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1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2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3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4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刺法灸法学 咸宁卫校王燕萍,第一章 刺灸的概念,刺灸学,是研究刺法和灸法防治疾病的具体方法,操作技术及其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刺法和灸法是临床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针灸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刺法的意义,刺法,是采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运用各种操作方法激发经气,以调整人体阴阳,防治疾病。 灸法,是采用艾绒或药艾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通过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刺法和灸法同属于外治法,只是操作方法不同。在治疗上又可以相互补充,故常合用,合称为针灸疗法。,二、刺灸的起源与发展 1、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1.1 砭石 针法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据推测应该与原始人的治病经验有关。 “砭石”,是一种经过磨砺而成的锥形或楔形的小石器这是最原始的“针”。原始人用这种石针来叩击皮肤、揉按肌肉,或浅刺放血,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经验积累,逐步发展成为针灸治疗的工具。 1.2 针具的发展 砭石骨针竹针陶针铜针铁针金针银针钢针不锈钢针激光疗法,1.3 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 镵(chn)针:箭头针,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变为皮肤针 园针:圆头针,为按摩工具 鍉(d)针:推针 锋针:三棱形,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三棱针 铍(p)针:剑头针,为外科工具 园利针:圆而且锐,用于治疗急性痹症 毫针:常用于治寒热痹痛在经络者 长针:环跳针,芒针 大针:火针,1.4 刺法的发展,2、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2.1 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后。火的应用为灸法的创造提供了条件。由于温热刺激皮肤使人感到舒服,或许由于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于是萌发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念头,并从实践逐步积累经验,这大约就是灸法的起源。 最初用于灸焫的材料是树枝或柴草,后来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艾”在灸焫方面的独特功效。,2.2 灸法的发展,最初灸法多采用直接灸,艾炷较大,壮数较多,现代则采用小炷少壮灸,并衍化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灸疗方法。,第二章 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历史悠久,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携带方便,经济实用,因此它是针灸临床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保养,一、毫针的结构,分为针身、针柄、针尖、针尾、针根五个部分 二、毫针的规格 临床以2630号13寸的毫针最为常用 三、毫针的选择 四、毫针的保养和维修,第二节 针刺前的准备,一、思想准备 二、选择体位 1、选择体位的原则 2、临床常用的体位 三卧三坐 三、毫针的选择 1、毫针长短的选择 2、毫针粗细的选择 3、根据医者手法熟练程度选择,四、定穴与消毒 1、定穴 2、消毒 2.1 针具器械的消毒 2.2 医者手指的消毒 2.3 施术部位的消毒,第三节 针刺的方法,一、进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叫进针法。进针时一般双手协作,互相配合。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按压腧穴局部,辅助进针,故称右手为刺手,左手为押手。 1、常用的进针法 1.1 单手进针法 1.2 双手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1.3 管针进针法,2、押手的作用 a 固定穴位 b 帮助进针时的指力,使针身不至于弯曲 c 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d 加强针刺的作用,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1、针刺的角度 直刺(90)、斜刺(45)、平刺(15) 2、针刺的方向 要根据经脉循行的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及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而定。 3、针刺的深度 指针身刺入穴位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三、行针与得气 行针是指进针后为了探取针感或加强针感而采取的一些操作方法。 得气是指进针后施行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称得气,即酸、麻、胀、重等感觉。 1、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捻转法 2、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四、针刺补泻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由下面三个方面决定: 1、机体的机能状态 2、腧穴的特性 3、针刺手法,3、针刺手法 包括从进针到出针的整个操作过程。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针刺补泻手法如下: 3.1 提插补泻 操作: 针刺后在得气的基础上,将针由浅而深,插多提少,反复重插轻提,以下插为主者是补法;反之,将针由深而浅,提多插少,反复重提轻插,以上提为主者是泻法。,3.2 捻转补泻 操作: 是指在针下气至基础上,以大指和食指末节的指腹部来回转针,有进有退,从用力轻重、角度大小、速度快慢、左捻或右捻为主的不同手法而区分补泻。,针灸大成:“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3.3 疾徐补泻 操作: 虚证先在浅部侯气,得气后将针内推进一定深,退针快速提至皮下,为补法;实证进针快,一次刺深部侯气,气至后,引气向外,出针缓慢,为泻法。,灵枢.九针十二原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3.4 迎随补泻 操作: 针刺得气后,针尖顺其经脉,随而济之为补法;针尖逆其经脉,迎而夺之为泻法。,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3.5 呼吸补泻 患者吸气时进针,转针,呼气时退针,出针为泻法。 患者呼气时进针,转针,吸气时退针,出针为补法。,3.6 开阖补泻 针刺补泻过程中,在出针时按不按压针孔以区分补泻的操作方法。,3.7 平补平泻 针刺入一定的深度得气后,缓慢均匀地提插、捻转即可出针,主要适用于临床虚实不明显的一般病症。,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左手开针孔也,入虚者,左手闭针孔也。”,五、留针与出针 1、留针 1020分钟 是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其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留针时间一般为得气后1020分钟,但对特殊病症,如急性腹痛、破伤风、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甚至达数小时。总之留针时间当视病情的实际需要,灵活掌握,不可拘泥。,2、出针 出针时,多先以左手拇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出针后应嘱患者略作休息,并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第四节 针刺宜忌 一、部位宜忌 二、体质宜忌 三、病情宜忌 1、危重证候 五夺、五逆 2、暂时现象 暂时的劳累、饥饿、激动 3、疾病的性质 4、时间宜忌 包括留针的久暂和施针时令,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晕针 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原因,症状,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或体位不适,以及施术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症。,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痿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处理 预防,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到,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主要根据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疑虑。,2、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 原因 现象,患者精神紧张,或因病痛或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纤维缠绕针体所致。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痛不可忍。,处理,对于初诊患者和精神紧张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进针时应避开肌腱,行针时手法宜轻巧,不可捻转角度过大,或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若因患者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而引起的滞针,可嘱其不要紧张,医者用手指在邻近部位作循按动作,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1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若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预防,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后遗感 7、刺伤脏器组织,第三章 古代刺法概述,主要谈谈内经论刺法 一、九刺 根据九类不同性质的病变运用不同的针法。 1、输 刺:治疗五脏病,多取荥穴、输穴及俞穴。 2、远道刺:上病下取,循经远取得一种方法,多治六腑病。 3、经 刺: 4、络 刺: 5、分 次: 6、大写刺: 7、毛 刺: 8、巨 刺:,9、焠 刺: 二、五刺 又叫五脏刺,为治疗五脏的疾病针刺五脏相应的五体的针刺方法。 1、半 刺: 2、豹纹刺: 3、关 刺: 4、合谷刺: 5、输 刺:,三、十二刺 针刺有十二节要,为了应合十二经之病证,而发明了十二刺。 1、偶刺 2、报刺 3、恢刺 4、齐刺 5、扬刺 6、直针刺,7、输 刺 8、短 刺 9、浮 刺 10、阴 刺 11、徬针刺 12、赞 刺,第四章 灸法,第一节 灸法的特点和作用 一、灸法的特点,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或刺激体表的一定部位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特 点,具有火热之性,是一种温热性刺激 弥补针药之不足 阳气衰微,沉寒痼冷 特殊 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二、艾灸的作用 温经通络 散寒除湿 温补脾肾 回阳固脱 行气活血 消瘀散结 预防疾病 保健强身,第二节 灸用材料,性属温热,纯阳之性;芳香无毒,主灸百病 艾叶 易燃,渗透 艾 药源丰富,价廉 艾绒 芳香;易燃,温和;使用方便 其他,便于搓成大小不等的艾柱,易于燃烧,气味芳香 艾绒 燃烧时热力温和不起火焰,能穿透皮肤,又能保健 价格低廉,药源广泛,第三节灸法的分类和应用,直接灸 瘢痕灸 (化脓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艾炷灸 隔姜灸 间接灸 隔蒜灸 隔盐灸 艾灸类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灸法 悬 灸 雀啄灸 回旋灸 艾卷灸 (条) 实按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 非艾灸类 灯草灸 天 灸,一、艾炷灸,概念:圆锥形的艾团。壮: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艾炷 制作 规格:大、中、小,(1)无瘢痕灸,操作: 燃剩2/5 凡士林艾炷 红晕 37壮 适应证:虚寒证,1、直接灸,(2)瘢痕灸,操作: 燃尽 1周 56周 蒜汁艾炷膏药 化脓 灸疮 瘢痕 79壮 适应证: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 (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体虚),艾炷灸,艾炷灸,2、间接灸,(1)隔姜灸,操 作: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腹痛吐泻、风寒湿痹等。,(2)隔蒜灸,操 作: 适应证: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隔蒜片灸,隔蒜泥灸,2、间接灸,(3)隔盐灸,操作:神阙灸,适应证: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等;亡阳虚脱证。,(4)隔附子饼灸,操作:,适应证: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证; 阳痿、早泄、遗精等命门火衰证。,艾炷灸,艾卷(艾条) 纯艾条(清艾条) 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悬 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实按灸,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慢性病,急性病,范围较大病痛,痹、痿 虚寒,二、艾条灸,三、温针灸,操 作,适应证,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四、温灸器灸,五、其他灸法,灯草灸,操作:点穴、燃火、爆焠 适应证:“幼科第一捷法”,天 灸,第四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一)施灸的顺序,上 下 阳 阴 背 腹 左右对称 头身 四肢 依次施灸 少、小 多、大,(二)艾灸补泻法,灵枢背俞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等待)自灭也; 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傅,拊)其艾,须其火灭也。”,(三)施灸的剂量,(四)灸法的补泻,补法: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泻法: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五)施灸的禁忌,1、眼区、大血管处,禁灸或慎灸。 2、颜面五官部、头部、乳头、心前区、大血管部、肌腱处、关节活动皮肤皱折处、阴部、肌肉菲薄、骨骼突起处,均不可用化脓灸。 3、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少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化脓灸及刺激较强的天灸。 4、谨防烧灼皮肤和衣物。,(六)灸后的处理, 化脓灸、天灸局部护理 水泡,第五章 拔罐法,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 一、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1 竹罐 2 陶瓷罐 3 玻璃罐,二、操作方法 (一)火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1、闪火法,2、投火法,3、贴棉法,4、架火法,(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水煮法 2、蒸汽法 (三)其他拔罐法,三、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证。,(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三)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四)闪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等。,(五)走罐法 又名“推罐法”、“拉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六)针罐法 1、留针罐法 适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注意不能用于胸背部,以免引起意外。,2、出针罐法 3、刺络罐法: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七)药罐法 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包括药煮罐法、药蒸汽罐法、贮药罐法。,四、拔罐与启罐 (一)施罐前的注意事项 1、治疗室要求: 2、选择适当的体位与罐的规格; 3、老年、儿童与体质较差者施罐数量宜少, 留罐时间宜短。,(二)施罐中的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娴熟,动作轻、快、稳、准。拔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中。 2、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 (1)正常反应 (2)异常反应 (3)晕罐,(三)启罐方法 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大留罐取下的方法。 1、一般罐的启法:,2、抽气罐的启法: 3、水(药)罐的启法:,(四)效应观察 1、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2天后即自行消失。 2、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6)虚寒证: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 (7)风邪为患: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 (8)虚证:罐斑或血泡色淡; (9)其他: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 凝血瘀。,(五)善后处理 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较大,应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上龙胆紫。若出血应用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 处置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疗室,并嘱1日或2、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应而定。,五、适应范围与禁忌症 (一)适应范围 拔罐法尤其对腰背痛、腰肌劳损、退行性骨关节病、肩周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落枕、软组织劳损等有效。,1内科病 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2妇科病 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 3儿科病 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4外科病 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 5皮肤病 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 6. 五官科 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二)禁忌症 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 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 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 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 7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 8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9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10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部。 11婴幼儿。 12精神紧张、疲劳、饮酒后,以及过饥、过饱、烦渴时。,三棱针,三棱针是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方法,称刺络法。又叫“放血疗法”,“刺血络”。 一、针具消毒 二、操作方法,1、点刺法: 先推按所选择的部位或穴区,使它充血,消毒后,以左手夹持被刺穴区,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0.l0.2厘米,迅速刺人,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本法应用面较为广泛。,2、散刺法: 散刺法是用三校针在一个范围内反复点刺,使其微微自然出血。根据病灶大小,点刺1020下不等。多用于丹毒、神经性皮炎等面积较大的病灶。,3、挑刺法: 它是点刺法的一种发展。主要是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皮肤有关部位上出现的异常点进行挑刺,这些点可表现为压痛、酸困、丘疹及皮下结节等不同情况。并根据病情,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常见于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颈椎两侧。若为丘疹,多稍突起于表皮,如针帽大小,呈灰白、暗红、棕褐或浅红色不等。挑刺时,局部消毒后,左手按压固定皮肤,右手持小号三棱针,挑破表皮,深人皮下,针身倾斜并轻轻提高,将白色纤维样物挑断十数根至数十根。挑刺完毕,拭去血迹,覆盖消毒敷料,并加以固定。,三 、适应范围 具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通经活络的作用,主要使用于实热证和热证。 四、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 2、点刺、散刺时手法宜浅、轻、快,易伤及大动脉,出血不宜过多。 3、气血两亏的虚证及自发性出血,损伤性出血不止者禁用。,电针疗法,一、概述,定义:是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特点:针、电结合,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取效的电生理学基础:人体组成 功能活动,1、电针器的选择,种类较多 以具有刺激量大,安全,可用干电池,耗电省,体积小,耐震,无噪声者为佳 上海产G6805电针机较耐用可靠,2、操作方法,针刺; 针刺得气 连接导线: 1、输出电位器调 2、导线连到针上(2针一组) 注意: A、同一对电极回路不得通过心脏、延髓、脊髓 B、按经络、神经、肌肉走向接线 C、避免短路 3、打开电源,选好波型、频率,4、调节电流量: 调节输出电位器:慢,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在感觉阈至痛阈间寻找最佳刺激强度. 通电时间5-20分钟,痛证可加时 适应现象的处理:更换波型、间歇通电、调整频率 5、将输出电位器逐渐调至零,关电源 6、撤线出针,3、电流的刺激强度,感觉阈:使患者产生麻刺感的电流强度 痛阈:使患者产生刺痛感的电流强度 感觉阈与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最适宜的刺激强度 此区较窄,故应慢慢增加输出电流,至病人能耐受为度,二、作用和适应范围,1、脉冲电流的作用 人体是一个电导体 低频脉冲电刺激 作用: 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2、不同波形的低频脉冲电的作用特点和适应证,波形、频率不同,作用也不同 疏密波 断续波 连续波 密波 疏波,疏密波,波型: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 交替持续时间约各1.5秒。 克服了单一波形易产生适应的缺点。 作用特点:兴奋效应占优势。 能促进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 适应证:止痛、扭挫伤、关节周围炎、气血运行障碍、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断续波,波型:波型输出与停顿结合,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疏波。续断间隔为1.5秒。 作用特点:机体不易产生适应。 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 适应证:常用于治疗痿症、瘫痪,也可用作电肌体操训练。,密波:50-100次/秒,作用特点:降低神经的应激功能,先对感觉神经起抑制作用,接着对运动神经也产生抑制作用。 适应证:镇静,止痛,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 ,穴位探测等。,抑制,疏波:2-5次/秒,波型:间隔与频率 作用特点: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抑制发生较迟。 适应证:常用于治疗痿证,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针麻的术前诱导等。,兴奋,3、电针适应证,各种痛证、痹证、痿证 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 癫狂 肌肉、韧带、关节损伤 针刺麻醉 一般单独使用,对痹证、痛证可与温针、磁疗结合使用。,三、注意事项,1、电针刺激量较大,需要防止晕针,体质虚弱、精神紧张者,尤应注意电流不宜过大。 2、调节电流时,应逐渐从小到大,不可突然增强,以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折针或晕针等,年老体弱者,尤应注意。 3、电针仪器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mA以内,防止发生触电事故。,4、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之后,表面氧化不导电,不宜使用。若使用,输出导线应夹持针体。 5、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尤其是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禁止使用电针。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太强,以免发生意外。孕妇亦当慎用电针。,水针疗法,水针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中西医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学说和药物治疗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物注入穴位,除有针刺机械刺激外,还有药物滞留于穴位使酸、麻、重、胀等感应得以更强的激发和持续,从而延续了针刺效能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所以水针疗法的作用是综合性的,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经络的穴位,产生一定疗效;弥散于穴位中的药物痛过经络系统、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产生更大疗法。,二、常用药液 1.中草药制剂 2.维生素制剂 3.其他常用药物,三、穴位选择 1.辨证选穴:根据四诊八纲,首先确定疾病属于何证,然后辨证取穴。,2.选阳性反应点:作为水针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络、经穴的确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即用拇指或食指指腹以均匀的力量在患者体表进行按压、触摸、滑动,以检查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等变化。触诊检查的部位一般是病变局部、背腰部的背俞穴、胸腹部的募穴,四肢部则沿经络循行路线触摸,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及一些经验穴。,四、药液剂 水针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所取的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1.部位:头面部穴位和耳穴等处用药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毫升;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穴位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15毫升。 2.药液: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可达1020毫升以上;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等,则用量较小,每次用量为常规剂量的1/101/3;中药制剂的注射液则常用剂量为每穴12毫升。,五、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 3日 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休息5 天左右进行下一疗程治疗。急性病者疗程可稍短,如 急性菌痢,则每天注射1次,4天为一疗程;而慢性疗程可稍长,如肺结核、肠结核,则以40天为一疗程。,六、操作 1.注射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取药液,在病人处于适宜体位后,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