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厂安全心理学潘.ppt_第1页
安徽工厂安全心理学潘.ppt_第2页
安徽工厂安全心理学潘.ppt_第3页
安徽工厂安全心理学潘.ppt_第4页
安徽工厂安全心理学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行为理论,1、在工业生产中人为事故的比例,日本劳动省通过对50万起工伤事故调查发现,只有4%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 我国“十五”期间的五年里,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近六十万人,分析及调查显示,死亡原因中的80%左右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即由于“三违” 造成的。 首钢建厂以来的40年里共发生了233起事故,对其分析发现,因“三违”造成的事故达198起,占事故总数的84.98%;在对某厂76起冲床事故的分析中发现,因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占77.64%。,2、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状况,第一阶段:八十年代开始形成。但在当时通 常作为现代安全管理内容的一个 章节。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初,安全行为的理论 体系出现,着重研究安全心理学 。 第三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安全行 为科学逐步地引起了重视,发展 成为九十年代中的一个独立学科。,3、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安全活动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的揭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理论及方法。 应用于指导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等安全对策,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活动。,一、安全心理学概述,1、人的安全行为特点,安全行为具有复杂和动态的特性。 安全行为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 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不同的企业职工和领导、由于上述人文素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水平,同一个企业或生产环境,同样是职工或领导,由于责任、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认识,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 要达到对不安全行为的抑制,而对安全行为进行激励,需要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以及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安全行为学科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2、安全心理学,在各种工伤事故中,人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全行为方式主要是由人的安全心理所决定的(如,过马路时判断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等)。,人的心理系统可分为两种 个体心理系统 群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倾向于把个体心理显现看成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概括起来,个体心理可以分成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如,一个人希望成为科学家,并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学习和工作的动机;一个人希望得到团体的承认,并在团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动机。,心理动力的成分分析,(1)需要:是人类的各种动机的基础,即,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某种失衡状态。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3)世界观:则对人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态度。,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这三个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关系。,心理过程分析,(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情绪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凡是符合个体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心理过程分析,(3)意志过程: 心理学把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它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它往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体现在对行为的发动和制止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非彼此孤立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在不同的时间内和不同的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定,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固持久。,心理状态分析,感知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聚精会神或漫不经心的状态;在思维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灵感或刻板状态; 在情绪活动中,可能会产生某种心境、激情或应激的状态; 在意志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犹豫或果敢的状态等。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展开的,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心理状态分析,(1)睡眠状态:在睡眠状态下脑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心理激活程度极低,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如做梦)意识不到,至少是不能清晰地意识到。 (2)觉醒状态:从睡眠状态觉醒后,人才开始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并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觉醒状态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但觉醒状态也有不同的性质和水平,如: (a)振奋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积极有效; (b)疲惫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效能低下;,心理状态分析,(c)分心状态:使人对某种特定的刺激视而 不见、听而不闻; (d)应激状态:意料之中(如高考)或意料之外 (如地震)的事件,未发生、发生 后的心理状态,应激状态使人对 突发事件作出迅速的反应。 (3)注意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效能处于很高的水平。,4)心理特征,人在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来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表现出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分析,(1)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如,有人观察敏锐精确(反之,粗枝大叶);有人记忆力特别强(或差);有人善于思考(如林彪),有人思维呆板等等。 (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力方面的特征。,心理特征分析,(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人格:气质与性格有时也统称为人格。 必须指出,在分析个体心理现象时,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将个体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只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分析。事实上,它们是彼此密切联系的。,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前面我们讲到的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都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我们称为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主要是研究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 人是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国家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属关系、球迷关系、老乡关系等等。由于社会群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群体与个体一样,存在着群体需要、群体价值、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群体目标等心理特征。 一个群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群体。,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群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如,意大利人的性格中体现的“脏”、法国人的“浪漫”、德国人的“严谨与呆板”、中国人“横穿马路”(危险性)等等。,人的心理因素可以分为5个方面: 性格 能力 动机 情绪 意志,二、安全与心理特征,1、人体生物节律 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而曼斯瓦波达在长期的临床试验与观察中,发现病人的病症、情绪及行为的起伏变化,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规律。,约20年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奇尔教授,在研究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时,发现人的智力波动周期是33天。后来一些学者经过反复试验,提出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直到生命结束,都存在着以23天、28天和33天为周期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按正弦函数周期变化的规律,并用正弦曲线绘制出每个人的生物节律周期,即生理节奏曲线。,认为正半周期为高潮期,这时,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反之,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效率低下。 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 单临界点:三个临界点互不重叠时的每点; 双临界点:两个临界点相重叠时的点; 三临界点:两个临界点相重叠时的点。,人体生物节律图,1、人体生物节律,计算通式: X=365AB+C A 预测年份与出生年份差; B 本年份到预测日的总天数,如未到日 用“”,已过生日则用“+” C 从出生以来到计算日的总闰年数,即 C=A/4所得的整数; X从出生到计算日生活的总天数。,2、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省能心理 侥幸心理 逆反心理 好奇心理 凑兴心理 群体心理 注意与不注意,3、性格与安全,性格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对某一事物稳定的和习惯化的方式。如有的人胸怀坦白、有的人诡计多端;有的人克已奉公、有的人自私自利等。 性格表现在人的活动目的上,也表现在达到目的行为方式上。性格较稳定,不能用一时的或偶然的冲动来衡量人的性格特征的根据。但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方式。人的性格表现出多种多样 。,理智型: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 配行为,该类型人能够保 持良好的安全行为。 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安全行为 受情绪影响大。 意志型:有明确目标,行动主动, 安全责任心强。,安全行为自觉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从事安全行动的目的性或盲目性、自动性或依赖性、纪律性或散漫性。 安全行为的自制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自制能力的强弱、约束或放任、主动或被动等。 安全行为果断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安全行为是坚持不懈还是半途而废,严谨还是松散,意志顽强还是懦弱等。,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的人容易发生事故: 攻击型性格,表现为喜欢冒险,喜欢挑衅,争强好胜,不接纳别人意见,骄傲自满,这类人一般技术比较好,但是也很容易发生大事故。 内向型性格,表现为性情孤僻,心胸狭窄,对人冷漠,源于人际关系不好。,易冲动型,表现为容易受情绪感染支配,长时间内不易平静,容易受情绪感染而忽视安全。 心境忧郁、浮躁不安型,表现为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精神不振。 马虎、粗心、敷衍,这种性格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性格,优柔寡断与卤莽型,表现为紧急情况下不知所措和卤莽行事 反应迟钝型 懦弱、胆怯、没有 主见型,表现为一味的遵守,没有主见,4、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色彩。 例如,同样是积极工作,有的人表现为遵纪守法,动作及行为可靠安全,有的人则表现为蛮干急躁,安全行为较差。 一个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的环境及教育对其改变是微小和缓慢的。因此,分析职工的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和支配,对保证工作时的行为安全有积极作用。,1)有关气质的学说,体液说(较多学者持赞同观点) 神经说(创立人:巴甫洛夫) 血型说(以日本学者为多,主要分为A、B、O及AB型人的气质特点) 激素说(根据人的内分泌及甲状腺划分人的气质) 阴阳五行说(主要以八卦占卜判断人的气质) ,2)从体液假说看人的安全行为,体液假说的分类: (1)多血质 (2)胆汁质 (3)粘液质 (4)压抑质,“戏说”气质,多血质:“敢问路在何方” (西游记插曲) 胆汁质: “该出手时,就出手” (水浒演义插曲) 粘液质: “大江东去,浪涛尽” (三国演义插曲) 压抑质:“枉宁梅,” (红楼梦插曲),3)气质与安全行为的关系,客观上,多数人属于各种类型之间的混合型。 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工作的适应性。因此,在工种安排、班组建设、使用安全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组织和管理工人队伍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个人特点来进行合理调配。,5、情绪,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是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 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2)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动作较快,总体上有利于安全生产; 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总体上不利于安全生产; 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发现思维与行动不协凋、动作之间不连惯。这是安全行为的忌讳。,3)建 议,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临时改换工作岗位或停止其工作,不能让不良情绪而可能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带到生产过程中去。,三、生产过程的心理变化与安全,1、疲劳,疲劳的产生机理 疲劳物质累积 力源消耗理论 中枢系统变化理论 生化变化理论 局部血流变化理论,疲劳的检测方法 膝踺反射机能测定方法 触二点辨别阈值测定方法 皮肤划痕消退时间测定法 皮肤电流反映测定方法 心率值测定方法,预防和降低疲劳的途径 合理用力 正确的作业姿势和体位 适当的节奏感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 避免单调,四、生产过程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注意力的问题,在调查人的不安全行为对防止事故的影响时,往往要探究人的注意力问题。 许多事故案例说明:不能把事故原因简单地归咎于某人的不注意。 不注意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意识形态的结果,不是原因。 仅仅靠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作为搞好安全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一种非科学的精神注意安全管理方法。,1、注意的心理机制,18世纪,德国的沃尔夫创立的能力心理学中,把注意力看作是能力。并认为:不注意存在于注意之中,它们具有同时性。 冯特为中心的意识心理学认为:注意力可看作意识的凝聚力。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大脑生理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发展,注意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1)选择的注意,选择的注意由剑桥大学的勃鲁彭特提出。 主要观点: 由于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各种信息(刺激)不可能同时送入神经中枢,形成长期记忆; 各种外部刺激并行地输入到感觉器官,形成短期记忆; 通过选择过滤器的选择,人会将必要的信息选取出来,由限定容量通路处理后,作为长期记忆保存下来。,(1)选择的注意,实验结果: 人的耳刺激比眼刺激强; 新的刺激比旧的刺激强; 强的刺激比弱的刺激强; 注意某一刺激事件时,会对其他刺激的注意力下降,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唤醒水平模型,唤醒水平模型由前苏联的索科洛夫提出。 这一模型与注意的活动性有关: 人对新的刺激、有兴趣的事件、变幻莫测的事件、奇怪的事件等等所表现的注意力特别集中,身心活力水平也大大提高;相反,对已习惯的、重复的事件,单调的事件,其注意力就下降,身心活力水平也变低。,(3)注意的范围,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处理的刺激量称作注意范围(实验时,采用某一时间内能同时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数目作为计量指标) 一般采用向受试者提供瞬间显示的文字、图形、点、数字等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在0.5秒显示时间内,视觉注意范围在3至6个字符;听觉注意范围在6至8个字符。,(4)注意的持续,对任何一件事物,不可能长期持久地注意下去。 对单一不变的刺激,保持明确意识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几秒钟。 人在注意某事物时,总是存在无意识的瞬间。 实验结果表明:30分钟是人的注意力下降的临界值;儿童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左右、少年在40分钟左右、成年可持续50分钟左右。 人的注意力是可培养的。,2、注意的生理机制,从大脑生理学角度分析,不注意(心不在焉)是大脑正常活动的一种状态,十分频繁地反复交替出现。 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内在条件是:人的意识水平(注意力或称为警觉度)的降低。 大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失误,与个人的意识水平有显著的差异:大脑在睡眠时全无意识,可靠性为0;当大脑充分运转时,意识水平将提高,处理大量的信息也不发生错误,可靠性可达到0.999999以上。此时,可体现出由140亿个细胞组织构成的“脑计算机”的可靠性是优异的!,大脑的意识水平,驾驶员生理变化的调查,五、环境、物的状况与安全行为,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会产生的模式 : (1)环境差人的心理受不良刺激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 (2)物设置不当影响人的操作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 反之,环境好,能调节人的心理、激发人的有利情绪,有助于人的行为。,物设置恰当、运行正常,有助于人的控制和操作。环境差(如噪声大、尾气浓度高、气温高、温度大、光亮不足等)造成人的不舒适、疲劳、注意力分散,人的正常能力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行为失误和差错。由于物的缺陷,影响人机信息交流,操作协调性差,从而引起人的不愉快刺激、烦躁知觉,产生急躁等不良情绪,引起误动作,导致不安全行为。,要保障人的安全行为,必须创造很好的环境,保证物的状况良好和合理。 使人、物、环境更加协调,从而增强人的安全行为。,六、激励与安全行为,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企业领导和职工能在工作和生产操作中重视安全生产,有赖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 激励是目的,创造条件是激励的手段。,1、激励理论,激励理论首先是通过激励人的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 人受到激励是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状态,这种心理活动状态从外表上看不见,也听不到、摸不着,只能从人的行为方式和状态来加以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因是人的需要。 要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就要创造条件来满足人的需要,进而实现对其行为的控制和调整。,外予的激励和内滋的激励虽然都能激励人的行为,但后者具有更持久的推动力 内滋的激励对人的行为的激发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它能使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2、安全行为的理论与方法,XY理论 双因素理论 强化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安全行为基础理论,1)XY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对人的基本看法基础上,提出激励人行为的方法。如果对人从“恶”的方面认识,则其对行为的控制就体现为严厉、强制;如果从“善”的方面认识人,其行为的控制方法则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X理论” “Y理论”,XY理论,(1)“X理论”,“X理论”对人的看法是:天性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缺乏进取心、怕负责任;趋向保守,反对改革。 为此,主张采取“强硬的”管理办法,包括强迫、威胁或严密的监督。 事实证明这种理论有明显的不足。,(2)“Y理论”,“Y理论”对人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能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外部惩罚和威胁不能促使人的努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接受责任和主动承担责任。 因此,主张采取激励的办法是:分权和授权;扩大工作自主范围;采取参与制;鼓励自我评价。,(3)结论,以上两种极端的理论和方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应该综合两种理论特长,具体对象,具体对待。这种综合“X理论”和“Y理论”的方法也称为“权变理论”。目前现实中很多管理的实践中,都采用“权变理论”的方法。在管理中,采取强硬与温和相结合;分权与调控相结合;自主与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2)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也称“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认为在管理中有些措施因素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调动其积极的工作行为,这些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体的作用,有预防效果而不会导致身体健康,所以称为保健因素。 如改善环境条件、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安全奖等;能起激励作用,调动领导和职工自觉的安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是激励安全需要、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得到家人和社会支持与承认、安全文化的手段等。,结 论,双因素理论是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