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期二轮复习讲稿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专题复习_第1页
2018年上期二轮复习讲稿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专题复习_第2页
2018年上期二轮复习讲稿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专题复习_第3页
2018年上期二轮复习讲稿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专题复习_第4页
2018年上期二轮复习讲稿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专题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上期二轮复习讲稿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专题复习湖南常德市七中 罗 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比较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 轴太 阳方 向西东 看侧面:左右 看北极:呈( )时针 看南极:呈( )时针西东 俯视北极:呈( )时针 俯视南极:呈( )时针周 期恒星日:( )时( )分( )秒真正周期,地球自转( )度太阳日:( )时,昼夜更替周期,地球自转( )度( )分恒星年:( )日( )时( )分( )秒,地球公转( )度回归年:( )日( )时( )分( )秒,为直射点回归周期速 度角速度:除()等于0外,其余各地均等,每小时( )度线速度:( )最大,向两极( )纬度的线速度=赤道线速度cos角速度:平均为( )分/日。线速度:平均为( )千米/秒。近日点最( ),远日点最( )轨 道近似于圆的椭圆,叫(),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月初过近日点,()月初过远日点重要特点地轴倾斜()度()分赤道面与黄道面呈()度()分的夹角,叫()交角。地球的形状、自转、公转与产生的各种后果(现象)的因果关系图球形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太阳光能随纬度的变化地球的五带倾斜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季节变化极昼极夜四季自转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南()北()昼夜交替周期为()小时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不同(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标志、界线标志界线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的现象)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太阳直射点以()时间为周期,在()线之间来回移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909090由图可见: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仅直射( )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直射( )次,在南回归线以南和北回归线以北(无、有)直射。春分()月()日()月()日夏至秋分()月()日冬至()月()日次年春分()月()日注意:太阳直射点能到达的最高纬度等于黄赤交角。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的变化(按纬度分布规律)(1)直射点上最( ),为( )度,晨昏线上最( ),为( )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 )。(2)某地与直射点纬度距离相差几度,则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几度。高度差=纬度差。2.随季节的变化季 节直 射 点 移 向北回归线以北的H午南回归线以南的H午12.223.216.22向( )移6.229.2312.22向( )移3.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值问题:夏至日,( )的地区达到全年的最大值,( )的地区达到全年的最小值;冬至日,( )的地区达到全年的最大值,( )的地区达到全年的最小值。春、秋分日,( )地区达到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和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一年内有( )次最大值,( )次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包括赤道)的地区一年内有( )次最大值,( )次最小值;赤道上一年内有( )次最大值,( )次最小值。4.关于物体的日影指向及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太阳高度的关系 赤道上物体在( )月( )日日影最短,在( )月( )日日影最长;从( )月( )日( )月( )日日影指向南方,从( )月( )日( )月( )日日影指向北方。北温带地区,物体的日影终年指向( )方,在( )月( )日日影最短,在( )月( )日日影最长。南温带地区,物体的日影终年指向( )方,在( )月( )日日影最短,在( )月( )日日影最长。北极点的物体日影只能朝南,()月()日日影最长,()月()日日影最短。南极点的物体日影只能朝北。()月()日日影最长,()月()日日影最短。北半球热带地区日影朝北的天数(多、少)于朝南的天数,在( )月( )日日影最长。南半球热带地区日影朝南的天数(多、少)于朝北的天数,在( )月( )日日影最长。三、昼夜长短的变化1.随纬度的变化(按纬度分布规律)季 节直射点位置北 半 球南 半 球赤 道3.216.229.23北半球夏半年( )半球昼( )夜( )昼( )夜( )昼夜( )愈往北昼愈( )夜愈( )9.2312.223.21南半球夏半年( )半球昼( )夜( )昼( )夜( )愈往北昼愈( )夜愈( )3.21和9.23( )纬线昼夜( )2.随季节的变化(联系本地实际)季 节直 射 点 移 向北 半 球南 半 球赤 道12.223.216.22向( )移昼渐( )夜渐( )昼渐( )夜渐( )昼夜( )6.229.2312.22向( )移昼渐( )夜渐( )昼渐( )夜渐( )6.22直射( )纬线昼最( )夜最( )昼最( )夜最( )12.22直射( )纬线昼最( )夜最( )昼最( )夜最( )注意: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白昼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向基本一致。任何一天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夜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昼夜长短是单向递变的,即只从南往北变化或从北往南变化,而不是从某纬度向两侧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双向递变的,即从直射点向两侧对称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和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那天就是其白昼最长的一天;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不包括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那天不是白昼最长的一天,但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那天是白昼最短的一天。无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那天就是其白昼最短的一天。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黄赤交角越大(地轴倾斜得越厉害),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3.极昼、极夜的产生和分布日 期直射的纬线北极圈及其以内南极圈及其以内6.22( )回归线极( )极( )12.22( )回归线极( )极( )注意:极昼、极夜的范围是从极点逐渐向外扩大的,最大扩大到南、北极圈,然后又逐渐向内收缩。夏至日是北半球极昼范围和南半球极夜范围最大的一天, 冬至日是北半球极夜范围和南半球极昼范围最大的一天。春分日是北极点附近极昼开始和极夜消失的一天,秋分日是北极点附近极夜开始和极昼消失的一天。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值等于地轴的倾斜角。地轴倾斜角与黄赤交角互余。极昼、极夜的纬度值与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值互余。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越多,南、北极圈上一年内才一天,南北极点附近近半年。北极附近的极昼、极夜天数与南极附近的极昼、极夜天数并不相等,北极附近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附近,或南极附近极夜的天数多于北极附近。黄赤交角越大(地轴倾斜得越厉害),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发生极昼的半球与太阳直射的半球一致。四、四季的产生和划分1.四季的成因地球倾斜公转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直射点季节移动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地面获得光能季节变化四季2.划分方法:天文上四季:夏季是太阳高度最( ),白昼最( )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二季节为过度季节。我国传统四季:以( )为起点和终点,以( )为中点,如立春春分立夏为( )季,依此类推。气候统计上四季:严格按月份划分,如3、4、5月为春季,依此类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五、五带的产生和划分(有、无)极昼极夜一年( )次直射(有、无)太阳直射(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有、无)极昼极夜一年( )次直射一年( )次直射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一年( )天极昼极夜一年( )天极昼极夜1.产生五带的根本原因:球形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太阳光能随纬度的变化地球的五带2.划分五带的依据:( )在地面上的分布差异。3.划分五带的标志:热带和温带以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