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_第1页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_第2页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_第3页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_第4页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了铺垫。由于前面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已经接触了转化的思想方法。所以,本课一开始时,学生就很可能想到几百几十看成几十几个十,将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转化成两位数加两位数来计算。也可能会有学生就直接利用列竖式,进行笔算。但不论学生运用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说清算理,并且要注意各种算法中相应的问题。特别要重视的是进位加与退位减,要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尝试一下其他算法,通过对照、比较选择更合理、更适合自己的算法。教学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1.师:课件直接呈现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她吗?对,她就是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2.课件呈现: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商品琳琅满目,吉祥物海宝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1)师:你们看,同学们来到了世博园纪念品商店。这里面的商品可真多啊!其中吉祥物海宝最受游客的欢迎。(2)课件出示:上午卖出 380 个“海宝”,下午卖出 550 个“海宝”。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内容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吗?(1)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2)分析比较: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出算式后,师:这两道加、减法的计算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4.点明课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与前几节课延续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新知作准备。】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探究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课件呈现问题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和算式“380+550=”。师:刚才我们已经列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对于这个算式,你会计算吗?(2)尝试练习:学生独立思考,计算380+550=;(3)计算完成后,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4)汇报展示如果学生是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就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也可以把380看成38个十,550看成55个十,55个十加上38个十就是93个十,也就是930等。如果学生是用竖式计算的,请学生将自己的竖式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台进行展示,并让其简单地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特别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5)互动交流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两种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其中第一个同学是将几百几十看成几十几个十,得用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数来解决,但是一定要注意最后结果中别漏掉最后的0。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同学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从中提炼出计算法则,适时板书。质疑:课件呈现小精灵的问题: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让学生讨论,而后师生共同概括:那是因为十位相加已经满十了,需要向百位进1(课件闪烁进位的1),在列竖式时,我们要将十位往百位进的1写在竖式中,千万不能漏掉。(6)方法小结:课件显示口算方法的过程。学生边小结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边板演竖式,进行完整的示范。师生共同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要从个位加起。如果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按步骤的演示计算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让学生自觉地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探究新知,再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教师的有意设疑,促进学生进一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笔算中加法中的进位问题。】2.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1)课件呈现算式:550-380=(2)独立完成计算。(3)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4)全班反馈,交流方法。学生汇报一种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来。如: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把550看成55个十,380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就等于17个十,也就是170;请一位列式计算的同学板演,并让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课件呈现小精灵的问题: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5)自主梳理笔算方法(课件分步骤出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课件演示:在百位5的上面点上一个退位的点,并写上一个字体小一点的4,同时在十位写上字体小一点的15。)【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共同梳理中,掌握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同时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突出笔算减法中的重点,突破难点。】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比一比,看哪组能全算对:P14的“做一做”。(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直接填在书上。(2)集体汇报,汇报时说出自己选择的计算方法。(3)请做全对的同学举手,评出最佳小组。2.笔算我最棒:P16练习三的第一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在书上计算。(2)完成后,选择一个学生的答题结果用多媒体展示。(3)涉及进位加或退位减时,教师做出适当的强调。(4)同桌同学互相核对结果,请做全对的同学举手。3.桃子熟了:P16练习三的第2题。(1)学生在答题卡上独立完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解题的格式。先列算式,再用竖式笔算,不要忘记单位与答语。(2)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核对,看看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结果是否正确。4.开火车:P16练习三的第3题。(1)课件呈现题目,分步出题。可以适当增加题目,延长火车的长度。(2)指定某名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其他同学笔算验证。5.保护视力:P16练习三的第4题。(1)课件呈现第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时间是2019年;明明写字的姿势不对,眼睛近视是300度等等。让学生再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保护视力。(2)课件呈现第二幅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幅图上你又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明明的眼镜度数减少了多少度?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独立解答,而后集体订正。(3)让学生再联系两幅图,说一说自己的感想。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眼睛,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四、全课小结,比较概括(一)学生自主梳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比较概括: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和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方法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说出(同时课件出示):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相同点是: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不同点是:笔算加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笔算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到前一位上退1,本位上加十再减。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利用比较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的异同,引领学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