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水利工程论文涪陵现代水利发展战略思考摘要涪陵地处三峡库区和重庆市的腹心地带,近年来水利电力事业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建设重庆市一流强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涪陵社会、经济飞速向前发展的今天,认真审视和总结涪陵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新的治水思路,思考全区现代水利发展策略,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关键词涪陵现代水利发展战略一、历年建设成就回顾建国以来,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我区水利电力事业在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关心下,在全区水电系统广大职工奋力拼搏下,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水电管理,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水利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2776处,工程蓄引提水能力308亿立方米,供水量675亿立方米。建成水库143座,其中大中型水库5座,水库蓄水总量252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4614万亩,保证灌溉面积291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703万亩。二是地方电力发展较快。已建成水、火电站68处,装机容量2537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0亿千瓦时。其中骨干电站有石板水电厂(4台/115万千瓦)、龙桥电厂(3台/56万千瓦)、青烟洞水电厂(12台/1996万千瓦)、土坎电厂(12台/1875万千瓦),其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83。地方电网逐步配套完善,建成110千伏等级变电站5处335万千伏安,形成了以110千伏线路为骨架,以35千伏、10千伏线路为主要配电网络的区域性地方电网。涪陵电网与周边区县小网连接并以110千伏线路与重庆大网联网运行,余缺电量与大网相互调剂。全区已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2001年乡、村、户通电率分别为100、100和9972,人均用电量939千瓦时/年,户均生活用电量684千瓦时/年。三是水土保持取得长足进步。已完成25条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初步治理,累计治理面积7487平方公里。涪陵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工作于2000年3月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并被水利部、财务部联合命名为十个“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之一。四是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逐步得到缓解。至2001年底,累计兴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396处,场镇集中供水工程50处,解决了2415万人、24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五是水电系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区拥有水利电力资产23亿元,其中电力资产21亿元,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