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时间:2019.06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46题。【甲】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命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乙】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底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便上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吃一盅。”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薛姨妈笑道:“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这时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一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盅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住你。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为人,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还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恼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笑着,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节选自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甲】文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衬托、对比等手法,从侧面和正面塑造了诸葛亮这一形象。B. 【甲】文中的诸葛均和小童看似闲笔,但是他们都是刘备见诸葛亮过程的铺垫,使得刘备的求贤之路显得崎岖不平,行文也变得摇曳多姿。C. 【乙】文中林黛玉的出场方式与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方式相同,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代表性语言是“林姑娘来了”。D. 宝玉见到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就问“下雪了么?”一句描写,一方面说明每逢下雪时黛玉的穿着,一方面又表明宝玉对黛玉的平日关注和细心。E. 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往往富有潜台词,如【乙】文中黛玉“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了我”中,“他”表面指紫鹃,实际指宝钗;“我”表面指黛玉自己,实际指宝玉。5.【甲】文反映出诸葛亮怎样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6【乙】文中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三人都反对宝玉喝(冷)酒,她们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由此可见,三人劝宝玉的动机也是不同的,她们的动机各是什么呢?(6分)(1)薛姨妈的理由:_动机:_(2)薛宝钗的理由:_动机:_(3)李嬷嬷的理由:_动机: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窗昏晓送流年追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童庆炳先生 2015年6月14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离去了。 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伴儿:“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人他在10年前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画了蓝图:写哪几本学术书,写哪几本小说,上午工作几个小时,下午工作几个小时,写的书名叫什么.也说退休后要加强锻炼,一周多爬一次香山,等等。他说, 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气;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敎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 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1986年到1992年,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诗学著作;1990年到1994年,完成国家社科“85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心理美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1993年到1994年,撰写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和“文艺新视角丛书”;1990年到1997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 “团队学术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坚硬如钢的顽强意志、毅力。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点正是先后凭借黄药眠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两代统帅的统领,建设起了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时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说。 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他常常告诉学生,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千万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关键是开放而有自己的主见,容纳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童庆炳曾诚恳地指出,现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 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论,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这不可取。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 作为作家型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开设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不仅担任了总导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得益于童先生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 在中国当代文坛,作家通常不把文学理论家当回事,理论家一般也对作家不服气。但在童先生看来,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是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逻辑的,后者是审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彼此向更高水平发展。越是名作家的创作就越需要严格的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读者对他们期待很高。所以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对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学理念、生活信念和社会理想。 多年之后,人们还不时回忆:他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流畅而不急切,精细而不烦琐,理性而不艰涩,论点阐释必结合实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论提升。虽然是理论课,他却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比喻,他的声音回旋于静空, 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共振。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是启功先生赠给童庆炳先生的墨宝。窗外绿树成荫,窗内书香迎面。想必,童先生是欢喜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日子。(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靳晓燕,有删改)【相关链接】 童庆炳,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担任总导师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 其中莫言、刘震云等在当时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数则在学习期间起步,在毕业后才逐渐成为“大腕”作家。 童庆炳确认了文学的审美品质,把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活动后,还从社会现实、心理美学、社会学、文体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诸视角,在与古今中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吴子林童庆炳与中国审美论文艺学的创构)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童庆炳开设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担任总导师,并开设“创作美学”课程,使许多作家从中获益。B.童庆炳“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使他的文学理论课程与实例结合,深入浅出,流畅生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C.童庆炳对评论家的责任有充分的认识,他认为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社会理想和文学理念,评论家的主要责任是对社会负责。D.童先生认为,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大福气,他计划退休之后仍要继续研究、著述。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童庆炳及其学术团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推出的一系列著作,具体而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B.童庆炳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他对当时的文学理论界照抄照搬西方理论的风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国情对其适当借鉴。C.文章引述童庆炳的妻子曾恬对丈夫的描写和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王一川对童庆炳的评价,侧面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和学术贡献,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D.针对当时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互相轻视的现象,童庆炳认为,评论家对艺术和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E.“一窗昏晓送流年”是对童庆炳学者生活的诗意描述, 但其中也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9.童庆炳为把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建设成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B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C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D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唐朝封爵已无万户侯之称,此处借指显贵。B下车: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C秘书郎:官名,专管图书收藏及校写。D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下而上以为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直接引用天下谈士的话,既表现了韩荆州对士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赞美韩荆州谦恭下士,识拔人才。B作者自叙经历、才能和气节,表现了其“心雄万夫”的气概和“倚马可待”的自信,又赞颂了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声望,并反复请求引荐。C李白将韩荆州比作王子师和山涛,以荀慈明和孔文举自况,直接说明自己希望“委身国士”“敢效微躯”的动机。D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识璞玉一样,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4分)(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3分)(3)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情人:多情的人,指自己;一说指亲人。14.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景,辽阔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明月。即景生情,诗人想起远在天涯的友人,此刻与“我”同望明月。前句“望月”,后句“怀远”,紧扣诗题。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因“思”生“怨”,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竟夕”,以至于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烈。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描绘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灭烛”月光满屋,更加可怜月的孤独;“披衣”庭院散步,露水湿衣,相思之浓。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对友人思念之切,情感真挚,深化中心。15.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是用何种手法表达意境之美的?请指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月下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_,_。(2)过秦论中“ , ”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3)李白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 ”两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三、积累与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科学有什么用?这真的是个 的问题。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有什么用?光合作用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就停止,人类还是一样昼作夜息。知道电磁波有什么用?我们一样熟练地使用手机,天涯若比邻;一样用X光检查身体,保障健康。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但是,这句话不能 的理解,认为“科学技术必须是生产力”或者“不能马上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就是无用的”。布鲁诺绝不是因为预测到今天的人造卫星,才用生命捍卫“日心说”“新宇宙观”的;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865年做出关于电磁学的理论预测时,也肯定不会知道将开启一个新世界。虽然今天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不再 ,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距离仍然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很多时候,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因为人类的幸福感,( )。也只有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擢发难数 不胜枚举 蠡测管窥 大相径庭B.众口难调 不胜枚举 蠡测管窥 泾渭分明C.擢发难数 琳琅满目 孤陋寡闻 泾渭分明D.众口难调 琳琅满目 孤陋寡闻 大相径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无数事实和历史证明的伟大论断。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还来自物质的满足B.不仅来自物质的满足,还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C.不是来自物质的满足,而是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D.不是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是来自物质的满足20. 下列对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盛宴所作诗文写的序文手稿。作者通过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也因此兰亭集序被称为名篇佳作。B.山居秋暝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自己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C.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D.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世家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又有“妇人之仁”。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21.下面是出自四大名著的4幅对联,已经打乱了顺序,请将出自三国演义红楼梦的对联重新组合起来,所组对联与名著内容相关,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钗于奁内待时飞 金翠飘香煮酒浓 玉盘堆积青梅满 踏破梁山捉宋江长生不老神仙府 玉在椟中求善价 填平水泊擒晁盖 与天同寿道人家A. B. C. D.22.根据以下情境写一段话,要求语言流畅,理由具体,条理清晰,不少于100字。 (4分)高一3班每月都会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本月分享会的主题是“我读红楼/三国”。如果你是分享者,你会分享哪部名著呢?请从内容或技巧的角度分享,至少说出两条理由。四、写作训练(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请你以“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叙事要凸显真实感受,注重描写,写人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字数不少于 800字,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标点清晰。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1.【答案】A A项,由原文第一段“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可知该项“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正确。B项,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一段中“同时”可知“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只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的一个条件,应该还有“物质”方面的,故该项错误。C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可知“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应是具有了精神功能,而非物质功能,故该项错误。D项,无中生有,由原文第四段“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可知应是“促进东西方创造出新的器物和艺术样态”,而“促进了东西方创新意识”于文无据。故选A。2.【答案】C 从全文来看,本文论述了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也就是艺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以及“物的艺术表达”研究理论和丝绸之路的文化理念等内容。从第三段“物的艺术表达”阐述来看,A项正确;从第二段“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来看,B项正确;从第三段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来看,“独特意义”只是文章论证的一个分论点,并不是全文内容,故C项错误;从文章第四段“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来看,D项正确。故选C。3.【答案】B B项,“就要”说法过于绝对化。由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来看,“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是作者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原文只是说“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故选B。4.【答案】AC(A文中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C项,林黛玉的出场方式与王熙凤不同,“林姑娘来了”这句话是他人所说,不能认定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5.【答案】(1)远见卓识: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却对全国的形势了如指掌,对当时政坛人物如数家珍,可见其洞察天下形势。(2)高瞻远瞩:提出的取荆.益建基业(3)雄才大略:提出联吴抗曹策略。(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解析】都是反对宝玉喝(冷)酒,但理由不同,动机不同。这主要是由她们的身份、地位决定的。所以应从说话者的身份地位着手去分析。【答案】(1)“写字手打颤儿。”为宝玉的前途。 (2)“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为宝玉的身体。 (3)“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为了自己,怕负责任。7.【答案】C; 原文是认为“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对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选项表述不准确。8.【答案】AC; B项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不一定比中国的髙明”。D项,“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髙的素质”,无中生有,E项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理解错误。 9.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题目要求先从文本中找到答题区域,再根据文段中提示性的语句提炼性地整理概括作答。读后可知,答题区域在第三、第四段,可抓住“危难之中, 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相关链接。可根据这些提示性的语句提炼性地组织答案即可。【答案】临危受命,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迅速发展。在北师大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之际,童先生辞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同仁逐步将该学科发展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师生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学术创新活动, 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童庆炳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学术创新的“四大战役,出版了一系列文艺学著作, 质量高,影响深广。兼收并蓄,创建了独特的文艺学理论体系。童庆炳从多角度完善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为建设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10.【答案】B“扬眉吐气”不能断开,排除A.C。君侯做兼语,排除D。.11.【答案】D【解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故选D。12.【答案】C(直接说明错,应是委婉地说明)13.【答案】(1)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2)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3)国君无论愚笨还是明智、贤明还是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14.【答案】C “更加可怜月的孤独”错误。“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农历十五左右。15.表现手法与好处:(1)触景生情(即景生情)。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普照天下,为“怀远”营造了气氛;由雄浑壮阔之景,引发思亲怀远之情。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和我望同这轮明月吧! 这样写由“壮”景转入“怀远”浑然天成,雄浑阔大深邃,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3分)(2)虚实结合。望月是实写: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怀远的内容是虚写。遥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吧;借助想象补充现实,虚实互补,深化怀远的深情,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3分)(给分点:指出手法1分;结合内容,正确分析各1分)16.(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17.【答案】B【解析】众口难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由语境“难以回答的问题”来看,应选“众口难调”。不胜枚举:举也举不完,形容很多。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由语境“这样的事情很多”来看,应选“不胜枚举”。蠡测管窥: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或对世事了解的不多。由语境“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不足”来看,应选“蠡测管窥”。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由语境“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来看,应选“泾渭分明”。故选B。18.【答案】C【解析】该句存在着成分残缺的语病。A项加上谓语“是”,但是主宾仍搭配不当;B项加上“这”,但是句子缺少谓语“是”;D项将“无数事实”和“历史”更换位置,并没有改变成分残缺的语病。故选C。19.【答案】B【解析】首先从上文“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来看,该处应强调的是人类幸福感的精神需求,因而,该句应选用递进关系。从选择项来看,“不仅还”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故排除CD两项。既然是递进关系,应先物质后精神,A项将“精神追求”排列在前,而“物质”在后,不合逻辑,故排除A项。故选B。20.【答案】D 史记项羽本纪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和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性学习的题型,题目具体考查了对联知识和四大名著中的有关内容。对联,其基本特点有:第一,对偶,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第二,内容相关,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第三,避免重复,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第四,上仄下平,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学生可运用对联知识和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进行解答,题中句句中有“宋江”“晁盖”,可知出自水浒传;句句中有“长生不老”“与天同寿”,可知出自西游记;句句中有“煮酒”“青梅”,可知出自三国演义,从对联上仄下平的特点分析,可知上联为,下联为;句句中有“钗于奁内”“玉在椟中”,是贾雨村不得意之时所吟,从对联上仄下平的特点分析,可知上联为,下联为。22.【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属于评价性书评。这种书评是在介绍某种图书的主要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对其特点、风格、主要成就以及缺陷等给予简明扼要的评论,具有一定的导读性质。可从红楼梦三国演义中任选一部,从内容或技巧的角度进行介绍、分享。【答案】示例1:我分享的名著是红楼梦。第一,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第二,刻画的人物繁多并且各具特点,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知书达礼,熙凤的张扬得势,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三,本书穿插了很多诗词名句,如葬花词,既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