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辅导对联课件.ppt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对联课件.ppt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对联课件.ppt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对联课件.ppt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对联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对联,说学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常识,会欣赏对联。 能力目标:多题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 “六相”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竞 争的欲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兴趣。,说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素有“诗中之诗”的美称。它是中华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独特的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说教法,背起书包,来到学校,走进学室,打开学材,开始学习。 遇到问题,查找资料;实在不会,大家讨论;没有结果,再问老师。,说教学过程,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乐快春新,娘,爹,故事导入,对联:就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中华民族 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里有思 想、有情趣、有艺术。欣赏对联有 益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发展及来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 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 对联的来源之三是文人的专意创作。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对联的由来:,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挂桃符来驱鬼避邪习俗。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据说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了今天所见的春联。,对联的主要种类:,1、春联:春节期间贴于门上的对联。例如: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2、喜联:祝贺结婚、生子、等喜事的对联。 如: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3、挽联:悼死者之对联。例如:黄兴挽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 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4、楹联:寺院、庙宇楹柱上的对联。例如:财神庙联: 颇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到底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怎样教我开销。 5、俗联:通俗易懂之对联。 如: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对联的类别,(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对联的语言特点,1、对联的字数不限。(最短两个字;最长1612字) 2、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能完全对称。 3、上下联的语句结构相同、词性相同。 4、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还要求平仄相对。 平:一、二声;仄:三、四声 规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如:春种满田玉,秋收遍地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袁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上联:死 下联:生(注:“生”字倒着写),1、字数相等。 2、字音平仄。 3、词性相对。 4、内容相关。,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创作规律,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我们可以把以上内容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我们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 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一、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以上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二、反复 将同样一个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间隔地运用或者重复地运用,使之既紧相连结而意义不尽相同的一种作联方法,称之为反复法。反复法作的楹联,有时是联意的反复,有时是用字的反复,但决不是重复。 如: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 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又如: 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也有几个字在联语中间间隔地出现的。如: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 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 蓝袍脱下紫袍归。,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三、复叠 在同一联语中,既用叠字又用反复的制联方法称为复叠法。 请看: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 再看: 军阀跑,国防跑,富绅跑,跑跑跑,看着跑垮刮民党;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来建苏维埃。 这副楹联相传是一个私塾先生所写。联语通过“跑”字和“来”字间隔出现和重叠运用,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作了高度形象的概括,这是一副通俗易懂,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再请看: 松声竹声钟馨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这是吴忠礼题南京弘济寺的一副对联。既是写景,又是写情,楹联虽短而寓意深刻,与浙江天台山方广寺“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的长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四、顶真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又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 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五、析字 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叫拆拼法。析字包括拆字和合字两种形式。 1.拆字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鸟;龙口口回龙,龙本宠身。 2.合字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成好人。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在析字联中,有时将拆字与合字用于同一联中: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六、镶嵌 人们把某些特定的字词,诸如人名、地名、数字、方位以及所写的事件或中心词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语,这种创作方法称为镶嵌法。此法因其精巧,创作难度颇大;因其别具雅趣,深受世人喜爱。 1.镶嵌节气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2.镶嵌姓字 鱼游万孔秋江冷;柏成林丛夏岳高。 3.镶嵌方位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放;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4.镶嵌年号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5.镶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七、加减 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 1.加字 (1)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2)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2.加笔划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3.减字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 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八、双关 1.谐音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再如: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 又如: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2.借义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乃借义法。 如: 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九、同音 同音法即同音异字法,又称异混,它是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副楹联之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样式: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六组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绝妙的同音异字对联。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叫姑箍。 3.同音异字间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妙趣。,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十、转类 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 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再看下面一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中四个“好”读音分别是?),1、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2、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第一、四个念第三声; 第二、三个念第四声。,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十一、回文 使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法。 一是上下联是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同,这样不论倒读正读,联意都是一样的,这种联一般称为对称回文。这种格式最为常见。试举几例: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需要指出的是,其中还有一种谐音回文,其字音倒读却与顺读一样。最有名的首推传说为唐寅所作的一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 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反复回文。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十二、比喻 这一修辞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形式。 1.明喻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2.隐喻 谷乃园之宝; 民以食为天。 3.借喻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这副对联在于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十三、夸张 请看: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一看就知这是悬挂于()的楹联。作者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把()的威力作了极力的夸张。再看一副名胜联: 声驱千骑急; 气卷万山来。 这是钱塘江观潮亭联。 再如下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此联巧妙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发联想,借题发挥。作者在夸张的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突出对联的艺术色彩,属于间接夸张。,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十四、数字 请看下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此联巧用了数字成对,出句构思奇特,下联对仗贴切,用数应用乘法,合理、自然,而且符合事理。 下联是庐山东林寺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一叶小舟,两支浆,坐三四个人,行五六里路,转七八个弯,离九江还有十里。 十棵桃树,九树花,落七八只蜂,跳五六支舞,酿三四坛蜜,甜两家外加一人。,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十五、方位 常用的方位词主要是“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前后”等。 江西滕王阁有一名联,为清同治进士金桂馨所撰: 大江东去; 爽气西来。 作者抓住滕王阁的自然特点,以最洗练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达到一种超然洒脱、大气磅礴的境界。一“东”一“西”,囊括了事物的独特情韵。犹如一副写意画,给人一种横空出世之感。 再看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相传此联为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晓岚相对而成。联句以南北东西入联,此迭字法上联三出“通州”,三现“南北”;下联三出“当铺”,三现“东西”,然而联尾的东西两字在这里也产生了变化,从方位词变成了名词。形同而义变,情味盎然。,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法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不能颠倒。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张挂对联,上联的最后一字是仄声(第三、四声)右边 下联的最后一字是平声(第一、二声)左边,大家能把下面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让它们成为对联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小试牛刀,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佳联、趣联赏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朝著名学者顾宪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上 联 : 浙 江 省,下 联 : 江 苏 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 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课堂小游戏,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我帮苏东坡改对联,发愤,立志,猜人物,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2、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3、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於外平成河汉江淮,蒲松龄,鲁迅,大禹,猜行业,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宾馆,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书店,保险公司,小费君莫惜 后顾自无忧,猜地点或名胜,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上下联各猜一省份),上联指 福建省 下联指 台湾省,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成都杜甫草堂,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黄鹤楼,中考点兵,你能行!,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上联: 下联:,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沙场点兵,一、应对型:这类题型由命题者给出语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语境对出上和下联.,二、组合型:这类题往往结合古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素质.,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古。 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是 ( )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 )相关诗句是 ( ),诸葛亮,三顾茅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清,三、评析选择型:命题者给出一副对联,要求考生根据对联的内容去理解、评析,最后做出选择。所给的知识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时政方面的。,物理课,老师为了生动形象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对联,上联 “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 “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A)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四、直接抒写型:这类题由命题者给出上联由考生直接写出下联。,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五、修改型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 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