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类论文-《齐民要术》何以无养狗的论述——牧区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之一例 .doc_第1页
农林学类论文-《齐民要术》何以无养狗的论述——牧区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之一例 .doc_第2页
农林学类论文-《齐民要术》何以无养狗的论述——牧区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之一例 .doc_第3页
农林学类论文-《齐民要术》何以无养狗的论述——牧区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之一例 .doc_第4页
农林学类论文-《齐民要术》何以无养狗的论述——牧区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之一例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齐民要术何以无养狗的论述牧区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之一例中国古代有所谓“六畜”,屡见于左传、周礼等先秦典籍,对其内涵的解释始见于尔雅释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养动物。但中国古代的农学经典齐民要术中却没有养犬的论述。齐民要术第六卷是专述畜牧生产的,其中提到的牲畜种类有牛、马、驴、骡、羊、猪、鸡、鹅、鸭。包括了先秦时代中原地区“六畜”中的马、牛、羊、猪、鸡5种,又增加了北方传入的驴、骡和稍后驯化的鹅、鸭,唯独没有狗(犬)。狗之所以从齐民要术所载主要牲畜种类中消失,我认为主要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人大量进入中原后,牧区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原的消费习惯所致,从一个侧面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狗是我国最早驯化的动物,其时间可以追溯到采猎经济时代,它最初是人们助猎的工具。进入农业时代,狗的用途在不同地区发生了分化。北方草原逐渐形成牧区,狗继续被作为助猎的工具,又增加了保护畜群的功能,成为“牧羊犬”。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而中国得而畜使之。”这种与“走马”相提并论的“吠犬”,应该主要是用于牧猎的。穆天子传中有所谓“守犬”,更是突显了北方草原地区狗的保卫畜群的职能。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说:“今夫戎狄胡狢之畜狗也,多者十有余,寡者五六,而不相害伤。”可见,北方草原民族养育一定数量的狗。黄河流域中下游农耕类型经济形成后,采猎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狗也就由主要是助猎工具转化为主要供食用的家畜。先秦古籍中屡屡提到供食用的与“稻粱”并称的“刍豢”,其中“刍”指牛羊等食草动物,“豢”指犬猪等杂食动物。1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把狗和猪、鸡同列为肉畜。比较集中反映先秦食俗的礼记内则,也把狗和牛羊猪等一起作为肉食的来源,提出“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的肉类与谷物搭配的模式2,它列举的各种食品中有“犬羹”和狗肝炙制的“肝膋”。在战国秦汉中原人的心目中,狗肉是一种美味,枚乘七发载吴客说楚太子,遍列名珍美食,其中就有“肥狗之和,冒(芼)以山肤(石耳)”,大概是石耳炖狗肉吧。传说春秋时齐景公的猎狗死了,景公打算给它大办丧事,后接受了晏子的劝谏,命令“趣庖治狗,以会朝属”3,说明狗肉也能上大雅之堂。狗还可以作祭品,用作祭品的狗称为“献”。说文:“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礼记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有的人听到食狗就形成条件反射,到了喜不择食的地步。淮南子脩务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楚国有烹猴召其邻人,以为狗羹也,而甘之。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吐之,尽写其食。”战国秦汉城市中不乏做狗肉生意的“狗屠”。例如,战国时的侠客聂政就在燕市当过“狗屠”4,跟随刘邦起义的樊哙,也是“狗屠”出身5。最近友人捎来徐州特产沛县黿汁狗肉,还赫然打上“汉刘邦食品公司”的招牌。汉代画像砖石的庖厨图中多出现屠狗的场面。中国农业博物馆编的汉代农业画像砖石中收录了包含屠宰内容的庖厨图10幅,其中7幅描绘了屠狗的场面6。盐铁论散不足谈到汉代市场上“屠羊杀狗”,并有经过处理的熟狗肉片7出售。秦汉时期,人们食用狗肉十分讲究,选择的原则是选幼不选壮,选壮不选老,也就是说,以食小狗为上。从马王堆出土的肉食标分析,小狗的豢养以一年以内为佳。8与此同时,人们积累了关于食狗肉宜忌的知识。如礼记内则提到吃狗要去肾,不能选择“赤股而躁”(有臊味)的狗。史记卷105扁鹊仓公列传正义引龙鱼河图云:“犬狗鱼鸟不熟食之,成瘕痛。”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谈到“青牛肠,不可合犬肉食之”,“鲤鱼不可合犬肉食之”,“鰌鳝不可合白犬血食之”,“白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等,又记载了“治食犬肉不消”之方。汉人还有“寒鸡热狗”(崔骃博徒论)之说。在这种情况下,养狗业是比较兴盛的。正如墨子天志上:所说:“四海之内,粒食人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即使曹魏初年,农村养狗为畜尚较普遍。如曹魏初年颜斐为京兆太守时,“课民无牛者,令畜猪狗,卖以买牛”9。杜畿治河东,“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10。但是,随着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的频繁接触和交流,在农耕文化不断向牧区扩展的同时,牧区文化也不断向农区渗透。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人大批进入中原,牧区文化更在中原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草原牧民崇尚食羊,基本上不食狗肉,即使饲养狗也主要是为了助牧、助猎和守卫。草原食俗风靡中原,这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原人的消费习惯。早在晋代,羊肉乳酪已是中原人士的常食,西晋潘岳闲居賦中就有“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的诗句11。乳酪甚至成为中原人士向南方人夸耀的珍品。晋书卷54陆机传:“至太康末,(陆机)与弟云俱入洛又尝诣侍中王济,济指羊酪谓机曰:“卿吴中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盐豉。”时人称为名对。”随着中原人的南渡,这种食俗甚至对南方也发生了影响12。到了北朝,羊肉乳酪竟然被称之为“中国之味”。据洛阳伽蓝记卷三所载,原来在南齐做官的王肃跑到了北魏: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数年巳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是陆产之最,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第一次对我国饮食文化做出系统总结的齐民要术,在记述食品制作和烹饪技术的第七、八、九三卷中把羊作为肉类的第一原料,同时又在养羊章中对各种乳酪制品的制作技术作了详尽的总结。贾思勰的介绍包括作酪法、作干酪法、作漉酪法、作马酪酵法、抨酥法。对每一种制品的每一个步骤的技术要点都做出交待。在各种肉乳类食物原料中,与羊的显赫地位相比,狗则显得无足轻重。据我的粗略统计,齐民要术所载含有动物原料的121种食品或菜肴中,以羊为主料或配料的有39种,约占1/3,居于各种动物原料的首位。不但羊肉可作肉酱、腊脯、烤炙、蒸缹、羹臛的主要原料,羊肝、羊肺、羊排、羊蹄、羊肠、羊百叶、羊血可制作专门的菜肴,羊肉还是多种食品和菜肴(如烧饼、细环饼、鸭臛、鳖臛、缹瓜瓠、缹菌等)的重要配料,连羊乳、羊脂、羊而且这条材料是引述食经的。食经作者不详,学界存在不同认识13,现,齐民要术引述它的意义主要是保存历史资料。这和礼记内则的记述大异其趣。可见在草原游牧民族影响下中原人饮食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朝时期,羊在生产上、在礼俗上都是显赫的。齐民要术屡言“羊千口”,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这样的规模是十分可观的;贾思勰自己就养过二百头羊。当时以羊为赏赐,如北齐时高欢一次赐予司马子如羊500头,高洋也一次赐予平鉴羊200头14。北齐以羊作聘礼,形成礼俗。15北魏、北齐政府鼓励生育的政策也规定,“生两男者,赏羊五口”16。与此同时,羊代替了狗在屠宰市场上“担纲”。北周庾信答移市教曰:“昔张楷硕儒,尚移弘农之市圣德谦虚,未忘喧湫,欲令吹箫舞鹤,还反旧鄽,卖卜屠羊,请辞新阓,而交贸之党好留,豳岐之众难遣。”17以“吹箫舞鹤”和“卖卜屠羊”来代表市中百业和芸芸众生,可见屠羊在当时的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屠宰业的主体。北朝仍然有养狗的,如魏书卷48高允传载,监国太子拓抜晃“营立私田,畜养鸡犬,乃至贩酤市廛,与民争利”。高级贵族尚如此,何论民间?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北朝有“狗屠”的。时人谓:“譬之畜狗,本取其吠。”18可见,养狗主要不是为了吃肉。本来这也是游牧人的传统,在游牧时代,狗虽然不象牛羊一样需要大量繁殖,但作为“守犬”在畜牧生产中仍占有一定地位,游牧人进入中原以后,游牧生活逐步被农耕生活所取代,而食羊饮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