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LS 0010 S-2014 济南老来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保健食品 老来寿牌蜂胶紫苏籽油软胶囊.doc_第1页
QLLS 0010 S-2014 济南老来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保健食品 老来寿牌蜂胶紫苏籽油软胶囊.doc_第2页
QLLS 0010 S-2014 济南老来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保健食品 老来寿牌蜂胶紫苏籽油软胶囊.doc_第3页
QLLS 0010 S-2014 济南老来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保健食品 老来寿牌蜂胶紫苏籽油软胶囊.doc_第4页
QLLS 0010 S-2014 济南老来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保健食品 老来寿牌蜂胶紫苏籽油软胶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LS 0010S-2014 Q/LLS济南老来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LS 0010S-2014保健食品老来寿牌蜂胶紫苏籽油软胶囊 2014-02-20发布 2014-03-02实施济南老来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9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严格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济南老来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祺、李艳、李超。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老来寿牌蜂胶紫苏籽油软胶囊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保健食品老来寿牌蜂胶紫苏籽油软胶囊的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是以蜂胶、紫苏籽油、蜂蜡、明胶、纯化水、甘油、二氧化钛、焦糖色为主要原料,经粉碎、混合、均质、压丸、干燥、包装等主要生产工艺制成的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老来寿牌蜂胶紫苏籽油软胶囊。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T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6 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6783 食品添加剂 明胶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817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GB 16740 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 17405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T 24283 蜂胶SB/T 10190 蜂蜡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YBB 00122002 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YBB 00152002 药品包装用铝箔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3 技术要求3.1 原辅料3.1.1 蜂胶、紫苏籽油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3.1.2 明胶应符合GB 6783的规定。3.1.3 蜂蜡应符合SB/T 10190的规定。3.1.4 甘油、二氧化钛、纯化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3.1.5 焦糖色应符合GB 8817的规定。3.2 生产工艺原料粉碎过筛混合压丸干燥成品检验入库。3.3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指标项 目指 标色 泽外观棕色;内容物呈棕黑色或棕褐色滋味与气味内容物具本品固有的滋味、气味性 状软胶囊,囊体完整,无破损;内容物为油性糊状物杂 质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3.4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3.5 标志性成分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标志性成分指标项 目指 标总黄酮(以芦丁计),g/100g 3.5-亚麻酸,g/100g 353.6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项 目指 标灰分,% 5.0崩解时限,min 60酸价,mgKOH/g 5.0过氧化值,g/100g 0.25铅(以Pb计),mg/kg 1.5砷(以As计),mg/kg 1.0汞(以Hg计),mg/kg 0.3六六六,mg/kg 0.2滴滴涕,mg/kg 0.2表3 理化指标3.7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微生物指标项 目指 标菌落总数,cfu/g 1000大肠菌群,MPN/100g 40霉菌,cfu/g 25酵母菌,cfu/g 2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3.8 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4 食品添加剂4.1 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及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公告的规定。5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7405的规定。6 检验方法6.1 感官检验取10粒产品,将其置于洁净无色透明的玻璃盘中,于自然光或相当于自然光的室内,用触觉鉴别其组织状态,视其色泽、杂质,嗅其气味,品其滋味。6.2 理化检验6.2.1 灰分按GB 5009.4规定的方法测定。6.2.2 酸价、过氧化值按GB/T 5009.56规定的方法测定。6.2.3 砷按GB/T 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6.2.4 铅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6.2.5 汞按GB/T 5009.17规定的方法测定。6.2.6 六六六、滴滴涕按GB/T 5009.19规定的方法测定。6.2.7 崩解时限检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附录 A崩解时限检查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6.3 功效成分检验6.3.1 总黄酮(以芦丁计)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6.3.2 -亚麻酸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6.4 微生物检验6.4.1 菌落总数按GB 4789.2规定的方法检验。6.4.2 大肠菌群按GB/T 4789.3规定的方法检验。6.4.3 霉菌和酵母菌按GB 4789.15规定的方法检验。6.4.4 致病菌分别按GB 4789.4、GB 4789.5、GB 4789.10、GB/T 4789.11规定的方法检验。6.5 净含量检验 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进行。7 检验规则7.1 组批同一班次,同一条生产线生产的包装完好的同一种产品为一组批。7.2 抽样每一批按千分之一的比例随机抽样或每批采样量不得少于300粒。7.3 检验7.3.1 出厂检验7.3.1.1 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净含量、灰分、标志性成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7.3.1.2 产品出厂每批产品须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7.3.2 型式检验7.3.2.1 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 新产品投产前;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更换设备、主要原辅材料或更改关键工艺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停产半年及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3.2.2 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的规定的全部项目。7.4 判定规则7.4.1 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判该批产品为合格产品。7.4.2 微生物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其他项目如有一项以上(含一项)不合格,应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若复验项目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产品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 7718、保健食品标识规定及相应要求的规定。8.2 包装8.2.1 产品内包装应符合YBB 00122002、YBB 00152002的规定。8.2.2 产品外包装为瓦楞纸箱,应符合GB/T 6543的规定。8.2.3 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美观、无异气味,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8.3 运输 8.3.1 产品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污染,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8.3.2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扔摔、撞击、挤压。8.4 贮存8.4.1 产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成品库中,离地离墙存放。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混储。8.4.2 产品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运输贮存,保质期为24个月。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志性成分检测方法A1 总黄酮A1.1 试剂a) 聚酰胺粉b) 芦丁标准溶液: 称取芦丁,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即得50g/ml。c) 乙醇:分析纯。d) 甲醇:分析纯。A1.2 分析步骤A1.2.1 试样处理:称取一定量的试样,加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后,超声提取20min,放置,吸取上清液1.0ml,于蒸发皿中,加1g聚酰胺粉吸附,于水浴上挥去乙醇,然后转入层析柱。先用20ml苯洗,苯液弃去,然后用甲醇洗脱黄酮,定容至25ml。此液于波长360nm测定吸收值。同时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标准曲线,求回归方程,计算试样中总黄酮含量。A1.2.2 芦丁标准曲线: 吸取芦丁标准溶液:0、1.0、2.0、3.0、4.0、5.0ml于10ml比色管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于波长360nm比色。求回归方程,计算试样中总黄酮含量。A1.3 计算和结果表示: 式中: X 试样中总黄酮的含量,mg/100g; A 由标准曲线算得被测液中黄酮量,; M 试样质量,g; V1 测定用试样体积,ml; V2 试样定容总体积,ml。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A2 -亚麻酸A2.1试剂 所用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 a) 正已烷:沸点68.7。 b) 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称取28gKOH溶于1000mL甲醇。 c) 三氟化硼甲醇溶液(1+4):取40%三氟化硼乙醚溶液1份,加甲醇4份,混匀即可。 d) -亚麻酸甲酯99.0%。 e) 标准储备液称0.0250g的-亚麻酸甲酯标准品,分别用正已烷溶解,并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混匀,浓度分别为1.0mg/mL。 f) 标准使用液分别取-亚麻酸甲酯标准储备液各5.0mL置于10mL的容量瓶中,混匀,-亚麻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的含量为0.5mg/mL。 h) 无水乙醚i) 取用水洗去泥的海砂或河砂,先用盐酸(1+1)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氢氧化钠溶液(240g/L)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经1005干燥备用。A2.2 仪器与设备 1) 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FID)检测器。 2) 数据处理机,或积分仪。 3) 分析天平:1/10000。 4) 加热式磁力搅拌器。5) 标准磨口烧瓶(50mL)和直形冷凝管。6) 索氏提取器。 A2.3 分析步骤 A2.3.1 试样制备A2.3.1.1脂肪的提取称取5.00g10.00g,至于蒸发皿中,加入约20g海砂于沸水浴上蒸干后,在1005干燥,研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皿及附有试样的玻棒,均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并将棉花放入滤纸筒内。将滤纸筒放入脂肪抽提器的抽提筒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量的接收瓶,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三分之二处,于水浴上加热,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断回流提取,一般抽提6h-12h。然后取下接收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接收瓶内剩1mL-2mL时在水浴上蒸干,再于1005干燥2h,放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恒重。 A2.3.1.2皂化 称取0.100g油脂(或脂肪)和磁力搅拌子一并放入50mL磨口烧瓶中,加入4mL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上部连接回流冷凝管,并固定于磁力搅拌器上,由冷凝管上口向溶液中导入氮气;使反应瓶中始终充满氮气。开启磁力搅拌器,并加热使反应液保持655,搅拌回流约15min。 A2.3.1.3甲酯化 从冷凝管上部加入4mL三氟化硼甲醇溶液,搅拌(655),回流约2min,冷至室温,从冷凝管上部加入5mL正已烷继续搅拌5min,移去冷凝管,加入5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摇动数分钟,转椅至25mL分液漏斗中分离水与有机相,再加3mL正已烷洗水相,分离,弃水相,合并有机相并定容至10mL(浓度低时吹氮浓缩至1.0mL)。供测定用。 A2.3.2 气相色谱参考条件 A2.3.2.1色谱柱:FFAP(改性聚乙二醇20M,30m0.25mmi.d.0.25m)。 A2.3.2.2柱箱温度:215。 A2.3.2.3进样口温度:250。 A2.3.2.4检测器温度:260。 A2.3.2.5氮气:50mL/min,30:1分流;氢气:45mL/min;空气:500mL/min。 A2.3.3 定性分析 在上述仪器条件下,分别取标准使用液和试样测定液1.0L,注入气相色谱仪,以保留时间来确定-亚麻酸甲酯。 A2.3.4 定量分析 试样中-亚麻酸甲酯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与标准的比较定量。 A2.4 分析结果 试样中或-亚麻酸测定结果按(1)式计算 式中: X-亚麻酸含量,%; A1试样中-亚麻酸甲酯色谱峰面积或峰高; A2标准使用液色谱峰面积或峰高; 标准使用液浓度,mg/mL; v正已烷定容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952亚麻酸换算系数。 附录B(规范性附录)原料质量要求B1蜂胶应符合GB/T 24283 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