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以变化求发展 靠发展保生存.doc_第1页
水利工程论文-以变化求发展 靠发展保生存.doc_第2页
水利工程论文-以变化求发展 靠发展保生存.doc_第3页
水利工程论文-以变化求发展 靠发展保生存.doc_第4页
水利工程论文-以变化求发展 靠发展保生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论文-以变化求发展靠发展保生存摘要:“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是一句永恒的真理。“穷则思变”,正应正了这一至理明言。“只有变化才能发展发展本身就是求变;也只有发展才能保住生存的空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更证明了这一点。都江堰的创建与发展同样遵循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关键词:发展都江堰“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是一句永恒的真理。“穷则思变”,正应正了这一至理明言。“只有变化才能发展发展本身就是求变;也只有发展才能保住生存的空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更证明了这一点。都江堰的创建与发展同样遵循这一历史发展规律。一、都江堰的创建关于创建都江堰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于蜀,蜀守冰凿离碓(今宝瓶口),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由此可见,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辟沫水之害,主要功能就是防洪;“此渠皆可行舟”,说明它的第二个功能为航运;“有余则用溉浸”,更说明其灌溉只为附加效益,并非其初衷。东汉末年,应劭在其所著风俗通上记载:“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说明其当时的灌溉面积约为现在的15万亩。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上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乃壅江作堋(今鱼嘴);穿郫江(今柏条河)、检江(今走马河),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在上面的几个记载中,除李冰的年代稍有出入外,其它基本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当时的都江堰,实际上只有鱼嘴和宝瓶口两大主体工程。二、都江堰的发展简史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1年):蜀郡郡守庐江郡文翁“穿湔江口”,沟通了蒲阳河与清白江,增加了清白江的灌溉用水;“溉灌繁(今新繁)田千七百顷”,使蜀郡“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更加富裕安定。东汉时期:“县有望川源,凿石二十里,引取郫江水溉广都田(今双流县)”,使都江堰灌区向成都西南方向发展。三国时期:“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至此,都江堰即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唐太宗贞观元年:新唐书高俭传载“高俭,字士廉,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旧唐书高士廉传也载“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高俭开支渠,进一步扩大了灌区。唐高宗龙朔时期:彭州蒙阳郡导江县“有侍郎堰(即今飞沙堰),其东百丈堰,引江水以溉彭益田,龙朔中筑”。至此,才有关于飞沙堰的记载,都江堰的三大工程才基本成型。唐武则天时期:“长史刘易从决唐昌沲江,凿川派流,合堋口土良歧水,溉九陇(今彭州天彭镇)、唐昌(今郫县唐昌镇)田”。进一步扩大了灌区。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章仇兼琼开元中为益州长史二十八年改采访使,开通济堰,自新津邛江口引渠南下,百二十里至眉州(今眉山县)西南入江,溉田千六百顷。”北宋太祖乾德五年:“离堆之趾,旧钅免石为水则。则盈一尺,至十而止。水及六则,流始足用。过,则从侍郎堰减水河泄而归于江。岁作侍郎堰,必以竹不绳,自北引而南,准水则第四以为高下之度。”至此,有了离堆水则的记载,当时的水则,不仅用于量水,也是修治飞沙堰高低的标准。北宋哲宗元礻右时期至徽宗大观年间,进一步健全并加强了岁修监督力度。南宋度宗咸淳二年,“李秉彝,字仲常,通州潞县人。至元丙寅岁(1266年)中台察其能,奏授陕西按察副使,巡行灌州。灌故有李公堰,当三江口,遇水忄票悍则坏,岁调夫修完,为民病。秉彝谓宜筑之坚,督有司三月堰成。自是大水至,冒堰上行,无壅亦无坏,民利赖之。”石砌都江堰渠首,使都江堰的堰工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元惠宗至元元年,吉当普认为分水鱼嘴位居河中,顶冲激流,最容易破坏,为了一劳永逸,他用了一万六千斤铁铸成一个大铁龟作鱼嘴,并在鱼嘴前埋铁柱,以抵挡水流的冲击和防止流送木材与木筏对鱼嘴的碰撞,对都江堰渠首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改造。明孝宗弘治三年,四川巡抚都御史丘鼐深知都江堰无专人管理的弊端,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陈以利害,请求设官员专门负责都江堰工程的维修管理,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至此,都江堰真正成了有专门管理机构的水利工程。明武宗正德年间,水利佥事卢翊认为用铁石法治理都江堰工程,过于浪费,又不深淘河滩,遂改用传统的笼石法对都江堰进行了大修,并重刻宝瓶口水则,以观测宝瓶口的水位变化。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施千祥铸铁牛鱼嘴,并在铁牛身上铭文:“问堰口,准牛首;问堰底,寻牛趾;堰堤广狭顺牛尾,水没角端诸堰丰,须称高低修减水。”使铁牛起到量水、修堰的作用。明神宗万历三年,“江大溢,堰尽坏。”巡按都御史郭庄,水利佥事杜诗大修都江堰,“增以铁柱,令寻牛趾而浚之。”“又树柱以石,护岸以堤,水遇重则力分,而安流则堰固,大都仿古云。”“灌溉千里,民咸歌颂。”清世宗雍正六年,设水利同知专管都江堰。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都江堰河底有卧铁一条,志淘滩之规则,每岁安放无定,乃添置2丁字铁桩一、柱一,至次年丙戌(1766年)淘挖,依照不认向趾,乃加长链缚铁桩,使无移动,竖石北山凤栖窝为标记,按丈尺了然矣。”卧铁在凤栖窝基本固定下来。四川总督阿尔泰认为都江堰每年淤塞,是因为“堰底不坚固”,便令岁修时,“视往岁加深三尺,坚筑石坝于堰底。又令沿山一带上游筑堰蓄水,以利灌溉。”在都江堰上游筑堰蓄水调峰以利灌溉的思想便已形成。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经过多次现场勘测,认为都江堰用竹笼堤“岁修累甚”,便向朝廷奏请拨款大修都江堰。此次大修将都江堰分水鱼嘴、内江仰天窝鱼嘴、蒲柏河鱼嘴和人字堤全部改用条石修筑,条石之间用铁锭互相闩住,并用桐油、石灰、糯米汁嵌缝。同时还石砌堤岸一万二千余丈,修建白马槽、平水槽等导水、泻水工程,疏淘内、外江干流及江安河入口段等被淤塞河道。次年(1878年)五月,岷江洪水暴发,都江堰渠首各工程遭到冲损,金刚堤多处决口,飞沙堰长一百三十丈的堤埂几乎冲毁殆尽。同年十一月,丁宝桢等“自备经费,仍将所砌石堤全部拆尽,照旧改为笼石堆砌”。民国三年,四川巡按陈廷杰以都江堰事关民生,电告北京中央政府,成立都江堰水利工程局,并经财政部核准,动支国币30万元,分年大修都江堰,于民国7年(1918年)完工。民国六年(1917年),开挖官渠堰(今人民渠)。民国十三年(1924年),水利知事官兴文根据当时水势变化认为“堰当下移二百公尺以杀水势。”在岁修时,遂将鱼嘴下移,深挖基础,用条石将鱼嘴砌成椭圆形,并在前“置竹笼,长九十尺,宽四十尺,仍椭圆以劈春水。内置梅花桩,以出笼五尺为度,浮木漂击之患可除”。还在鱼嘴两旁修笼防护辅助工程,并在内江凤栖窝河床安放卧铁一根(该鱼嘴于1929年7月被洪水冲毁)。民国22年(1933年),叠溪地震,堵塞岷江,溃决后洪水成灾。此次洪水将都江堰渠首的韩家坝、安澜索桥、新公鱼嘴、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冲毁。致使江安河引水口由木观音下移至外江新渡口的张家湾(下移6千米)。次年(1934年),在修复都江堰渠首水毁工程中,水利知事周郁如“以鱼嘴为内外江分水要键,复用条石砌筑鱼嘴全身,并用水泥砌座。因基础未深关系,仍被冲毁。”民国24年,川政统一,设四川省水利局,专管都江堰渠首工程,将都江堰分水鱼嘴西移约十米,紧靠外江桥墩,深挖基础,安设地符,上用卵石砼浇筑成顺水流线型新工鱼嘴,同时加固了百丈堤、金刚堤和飞沙堰;淘挖凤栖窝河床时,在原卧铁旁设铜质水准基点(又称铜标),用作淘挖凤栖窝河滩的深度及修筑飞沙堰坝顶高度的标准。对都江堰进行了大修。1949年7月,岷江洪水暴发,渠首洪峰流量达4430m3/s,宝瓶口水位18.8划,洪水将都江堰分水鱼嘴前的护笼全部冲毁,鱼嘴后堤埂也被冲垮,百丈堤毁100多米。外金刚堤冲刷成一新河,外江河口右岸石埂被冲毁,沙黑总河至小罗堰一带淤塞,沙黑河进水困难。二王庙顺水埂被冲毁,飞沙堰、人字堤溃决,青城桥上下石埂仅存60余尺。外江黄家河心、秦家渡、陶家湾堤岸溃决,洪水冲入黑石河、江安河。同年12月,为抢修都江堰渠首工程,特设立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协助下对都江堰渠首工程进行了抢修。次年3月底,抢修工程全部完工。4月,撤消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立都江堰管理处,负责都江堰灌区的岁修、灌溉和防洪等工作。1952年,修建了蒲阳河、柏条河节制闸(各三孔,共六孔);1963年12月,都江堰管理处将该闸扩建为7孔(蒲阳河4孔)。1953年,修建了走马河节制闸;1958年11月,改建江安河引水口至内江走马河闸右侧并列取水。至此,在外江左岸引水的干渠全部纳入内江水系,在外江右岸取水的干渠全部纳入沙黑羊总河,外江成为单一的行洪河道。1961年,由于鱼嘴电站的下马,为恢复都江堰河床的原有面貌,将内、外江分水鱼嘴前的木桩夹卵石护基工程,改为砼基础和浆砌卵石护面,并向上游延长50米,同时将沙黑总河引水口右移20米,将进水口由26米扩宽为30米。同年11月,修建了沙沟河与黑石河分水的漏沙堰节制闸,并将沙黑总河口的分水鱼嘴改回原位置,河口宽度仍恢复为24米,改木桩竹笼鱼嘴为钢筋砼鱼嘴;同时,为控制岷江洪水主流,使大量泥沙排向外江,在百丈堤河心修筑了100米长的浆砌卵石顺坝,将岷江河床分为120米宽的主河漕和45米宽的小河漕,并把铅丝笼堤改为砼基础的浆砌卵石堤。为了保证都江堰内江岁修断流期间供应成都地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1962年11月1964年6月,在都江堰渠首建成了工业引水暗渠。该暗渠进水闸在外江金刚堤尾部右侧,流经飞沙堰尾端(平交)绕离堆公园至走马河口,走马闸前和蒲柏闸后用暗渠沟通。1964年7月,岷江洪水将都江鱼嘴护脚埂冲毁,鱼嘴后分水埂冲断,二王庙顺水埂大部分被冲毁,飞沙堰坝冲毁三分之一,人字堤溢洪道部分冲毁,外金刚堤的工业引水渠进水闸及闸房被冲毁,沙黑河口淤塞,内江凤栖窝河床淤塞。在洪后修复中,都江堰管理处将内江飞沙堰坝改为纵横相隔20米设一道高2.5米,厚40厘米的砼隔墙,中填大卵石,再用浆砌3040厘米的卵石护溢流坝面,以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