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ppt_第1页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ppt_第2页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ppt_第3页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ppt_第4页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及分值分布,一、选择题(20分,单选多选都有,但多选不会超过3个) 二、填空题(10分) 三、名词解释(15分) 四、判断改错题(16分) 五、简答(15分) 六、读图题(12分) 七、计算题(12分),1.1 引 言,对于用户来说,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是一种透明的传输机构,用户在访问网络共享资源时,可不必考虑这些资源所在的物理位置。为此,计算机网络通常是以网络服务的形式来提供网络功能和透明性访问的。,电子邮件服务。它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E-mail)的转发和投递功能。电子邮件是一种无纸化的电子信件,具有传递快捷、准确等优点,已成为一种现代化的个人通信手段。 发送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SMTP。,信息发布服务。它为用户提供公众信息的发布和检索功能。例如,时事新闻、天气预报、股票行情、企业产品宣传以及导游、导购等公众信息的发布与远程检索。 Web服务使用的协议是HTTP,Web页面使用的语言HTML。,计算机网络按各个节点分布的地理范围分类,可分成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 Line)是一种最常用的传输介质,由呈螺线排列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两根导线相互扭绞在一起,可使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减至最小。一根双绞线电缆由多个绞在一起的线对(如8条线组成4个线对)组成。,双绞线比较适合于短距离的信号传输,既可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可用于传输数字信号,信号传输速率取决于双绞线的芯线材料、传输距离、驱动器与接收器能力等诸多因素。通过适当的屏蔽和扭曲长度处理后,可提高双绞线的抗干扰性能,传输信号波长远大于扭曲长度时,其抗干扰性最好。,双绞线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双绞线所提供的带宽各不相同。在局域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有无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和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STP)两类。,各种电缆,铜线,铜线,聚氯乙烯 套层,聚氯乙烯 套层,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层,外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保护套层,内导体,无屏蔽双绞线 UTP,屏蔽双绞线 STP,同轴电缆,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是局域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输介质。它由内、外两个导体组成,内导体是单股或多股线,呈圆柱形的外导体通常由编织线组成并围裹着内导体,内、外导体之间使用等间距的固体绝缘材料来分隔,外导体用塑料外罩保护起来。,3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Fiber)是一种传送光信号的介质,它的内层是具有较高光波折射率的光导玻璃纤维,外层包裹着一层折射率较低的材料,利用光波的全反射原理来传送编码后的光信号。根据光波的传输模式,光纤主要分为两种: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光纤是一种不易受电磁干扰和噪声影响的传输介质,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特点,特别适合用来构造高速远程网或广域网。 由于光纤的衔接、分岔比较困难,因此一般只适用于点到点或环形结构的网络系统中。,计算机网络 拓 扑 结 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一个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互连的几何构形,即指各个节点之间互相连接的方式。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形、环形、总线形等三种。任何一种网络系统都规定了它们各自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网络之间的相互连接,可以将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组合起来,组成一个集多种结构为一体的互连网络。,图1.1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a) 星形结构;(b) 环形结构;(c) 总线形结构,数据传输技术,2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常用的数字信号编码有不归零(Non Return to Zero,NRZ)码、差分不归零(Differential Non Return to Zero,DNRZ)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及差分曼彻斯特(Differential Manchester)码等。,3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在数字化的电话交换和传输系统中,需要将模拟的话音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后再进行传输。这里常用的编码技术是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技术。PCM是以采样定理为基础的。,图1.4 PCM原理框图,多路复用技术 1FDM FDM的基本前提是:传输介质的可用带宽要大于多路给定信号所需带宽的总和。如果将这几路信号中的每路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则这些信号就可同时在单一介质上传输。为了保证各路信号带宽不相互重叠,各路载波频率之间应当留有一定的保护间隔。,图1.5 多路复用 (a) FDM;(b) TDM,图1.5 多路复用 (a) FDM;(b) TDM,TDM又分为同步TDM和异步TDM。在同步TDM中,每个时间片是预先分配好的,并且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某个时间片所对应的输入端无数据发送,则该时间片便空闲不用,又因为传输介质的传输带宽不能低于各个输入信号的数据速率之和,所以必然造成信道容量的浪费。图1.5(b)所示的TDM是一种同步TDM。,1.4.4 通信操作模式 根据传输方向与时间特性,数据通信可以分为三种通信操作模式: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duplex)和全双工(Full-duplex)。,图1.6 通信操作模式 (a) 单工操作模式;(b) 半双工操作模式;(c) 全双工操作模式,面向位流的同步传输 在面向位流的同步传输中,每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用一个特殊的比特序列(如 01111110)来标记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数据块将作为位流来处理,而不是作为字符流来处理。为了避免在数据流中出现标记块开始和结束的特殊位模式,通常采用位插入的方法,即发送端在发送数据流时,每当出现连续的五个1后便插入一个0。接收端在接收数据流时,如果检测到连续五个1的序列,就要检查其后的一位数据,若该位是0,则删除它;若该位为1,则表示数据块的结束,转入结束处理。典型的面向位流的同步通信规程是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规程和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规程。,纠正错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反馈重发纠错法,即接收端将传输是否正确的信息作为应答反馈给发送端,对于传输有误的数据,发送端要重新传送,直至传送正确为止,这样就纠正了错误;另一种是前向纠错(FEC)法,即接收端发现错误后,不是通过发送端的重传来纠正,而是由接收端通过纠错码和适当的算法进行纠正。由于这种纠错方法比较复杂,所需的冗余码元较多,实现比较困难,故很少使用。目前,绝大多数的通信系统都采用反馈重发纠错法来纠正差错。,1.5 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系统中,主要使用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图1.8 数据交换方式 (a) 电路交换;(b) 报文交换;(c) 虚电路交换;(d) 数据报交换,图1.8 数据交换方式 (a) 电路交换;(b) 报文交换;(c) 虚电路交换;(d) 数据报交换,1.5.1 电路交换 1) 电路建立阶段 2) 数据传输阶段 3) 电路拆除阶段,1.5.2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电路交换的通信方法。在网络中,报文从一个节点被传送到下一个节点。在每个节点上,必须接收整个报文并暂时存储,然后根据目的端地址选择适当的路由再发送到下一个节点。这种方式也称为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报文方式。,1.5.3 分组交换 数据报(Datagram)交换与报文交换相类似,在数据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当发送端有一个较长的报文要发送时,首先将报文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数据单元,每个数据单元都要附加一个分组头并封装成分组(或称数据报),然后将各个分组发送出去。每个分组都被独立地传输,中间节点可能为每个分组选择不同的路由,这些分组到达目的端的顺序可能与发送的顺序不同,因此目的端必须重新排序分组,将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原始报文。,1.5.4 数据交换技术小结 (1) 电路交换。在数据传送开始前必须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物理连接,这种物理连接需要独占电路资源,在释放连接前只能由两个端节点所使用。因此,电路利用率低,通信费用高。 (2) 报文交换。数据传输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不需要建立连接,在传送报文时,可以共享线路资源。中间节点根据报文中的目的端地址选择适当路由来转发报文。在转发报文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网络延迟,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因此, 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和交互式通信的要求。,(3) 分组交换。报文被分成若干分组进行传输,并规定了最大分组长度。在数据报方式中,中间节点必须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目的端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在虚电路方式中,中间节点只在建立虚电路时选择一次路由,在数据传输时将沿着该路由转发各个分组,而无需再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分组交换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中的交换技术。,1.6 网络体系结构与标准化,一般说来,实体是指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实体;而系统是物理上明显的物体,它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两个实体要想实现通信,则必须使用相同的语言以及遵从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则,以解决彼此之间交流什么、怎样交流以及何时交流等问题。,这些在两个实体间控制数据交换的规则的集合称为协议(Protocol)。协议的关键成分有: (1) 语法: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和信号电平等。 (2) 语义:包括用于协调同步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3) 定时: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等。,1.6.1 ISO/OSI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在1977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它是一个异构计算机系统互连标准的框架结构。OSI为面向分布式应用的“开放”系统提供了基础。所谓“开放”,是指任何两个系统只要遵守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就都能实现互连。OSI参考模型采用了层次化结构,共分成七层,参见图1.9。,图1.9 ISO/OSI参考模型,图1.10 IEEE LAN协议层次以及与ISO/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1.6.4 TCP/IP协议 最有名的高层协议是TCP/IP协议,它定义了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送层和应用层等四个层次,参见图1.12。其中,网络接口层与ISO/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但它只是定义了TCP/IP与各种物理网络之间的网络接口,没有规定新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网际层相当于ISO/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传送层与ISO/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相对应;应用层则包含了ISO/OSI参考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TCP/IP协议目前还只是一个工业标准,尚未成为国际标准。类似的高层协议还有SPX/IPX协议等。,图1.12 TCP/IP协议集以及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2.2 物 理 层,2.2.1 物理层接口标准 1机械特性 2电气特性 3. 功能特性 4. 规程特性,2.3 数 据 链 路 层,2.3.1 HDLC规程 1基本概念 HDLC作为数据链路层协议,应能满足多种数据链路的要求,即: (1) 点到点和点到多点链路; (2) 半双工和全双工操作; (3) 主次站结构和对等站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4) 长距离和短距离链路。,1) 站类型 HDLC将站点分为三种类型:主站、次站和复合站。 (1) 主站。主站在通信过程中负责对数据链路实行全面的管理,包括发起传输、组织数据流、执行链路级差错控制与恢复等。 (2) 次站。次站则受控于主站,它只能按照主站的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3) 复合站。复合站是指具有主站和次站双重功能的站,两个复合站之间可以完全对等地进行通信。换句话说,复合站具有平衡的链路控制能力。,2) 数据链路结构 所谓数据链路是指从发送端经过通信线路到接收端之间物理上的传送路径和逻辑上的传输信道的总称。两个端点设备之间可以有一条或多条数据链路。 HDLC定义了两种数据链路结构:不平衡式链路结构和平衡式链路结构,参见图2.5。,图2.5 数据链路结构 (a) 不平衡式链路结构;(b) 平衡式链路结构,2HDLC帧的结构 在HDLC中,不论传送数据还是传送控制或状态信息,都是以帧(Frame)为基本单位的。HDLC帧的基本格式如图2.6所示。,图2.6 HDLC帧的基本格式,2.3.2 流量控制算法 1停止等待协议 通信双方的同步失调问题主要采用应答机制来解决。所谓应答机制,是指发送站发送一个帧后要停下来等待接收站的应答帧,只有接收到应答帧后才发送下一个帧;接收站的接收缓冲区容量只能存放一个数据帧,在处理完一个数据帧后才发送应答帧,指示发送站发送下一个帧。基于这种应答机制的通信协议称为停止等待协议。,2滑动窗口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中一帧一应答的同步方法的通信效率过低,不能充分利用介质带宽。为了提高介质利用率,可以采用多帧一应答的同步方法,即接收站的接收缓冲区容量可以存放n个帧,发送站可连续发送n个帧后再停下来等待接收站的应答帧,当接收到应答帧后再发送下n个帧;接收站在处理完接收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帧后发送应答帧,指示发送站发送下n个帧。基于这种多帧应答机制的通信协议称为滑动窗口协议。,2.3.3 差错控制算法 1差错检测 2差错纠正,2.4.2 路由选择算法 1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2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1)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 著名的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也是基于该算法开发的。 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 著名的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采用的就是LSR算法,而OSPF协议广泛应用于Internet中。,2) Internet路由协议 (1) 内部网关协议。Internet最初的内部网关协议采用的是基于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RIP协议,由于随着AS的增大,RIP协议存在着路由计算收敛很慢等缺陷,因此后来被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所取代。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以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为基础制定了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并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的标准。现在,很多的路由器都支持OSPF协议。,(2) 外部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AS之间的路由选择。外部网关协议与内部网关协议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内部网关协议侧重的是如何高效地选择路由来转发分组;外部网关协议侧重的是路由策略问题。所谓路由策略,是指从政治、安全和经济等方面因素来考虑来决策路由的选择。例如,敏感的数据不经过某些AS传送;如果没有可选的路由,则只能经过某个指定的AS传送,这些都可视为路由策略。,2.4.3 拥塞控制算法,1面向虚电路的拥塞控制算法 在虚电路交换中,首先由发送者通过中间的路由器节点与接收者建立一条虚连接。在建立连接时,在发送者的建立连接请求分组中包含了用于说明传输模式的流说明信息,如最大分组长度、最大传输速率以及其他流量说明信息。该分组经过各个路由器时,路由器要记录流说明信息。接收者则要根据流说明信息来确定它所能够接受的流量传输模式,然后通过应答分组传送给发送者,应答分组经过各个路由器时,对路由器所记录的发送者流说明信息进行确认。这样,在建立连接的同时,发送者、路由器和接收者可以协商该连接的流量传输模式,并最终达成一致。,1) 漏桶算法 漏桶算法是将交通整形操作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底部带有一个小孔的水桶,不管流入桶中的水速多大,从底部小孔流出的水速是恒定的。如果桶中无水,则速率为0;如果桶中水满,则流入桶中的水将从桶边溢出,而流失掉。漏桶算法在路由器内部实现一个有限长度队列,路由器将以恒定速率从队列中取出分组发送出去,而进入路由器的分组被排到队列的尾部,一旦队列饱和,新来的分组将被丢弃。这种算法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恒定服务时间的单服务器排队系统。 主机系统也可采用该算法来整形分组的发送,即将上层应用进程中不均匀的数据流整形成均匀的分组流向网络发送,从而平滑了突发的数据流,大大减少了发生拥塞的机会。,2) 令牌桶算法 令牌桶算法与恒定输出速率的漏桶算法有所不同,它允许一定量的突发数据流。该算法以恒定速率产生一个个令牌并放入桶中,每发送一个分组都要获得和消耗一个令牌,如果令牌消耗完,则新来的分组就要等待生成新令牌或被丢弃。由于突发性的输入流往往导致拥塞的发生,因此获得令牌的分组将被快速地输出,使突发性的输入流得到迅速疏导。 在令牌桶算法中,使用一个令牌计数器来计数令牌数量。令牌计数器每隔时间t加1,表示新增加一个令牌;每发送一个分组,令牌计数器减1,表示已消耗一个令牌。当计数器减至0时,表示令牌已消耗完,不能再发送分组了。,2面向数据报的拥塞控制算法 数据报是一种无连接传输方式。路由器一旦检测到系统可用资源(如线路利用率或队列长度)超过临界值,就会向源端主机发送一个抑制分组,警告网络可能发生拥塞。源端主机定期地侦听抑制分组,如果在侦听期内收到抑制分组,则会逐步减少发送给特定目的主机的数据量。当减至在侦听期内不再收到抑制分组后,可以再逐渐增加通信量。主机可以通过调整其发送操作的相关参数来减少通信量,如改变发送窗口尺寸或漏桶输出速率等。路由器通常采用加权公平队列算法来处理分组排队,检测是否超过临界值,以及何时发送抑制分组。,2.5 传 输 层,2.5.1 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提供的数据传输服务可以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如TCP协议和UDP协议等。,2.5.2 建立连接 从表面上看,传输层协议建立连接过程与数据链路层协议相类似,一个传输层实体发出连接请求(Connect Request,CR)分组,然后等待对方的接受连接(Connect Accepted,CA)应答分组。如果接收到CA分组,则表明这个连接已建立起来,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了。 由于CR分组要通过通信子网进行传输,因此,如果通信子网比较拥挤,则CR分组会产生很大的延迟。若发送者超时,则会重发CR分组,其结果是造成在通信子网中存在着延迟的重复CR分组。这种被延迟的重复CR分组对数据交换的安全性是十分有害的。,所谓三次握手法,是指在建立连接时,发送方发送CR分组请求建立一个连接,接收方收到CR分组后发送一个应答分组,在应答分组中包含了建立一个反向连接的请求,发送方收到应答分组后对反向连接请求进行应答。这样,一个连接才能建立起来,并且双方可以使用不同的起始序号。采用三次握手法建立连接的过程如图2.17所示。,图2.17 采用三次握手法建立连接的过程 (a) 正常情况;(b) 出现延迟的重复CR分组情况,2.5.3 释放连接 释放连接有两种方式:非对称性释放和对称性释放。非对称性释放是指通信双方任意一方释放连接,该连接便宣告终止,如在电话交换系统中,任意一方挂机便终止了连接。如果一个双向连接是由两个独立的单向连接组合而成的,则通信双方必须分别释放单向连接,这个连接才能完全终止,这就是对称性释放。由于传输层协议所建立的连接是两个独立的单向连接,因此必须采用对称性释放方式来终止连接。 对称性释放连接方式实际上是采用三次握手法来释放连接的,它与三次握手法建立连接的过程相类似,参见图2.18。,图2.18 采用三次握手法释放连接的过程 (a) 正常情况;(b) 出现丢失应答分组情况,每一种网络应用都可能对应一种应用层协议。例如,在Internet中,除了上面提到的WWW系统外,还有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以及域名系统(DNS)等,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应用层协议来支持通信。此外用于网络管理的网管协议(如SNMP) 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应用都需要开发应用层协议,一些小型的、私用的网络应用可以直接使用网络应用编程接口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来开发网络通信程序。,3.7 网 络 互 连,2无连接的网络互连模式 无连接的网络互连模式对应于分组交换网的数据报方式。在这种互连模式中,每个数据分组将通过一系列的路由器从源端系统被传送到目的端系统,并且路由器对每个数据分组单独地选择路由。因此,不同的数据分组可能经历不同的传输路径。 在这种互连模式中,互连子网中的各个端系统与路由器都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层协议,即IP协议,以提供统一的、无连接的网络层服务,并且支持端到端的数据报传送。由于IP协议对子网要求不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目前的网络互连系统中,TCP/IP协议体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基于IP协议的网络互连模型参见图3.19。,图3.19 基于IP协议的网络互连模型,4.9 局 域 网 互 连,4.9.1 中继器 中继器是在物理层上实现局域网网段互连的,用于延长局域网网段的长度。由于中继器只在两个局域网网段间实现电气信号的恢复与整形,因此它仅用于连接同类型的局域网网段。它的优点是安装简便,价格便宜,但每个局域网中接入的中继器的数量将受延时和衰耗的影响,因而必须加以限制。,4.9.2 网桥 1帧格式转换 在不同局域网之间进行互连时,由于各种局域网的MAC子层执行不同的网络协议,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以下差异。 (1) 帧格式不同。从前面所介绍的各种局域网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局域网有不同的帧格式。当网桥互连两个不同的局域网时,必须对帧进行转换处理,将输入的帧格式转换成另一种帧格式输出。,(2) 帧的最大长度不同。不同的局域网有不同的帧最大长度限制,如Ethernet的最大帧长为1518字节,Token Ring的最大帧长为5000字节等。在网络互连时,网桥必须能够协调不同局域网的最大帧长。 (3) 数据传输速率不同。不同的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不同,如Ethernet有10 Mb/s和100 Mb/s,Token Ring是16 Mb/s等。这就需要网桥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以便进行速率匹配,避免拥挤现象。,图4.31 基于网桥的网络互连模型,2路由选择 网桥必须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当网桥收到一个数据帧后,通过路由选择功能选择相应的路径,将数据帧转发给下一个网络,直至到达目的网络。根据路由选择方法的不同,网桥可分为透明桥和源路由选择桥。,图4.2 IEEE 802 LAN实现模型,图4.3 LLC层之间通信的帧格式,2. LLC服务 在LLC协议中定义了两种服务方式: (1) 不确认无连接服务。它是在无连接的数据链路上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因此不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数据传输模式可以是单播(点对点)方式、组播(点对多点)方式和广播(点对全体)方式。这是一种数据报服务。 (2) 面向连接服务。它是在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上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因此它必须提供建立、使用、终止以及复位数据链路层连接所需的操作手段,并且还要提供数据链路层的定序、流控和错误恢复等功能。这是一种虚电路服务。,4.3 以 太 网,4.3.1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IEEE 802.3的MAC层主要定义了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以及数据帧的封装与发送、数据帧接收与解封等功能。 CSMA/CD是一种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图4.4 CSMA/CD的帧格式,2CSMA/CD的帧发送过程,图4.5 CSMA/CD的帧发送工作流程,图4.6 CSMA/CD的帧接收流程,物理层表示各部分的含义,4.7 无 线 局 域 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802.11 MAC层所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它和802.3的CSMA/CD方法相类似,也要求任何节点在访问链路之前都必须采用载波检测多路访问(CSMA)方法进行载波检测,只有链路空闲才允许访问,以实现多用户共享介质。然而,它们在冲突处理方法上有所不同,CSMA/CD采用的是冲突检测的方法来处理冲突问题。这是因为在有线网络所规定的最大传输距离内,信号是均匀衰减的,利用信号传输特性能够容易地实现一边发送信号一边进行冲突检测(CD)。,CSMA/CA的工作过程如下: (1) 任何节点在访问链路之前都必须都进行载波检测,只有链路空闲才允许访问。空闲状态表明当前信道上无任何节点发送数据,允许发送节点占用信道发送数据。 (2) 发送节点首先发送RTS控制帧,它包含有前导码、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超时值等信息,其中前导码是一个特殊的位序列,访问点可以通过前导码来锁定同步。 (3) 接收节点收到RTS控制帧后,回送CTS控制帧进行响应。,(4) 发送节点收到CTS控制帧后,首先启动一个时间片,然后开始发送数据帧。当数据帧发送完成后,发送节点必须等待接收节点回送ACK控制帧进行确认。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ACK控制帧,发送节点必须重发该数据帧,直到接收到ACK控制帧或重发次数超限为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