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二期围堰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与建议.doc_第1页
水利工程论文-二期围堰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与建议.doc_第2页
水利工程论文-二期围堰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与建议.doc_第3页
水利工程论文-二期围堰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与建议.doc_第4页
水利工程论文-二期围堰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与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论文-二期围堰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与建议摘要: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是三峡工程二期建设时期最关键的安全屏障,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期短。为保证在一个枯水期完成一个土石方填筑总量达1032万m3,混凝土防渗墙面积近9万m2的工程,自1972年起至1997年间,长江委三峡勘测研究院对二期围堰枯水河床基岩深槽问题、堰基细砂层振动液化与渗透稳定问题、堰基岩土渗透问题、堰基块球体分布及对防渗墙造孔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勘察与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二期围堰设计思路上的关键点和施工难点作为设计依据,保证了二期围堰工程的胜利建成。关键词:二期围堰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二期围堰是长江三峡工程重要的临时建筑物之一,由上游和下游两道围堰组成,分别位于三峡大坝轴线上游200450m及坝轴线下游400700m。两道围堰呈折线横跨长江布置,与已建成的混凝土纵向围堰在长江河道内围成二期基坑,在二期施工期间担负着保护基境内安全施工及下游城乡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围堰运行期间上游库内蓄洪容积达20亿m3,万一失事,将造成工程及下游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会严重推迟三峡工程的工期。它是三峡工程二期建设时期最关键的安全屏障。二期围堰的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期短。要想在一个枯水期完成土石方填筑总量达1032万m3,混凝土防渗墙面积近9万m2的二期上、下游围堰工程,首先必须对堰基工程地质条件作详细勘察与研究。自1972年起,长江委三峡勘测研究院就开始对二期围堰基础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研究工作。到1992年提交初设报告。查明该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工程地质问题:(1)二期围堰最大挡水水头85m,水下填筑深度60m,堰基下存在着较厚的细砂层,其承载力小,稳定性差,易产生管涌破坏,不利于二期围堰堰体的稳定。(2)河床深槽部位水深,基岩面形态复杂,特别是上游围堰河床深槽的左侧存在着6075的基岩陡坡,给防渗墙的嵌岩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3)基岩内存在着透水较强的岩体,在高水头条件下可能引起集中渗漏,影响细砂层稳定,对堰体产生破坏作用。(4)二期围堰施工期短,防渗线路长达2516m,堰体最大高度82.5m,堰基下有强度在130MPa以上的块球体分布,防渗墙必须通过此层,施工难度大。1992年以后至围堰施工前,着重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又进行了详细的勘察研究,并提出了处理建议。1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勘察研究l.1细砂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勘察研究二期围堰堰基的细砂主要为葛洲坝水库新淤积细砂,部分为蓄水前沉积,二者特征与物理力学性质基本相同,呈灰或灰白色,松散均匀,具斜层理。由于细砂层在堰基下分布较广,工程地质性状较差,因此必须对细砂的分布、冲淤变化以及承载力、渗透稳定、动力稳定作细致的研究。1.1.1分布范围及冲淤变化的研究围堰范围内勘探网点间距为4060m,通过勘探钻孔资料确定了砂卵石层顶面、基岩面等相对稳定的界面作为细砂的底界面。采用不同年份的实测水下地形线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河床的冲淤变化。再辅以钻孔和物探资料判断沉积物是细砂还是砂卵石层,编制细砂等厚线图。围堰施工前,细砂层在上游围堰枯水河床厚度一般为510m,最厚16m,两岸漫滩一般厚05m,靠近中堡岛附近最厚为12m;下游围堰枯水河床细砂层厚817m,左岸漫滩315m,右岸漫滩015m,其冲淤变化与当年的来水量有明显的关系,来水量大时普遍以淤积为主,来水量小时,枯水河床及靠近枯水河床的两侧部分漫滩为冲刷区。图l为上游围堰施工前的细砂层等厚线图。1.1.2工程地质特征研究细砂由于结构松散,为研究细砂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勘察中特别着重要采取原状样土。为此在钻孔中采用取砂器、薄皮取样器;地表采用原位压样、方箱取样等方法采取原状样。经取样分析,二期围堰堰基内细砂平均粒径为0.1770.233mm,级配均匀,不均匀系数为1.33.2,0.05mm以下的粉粒含量在213之间,属均匀的细砂。其比重在2.652.76之间,最大孔隙比为1.1161.128,最小孔隙比为0.6520.642。干容重为13.613.7kN/m3,湿容重为17.118.2kN/m3,含水量(24.033.5),相对密度Dr0.290.32,属稍密中密状细砂。表1堰基细砂物理力学指标及渗透特征统计表实验项目力学指标标准贯入击数(击)N63.5渗透性质破坏形式液化应力比(动剪力/有效压缩模量Es/MPa抗剪强度允许承载力R/MPa渗透系数K渗透破坏比降J凝聚C/MPa内摩擦角/度垂直/cm/s水平/cm/s垂直水平法向应力)范围值4.3325.12700.01472731.50.06170.09211154.0210-21.1910-34.6510-28.2510-20.841.150.660.83流土0.40.5平均值4.6260.0073529.25实验组数62244164124图l二期上游围堰细砂层等厚线图对细砂的力学试验,在野外现场进行了标准贯入、旁压等试验,并在河床深水处利用大功率潜水泵进行了抽水试验。取样在室内进行了抗剪、三轴仪等固结压缩试验,渗透破坏比降和液化应力比试验。通过上述工作取得了大量的试验资料,其物理力学指标及渗透特征见表1。不同年分与季节的钻孔资料和水下地形测量表明,大江淤砂的厚度变化频繁,表明是不稳定的沉积物,其中一部分可能经常发生新旧更替,因此其密度更低,容易产生渗透破坏。在围堰施工时,细砂上部将被风化砂、砂卵石或石渣覆盖,试验表明.其间如无适当反滤层,淤砂可能发生流土型渗透破坏。二期围堰挡水水头高,基岩中可能存在集中渗漏通道,与细砂相结合,可能发生渗透破坏危及围堰安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必须保证防渗墙与帐幕本身的可靠性,控制堰内抽水速度,及时做好细砂层的反滤结构与反压设施。1.2河床深槽基岩面形态特征研究河床深槽基岩面形态主要是根据钻孔资料作为实物资料,物探资料再根据钻孔资料进行解译,以准确地获得更多点位基岩面高程,再根据各点高程制作基岩面等高线图。可行性阶段已初步查明了河床深槽基岩面形态特征,围堰轴线选定后,在防渗轴线上将钻孔孔距加密到1230m,更加准确的确定了河床深槽的位置及上游围堰左侧陡壁的几何形态。上游围堰河床基岩深槽位于原枯水河床,顺水流长270m,宽180m,岩面形态呈不对称“V”字型,防渗轴线处基岩面高程由两侧漫滩的40m高程向河床中心降至0m左右,截流战体处基岩面最低为-6.7m。上游围堰河床深槽左侧基岩面有6075的基岩陡坡,其中围堰防渗轴线处基岩陡坡面与轴线夹角40,坡面倾向右及下游(如图2);河床深槽右侧呈2030缓坡。下游围堰河床深槽基岩面基本对称,基岩面呈缓坡,左侧为30,右侧为20,最低基岩面高程3.61m。基岩深槽控制了防渗墙与堰体的最大高度,是围堰施工的难点;又是深厚细砂分布区,墙下帐幕施工质量十分关键,也是围堰的险段。上游围堰河床深槽左侧有高达30m约70的陡壁,走向与防渗墙斜交,倾向下游,不仅防渗墙施工嵌岩困难,而且在防渗墙挡水向下游位移时,可能形成墙体与岩壁间的张拉缝。除采取特殊工艺嵌岩外,应用多层钻孔喷浆加强防渗墙与陡壁的连接面,减少墙体变形量,增大防渗体宽度。1.3基础渗漏与防渗砂卵石和块球体夹砂层渗透系数一般为12120m/d,最大达182.17m/d,为较强一极强透水层;细砂层渗透系数1.1710-34.6510-2cm/s为弱强透水层;全风化带为14m/d,最大26.68m/d;强风化为16m/d,最大为11.66m/d,全、强风化带为较严重一极严重透水岩体。以上各带均需以防渗墙作为防渗措施。由于河床垂向与侧向卸荷作用及风化影响,弱风化带图2二期上游围堰河床深槽立体透视图中部分断层、裂隙有不同程度张开,有集中渗漏可能。压水试验表明,弱风化带中等一严重透水试段占68,下带中占38;但弱风化带以坚硬岩石为主,防渗墙造孔困难,建议嵌岩深1m。防渗墙施工后,堰基渗漏主要为墙下弱风化及微新岩石的裂隙性渗漏。其中在墙下基岩35m范围内存在渗漏较大的风化层、卸荷后裂隙张开,一部分裂隙张开宽度较大为35cm,水蚀作用明显,裂隙连通性较好,透水量大,易形成集中渗漏。因此墙体下一定深度内应以灌浆帐幕封堵集中渗漏通道,增加渗径,降低水头梯度。l.4块球体块球体指残留在河漫滩或保存在冲积层或全强风化带岩体内风化程度较轻的坚硬岩块。经漫滩地质测绘与钻孔勘察,堰基下的块球体的分布有三个层次:(1)夹于原枯水河槽砂砾石层中下部的零星漂石,铅直向尺寸0.3m以上;(2)广泛分布于两侧漫滩、零星分布于枯水河槽基岩面的残积块球体夹砂层,块球体一般l3m,最大57m,叠置厚度一般26m,最厚810m。(3)强风化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