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两者都看到了事物的反面B. 两者都强调自然事物与人类社会联系C. 两者都认为人性本善D. 两者都采用类比法,缺少严格的逻辑推理【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上善若水”中可以看出,儒、道均拿自然事物比拟人性或人类社会,这是类比法,缺少严密的逻辑推理,比如老子注意到了水柔的一面,却忽视洪水滔天情况下的破坏力,故D项正确;“看到了事物的反面”是道家思想的特点,故A项排除;B项强调的是联系,而材料强调的是类比,排除;“人性本善”仅能体现孟子的性善论,故C项排除。2.公元前81年汉朝围绕“盐铁专营”问题,桑弘全力辩群儒;一千年后,宋朝“延和殿廷辩”围绕“国有专营”问题,王安石力辩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日产国有”问题,宋子文力辩经济部官员。可谓“千年辩一回”。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A. 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B. “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C. 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D. 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答案】B【解析】“盐铁专营”“国有专营”“日产国有”反映的都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垄断经营政策,材料所述的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B正确;材料与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垄断与放开的问题,与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无关,排除CD。3.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这一变化有助于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D.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答案】D【解析】材料“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与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密切相关,文官掌管枢密院,可以防止武将专权,威胁皇权,D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BC说法均不正确。4.明末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认为以田赋为主的传统财税制度存在“积累莫返之害”的弊端;当代学者秦晖进一步提示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对此历史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税制改革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B. 田赋始终是古代朝廷最主要的财税来源C. “税外杂派”多出自地方官吏贪腐行为D. 小农经济支撑“大国财政”必然结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可知是财税制度改革后出现的结果,小农经济社会农民不仅承担田赋,还要承担徭役和各种地方摊派,各种费的产生成为必然,故D项正确。税制改革成功与否对政治统治产生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故A项错误。改革后出现费用高于税收情况,由此推知田赋不是一直占最主要的地位,故B项错误。政府改革认可杂派,杂派不一定是官员个人行为,故C项错误。5.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 城市化进程推动B. 工业化水平提高C. 国际市场的扩大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根据“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结合所学,19世纪后半期,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洋务经济、民族工业兴起,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A正确;“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表明工业化只是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一部分原因,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际市场的扩大,排除C;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6.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中华民国宪政党19123伍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统一党19123张謇“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共和党19125黎元洪“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国民党19128孙中山、宋教仁“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民主党19128梁启超“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A. 政党林立,国家分裂B. 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C. 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D. 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成立的各政党均以实行共和,实行宪政为宗旨,这是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推动的结果,故B项正确。民国初年国家尚未分裂,故A项错误。材料仅提供民国初年成立的政党情况,未提供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政党的代表人物来看,并非所有政党均代表革命党人,故D项错误。7.学者吴承明说:“中华民族的经济史是一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其间也有严重曲折。国家统计局把新中国成立前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定在1936年是实事求是的。”据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A. 民族工业进人黄金时期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经历起伏C. 经济结构日益趋于合理D.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获得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些学者针对有关“民族工业在黄金时期以后不断陷于危机和萧条”的传统见解,论述了二十年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认为三十年代出现了衰退和破产;也有学者更进一步强调1920-1936年间是旧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吴承明认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史是一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其间有严重曲折,但即使在这种时代也有它发展和进步的一面。他认为国家统计局把解放前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定在1936年是实事求是的,从他进行的较为详细的测算当中可以看出1936年前近代经济是不断地发展,因此这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经历起伏,故B选项正确;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936年前近代经济是不断地发展的信息,没有涉及到经济结构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通过吴承明的一段话强调了中国1936年期间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没有涉及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的信息,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8.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A.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 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C. 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D. 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答案】A【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和国家垄断,这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故A正确;苏联经济模式也是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故B错误;国家计划管理并不是“左”倾思想的体现,故C错误;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不等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故D错误。故选A。9.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可以得出,君主不能随意制定海外贸易法律,因为经济贸易有其自己的规律和原则,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所述无关。10.美国1787年制完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最A.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B.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C. 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D.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答案】C【解析】材料“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反映了人民主权与各州的权力的结合,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结合,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直接民主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11.根据查尔斯斯帕尔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这一现象表明A. 经济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危机B. 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经济衰退C. 追逐财富成时人普遍愿望D. 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答案】D【解析】根据“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可知,美国贫富分化严重,贫富悬殊是造成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D正确;贫富悬殊是造成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但政府的调控措施对缓解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也有重大影响,A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贫富悬殊严重,无法体现经济衰退,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时人普遍愿望”,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的准确理解,结合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问题分析解答。12.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美国罗斯福新政B.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 美国的“新经济”D. 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突出“创新”,“创新”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发展科技,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科技,故C项正确;AB项是两种发展经济的模式,排除;D项是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点睛】“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是关键信息。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摘编自李晓语浅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作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解析】(1)由材料“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第二小问,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14.材料:12世纪:西班牙第一家造纸厂建立。13世纪:雕版印刷的纸由马可波罗带到欧洲。16世纪:欧洲机械钟传入中国。17世纪:科斯塔用拉丁文翻译大学;中医示例在法兰克福出版;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18世纪:阿尔得的中国概论介绍科举制。19世纪:傅兰雅在上海创立格致书院;英美建造吴淞铁路;卢梭社会契约论在中国翻译出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史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文化交流是文明进步的动力。说明:1213世纪,以造纸术,印刷术为代表的中国先进技术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思想解放;17世纪,中国的儒家思想被介绍到欧洲,为欧洲启蒙思想家反封建专制提供了思想借鉴;18世纪,中国科举制传入欧洲,影响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鸦片战争后,机器、铁路等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被介绍到中国,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推动了文明进步。(从政治、经济、文化或从中国文化领先到停滞等角度阐述亦可)【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考生答题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2-19世纪期间,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考生可以选择文化交流是文明进步动力的角度,中国四大发明陆续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相反,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等方面利用所学知识回答。答题时注意结合近代史的知识加以回答,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请考生在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业的延续。宣帝出身微贱,遭受过许多磨难,对干不法官吏鱼肉百姓早有体会,在位期同特别注重吏治的整顿。一再派遣使者或承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等的不法官史,考查地方官治绩。他每隔五日,便要听取丞相及下属部门报告本职工作,每逢任命刺史、郡守、诸侯王国和这些地方大员,都要亲自接见并仔细交谈,听取他的打算,以后拿他的行为与诺言相对照。如果治绩不好,便要认真查找其中原因。他认为州郡太守选任得当,对于一郡官吏的办事作风和百姓的生活具有决定作用,更换频繁会引起地方的不安定。对于郡守、刺史一级政绩显著的,便亲自颁发文书,加盖国玺,加以鼓励,增加俸禄赏赐,朝廷公卿大臣有缺位,便选拔他们来接替。由于宣帝对吏治认真整顿,“汉世良吏,于是为盛”。汉书.循吏传中记载了六个“循吏”的传,除文翁是文帝时的人外,其他王成、黄霸、朱邑、龚逐、召信臣五人,都是宣帝时的良吏,“所居民富,所去民思”。其他还有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等,“皆称其位”。史籍又记载:“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乐土,岁数丰穰。”(1)根据材料,概括汉宣帝整顿吏冶所采取的指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宜帝整顿吏治【答案】(1)措施:任用专人查处不法官吏;定期听取大臣述职;注重地方大员的选拔任用;褒奖并提拔政绩卓著的地方大员。(2)简评:优化了管理队伍结构,促进了官吏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保证封建行政机构正常高效运转,为中兴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整顿吏治是其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解析】【详解】第(1)小问,根据材料“派遣使者或承相御史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等的不法官史,考查地方官治绩”可知任用专人查处不法官吏;“便要听取丞相及下属部门报告本职工作”可知定期听取大臣述职;“地方大员,都要亲自接见并仔细交谈,听取他的打算”等信息可知注重地方大员的选拔任用;“政绩显著的,便亲自颁发文书,加盖国玺,加以鼓励”可知褒奖并提拔政绩卓著的地方大员。第(2)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汉宣帝严查不法官吏,考查地方官吏的政绩,且褒奖并提拔政绩卓著的地方大员等措施有利于优化管理队伍结构,促进了官吏整体素质的提高;清明廉洁的政治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述措施保证封建行政机构正常高效运转,为汉宣帝中兴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同时从汉宣帝的整顿吏治是其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其影响。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经常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而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也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形象。1960年,肯尼迪在他的竞选演讲中提到,不发达国家有许多领域急需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和专家,而在莫斯科、北京、布拉格和东柏林,成百上千的科学家、教师、工程师、医生和护士正在为海外工作接受训练,这些苏联援外人员为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不惜在海外度过一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交部门中素质低下的大使和衣着考究的门外汉,他们对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一窍不通,在那些训练有素的苏联援外人员面前败下阵来。对于这样的挑战,只有愿意为自由事业服务的美国青年男女用他们的技术和奉献精神献身于自由事业,才能回去并完全有能力制止赫鲁晓夫先生的使者削弱自由世界的尝试。1961年3月1日,肯尼迪总统签署了建立和平队的特别行政命令。和平队成立的最初四个月里,总部共向加纳、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九个国家派遣了124名志愿者,包括地质学家、测量员、土木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和平队的历程由此拉开帷幕。摘编自(美)凯琳史微姿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和平队的口述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肯尼迪“和平队”主张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和平队”的作用【答案】(1)背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导致发展中国家掀起反美浪潮,美国国家形象受损;美苏在冷战中争夺中间地带即第三世界;肯尼迪赢取竞选的现实需要;美国外交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低下。(2)维护美国战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增进了国际合作,促进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肯尼迪“和平队”主张提出的背景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形象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2)美国“和平队”的作用要分对美国的作用和对其他国家的作用两个角度论述,例如,美国通过“和平队”传播了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从而有利于改变和提高美国的国家形象、从而也能够维护美国战后霸主地位就属于“和平队”对美国的积极作用。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受康有为影响主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