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_第1页
“积的变化规律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_第2页
“积的变化规律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_第3页
“积的变化规律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_第4页
“积的变化规律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的变化规律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 作者:钱守旺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4 更新时间:2019-8-15 文章录入:青铜时代 钱守旺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人教版)第5859页。教学目的:1、知道扩大(或缩小)几倍的含义。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数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3、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简便算法。教学难点:抽象、概括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理解“扩大”、“缩小”几倍的含义口算。理解含义。师:6乘以4,也可以说成把6扩大了4倍。那么,6乘以20还可以怎样说呢?6乘以100呢?小结:把一个数扩大几倍就是用这个数乘以几。师:80除以2,也可以说成把80缩小了2倍,那么,80除以4还可以怎样说呢?8020呢?小结:把一个数缩小几倍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几。练习。15扩大10倍是多少?120缩小6倍是多少?20扩大多少倍是100?80缩小多少倍是20?评析:扩大(或缩小)几倍的含义是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先通过两组口算题,具体说明“扩大几倍”和“缩小几倍”的含义,再通过一组题目,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为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做好了知识上和语言上的准备。二、抽象、概括积的变化规律教师用投影出示表格:因数1616161616因数210202001000积32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提问:在这个表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然后指名口算出每组题的积,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填在表格里。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发现扩大的规律。师:同学们看每一组题的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相同,都是16。教师指出:也就是一个因数不变。(板书)师:接下来我们看第2组的第2个因数同第1组的第2因数比较,由2到10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5倍)。再看积由32到160发生了什么变化?(也扩大了5倍)。引导学生得出:第二组同第一组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了5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小组讨论:第3、4、5组的第2个因数同第1组的第2个因数比较,分别扩大( )倍、( )倍、( )倍,积各有什么变化?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缩小的规律。先看第4组的第2个因数同第5组的第2个因数比较,由1000到200发生了什么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讨论:第3、2、1组的第2个因数同第5组的第2个因数比较,分别缩小了( )倍、( )倍、( )倍,积各有什么变化?通过上面的观察,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多少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概括积的变化规律。师:谁能用一句话,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5、阅读课本,解释“若干倍”、“相同”等词语的含义。评析: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本节课,教师能够按照新大纲所阐释的基本理念,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按照“分层次观察,分层次总结,先分后总”的教学程序,充分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有序地、由表及里地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6、练一练。(p58做一做)算出每一组题中的第1题的积,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积。123= 485= 245=1203= 4850= 2425=12003= 48500= 2475=评析: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反馈及时,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有效调控三、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简便算法。复习 : 28040= 280030=提问:列竖式时,为使计算比较简便,被乘数和乘数应怎样对位?(把被乘数和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怎样填“0”。(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改变复习题中相应的因数,使之成为例7)想一想,下面两题,用竖式怎样计算简便。280340= 2800340=(学生自己试作后订正)评析: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简便算法时,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不放过任何一次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练习设计形式多样,从不同角度检查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四、巩固练习。(练习十四第五题)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略)总评: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楚,教学方法选择合理。教学中教者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在“导”字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些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了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使课堂教学从“以教材、教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为中心”,从研究“如何把学生教会”。变为如何“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切实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主体性”教学原则。整节课下来,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显著。联系地址:064100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