表示,即次浊音及邪母与禅母)为阳,黑圈(上文以黑体字表示,即清声母)为阴,又黑白相兼(上文以黑色底纹表示,即全浊声母,不含邪、禅二母)为阳中带阴,然非纯阳之字,出口有三分阴,收音七分阳也。阴阳字惟平声有之,上去入俱无。盖平声清,仄声浊故也。 心远氏识图式表明,韵书虽竖列平、上、去、入四声,事实上平声分阴阳,声调系统共分阴、阳、上、去、入五调。三十二声母的顺序为:一见 二溪 三群 四疑 五端 六透 七定 八泥(娘) 九帮 十滂 十一並 十二明 十三精 十四清 十五从 十六心 十七邪 十八照(知) 十九穿(彻) 二十床(澄) 二十一审 二十二禅 二十三晓 二十四匣 二十五影 二十六喻 二十七非(敷) 二十八奉 二十九 三十微 三十一来 三十二日。其中第二十九位母有音无字,实际上为虚设的微母阴声位。5,正文按四十四韵母的顺序横列三十二声母,竖列音节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平、上、去、入声小韵字。入声韵与阳声韵相承,共计24入声韵(光绪本15入声韵,见李钰2008)。全书共收字37035个,(光绪本36594个,不含同小韵重出的40字,据李钰2008:7)包括异体字、俗体字与古字。每韵首列韵目,韵目下首先指出本韵与洪武正韵中原音韵的对应关系,次列“口法”及“收音”说明。每一声母下平、上、去、入声小韵代表字以圈为别,后列反切,反切后依次列出各小韵同音字组。6,正文后“宫、商、角、徵、羽五音编成句读以便初学读念法”,以“公、冈、骄、鸡、居”五韵为例,说明五韵与五声(即宫音、商音、角音、徵音、羽音,本称“五音”,本文为与唇、牙、舌、齿、喉“五音”相别,称为“五声”)的匹配关系,实际上就是以五声区分四呼。与正文不同,这五韵采取的是横列平上去入四声,纵列三十二声母的方式,平声三十二声母同样注明了与五声的匹配关系。这五图的主体内容与韵法直图前五图基本一致,只不过增加了对五韵与中原音韵对应关系的说明以及对韵母特征的说明,如“公”韵:“本韵属东钟,舌居中”。 (二)韵切指归研究概况韵切指归以韵母为单位,以韵图形式编排同音字组的编撰方式,以及各韵目后口法的说明,无论对我们研究清代语音系统的韵类还是音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不过,目前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有关韵切指归的研究成果甚少。只是在几部研究元代语音及明清等韵学的著作中,对其有简单介绍,观点大同小异。如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认为,韵切指归“是一部把中原音韵按照直图分出开、合的书”(1936:92)。李新魁先生将韵切指归纳入直图系韵书进行了介绍,他根据毛先舒及高朝璎序,指出:“吴氏之作,是扩展直图而来的。”(2004:255)并认为,“它的音韵系统,与直图一样,都是当时读书音的反映”。(2004:256)耿振生先生明清等韵学通论对韵切指归的介绍与李新魁先生的观点基本一致,耿振生先生认为:“它的语音体系完全沿用直图。”不过耿先生也指出:“(韵切指归)有些字的音韵地位也和直图有所不同。”(1998:244)目前对韵切指归研究最深入的是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李钰(2008年)毕业论文清吴遐龄音系研究,李钰对光绪本韵切指归音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归纳了其声韵调系统,并对其音系性质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韵切指归反映的是语音体系承袭直图、受到洪武正韵影响的读书音。”(李钰2008:182)此论文分析深入详细,用功颇深,但因为受先入为主的观点影响,并且光绪版本很可能经过后人改动(尤其是入声韵部分,改动幅度较大),韵切指归很多重要信息及其语音特征并没有揭示出来。事实上,韵切指归虽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直图的影响,如各韵呼名,完全抄袭自直图,保留全浊声母的做法也与直图一致。不过韵切指归的主体框架,编撰思想、编撰体例,乃至音系特征,依据的是直图蓝本切字捷要韵图切韵经纬图(下文简称经纬图,直图是在经纬图的基础上,部分依据横图改编而成。有关经纬图的基本情况及其与直图的关系,详见李军2009,2010,2011a,201b,2011c),而不是直图。实际上,这一点韵切指归卷首高朝璎序也有所透露,他指出,此书乃吴氏“间取梅氏所得新安图本,广为韵切指归”。“梅氏所得新安图本”指什么?很大的可能是指直图蓝本切字捷要及其韵图经纬图。下文我们从编撰体例与语音特征两方面对韵切指归与经纬图、直图以及相关韵书的关系进行比较。二 从编撰体例、检例看韵切指归与切字捷要经纬图的关系1,韵切指归横列三十二声母,纵列平、上、去、入四声的编撰方式,以及三十二声母的内容与排列方式,沿袭的是经纬图的做法。虽然经纬图采取的是以三十二声母为经,四声为纬的方式,韵切指归采取的是以四声为经,三十二声母为纬的方式,但本质上二者并无区别,这是两书性质不同决定的。经纬图是以“汉音”拼读洪武正韵的音节结构表,因此采取了以三十二声母为经,四声为纬的方式;而韵切指归是以韵图形式编撰同音字组的韵书,内容繁多,因此只能采取四声为经,三十二声母为纬的排列方式。从三十二声母的内容与排列顺序来看,两书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经纬图第二十九位是虚设的母位,平声均有音无字,仄声位如列了字,均与第三十位微母字相同。韵切指归第二十九位同样是虚设的母位,正文中第二十九位均有音无字,母位完全可以取消。“图式”之所以列这一声母位,正是沿袭经纬图三十二声母的做法。直图三十二声母的排列虽然与经纬图大体一致,但因为依据横图改动了切字。因此三十二位声母与经纬图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直图第二十九位并不都是虚列的,“规”韵图与“江”韵图第二十九位均列了奉母字;非母与敷母没有完全合流,“规”韵图与“江”韵图第二十七、二十八位分别为非母、敷母位。2,韵切指归“图式”及其说明,是切字捷要上卷有关经纬图声母与声调特征说明的综合。韵切指归“图式”对三十二声母五音的界定,承袭的是切字捷要对各声母分属关系的说明。切字捷要上卷,编撰者孙贞对前人“七音分属”关系的界定非常不满,他根据实际语音中各组声母的读音,重新对各组声母与五音及五声的配合关系进行了界定,并特列“新证各音分属图”以及“五音总图”进行了说明。这是切字捷要最具原创性的观点之一,这些内容,直图并没有保留,而韵切指归“图式”之“各韵舌唇齿牙所属等音”与切字捷要“新证各音分属图”的内容基本一致。其卷末所附“初学读念法”所反映的各组声母与五声的搭配关系也同样与切字捷要一致。韵切指归、切字捷要三十二声母与五声、五音的分属关系比较如下:表1.切字捷要韵切指归声母与五音、五声分属关系对比声母切字捷要切韵指归五声五音五声五音一见 二溪 三群 四疑宫喉宫喉音五端 六透 七定 八泥(娘)徵舌徵舌上音九帮 十滂 十一並 十二明羽唇羽重唇音十三精 十四清 十五从 十六心 十七邪角牙角牙音十八照(知) 十九穿(徹) 二十床(澄) 二一审 二二禅商齿商齿音二三晓 二四匣 二五影 二六喻宫兼角音喉兼牙音宫兼角喉兼牙二七非(敷) 二八奉 二九 三十微羽商合音唇齿合音羽商合音轻唇音三一来半徵音兼宮半舌音兼喉半徵半舌半喉三二日半商音兼角半齿音兼牙半商半齿半牙吴氏除将帮、非组声母据传统术语仍称为“重唇音”与“轻唇音”之外,其余各组声母与五音、五声的搭配关系与切字捷要基本一致。这一方面说明,切字捷要对各组声母发音部位的认识是立足于现实语音的,因此能够得到吴遐龄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切韵指归与切字捷要有着非常明显的传承关系。韵切指归“图式”另一方面的重要内容是说明“三十二声读念法”,这实际上是切字捷要上卷“句读图”的改编。不同的是,切字捷要“句读图”精组与照组声母内部根据发音方法(塞擦音与擦音)的区别,有短暂停顿“读”,而韵切指归精组与照组声母不分“读”。切字捷要上卷“分阴阳图”指出,经纬图虽列三十二声母位,实际上分阴、阳两类。不过区分阴阳只针对平声而言,“各韵平声皆分阴阳,其仄声则俱不分阴阳”。即经纬图韵图表面上列平、上、去、入四声,实际上分阴、阳、上、去、入五调。平声只是以古音清浊区分阴阳,而仄声清浊音声母无别,故不分阴阳。韵切指归“图式”综合了切字捷要“分阴阳图”的内容。虽然韵切指归“图式”将三十二声母分为“阴”(清声母)、“阳”(次浊声母与浊擦音)与“阳中带阴”(全浊塞音塞擦音),实际上还是分为“阴”“阳”两调,“阳中带阴”与“阳”其实都是阳,只是从发音方法上进行了进一步区分而已。与经纬图一致,韵切指归也特别指出,区分阴阳“惟平声有之,上去入俱无”。这说明,韵切指归声调系统同样应当分为“阴、阳、上、去、入”五调。“上、去、入”不分阴阳,则说明韵切指归虽然保留全浊声母,实际语音中清浊音声母应当已经不分,全浊声母只是形式上保留。由此可见,韵切指归“图式”对三十二声母的说明,实际上就是切字捷要上卷有关经纬图编撰体例、语音特征说明(即相当于传统韵图检例)的综合,这为我们正确分析韵切指归语音系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3,韵切指归后附“宫、商、角、徵、羽五音编成句读以便初学读念法”,以竖列三十二声母,横列平、上、去、入四声的方式,列了“公”、“冈”、“骄”、“鸡”、“居”五韵图,分别称之为“宫韵、商韵、角韵、徵韵、羽韵”,并在各韵平声三十二声母字旁注明各组声母与五声的分属关系,这五韵图内容与直图前五韵图完全一致,而直图对这五韵的说明承袭的是切字捷要上卷“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属图”。直图前五图对五韵及三十二声母五声分属的说明,与切字捷要上卷“五音分属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切字捷要“五音分属图”以“五音歌括”的方式对五种韵母的特征进行了描写,直图前五韵图的五声说明省略了这些内容。而韵切指归“宫、商、角、徵、羽五音编成句读以便初学读念法”则部分保了这些内容,见下表。表2. 韵切指归与切字捷要五韵分属及说明内容比较韵公冈骄鸡居五韵分属及说明切字捷要公韵属宫音舌居中冈音属商音开口张骄韵属角韵舌缩却鸡韵属徵音舌点齿居韵属羽音撮口取韵切指归公韵属宫音本韵属东钟,舌居中冈音属商音本韵属江阳,口开张骄韵属角韵本韵属萧豪甚次高,齐齿呼鸡韵属徵音本韵属齐微嘻嘴皮,即舌点齿,齐齿呼居韵属羽音本韵属鱼模,撮口呼三 从韵书内容、语音特征看韵切指归与切字捷要的关系经纬图直图韵切指归均以韵母为单位列四十四韵(图),实际上直图无论韵图内容还是语音特征方面,均与经纬图有较大的区别;韵切指归与直图编撰形式上虽然有很大的一致性,但在韵书内容与语音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而韵切指归则无论编撰形式还是韵书内容、语音特征,均与经纬图具有非常大的一致性。(一)韵切指归四十四韵的韵目名称、排列顺序与直图存在差异,却与经纬图大体一致。韵切指归卷首“目录”列出了四十四韵平声韵目,除少数韵目外均系见母平声字。我们进一步将其正文所列各韵上、去、入声见母小韵首字抽列出来,作为韵目(没有见母小韵,则以每一声调第一小韵首字为韵目),与经纬图直图比较如下(为与原文一致,韵目名称及下文引用材料使用繁体字): 表3.经纬图与直图韵切指归韵目与韵次比较表经纬图韵切指归直图经纬图韵切指归直图韵目图次韵目图次韵目图次韵目图次韵目图次韵目图次公貢穀一公貢穀一公貢穀一交絞教二三交絞教二三交絞教四二弓拱供匊二弓拱供匊二弓拱供匊六歌哿箇二四歌哿箇二四歌哿箇三一雞己寄吉三雞己寄三基己寄吉四戈果過二五戈果過二五戈果過三十貲子恣櫛四貲子恣五貲子恣櫛二一嘉賈駕二六嘉賈駕二六嘉賈駕二六居舉據五居舉據六居舉據五拏絮二七拏絮二七拏絮二七姑古顧六姑古顧七姑古顧二十瓜寡卦二八瓜寡卦二八瓜寡卦二五皆解戒七皆解戒八皆解戒二四迦二九迦二九迦二八該改盖八該改蓋九該改蓋二三三十三十二九乖拐怪九乖柺怪十乖拐恠二二岡扛各三一岡掆各三一岡扛各二規詭貴十規詭儈四規詭貴十九江繈絳角三二江講絳覺三二江繈絳覺十八巾緊靳十一巾緊斳吉十一巾緊靳十光廣誑郭三三光廣桄郭三三光廣誑郭十六根艮十二根艮櫛十二根艮八庚梗更格三四庚梗更格三四庚梗更格七昆袞睔骨十三昆袞睔骨十三裩袞睔骨十五經景敬戟三五經景敬戟三五京景敬戟九鈞窘郡橘十四鈞攟捃橘十四鈞窘君橘十三觥礦國三六觥礦虢三六觥礦國十七干稈幹葛十五干稈幹葛十五干稈幹葛三四扃憬澃鼳三七扃憬澃狊三七扃炯澃鼳十四官管貫括十六官管貫括十八官管貫括三二鉤苟構三八鉤苟冓三八鉤苟構四三關慣刮十七關慣刮十六關慣刮三七鳩九救三九鳩九救三九鳩九救四四艱簡諫戛十八艱簡諫戛十七艱簡諫戛三八金錦禁急四十金錦禁急四十金錦禁急十一堅繭見結十九堅繭見結十九堅繭見結三五簪譖戢四一簪譖戢四一簪譖戢十二涓卷絹厥二十涓畎絹厥二十涓卷絹厥三三甘感紺閤四二甘感紺閤四二甘感紺閤三九驕皎叫二一驕皎呌二一驕皎叫三監減鑑夾四三監減鑑夾四三監減鑑夾四十高杲誥二二高杲誥二二高杲誥四一兼檢劎頰四四兼檢劎頰四四兼檢劎頰三六李新魁先生曾指出,韵切指归所用韵目与直图一致,“只以鸡易基,以昆易裩,以经易京”(2004:255),而韵切指归这三个平声韵目名称与经纬图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经纬图部分阴声韵有相承的入声韵;韵切指归入声韵只与阳声韵相承。韵切指归凡例第七条说,“入声收音惟遵洪武正韵”,实际上,经纬图入声韵同样遵从的是洪武正韵,因此,从入声韵的数量与入声韵的性质来看,韵切指归与洪武正韵完全一致,除“吉”韵承“巾”韵(经纬图承阴声韵“鸡”韵),“栉”韵承“根”韵(经纬图承阴声韵“赀”韵)外,韵切指归入声韵与阳声韵的相承关系也与经纬图完全一致。光绪本韵切指归中,来自古曾梗摄合口韵、古臻摄开口韵以及古深、咸摄的阳声韵,均无相承的入声韵,这说明此版本韵切指归入声韵已被改动,所反映的古入声韵尾已经合流为喉塞尾,不再与经纬图、洪武正韵表面所反映的入声韵一样,保留古入声韵尾的对立,也与韵切指归凡例第七条所说“入声收音惟遵洪武正韵”互相矛盾。从四十四韵的排列顺序来看,韵切指归与直图差异较大,而与经纬图大体一致,都是大致按古十六摄的顺序排列的,只是各摄内部稍有差异。这是韵切指归为便于与中原音韵十九韵部比较,而采取的调整做法。经纬图将古止摄合口并于蟹摄合口一、三、四等,故列蟹摄最后一韵;中原音韵将蟹摄合口一、三、四等并止摄合口,故列“齐微”部,二者语音性质并无差异。为便于比较,韵切指归将“规、诡、侩”韵分别列于“鸡、己、寄”之后,对应于中原音韵“齐微”部。古山摄一、二等字经纬图分列“干”“官”“艰”“关”四韵图,中原音韵将古山摄一、二等分为“寒山”“桓欢”两韵部,故切韵指归将经纬图四韵顺序调整为“干”“关”“艰”(以上三韵对应于中原音韵“寒山”部)“官”(对应于中原音韵“桓欢”部)。其余各韵排列顺序完全一致。(二)直图据横图改动了经纬图部分列字,因此产生了许多语音特征杂糅矛盾现象。这些现象在韵切指归中多不存在,凡直图出现矛盾对立语音特征的韵,韵切指归相对应的韵所列字语音特征多与经纬图一致。如1,中古来源相同的帮、非组声母字,直图一方面保留了经纬图的列字,另一方面,因为横图所列韵图与反映的语音特征与经纬图不一致,直图在相应韵图据横图增列了切字。因此同来源的帮、非组声母字,直图往往分列开口呼、合口呼或齐齿呼、撮口呼等不同性质的韵图,并且列字重出现象也比较多。韵切指归没有类似现象,古帮非组声母字所列韵、语音特征,大多与经纬图一致。见下表:表4.韵切指归与经纬图直图古帮非组字分韵比较中古来源声母帮组非组韵系删、山唐、江庚、耕、登庚三、清、青、蒸微、废阳直 图所列韵关艰冈光江庚觥京扃基规冈江经 纬 图所列韵关冈觥经鸡冈韵切指归所列韵关冈庚、觥经鸡冈除古曾梗摄一、二等帮组字韵切指归与直图一致,重列开口呼“庚”韵(但与直图列字不同)与合口呼“觥”韵外,其余同中古来源的帮非组声母字所列韵及小韵代表字多与经纬图一致。举曾、梗摄三四等帮组字为例(只列相关声母位列字,韵切指归则列相应声母小韵首字,下文同):经韵 扃韵 平 上 去 平 上 去帮滂並明 帮滂並明 帮滂並明 帮滂並明 帮滂並明 帮滂並明经 纬 图兵娉平明 丙頩匕茗 柄聘凭命 切韵指归兵竮平明 丙頩竝茗 柄聘病命 直 图兵砰平明 丙頩匕茗 柄聘凭命 丙頩並酩 病命古非组声母字所列韵韵切指归与经纬图完全一致,没有重列两韵的现象,第二十九位同样均为虚设,举古止蟹摄非组声母字所列韵比较如下: 鸡(基)韵 规韵平 上 去 平 上 去非奉微 非奉微 非奉微 非奉微 非奉微 非奉微 经 纬 图非肥微 匪陫尾尾 費吠未未 韵切指归非肥微 斐陫尾 費吠未 直 图非肥微 匪陫尾尾 費吠未未 非霏肥微 匪斐膹尾 廢肺吠匕2, 部分同中古来源的字,直图根据声调不同,分列不同性质的韵图,如古唐韵端、精组字,古咸摄开口二等知庄组字、古蟹摄帮组字等。韵切指归不存在类似现象,除蟹摄二等帮组字外,所列韵多与经纬图一致,列表对比如下: 表80. 中古来源声母知庄组帮组端组精组韵系咸、衔皆、佳、夬唐开口唐开口声调平、去上、入平、上去平上去上去平、上、去去直 图所列韵图监甘皆乖冈光冈光经纬图所列韵图甘皆冈冈韵切指归所列韵甘乖冈冈举古咸摄二等知庄组字为例,比较如下(只列相关声母字):甘韵 监韵平 上 去 入 平 上 去 入照穿床审禅 照穿床审禅 照穿床审禅 照穿床审禅 照穿床审禅 照穿床审禅 照穿床审禅 照穿床审禅经 纬 图詀攙讒衫 斬旵嵁匕 蘸懺匕釤匕 劄插匕霎匕 韵切指归詀攙讒衫 斬旵湛 蘸懺儳釤 臿霅歃 直 图 旵嵁 劄插霎 詀攙讒衫 蘸懺儳衫 3,直图存在通摄一等端组字列齐齿呼“弓”韵图,古臻摄开口三等知组声母字列端组声母位,以及同一字在同一韵图或不同韵图重出的现象。这些现象在经纬图中不存在,在韵切指归中同样不存在。(三)韵切指归对部分韵所列小韵读音说明与经纬图相对应韵图的附注内容完全一致。经纬图是一部以“汉音”来拼切洪武正韵的韵图(关于经纬图与洪武正韵的关系,笔者另有专文讨论),为了尽可能完整的展现洪武正韵各小韵,在韵图编撰方面,经纬图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洪武正韵的特点。一方面根据洪武正韵分韵列字,另一方面在上卷“辨讹”及相关韵图中,以附注的形式指出韵图列字与实际“汉音”的差异,为我们分析韵图的实际读音提供了线索。这些附注主要出现在列古开口二等见系字的“艰”“交”“兼”韵图及通摄三等“弓”韵图中。除“弓”韵图外,其余三韵图附注内容直图都没有保留,因此这些韵图的语音性质,直图与经纬图有很大差异,也是引起直图语音杂糅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韵切指归在编撰过程中,如没有参照经纬图,而只是依据直图,这些内容就不可能出现在相关韵中。但是韵切指归以上四韵,都有对本韵相关列字在“汉音”实际语音中读音的说明,且内容与经纬图四韵图附注完全一致。只不过韵切指归中,这些内容出现在以上四韵韵目的“口法”之后。比较如下:表5.经纬图“弓”“艰”“交”“监”四韵图附注与韵切指归四韵口法说明比较韵(图)经纬图韵切指归弓本圖首句四聲,惟窮字合韻,餘及縱從等字若照漢音當屬公韻。今洪武等韻收在本韻,則讀弓字似扃字之類方合,注見辨訛。本韻首句四聲,惟窮字合韻,餘及縱從等字若照漢音當屬公韻。今依洪武等韻屬在本韻,則讀弓字似扃字之類方合。艰本圖首句四聲及閑限莧瞎等字,若照漢音當屬堅韻。 今洪武等韻收在本韻,則讀艱字似干字之類方合,注見辨訛。本韻首句四聲,及閑限莧瞎等字,若照漢音當屬堅韻。今洪武等韻收在本韻,則讀艱字似干字之類方合。交本圖首句四聲及孝效等字,若照漢音當屬驕韻。今洪武等韻收在本韻,則讀交字似高字之類方合, 注見辨訛。本韻首句四聲及孝效等字,若照漢音當收驕韻。今洪武等韻收在本韻,則讀交字似高字之類方合。监本圖字照依漢音多屬兼韻,今洪武等韻收入覃韻,則讀監字似甘字之類方合,注見辨訛。本韻若照漢音多屬兼韻,今洪武等韻收入覃韻,則讀監字似甘字之類方合。这表明,韵切指归在编撰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参照了经纬图。我们在分析韵切指归所反映的实际语音的过程中,这些内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四韵切指归的音系特征与经纬图的比较(一 )韵切指归的声母、声调系统特征与经纬图基本一致韵切指归与经纬图一样,表面上列了三十二声母位,实际上都只有三十一声母位。但经纬图上卷“辨讹”及韵图列字体例明确反映,韵图所反映的实际汉音中,只有二十声母,全浊声母清化,非敷奉母合流,影喻疑母合流。韵切指归则完整保留了古全浊声母,非(敷)母与奉母不混,疑母与影喻母不混。只是在“嘉”韵平、上、去声喻母中,与经纬图一样列了疑母小韵“牙”“雅”“讶”,反映了疑母与喻母合流的迹象。因此单纯从韵切指归正文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其声母系统共有三十一个(如将疑母与喻母合流则还有三十个)。不过,我们分析明清韵书韵图的实际语音系统,单纯从其表面列字,很难得出真实可信的结论。清代实际语音中,除南方吴、湘方言外,其它地区,尤其是官话方言语音已不可能保留全浊声母。韵切指归保留全浊声母与其它韵书一样,只是从学术传统观念出发,遵循历代韵书分辨清浊的通行做法。其实际语音声母系统的特点,我们还要结合韵书相关编撰说明,去寻找研究其音系特征的线索。卷首“图式”,吴氏将三十二声母分为三类,即“阴”“阳”“阳中带阴”,其中“白圈为阳(即次浊音及邪母与禅母),黑圈为阴,又黑白相兼(即全浊声母字,不含邪、禅二母)为阳中带阴,然非纯阳之字,出口有三分阴,收音七分阳也。阴阳字惟平声有之,上去入俱无。盖平声清,仄声浊故也”。这几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首先,吴氏指出,三十二声母实际上分为“阴”“阳”两类,“阳”包括“阳”与“阳中带阴”。平声“阴”“阳”之别,当是调值不同,调类的分化。而“平声”全浊擦音邪母、禅母与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分为两类,当是反映发音方法的差异。“阳中带阴”说明古平声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读音与清塞音、塞擦音声母相同(当与古全浊擦音声母不同,具有送气特征),声调为阳调,即所谓“出口有三分阴,收音七分阳”。其次,如果“平声分阴阳”不是声调区别,而是声母清浊区别,即实际语音中还保留全浊声母,那么吴氏所说“阴阳字惟平声有之,上去入俱无”,则表明实际语音中,只有平声才保留全浊声母,仄声没有保留全浊声母。这显然不符合语音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特征。因此,“阴阳字惟平声有之,上去入俱无”,一方面说明实际语音中全浊声母已经清化;另一方面说明实际语音中,平声分化为阴阳两类,而仄声没有分化。韵切指归的实际语音中,声调系统共分为“阴、阳、上、去、入”五调。既然韵切指归实际语音中全浊声母已经清化,那么塞音塞擦音清化以后是读送气音还是不送气音?吴氏没有明确说明,韵书也没有明确反映,姑存疑。韵切指归仄声不分阴、阳,则平声有阴阳之别的影母与喻母,非(敷)母与奉母当已经合流。因此,韵切指归实际语音中,声母系统实质上只有二十一声母(如果疑母与影、喻母合流,则只有二十声母),这一声母系统与经纬图汉音音系完全一致。除全浊声母清化规律存疑外,韵切指归声母系统的特征与经纬图也基本一致。(1)古知、庄、章组声母与洪、细音韵母相拼的特点及拼合规律一致。与经纬图相同,韵切指归古知、庄、章组声母合流,并且均与洪细音韵母相拼,拼合规律一致,大致为:古知二庄组声母与洪音韵母相拼,知三章组声母与细音韵母相拼。比较如下(以舒声韵母为例): 表83.经纬图与韵切指归知庄章组声母与韵母拼合关系的比较韵摄经纬图韵切指归韵摄经纬图韵切指归韵母声母韵母声母韵母声母韵母声母通公uN知三章庄日+关uan知二庄+涓yEn知三章日+江宕光uaN知二庄二三+效交au知二庄二+江iaN知三章日+骄iau知三章日+止蟹赀庄章日止开三+假拏a知二庄二+鸡i知三章蟹开三+瓜ua知二庄二+规uei知三章日+迦iE章日+皆Ei庄蟹开二+曾梗庚N知二庄二+乖uai庄蟹合二+经iN知三章日遇姑u庄三+流钩u庄三+居y知三章日+鸠iu知三章日+臻根n庄开三+深簪m庄三+巾in知三章日+金im知三章日+钧yn知三章日+咸监am知二庄二+山艰an知二庄二+兼iEm知三章日+坚iEn知三章日+除古通摄三等知三章组、日母字,古止摄开口三等章组、日母字,古止摄合口三等知章组、日母字读洪音韵母外,来源于其它韵摄的知三章组日母字韵母均为细音,知二庄组字韵母均为洪音。(其中“皆”韵、“艰”韵,“交”韵,“监”韵知二庄组字韵母为洪音,见下文讨论)(2)韵切指归唇音声母与开、合口呼,或齐齿呼相拼的规律,与经纬图亦大体一致,不同之处只有以下几方面:1,古蟹摄二等帮组字,经纬图列“皆”韵图,韵母为开口洪音,韵切指归列“乖”韵,韵母为合口呼。2,古曾梗摄一二等帮组声母字,经纬图列“觥”韵图,韵母为合口洪音;韵切指归大部分古曾梗摄一二等帮组声母字亦列合口呼“觥”韵,且小韵代表字基本上与经纬图切字一致,但少部分列开口呼“庚”韵,分别为 “砰”“朋”“瞢”三个平声小韵,以及上声“”小韵、去声“懵”小韵。(二) 韵切指归韵母系统特征与经纬图大体相同,入声韵母的来源与对立特征亦完全一致。韵切指归与经纬图相同,均以韵母为单位,列四十四韵(图)。不过,经纬图表面上列四十四韵图,但参考上卷“辨讹”以及相关韵图附注可知,经纬图所反映的实际语音中只有四十二韵母(舒声韵母)。其中“交”、“监”韵图是兼顾洪武正韵的音系结构而虚列的。这些韵图中的见、晓组声母位所列古开口二等见系字,依“汉音”实际读音已经与同摄三四等字读音相同。“艰”韵除列了山摄开口二等见系字外,还列了开口一等与二等知庄组字,其中见系字在汉音中读细音,一等字及二等知庄组字读洪音。直图据横图将“艰”韵注为齐齿呼,混淆了本图韵母的性质。“交”“监”“艰”三韵的性质,韵切指归与经纬图一致。韵切指归在这三韵韵目“口法”后,保留了经纬图三韵图后的附注内容,明确指出了这三韵所列见系声母小韵当读为细音。不过这三韵所列小韵与经纬图还有一定的出入,并且吴氏还据直图注明这几韵为齐齿呼(“交”韵),齐齿捲舌呼(“监”韵、“艰”韵),因此几韵所列字(包括一等字及二等庄组字)的性质,学者多处理为细音(如李钰2008)。韵切指归与经纬图“交”“监”“艰”三韵图所列字比较如下(经纬图附注及韵切指归口法见上文):交韻圖平经 纬 图交敲 鐃 包胞袍茅 哮爻坳 韵切指归交敲 鐃 包泡庖茅 嘲巢梢 哮爻坳 上经 纬 图絞巧匕齩 撓 飽砲鞄卯 澩澩拗匕 韵切指归絞巧齩 橈 飽鮑卯 爪煼 拗 去经 纬 图教敲匕樂 鬧 抱砲疱貌 孝效匕 韵切指归教敲樂 鬧 豹砲鉋貌 罩鈔櫂稍 孝效 艱韻圖平经 纬 图艱慳顏 單灘壇難 斒 飱残 潺刪 閑黫 蘭韵切指归艱慳顏 單灘壇難 斒 餐残珊 潺山 閑黫 蘭上经 纬 图簡齦匕眼 亶坦袒赧 儧散匕 盞產匕汕匕 限限 懶韵切指归簡眼 亶坦但赧 儧瓒伞 盞剗棧汕 限 嬾去经 纬 图諫鴈 但炭襢難 瓣 贊粲匕散匕 棧鏟匕訕匕 莧莧晏匕 爛韵切指归諫鴈 旦炭惮難 瓣 贊粲瓒散 鏟棧訕 莧晏 爛入经 纬 图戛揭匕 妲闥匕捺 拶攃囋薩匕 扎察殺匕 瞎轄軋匕 辣韵切指归戛楬 妲闥達捺 拶礤囋薩 札察殺鍘 瞎轄軋 辣監韻圖平经 纬 图監嵌喦 諵 咸黯 韵切指归監嵌喦 儋坍談諵 慙三 咸 藍上经 纬 图減匕 喊豏黯匕 韵切指归減槏 膽倓啖 喊豏黯 覽去经 纬 图鑑歉匕顑 諵 譀陷匕 韵切指归鑑 擔倓淡 埿 暫三 譀陷韽 濫 入经 纬 图夾恰匕 笝 呷洽鴨匕 韵切指归夾恰 榻 劄箑 呷洽鴨 韵切指归“艰”韵列字与说明均与经纬图相同,所列字韵母性质亦当与经纬图一致。不过,韵切指归“交”、“监”两韵说明与经纬图一致,列字稍有出入。其中“交”韵列了古效摄知庄组二等字,“监”韵列了古咸摄一等谈韵端精组字。同时韵切指归据直图指出这两韵母性质为“齐齿呼”“齐齿捲舌呼”。那么这两韵所列效摄二等知庄组字与咸摄一等端精组字韵母性质是否为“细音”?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韵切指归已明确指出这两韵所列见系字,据洪武正韵当读如“高”韵、“甘”韵,说明所列其它声母字韵母也当与“高”韵、“甘”韵相同,其性质为洪音,而不应当为细音;另一方面,如果“监”韵所列古咸摄一等谈韵字,据所注呼名确定其韵母为细音,怎么解释古咸摄开口二等知庄组字列“甘”韵,韵母为洪音?合理的解释是,实际语音中,这两韵所列字除见系字韵母读细音外,其它声母字韵母都读洪音。吴氏之所以将古肴韵字列“交”韵,将古咸摄一等谈韵端精组字列列“监”韵,应当是为了更多的展现传统韵书音,即古效摄一、二等韵,古咸摄一等重韵之间的对立。实际上,韵切指归将古肴韵字列“交”韵,将古咸摄一等谈韵端精组字列“监”韵,沿袭的就是洪武正韵分韵列字的做法。韵切指归中,“交”、“高”两韵同样是虚列的。韵切指归四十四韵呼名都是抄袭自直图,而直图也是机械搬用横图,因此,我们在分析韵切指归各韵韵母性质的时候,这些呼名只能作为为参考,而不能作为依据。古开口二等见系字韵母产生i介音现象,在经纬图中存在例外现象,除梗摄开口二等字外,古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同样没有产生i介音的现象。经纬图中这些字与知二庄组字,以及蟹摄开口一等泰韵端组字同列“皆”韵图,上卷辨讹以及“皆”韵图附注也没有对所列开口二等见系字读音的说明,因此“皆”韵韵母性质当为洪音。韵切指归“皆”韵列字大体一致,既列了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也列了开口二等知庄组字。不同的是,韵切指归将二等帮组列在了“乖”韵,同时也没有列古泰韵端组声母字。“口法”中据直图将这一韵注为“齐齿呼”,因此李钰将这一韵所列字韵母均拟为齐齿呼iai(2008:86)。我们认为,这一拟音值得商榷。古知二庄组字在经纬图以及韵切指归其它韵中均读为洪音,“皆”韵所列古蟹摄二等知庄组字韵母也当为洪音。并且韵切指归与经纬图一样,在平声与去声来母位均列了一等字“唻”“赖”,将这一韵拟为细音,很难解释这些列字现象。因此,韵切指归表面上列四十四韵,实际上也只有四十二韵母,韵母类别、性质、来源与经纬图大体一致。除以上三韵列字的差异外,韵切指归与经纬图韵母系统还存在其它两方面的细微差异:(1)经纬图古果摄一等字只有唇、牙、喉音保留开合对立;古戈韵舌音与歌韵合流,同列“歌”韵。韵切指归比较完整的保留了古果摄一等开合对立的特征,但不彻底,“歌”韵上声仍列了古戈韵一等舌齿音字。(2)古曾梗摄一二等帮组声母字,经纬图列合口呼“觥”韵图,韵切指归除据经纬图列“觥”韵外,还在“庚”韵列了少数古曾梗摄一二等帮组声母字。从韵书所列小韵来源以及韵母类别与性质来看,韵切指归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