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1页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2页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3页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4页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您现在正在阅读的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学具准备:7个圆珠、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他们是那个故事里的人物呢?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板书:6。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二、6、7的基数含义1观察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看哪位小朋友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的把它们的数量数出来。(学生经过数数后,开始汇报,教师予以肯定)2从集合图抽象到点子图。师:你能把教室里物体的数量用小圆珠表示吗?学生摆完后汇报。(教师提问你摆了多少个小圆珠?根据学生汇报的个数,教师继续追加问题,你为什么摆这么多?)提问两个学生。并出示数字卡片:6和73生活中的数。师: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6表示呢?学生观察、回忆汇报。师:哪些东西可以用7表示呢?学生观察、回忆汇报。46、7的写法。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象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环环相扣。由生活中的数引入对6、7的写法,非常自然。三、6、7的顺序1出示计数器。师:我们在计数器上如何拨出6呢?6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呢?师:我们可以看出6添上1就是7,7去掉1就是6。2课件出示直尺图。(对教科书上的直尺图做出了修改,通过填空让学生对7以内的数序有更深刻地体会,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猜测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3儿歌:7个阿姨摘果子。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处,加入这首儿歌,不仅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比较5、6、7的大小师:秋天到了,果实都成熟了。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发言)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汇报:76、75、65、56、57、67设计意图:结合实际生活,以你喜欢哪种水果为线索,引出对5、6、7大小的比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五、6、7的序数意义1游戏。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果对了,大家故障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师: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的理解。2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鼓励同学们好学的精神。)六、课堂小结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