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与教育叙事研究.ppt_第1页
校本教研与教育叙事研究.ppt_第2页
校本教研与教育叙事研究.ppt_第3页
校本教研与教育叙事研究.ppt_第4页
校本教研与教育叙事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本教研与教育叙事研究,主讲人:李保强,讲授提纲,什么是校本教研? 教师如何走校本教研之路? 怎样借助教育叙事开展校本教研?,一、什么是校本教研?,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生活的需要、成功教师的启示。 校本教研乃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专指“校本教学研究”。它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行动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形式,以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为主要途径,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最优发展为归宿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后,教师的教研工作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事实证明,校本教研是帮助教师顺利进行新课改的必要的保障形式,它确能加快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校本教研突显以校为本理念,顾名思义,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它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因此,它特别强调以学校为研究基地,将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并以此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教育行动研究氛围。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中,学校教师也曾做过部分研究工作。 作为研究者只不过扮演研究或实验的辅助、配合和执行角色; 教研内容强调围绕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设计; 教研方式自上而下展开,上级教研部门组织活动,学校和教师只能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被动参与; 研究过程往往脱离教学实际,解决日常教学问题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和短暂性。,2 校本教研以教师的教学问题为研究重点,校本教研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导力量和积极参与者,认定教师在校本教学研究中起关键作用;强调教学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核心,教学实际问题是其解决的目标,尤其应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造、教学效率的提升方面,开展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学生心理问题:,调查表明,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行为,其中: 35%的中学生有厌学、单相思、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 61.9%的中学生和近40%的小学生有学习高焦虑症; 85.4%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倾向; 60%以上在学习上缺乏内在动力; 22%以上存在人际障碍。 北京市21所中学,在对学校生活(包括家庭生活)感到不愉快的343名学生中,有219人有过逃夜行为。 据山西日报报道,1986年,太原大平站堵截13-18岁的外逃青少年学生1000余名,其中逃学在外作案的占50%。,教师工作问题:,工作时间长、数量大、事务杂。 针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的调查显示,有30.4%的教师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42%在10小时左右,只有20.5%在8小时左右。兼任班主任的老师早上5点多就起床,晚上11点多甚至12点才睡觉。 对课时量的调查显示,有14.3%的教师每周超过24课时,42%的在18课时左右。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一般身兼数职,特别是在小学,几乎一个教师包一个班,教四、五门课。 除正常的备课上课任务外,教研活动要参加、第二课堂要开展、学生问题要处理,每天还有成堆的作业要批改,连家访的时间都挤不出,难得有闲着的时候,工作负担明显重于其他职业。 难怪老师们说:“睡得比狗还晚,起得比鸡还早,干得比牛马还累!”哪里是人的生活?,教育异化问题:,1988年1月28日江苏法制报报道,1987年8月,沈阳重点中学高三学生赵玉文高考落榜,因4分之差而悬梁自尽。 1988年2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1987年12月,青海9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夏斐在一次抽考中,语文考79分(列全班第五)、数学考82分(列全班第三),其母吴玉霞不了解情况便因分数不满意,而气急败坏将孩子活活打死。 198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1988年2月2日,华东工学院教授王克冲、胡宝善长期约束限制责罚孩子王林,王林在考试作弊被抓后,把原因全归咎于父母身上,双双将父母勒死,挟款潜逃。 1990年3月8日新华日报报道,1989年7月10日,青海巴林农场三年级学生刘琳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被其母踢死。 1992年11月16日光明日报头版报道,青海夏斐事件又在武汉重演,11岁男童夏辉被父亲吊死。 1992年11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再次报道,沈阳小学生王小川被父亲踢死。 1992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小学生谢晔被家长打死。 1993年1月20日盐城教育报报道,1992年12月5日初三学生章杰自尽身亡。 1993年2月3日扬子日报报道,武汉17岁的高中女生黄亚烁砍死八旬的外婆。 2000年2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河南安阳市一学生家长,因自己的儿子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和未当上少先队大队长,带人把班主任给打了。 此外,还有一些报道,如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两名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乱刀砍死。,校本教研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而开展的一种研究,这种研究突出地表现为六个“关注”,即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课堂和谐愉快气氛的生成、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展的内容:由文化知识到身体心理(思想道德、劳动技能) 发展的方式:由外部推动到自主探索(简历、竞选) 发展的环境:校风、班风、学风(荀子、墨子、淳于髡,恰同学少年) 发展的重点:个性发展(王刚、邓建国,龙生九子) 发展的过程:体现创新能力(浙江新昌中学、章丘四中, 和田12法加,减,扩,缩,改,变,联,学,代,搬,定,反。) 发展的途径:民主协商、合作发展,师生共同发展(教师观),3校本教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的视力状况:,年级 调查眼数 视力低下眼数 视力低下率(%) 一年级 230 40 17.39 二年级 244 54 22.13 三年级 210 56 26.67 四年级 198 63 31.82 五年级 222 88 39.64 初一 262 144 54.96 初二 238 165 69.33 初三 266 202 75.94 初四 234 200 85.47 高一 320 271 84.69 高二 294 261 88.78 高三 294 267 90.82,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老大赑屃(bx)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 老二螭吻(chwn)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口润、嗓粗而好望好吞火,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灭火消灾。 老三蒲牢(plo)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老四狴犴(bn)象老虎,好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老五饕餮(toti)似狼,贪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称为饕餮之徒),提醒人们戒贪。 老六蚣蝮(chongx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老七睚眦(yz)本意是怒目而视。龙身豺首,性刚烈,好腥杀,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老八狻猊(sunn)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老九椒图(jiot)像螺蚌,性好闭,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以求安全。 解小东一百分是龙歌词: 50分是大狗熊,60分是萤火虫,70分是花大姐,80分是小蜻蜓; 90分是金钱豹,95分是雄鹰,99分是东北虎,100分才是龙。,4校本教研重在挖掘教师的科研潜能,教学研究不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也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校本教研相信学校每一成员,尤其是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潜质,鼓励所有的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供足够的条件支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研究潜能,对取得教学研究成果的教师予以肯定和奖励。 皮亚杰:教师素质,奢侈品与教师的成长 科研技能:展示教师的创造性 教学风格:以科研促教学(普通教师-教书匠-教育家),5校本教研追求教师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的一体化。,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它强调研究和实践合一,倡导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尝试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种研究体验,实质上是教师反思性的突出表现;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目的在于逐渐使教师成长为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二、教师如何走校本教研之路?,教师个案一则,申老师,44岁,女,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大学本科学历,从教22年,发表论文30余篇,近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她认为自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一)校本教研的几个阶段,1.迷信专家,人云亦云 刚刚参加工作或初步学习研究时期,经常会遇到一些教育上的实际问题,总觉得不好处理,于是,每每翻翻杂志看看专家写的东西,而且感到专家的文章不仅文字漂亮,而且内容充实,用起来也非常奏效,真是打心眼里佩服。只要在杂志上看了人家的东西,就信以为真,并且经常不断地抄啊记啊,做了不少笔录,积攒了许多卡片。在研究者的眼里,这也许是一个没有个人见解,难以形成自己思想的阶段。因为该阶段认识肤浅、经验不足、教育生活也相对单纯,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是带着问题看书、看杂志、作笔录的,毕竟不会分析,解决不了。重要的是,该阶段为后来的教研奠定了基础。,2.尝试研究,眼高手低 看的多了、摘抄的日子久了,自己开始慢慢地有了一种批判意识,觉得那些所谓专家的研究成果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有的根本就不怎么样。俗话说,“看别人栽花,不如自己种草。”于是自己萌发了一种研究的欲望,并且开始试着写作。可是,自己一肚子的想法,一提起笔来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别说比葫芦画瓢了,就是比葫芦画葫芦也画不象。不过,自己还是不服输地咬着牙写了不少感想和随笔,时间长了,慢慢地写得不错了,再后来以至于自命清高起来,到了觉得就连专家也不如自己地步,自有一种“唯我独尊”的傲气,于是抖了抖胆,鼓足了勇气开始投稿。可是,每次投稿总死沉大海、杳无音信,不免灰溜溜的,在同事面前难以启齿,有时甚至大丢面子。对照一下人家的教研成果,反省一下自己,要么是形式不佳,要么是内容欠缺,要么是缺少新意,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自己一直认为教研成果是用于交流教学思想的一种工具,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成果告诉别人。这也是自己一直坚持搞教研的重要原因之一 。,3.思维突破,独立探索 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也。”通过再三反思,自己认识到,研究的关键在于“出新”,而出新的要领在于思维的突破。只有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发生了变化,才能有新思想、新内容、新形式的问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善于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问题,才能看得准确;善于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同一问题,才能看得全面;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普通的问题,才能看得富有见地;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系统思维等多样化的方式看各种问题,才能看得出新观点。正是由于思维上的突破,自己才逐渐能够得以独立地开展校本教研。成果终于问世了,当接到编辑部的用稿通知的时候,当拿到编辑部发来的样刊的时候,当领到编辑部寄来的稿费的时候,当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的认可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有多么的高兴,那种喜悦心情和幸福感受是没有做过研究并发表过文章的人所无法体会的。,4.扩大影响,拓展提升 校本教研的成果出得多了,思考和研究也就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不断地进入思维的领地,不断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将这些想法发表出去,才能更好地体验喜悦以及自己作为一个教学研究者的存在价值。虽然不一定见过编辑,简短的书信字里行间总会流露着他们对自己思想成果的肯定和对自己教研工作的支持,这对自己来说恰是一种无形的鼓励和巨大的鞭策。就这样,自己逐渐和编辑建立了书信和电话来往,逐渐成了学术交流上的朋友和知己。于是慢慢地产生了一些新的打算。作为中学的骨干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学术发展负责,而且要成为学校教研带头人,并对其他老师的学术给予一定的指导,促进其专业发展。所以,自己开始借助个人的影响,同省内外部分学术研究机构和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引领老师们参与了多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的项目。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全校形成教育教学和管理研究的氛围,以此推动教研走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1.强烈的研究意识 一提研究,对多数中学教师来说,往往不仅觉得高不可攀,而且显得十分可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就在于他常年坚持研究和探索:第一,做记录,包括跟踪观察笔记、听课笔记、教育日记,认为这些记录是创造思维的源泉,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分析,可以得出概括性的结论。第二,为教师的教研工作做组织上和时间上的安排,设立若干教育教研小组,规定每隔一周的星期一的校务会议为研究性的报告会和讨论会;第三,明确规定教研的范围:研究儿童的个性及全面发展,研究教学过程的规律,研究具体学科的学术问题,研究读书过程中的有趣内容。其实,苏霍姆林斯基本人就是一个勇于探索、善于研究和不断创造的校长,他通过观察、分析和综合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一生完成了四十多部教育专著、六百多篇教育论文,而且把帕夫雷什中学办得有声有色,成为“活的教育学”。这充分说明强烈的教研意识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只有善于树立教研意识,培养教研兴趣,才能产生教研冲动,进而造就教研成果。,(二)开展校本教研的经验性知识,2.关注实践问题 一切研究都源于问题,校本教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要具备一种善于从司空见惯的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选题能力。校本教研的选题,一般有如下几个来源: (1)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问题中选题,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独立意识的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教育与引导问题等。 (2)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反常现象中选题,如教师职业责任滑坡与管理问题,教育方法的定型化现象与改造问题等。(萨班达伊尔) (3)从教育教学争鸣的热点中具体选题。如结合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讨论,探讨如何平等地对待学生的问题,结合创新教育的讨论,探究如何善待学生非逻辑的奇思异想问题,结合校本课程讨论,探索如何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问题等。() (4)从教育教学生活的“边缘地区”选题。如宿舍生活的内容和教育方法问题,学生绰号的来源与传播效应问题,厕所文化现象的两面性问题等。(眼镜猴) 由此看来,题目不是随意定的,而是事先作了一番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的。题目确定下来再去努力解决“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3.在集体中利用集体智慧 校本教研常规的成功经验是,以教研小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深化交流、张扬个性、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为此,健全对话交流制度,确定“新课程教研周”、“校本教研日”,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教育沙龙等,充分体现学术民主,求同存异,鼓励创新,在实践与摸索中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会谈和专题研讨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选题确定以后,尤其是比较大的选题,不要撇开集体,急于动手,而首先要建立由多个子课题构成的课题网络,同时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如可以邀请师范院校校本教研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不时地组织外出学习,考察走访教研典型,尽快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尽量少走弯路,逐步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结合的校本教研机制,从而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正常运行。,4.对教育生活的理解和关爱 校本教研行为具有双重转化的特性,首先是现实教育生活、客观事实向研究主体头脑的转化,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现象转化为研究者的认识;其次是研究主体观念、感受向文字表现的转化,它要遵循“表现论”的原则,有理有物有序地将头脑所获得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以书面语言的为载体的成果。陆机文赋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郑板桥画竹说: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理解和热爱,对于学生的理解和他们身心发展的深切关爱、对于教育工作的正确理解和无比热爱是教育教研的动力所在。法国社会学家卢梭说过,“热爱能够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爱。”理解学生、热爱教育,就必然会善待自己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这正是校本教研工作者所须持的积极态度。文本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就必须首先关切教育生活,体验教育生活,享受教育生活,如此产生的教研成果才与实际相符,才有生命力,才容易被人接纳。,北川邓家“刘汉小学”无一死亡的真相 李承鹏,我已经很难复原5月12日14时28分北川邓家小学的完全细节,但从邓丽君的叙述中仍然知道:由于从小患上小儿麻痹症,左腿行动不便的邓丽君一直是被允许在课前十分钟整理活动中下楼上厕所的,那天她独自地缓缓下楼,从三层楼高的教室里刚刚走到空地,刚看到太阳影子,地就开始吼,开始动。 她拼命开始跑,虽然效率不高,仍然连滚带爬到达旁边的竹林,又听到体育老师在叫“快到操场”,就和另几个女生跑到操场,三分钟后,这里就聚齐了全校483名学生。 后来我们设想,小儿麻痹的邓丽君真幸运,要是那天她课前没因身体原因去上厕所,也许会被挤倒,也许情急之下会跳楼,也许会有什么不测,如果这样,一个奇迹就不会出现了,奇迹是在单位地域死伤最严重的北川大地震中,虽然北川一中教学楼迅速淹没二千多名学生,但邓家小学483名学生一个都没有少。 而且,以肖晓川带队的9名老师携无家长认领的71名学生历经两天一夜,在无水无粮无工具的情况下,先是困守一处山坡,后来翻越水洞子、景家山、杨柳坪三座(之前媒体报道成两座)海拔最高达2000多米的大山,其中还有一名4岁多的学前班孩子,最后到达绵阳。 关于那个71名学生翻过三座大山和原始森林逃生的奇迹一直被流传,这两天,我一直在绵阳至北川转悠,我只想告诉更多的细节,少一些形式化的英雄色彩,多一点真实的人性色彩。 那天同一时间,肖晓川正在办公室看书,发现书动得厉害,另一侧的史少先正在教学楼巡视,学校负责人的他俩很害怕,但拼命开始吼“快到操场”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能那么科学的组织学生逃生,后来向逃生专家询问过,包括蹲下、靠两侧下楼,进入操场以及后来制作简易帐篷,都符合逃生标准手册,但他们从来没学过,现在也不知道这就是标准逃生手册。 我觉得这个长途迁徙的故事很像黄石的孩子,韩寒说很像他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抗战时把动物园动物们转移到大后方的电影,在交谈中我发现中间并不像记者们写的那么大无畏,是种革命的浪漫主义情节,他们有怀疑、恐惧、绝望、麻木,但最后他们坚持下来了,没有伟大胜利,但修成无量功德。 左为史少先,右为肖晓川,感谢他们。对了,他们及学生们穿得很新,这因为汉龙集团在绵阳为所有人买了整套新衣,肖晓川说,他从来没穿过这么高档的衣服 肖晓川在四川卫视和中央台里已说了很多,但他私下向我承认一句从未对记者说过的话,“那时我很害怕,很害怕,我说是世界末日来了,我想活不过今天了”,旁边的史少先说他也很害怕,“那架势,完全让人莫得法镇定,真的就是快死了,我以为自己活不过今天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人性,而不是这两天记者们简单讴歌的英雄形象,但是前者更有说服力。因为他们最后带着孩子们逃出来了。 蹲在操场里仍很危险,看山下县城已夷为平地,山上还有泥石流,地面还有余震,“要活命就必须向高处转移”,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经过观察发现远处有一个缓缓的山坡暂时不会被淹没,他们动员学生一起上去了。虽然肖晓川从没有砍过竹子,但那天他去砍了很多竹子,史少先跑到废墟里捡了几块农民常用的编织口袋布,靠着山丫子以三角原理做了一个帐篷,他们从未做过帐篷,帐篷面积太小,483名学生只能背靠背坐了一夜,一动都不能动。 如果另外有人看见黑暗中的那个光景,一定会震撼483名孩子躲在一个狭小的简易帐篷下一动不动,沉默不语,四周山石滚动发出巨大的响声,雨哗哗地下着,大地在颤动,孩子们很像躲避风暴的的羊羔,而老师就是牧羊人。 “山上一点光亮都没有,完全黑了,听得到大石头从山下落下来的声音闷闷的像敲鼓,很恐怖”,再后来,居然有一些孩子却开始叽叽喳喳“摆条”(摆龙门阵),邓丽君对我叙述时一直在微笑,她说她们当晚在回忆谁怎么跑下楼的,谁还摔一跤,打趣谁还哭了喊妈妈她还告诉我她很喜欢自己的名字。 见证过无数灾难的优秀记者唐建光说,其实“灾难”永远不会是想像中那种情景,这次我明白了,特别是人类的情绪,人总会在极度灾难下缓和自己的情绪。 借住在绵阳中学英才学校一处过道里,这样更安全,也利用心理有创伤的孩子们从灾难环境中恢复。据说昨天又有余震,孩子们逃跑的速度和秩序比上一次好多了,他们已很有避难经验了,想想都心痛.,我曾经很不理解9名老师要带着没有家长认领的71名学生翻山越岭的原因,我问过“你们为什么不就地等待”,后来知道,“我们理解县领导啊,他们还得救埋在下面的人,一时顾不到我们了,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关于徒步翻山逃生的决定没有任何争论,虽然很危险,但留下来更危险,只有赌了。 他们的逃生路线是:水洞子景家山杨柳坪,是依次上升的三座大山,除了余震和山体裂缝、泥石流、暴雨外,因海拔高会出现高山反应,而且有一大片原始森林。 中途有一个女老师因挂念婆婆退出了,人们理解她,有一个叫吴明艳的老师有严重气喘,在山上脸发青快死的样子,人们问她“行不行”,她很害怕很绝望,但说“一定要走下去,不能死在这里”。他们继续走着。 震后的异象出现了,“第二天白天时,天突然完全暗下来了,就像黑夜一样,一点光都看不到,就是伸手不见五指”,他们突然发现黑森林里一大片怪异的挥之不去的浓雾扑来,两米之外根本看不见同伴,昨天他们请我理解他们的迷信,因为那阵势太可怕了,完全就像一个巨大的鬼魂扑来,“阴冷,冷到骨头里去了,农村里有这样的传说,所以我们很怕这个巨大的东西把人的魂勾走了,勾走了魂就没命了,所以我们就让学生们互相大声喊叫着名字,然后大声地答应着,这不仅是壮胆,是让互相知道还活着,还有人气,让那东西拿我们莫得办法,不把魂给我们勾走了”。 李主任为我们提供的英才中学为受灾学生准备的课程表,他说,里面有很多开导心理的课程,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他们就这样大声的在林子里叫着,他们的魂果然没被勾走,很久之后,他们走出那片巨黑色的浓雾。 剩下的山路更难,当地有句话是“养女莫嫁景家山”,是说这段路太难走把女儿嫁过去连路都走不得,还有一句话是“男人要穿脚马子”,就是说男人走这段路都得穿着一种用篾条编的东西才不会掉下悬崖。 山体已经出现裂缝,旁边有泥石流在下流,更要命的是,原来依稀还记得的山和路,这时却和以往不一样了,他们很奇怪,“山形变了,本来记得是往上走的路,发现却变成往下走了,本来是左转的,却变成了往上走,要是按原来的方向走就会掉到悬崖下”,当天晚上,我们才知道这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对喜马拉雅山的山体冲击,造成了类似造山运动的变化。 昨天听说一个有真实意味的笑话,地震那天,有两个北川老太太正站在靠得很近的山丫子上摆龙门阵,正讲着东家长西家短时,就觉得必须说得很大声说对方才听得见,一看,原本十几米的山丫子距离变成了近一百米远,这就是山体变化;有营救者震后在灾区看见一座山,问农民为什么对面这座山一棵树都不长,那么新,农民想了想,说:“新吗?很新,我也是第一天看见它”。 中间睡着的红衣女孩叫邓青,她父母在地震中双亡,这几天她很自闭,睡觉时也总是双手紧紧环抱,心理医生说这证明她没有安全感 因为泥泞,这段路上鞋越走越少,每过一会都有人喊鞋丢了,但人却一个都没有减少,最小的只有不到5岁,大的就拉着小的跑,老师们还帮着找鞋,偷农家的鞋。 两天一夜他们71名学生加8名老师的食物是两袋夹心饼干,和几瓶水,“怎么吃?我们老师用手指给每个人掐一小块,让学生只能喝一小口,这叫吊命,留着元气就可以活命,前头的人在吃时,排在队列后面的学生吞口水的声音都能听得见,那时候,我们老师眼泪一下就流下来了”,肖晓川说。 我问他们一路上怎么鼓励学生,“除了坚持就是胜利,就是哄他们骗他们,大部分学生都没去过山下的绵阳,我们一路上就喊,加油啊,绵阳有好多糖等着你们,还有冰激凌,还有面包,可乐,那些娃娃小,就流着口水跟着跑,我们还说下面有警察叔叔在等着你们,山里的孩子平时看电视都知道警察叔叔是专门救人的,崇拜他们,就拼命往山下跑”。 令人悲凉的是,中途碰到过两家有能力收留学生的地方,但主人拒绝了,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得到这两家店的名字。 到了营救地点后,其实第一时间也根本没有传说中的糖,冰激凌人们确实太忙了。 经过两天一夜,翻山越岭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终于看见任家坪收费站,看见正在那里搜救的指挥部,当时北川县金大中县长问“你们有多少人活着”,肖晓川说“一个都没有少”,金县长惊呆了,说“我们都以为你们全部都不在了”。 那天晚上孩子很困,坐在大巴上睡死过去,摇都摇不醒,但是车到绵阳时,体力已到极度虚脱的孩子们却兴奋异常,没有一个愿意去睡觉对于这群山里长大的孩子们而言,这是他们出生之后看到的第一个大都市,虽然绵阳也被地震遭到破坏,但孩子们仍惊讶这个城市的漂亮,就像天堂。从地狱来的孩子,看到什么地方都像天堂。 我没有忍心去问孩子们关于父母和那场灾难的细节,怕引起心理刺激,拍照时,我告诉女孩们:你们那两天真勇敢,你们是英雄,现在太阳出来了,什么都难不倒你们,让我们一起说茄子,让我看看你们雪白的牙齿好吗,她们很可爱,纷纷露出洁白的牙齿,连一直很自闭的邓青也第一次露齿大笑起来 。,昨天我在绵阳中学看到这些孩子,他们大多很快乐,我问过学校老师为什么这样,宣传部李主任介绍了这几天他们制订的心理课,包括“注意力转移”“宣泄”“武术”“看猫和老鼠”但一个老师说,这也是因为孩子们到现在为止没有看到过死人,换成北川中学的幸存者,肯定不会这么快乐,这么容易恢复情绪。为邓家小学的孩子们没看到过死人感到幸福。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核心,因为,如果那天邓家小学像北川一中那样在几秒钟内就被震垮,后来的成为传说的长途翻越也就不存在,那天一个学生都没有死,甚至没有什么重伤,我了解到,那座十年来正式名字叫“刘汉希望小学”的教学楼不仅楼没有垮,奇迹是,连教学楼正面那块长十几米、高三层楼的玻璃幕墙一小块都没有碎,与在这场大地震学校教学楼动辄压死几百名学生相比,这是一个奇迹,我很好奇,这是谁修的房子? 于是我知道一个叫“汉龙集团”的公司,它是在十年前出资捐赠邓家小学的企业,老板叫“刘汉”,总经理叫“孙晓东”,经办监理学校修建工程的人是当时的集团办公室主任,学校里很多人在谈及这场幸运的逃生时,都在感谢这位监工的“办公室主任”,昨晚我找到这位办公室主任,他讲了一些故事,但坚决不让我透露他的姓名,也不要表扬他,因为他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下面我只能用X先生来代指为什么“刘汉希望小学”在这次大地震中成为唯一没有压死学生的学校?或者说奇迹最开始的一步是什么,我得知以下内情: 一、十年前,刘汉和孙晓东对下属X先生说,“亏什么不能亏教育,这次你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要是楼修不好出事了,你就从公司里走人吧”。 二、十年前一天,监理工程的X发现施工公司的水泥有问题,含泥土太多,因为X曾经是生产水泥的一家公司的副老总,经他手灌注的水泥至少有五十万吨,是绝对的行家,所以他要求施工公司老总必须把沙子里的泥冲干净,也不能用扁平的石子,从建筑专业而言,扁平石子混在水泥灌注过程中是灾难,水泥结实度大打折扣,他对施工队大发雷霆,愣让他们把沙子里的泥冲干净,把扁平石头全部拣走。 三、一次会议中,他在追问工期拖延时,发现施工公司负责人眼神不对,才得知原来是有关方面的款项没有及时到位。按捐赠原则,企业捐款必须先到当地有关部门,再由有关部门把企业的钱下发到具体施工公司中去,但施工公司并没有从有关部门及时拿到钱(具体人们想必都能猜到,这可是中国式惯例),于是X先生又发火了,穷追不舍,终于让款项到位。 四、在奠基仪式上,由于某个原因工期又得拖延,X又发火了,他找到有关部门,据理力争,9月19日,学校终于平出一块崭新漂亮的操场,他说看到那块操场铺平后很开心,而那块操场,就是十年后483名学生逃生的地方。 那段时间人们总能听到X在吵架,在发火,在追款项,当我对他核对这个事实时,他要求我一定要在“吵架”上加上引号,否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说,你晓得的,我不能说得太多。 我想我已没必要说得太多,一个深知捐赠中国希望小学潜规则的人士说,虽然学生们全部逃生是个奇迹,但汉龙集团的X先生能够通过“吵架”把钱“吵”到正规用途上更是个奇迹,在往常,吵架根本没用,钱还是不能够及时到位(为什么这次学校倒塌这么多,这里恕我暂时不能直言,但稍有常识的人想必也知道) 由于X先生反复叮嘱我不能写他的名字,所以我们在邓家“汉龙希望小学全部成功逃生”的故事后,就只能记住以下名字:刘汉、孙晓东、肖晓川、史少先、陈世荣,罗中会,母贤莹,沈长树,赵义辉,母广兰,吴明艳。 刚才,X先生给我发来一则短信,未经他同意,我就刊发在我博上,目的是让有的人有的部门看看,也提醒以后有人想修希望小学的人看看: 打扰您了,可以负责的告诉你,在领导的安排下,绵阳五所希望小学建设均由我经办,而此次大地震未能撼动一幢,巍然屹立!师生未损毫发!请你来绵阳做客! 这次邓家刘汉小学无一人死亡成为一个奇迹,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所谓奇迹就是你修房子时能在十年前,想到十年后的事情。,5.敢想善写、坚持积累的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校本教研也应当养成良好的习惯。敢想就是具有一种“不怕失败,不怕露丑”的精神,利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方式大胆想象;爱写就是经常练笔,把自己想到的一切及时用文字写出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善改就是运用修改技术把成果改得更完善,更富有美感,更具有实效。如此常写常练,常练常新,自然会研究出好的成果,并以优秀的作品形式展现出来。尤其是教研成果写出来以后,要在改上花比较大的工夫,在文字上润色,在内容上充实。有时候,成果搞出来不妨作个冷处理,放上两个星期,再改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在研究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急于求成。初学研究,可以先思考些小问题,写些短文,有思想即可,然后慢慢思考大点的问题,写长文章,形成思想系统,逐步提高。另外,还必须“持之以恒”。有的人想走捷径,不想下真工夫,心血来潮就搞一点,心情沉闷就放弃了,或者出于评职称的需要,临时抱佛脚,急功近利,是搞不出好成果的。做教研,冷板凳、热板凳都要坐,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坚持不懈,细水长流。当然教研的契机是多种多样的,也许评职称就是一个起点,抓住这个起点,坚持下来,也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三、怎样借助教育叙事开展校本教研?,(一)叙事与教育叙事,在日常语言中,“故事”和“叙事”一般指同一样东西,即对行动的描述,而且这个行动通常涉及人或人格化的事物,一个故事含有人物、时间、地点、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局,并且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事件,即情节连接在一起。因为“叙事”容易,所以正在普及和推广,特别以“适用于一线教师”著称。 教育叙事的兴起,应该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种进步。它比起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模式建构、90年代的教育模式建构等“宏大课题”及其研究的热潮,更符合人文科学的要求,更接近真实的“教育田野”,更贴近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更富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之所以它备受中小学教师们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它不需要去刻意建立富有逻辑的概念体系,更是因为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研究领域中“生活体验”所内具的价值。 1.教育叙事是一种教育生活体验的“传记”,是对教育生活的描写。教育叙事一般是从教育生活中发现主题。1979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很好的教育叙事作品,即Phyllis Chesler所著的和孩子在一起:一个母亲的日记(With Child: A Diary of Motherhood)。本书作者以家庭生活体验的传记方式,讨论了家庭教育的若干主题。还有一本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两次获得美国总统教育进步奖的著作,即麦克拉伦所著的批判教育学-学校生活透视。麦克拉伦整理并精选了自己在加拿大魁北克省15年中学校长的教育生活日记,以大量叙事的方式,研究了学校教育中的许多问题。 2.对教育生活体验的描写,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讲教育故事。为什么讲教育故事也有研究价值?这是因为故事对于人文科学的重要性的缘故。范梅南总结性地分析了故事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可能的人类经验;故事能使我们经历正常情况下我们不能经历的生活情境、感觉、情感以及事件;故事可以借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阅历;故事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使我们身临其境;故事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引领我们重回旧日时光而无论其是虚构拟或真实;故事在详细描写我们生活中独特的方面时富有生动性;优秀的小说或故事可以超越情节的特征和主人公等方面,因此使我们便于主题分析和评论。 教育叙事是诗化的教育艺术形式,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传达教育生活经验的文学艺术,而非逻辑形式。读者在接触这类作品的时候,不是在听唤硬邦邦、冷冰冰的理论训导。我觉得教育叙事对于读者而言,不是观念的告诉者,而是读者的对话者。一个好的教育叙事,应该能够使读者从中自悟出许多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一个好的教育叙事,应该能够打动读者的情感甚至心灵。从此意义上说,教育叙事要突出情感的表达,是寓理于情,而不是寓情于理。 3.尽管教育叙事中也包括部分虚构的教育叙事,但从总体上说,教育叙事还是基于教育生活的体验。其实,虚构的教育叙事也是各种真实教育生活片段的意义连结的一种方式。与其说教育叙事是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做出来的。当然,教育叙事终归是要写出来,要经过写作的过程。写作,其实是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是思考的检测。教育叙事的写作使我们对于教育生活的体验更抽象化,又使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更具体。教育叙事的写作可以使我们摆脱繁琐窘迫的教育生活状况,去捕捉教育生活中灵动的场景甚至片段。教育叙事的写作是教育生活中观察力锻炼的一种有效方式。,由小布什的演讲所想到的,小布什演讲:小布什毕业于耶鲁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78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5月21日,传统的毕业日当天,校长宣布授予布什荣誉法律博士学位,学生们报以笑声、嘘声和哨声,一些应届毕业生还打出一条大横幅写道:“我们赢得了自己的学位,不要使我们的学位跌价”。小布什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经常考丙等。(甲乙丙丁) “今天是诸位学友毕业的日子,在这里我首先要恭喜家长们:恭喜你们的子女修完学业顺利毕业,这是你们辛勤栽培后享受收获的日子,也是你们钱包解放的大好日子!最重要的是,我要恭喜耶鲁毕业生们:对于那些表现杰出的同学,我要说,你真棒!对于那些丙等生,我要说,你们将来也可以当美国总统! 耶鲁学位价值不菲。我时常这么提醒切尼(时任美国副总统),他在早年也短暂就读于此.所以,我想提醒正就读于耶鲁的莘莘学子,如果你们从耶鲁顺利毕业,你们也许可以当上总统;如果你们中途辍学,那么你们只能当副总统了。” 布什的演讲说明了什么? 其一,教育不是培养人的唯一方式,实践出真知。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孔子的周游列国。 其二,素质不是单单由学习成绩构成的,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指向学习成绩。素质是人的才学和修养的综合反映。 因此,教育者应客观认识个人特点,尊重个人选择,因人而异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个性的解放,展示个人的风格,彰显个人的价值。,(二)对教育叙事研究的认识,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生活、教学事件及其实践行为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和行为经验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第一,教育的真实性。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和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不是教育者的主观想象,也不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教育叙事研究以教育实践为动力,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教育者的生活为对象,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头发白了,林肯) 第二,叙事的故事性。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有一定的趣味和后继的启迪。叙述的故事中必然有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和事件,涉及特定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东西,教育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帐,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过程性和情境性的研究。(哈蜜瓜,储蓄罐) 第三,研究的主体性。教育叙事研究是行动者直接介入,行动者成为研究的主人。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叙述者的亲身经历,不仅把作者自己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移为人的事件。 第四,方法的反思性。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诠释。,孩子,是老师错了 长虹一剑2007-4-24 21:42:00,/23636996/2006-12-21/article_view_17115.htm “孩子,是老师错了。”我在心里一遍遍默念着这句话时,自责之情油然而生。那天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那天我在教室里检查作业,当我看到王丽又只写了两行字时,一股无名之火顿时窜起,我顺手把作业本扔到地上,大声叫道:“把作业补上,放学后交给我,否则别回家吃饭!”看着王丽低着头、流着泪回到座位上,心中的气也消了一半,我觉得触动了她的心灵,让她下次再也不敢不完成作业了。王丽是我班一名女同学,人长得秀气,穿戴干净,但就是经常不完成作业。你找她谈心,她是泪流满面地表示改正,可第二天作业照样不完成。这几天,我步步紧跟,她才有了一点小进步,谁知今天又犯老毛病,我对她没辙了。 可巧,那天放学后,学校举行集体教研,我光忙着教研了,竟忘记检查王丽的作业了。当我想起来这件事时,已事隔三天了。听同事说王丽曾拿着作业找过我,我不在。怪不得这两天王丽见到我总是躲着走。我心中顿升愧疚,快步走到教室,看到王丽的同位李红正在辅导王丽学习。她的神情那样认真,当王丽不懂时,李红不厌其烦地手把手地教。看着挂在她们脸上的笑容,我的心咯噔一下,一种羞愧之情油然而生,我慢慢退出了教室。 我竟不如一个孩子有爱心和耐心。人们常说:“谁爱孩子,孩子同样也爱他。”教育是在广阔的心灵园地上,播种希望的种子,而我的所作所为呢?是在伤害孩子的心灵,毁灭她的希望。我粗暴的行为堵塞了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拉远了师生的距离。我常告诫自己,要真心关爱学生,可浮躁的心情粉碎了我的誓言。爱不是口号,而是春雨般滋润,大爱无言,真爱无痕,只要真心关爱孩子,总能找到开她这把锁的钥匙。有爱的教育才是完美的。就把今天当作我的一个新起点吧,不能再冷了孩子的心。于是我快步向教室走去。,(三)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成长的典范,帕夫雷什中学”。这是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在他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23年间,他以这里为基地,实践并发展“自己的教育信念”;并以这里为取材源泉,抒写他那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的“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他在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教育试验,使这一所农村中学成了闻名遐迩的世界教育试验园地。通过查阅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发现他在教育科研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教育叙事研究;他的科研成果也大都是以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形式来提交发表的。,案例:谈语文教学-思维与情感的统一问题,约在20年前,我在分析一堂自己听过的课时冥思苦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如此贫乏、平淡、毫无表现力?为什么儿童的话语里没有他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我开始记录学生们的回答,分析他们的词汇量和言语的逻辑性和修辞成分。我发现,学生们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鲜明的表象,并与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发生联系。 我通过分析在同事和自己课上所观察到的现象,以求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词语怎样进入儿童的意识?词语怎样成为思维的工具?儿童怎样借助词语学习思考?思维又怎样反过来发展语言?在从教育学上指导学校精神生活中最复杂、最微妙的成分儿童思维方面存在哪些缺点? 我首先从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自己的课和本班学生的问答入手。比如,一个孩子叙述一滴水的旅行。这里本应该讲早春的溪流,讲春雨,讲彩虹,讲平静湖水的轻声拍溅。孩子本应该把这一切当作他周围的世界来述说,当作他本人也是其中一分子的自然世界来述说。然而我听到的却是什么呢?是一些勉强拼凑的、笨拙的、死记硬背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连孩子自己也感到模糊不清。我一边听,一边思索孩子们的言语,我心里逐渐形成一个信念:我们当教师的没有教儿童思考。从他开始过学校生活的最初日子起,我们就把他眼前那扇通往周围大自然的迷人世界的门关闭了,他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不到春雪融化时水滴的叮咚响,听不到云雀的婉转鸣唱了。他们只是背诵关于所有这些美好事物的一些枯燥乏味的语句。 我把五年级学生领到了果园。当时,灰蓝色的云雨遮着半边天空,太阳点燃起一道彩虹,苹果树上开遍了鲜花有乳白的,有粉红的,有鲜红的,蜜蜂发出轻轻的嗡嗡声我对自己的小旅伴说:“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东西最叫你们激动、赞叹和惊诧?”他们的眼睛里泛出喜悦的神情,可是他们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思,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我真为孩子们痛心:词并没有带着鲜明的形象进入他们的意识;词从一朵散发芳香、生气昂然的鲜花,变成了一片夹在书页中的干枯叶片,只能使人从表面上回忆它的生气 不,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们一旦忘了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周围世界、大自然,便会逼着孩子们去死记硬背,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迟钝起来。我们把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第斯多惠对教师的忠告全部忘记了。我开始一课接一课地把孩子们领到永远常新的、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大自然中去,到果园、森林、河边、田野去。我跟孩子们一道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差别。 我的桌子上不断出现各种新书:有关于实物课的教育文集,有各种词典,有植物学、鸟类学、天文学、花卉学等方面的书籍。每逢春天清静的早晨,我都到河边、森林和果园去,细心观察周围世界,并试着尽可能准确地表述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