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ntent,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 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 型。,“J”,数学形式,合理的假设,数学形式,检验或修正,理想,时间,种群数量,预习纲要,2.“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模型假设:在食物和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 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 。 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 ,t为时间, 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 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为 。,K值,空间,敌害,Nt=N0t,起始数量,Nt,倍数,“S”,环境容纳量,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 、食物、 、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 甚至消亡。,急剧下降,气候,天敌,波动,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在科学研究中,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 (2)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是为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细菌每20 min分裂一次”便是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得出的结论; 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不同,“细菌以指数函数增长”便是合理的假设; 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即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Nt=N0t”,也可以用更直观的“J”型曲线表示。 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要点整合,【说明】数学模型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例1】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 ) A.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 表达检验和修正 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假设检验或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 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C.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 表达检验或修正 D.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 或修正提出合理假设,C,【解析】建立数学模型的大致过程是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研究对象并且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对象和特点,提出问题;其次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基本数量关系并确定其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合理假设;接下来就要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建立数学模型;最后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Content,1.在建构种群的数学模型时,常用到的两种模型是 和 ,其中 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在理想状况下,某种细菌三十分钟繁殖一代,则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 ,该公式应是该细菌的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1.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 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 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多少头( ) A.a8n-1 B.a8n+1 C.a8n D.a8n-2,2n,数学模型,曲线图,曲线图,C,即学即练,Content,二、种群增长的两种情况,1.在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J”型曲线。 (1)含义:种群在“无限”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这类增长常呈指数增长,又称为“J”型增长。 (2)说明:严格地说,与数学模型相同的种群,只限于“世代不相重叠的离散型增长的生物种群(增长是不连续、分步的)”。例如,一年生植物和许多一年生殖一次的昆虫。 2.在有限环境下的种群增长“S”型曲线。 (1)含义: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随着生活时间的延续,环境条件限制作用愈加明显,逐渐接近环境的负载量即K值,种群数量就会停止增长,呈现“S”型曲线。,Content,(2)特点。 “S”型曲线说明种群实际增长受到环境阻力的限制,因此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不是无限的,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率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高;当N=K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3.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的比较 ()相同点 它们都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且都只研究种群数量变化中的增长问题。,Content,()不同点 曲线比较(如图所示),列表比较,Content,特别提醒: 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即: “”型增长曲线环境阻力“”型增长曲线 注:环境阻力是指在种群生长环境中存在着的限制种群增长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有限的食物、废物的积累、环境条件的变化或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或种间)。,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点时种群数量为/,此时增长率最大;点时种群数量为K,此时增长率为零。,Content,()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实际环境中,种群增长一般都呈“”型曲线,但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可看作“”型增长。 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如渔业捕捞,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开始捕捞,并且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值。这样做既可获得较大捕捞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特别提醒: 种群数量的变化用坐标曲线来表示时,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种群数量(微生物由于数量太大,往往用种群数量的对数,即ln表示)。,【例2】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 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 是 (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 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 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 获量,【解析】据图可知,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所以控制有害动物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密度很小即该种群处于发展初期时进行控制最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不能选择在K/2时,且控制人口不能通过控制死亡率实现,而是通过降低出生率实现;种群在K/2时净补充量最大,该图可以为实践中估算最大净补充量提供依据;在K/2时捕捞鱼类可使鱼类资源得到持续性发展,但要得到最大日捕捞量应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时进行。,C,Content,1.同一种群的K值 ,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当旅鼠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 ,引起 和 条件恶化,此时K值 ,因此会有更多的旅鼠饿死、 或 。当旅鼠数量因 增加而下降到低谷时,植被又重新恢复, 和 条件又得到改善,K值 ,于是旅鼠数量又开始上升。 2.在有害动物的控制上,除采用 、 等措施外,还可以采取 或 它们的食物来源的措施,从而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 ;在濒危动物的保护上,注重改善它们的 ,从而提高它们的 ,有利于种群的复苏。,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破坏,食物短缺,隐蔽,变小,外迁,被捕食,死亡率,食物,隐蔽,增大,器械捕杀,药物捕杀,断绝,减少,环境容纳量,栖息环境,Content,2.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 物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 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 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 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 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 段相似,A,即学即练,Content,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设计对照实验,Content,3.实验步骤 (1)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的培养液中并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板小方格内,显微观察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菌种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10 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总数。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尝试绘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Content,4.注意事项 ()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表格如下:,()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应真实记录。,Content,5.表达和交流 (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图所示的增长曲线。 (2)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使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 (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有害代谢废物等。,【例3】影响一片稻田里螟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 A.水稻的长势 B.季节的变化 C.青蛙的数量 D.土壤理化特性,D,【解析】土壤理化特性(包括含水量)直接影响水稻的长势,但不直接影响螟虫的种群密度。,Content,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因是 、 、 、 、 和 等特征,它们是种群统计学的重要特征。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是 、 和 等。其中, 对种群的生育力和死亡率有着 或 的影响。 2.研究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和影响数量变动的因素,特别是种群数量的 ,就有可能制订控制种群数量的措施,对种群数量进行 、 ,为生产服务。,预报,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食物,天敌,气候,食物,直接,间接,自我调节能力,预测,Content,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 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 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B,即学即练,Content,1.自然界中生存的生物,其种群数量是怎样变化的?,()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绝。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捕鲸业停了下来,鲸的数量恢复到较高的水平。战后捕鲸船的吨位不断上升,鲸的捕获量越来越大,导致许多种鲸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有些种类的鲸濒临灭绝。 ()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所以凡是能影响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因素都可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如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 ()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Content,2.尝试构建种群数量变化知识结构图,预付款保函 w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