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第二讲.ppt_第1页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第二讲.ppt_第2页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第二讲.ppt_第3页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第二讲.ppt_第4页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第二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Topics on Chinese Grammar,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研究室 李大勤,第二讲 语素及相关问题,第一节 语素的界定及识别 第二节 与语素相关的概念 第三节 词素与构词 第四节 所谓 “字本位”或“语素本位”批判,第一节 语素的界定及识别,一.语素的界定 (一)语素的定义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语料的切分与语素的获取:话语相似或部分相似的假设、直接成分分析原则 语素是有意义的语言形式之一。而根据布龙菲尔德(1933),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形式必须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切分才能得到。而语料切分必须遵守一个假设和一个原则:话语相似或部分相似的假设及直接成分分析的原则。例如:,“话语中存在的相似或部分相似”这一假设首先是我们得以从话语流中切分出语言单位或语言形式的基本依据。因此布氏说: “部分相同的话语的共同部分(如我们所举的例子中的John)是一个带有稳定意义的语音形式,所以它符合语言形式的定义。在这个部分相似的话语中那些不同的部分(在我们的例子中有一个话语里是ran,另一个是fell)也可以同样看成是语言形式。”(Bloomfield20011933P166,中译本P193) 这里布氏不仅正面运用“话语相似或部分相似”假设来直接把相似的部分确定为语言形式,也从反面将一个话语中相似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确定为语言形式。后一种做法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剩余法”的直接来源。描写任何一种陌生语言(或方言)我们首先面对的是一连串的话语(utterance),这种连贯的话语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其中哪些是哪些又不是该语言的单位或语言形式。不过,在仔细观察之后,语言学家发现,在一个语言社团里,某些话语在语音上和一样上是相似或者部分相似的。(中译本193),Bloomfield20011933P168-169,中译本P196: “从这一切看来,每一个复合形式但就它在语音上可确定的成分而言。完全由语素组成的。这些最终成分(ultimate constituents)的数目可能很大。不过,复合形式的结构决不都是这样简单;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复合形式都只划分成它们的最终成分,我们是无法了解一种语言的各种形式的。任何一个说英语的人,如果他有意来分析语言形式,他会肯定地告诉我们:Poor John ran away的直接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s)是Poor John和ran away这两个形式;而这两个形式又各自是一个复合形式;ran away的直接成分是语素ran和复合形式away,后者的成分是语素a-和way;Poor John的直接成分是语素poor和John。只有用这种方法分析,才能得出最终的语素成分的正确分析(就是把意义也考虑在内)。”,(1)I took away my books。 I took a- -way my book- -s from her room I took a- -way my book- -s from her room took a- -way my book- -s from her room took a- -way my book- -s from her room took a- -way book- -s her room a- -way take+eiu:,(2)一天,武松从酒店出来,手里提着哨棒,向景阳冈走去。走了一会儿,他发现一张布告,上面写着:“景阳冈上有老虎,要吃人。来往行人,只能在中午的时候结伴一起过山冈”。武松犹豫了一下,又继续往前走去。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忽然前面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就“噗”地一声从山冈后面跳出一只大老虎,向武松扑来。武松急忙一闪,老虎扑了个空。老虎又饿又渴,又向武松扑了过来。武松用尽全身力气,举起哨棒从半空中劈了下去,可惜没有打着老虎,却打在石头上,那根哨棒折成了两截。 面对实际话语,我们首先就是要找出其中有多少个话语片段。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标的句号切分切分而来的8组对应于“句子”的话语片段:,1、一天,武松i从酒店出来,/ i手里提着哨棒,/ i向景阳冈走去。 2、ai走了一会儿,/ 他i发现一张布告j, bj上面写着:“景阳冈上有老虎k,k要吃人。来往行人,只能在中午的时候结伴一起过山冈”。 3、武松i犹豫了一下,/ i又继续往前走去。 4、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5、a忽然前面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就“噗”地一声从山冈后面跳出一只大老虎l, bl向武松扑来。 6、a武松i急忙一闪, b老虎l扑了个空。 7、老虎l又饿又渴,l又向武松i扑了过来。 8、a武松i用尽全身力气,i举起哨棒m从半空中劈了下去,可惜m没有打着老虎,却m打在石头上, b 那根哨棒m折成了两截。,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直接成分分析的原则对上述话语片段一一加以切分并最终得到一个个语素。以第七组为例: 老虎l又饿又渴,l又向武松i扑了过来。 这个话语片段又可切分为以下两个片段: I.老虎l又饿又渴, II.l又向武松i扑了过来。 对其中的第二个片段拖语境化后得到的是“老虎又向武松扑了过来。”,在将陈述语调(。)剥离掉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单纯由实体符号组成的话语片段。对这个片段层层切分,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最小的话语片段:老、虎、又、向、武松、扑、了、过、来。其中除了“武松”外,其他都是汉语普通话中最小有意义的语言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素。,(二)语素的分类 语素的分类有诸多说法,各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不打算予以系统的列举,更不拟进行全面的讨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邵敬敏等(2003)汉语语法专题、杨锡彭(2004)的汉语语素论两书中的相关章节。以下我们只是就我们感兴趣的分类方式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1.词素和功能语素 I.词素 词素是只能用于构词的语素。 词素首先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其次,可以根据在构词过程中的作用,把词素分为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例如“人民”中的“民”是词根语素充任的,而“桌子”中的“-子”是由词缀语素充任的。 词根语素还可以根据其在构词过程中对词义贡献的大小分为显义词根语素和别义词根语素。例如在“国家”、“动静”、“窗户”都是所谓的“偏义复合词”,其中的“国”、“动”、“窗”是显义语素,而“家”、“静”、“户”则是别义词根语素。,II. 功能语素 不能构词的但能够为词组和句子的构成提供语法意义的语素称为功能语素。例如: (1)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吗? 在例(1)这个句子中共有去个语素,其中“你”、“这”、“问”、“题”、“有”、“什”、“么”、“看”、“法” 是词素,而“们”、“对”、“个”、“吗”则是功能语素。其中“们”、“个”、“吗”是后附功能语素,而“对”是前附功能语素。 功能语素要么是附加在词或词组之上的,如“们”、“个”、“对”等,要么是附加在句子之上的,如“吗”? 2.功能素组 在汉语普通话中,有许多被称为连词的东西,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如“如果”、“那么”、“之所以”等。这些所谓的词并不能充分句法成分,不符合我们对词的定义,把它们叫词的话很不合适。不得已,你可以将它们称为“功能语素组合”,简称为“功能素组”,或“素组”。,二、语素的识别 语素的识别原则上说个学术问题,不是专业人士根本就没有必要做这个工作,即使想做也不可能做好。原因很简单,语素的识别牵涉到了太多的汉语史乃至汉字学知识。换言之,不求助于历时研究尤其是汉语及汉字的历史研究,没有哪位学者能把汉语语素及构词的问题完全说清楚。 (一)语素识别的理论考量 对从事汉语研究的人来说,语素的识别首先要抓住语素的定义:特定语言或方言系统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为了便于分析,布龙菲尔德(1933)提出了确认语素的两个条件: 1.是否能以相同或相似的音、义出现在其他复合形式中; 2.是否还可以分解为更小的有意义的形式。 比如,“语言”中的“语”、“言”根据上述考虑就是语素。“画儿”中的“-儿”也是一个语素,尽管是非音节语素。,(二)确定语素的方法 有些学者,如霍凯特(1958)、陆志伟(1951)等,把布氏的上述两个条件具体化为如下几种操作方法:音义、法替换法、剩余法。 1.音义法 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小、有音、有义。 2.替换法 三种情况: I.司令-司机-命令 II.国家-人家-老家 III.马虎、蝴蝶 3.剩余法 最早来源于布氏:blackberry-cranberry 汉语也有这个问题:苹果。,第二节 与语素相关的概念 一、字、音节、语素 二、简单形式和符合形式 三、自由、粘着、附着及单用 四、功能语素与虚词,一、字、音节、语素 “字”是文字学的概念。尽管在民间,“字”有时与词和语素混为一谈,但我们却不能将之用于严格的语言研究之中。这个后面再谈。 就古汉语而言,有一种倾向:一个字大致对应于一个语素,一个语素大致对应于一个词。这个说法有问题。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个大致对应于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大致对应于一个语素,一个语素大致对应于一个词。 古代汉语不应该单音节语,而应是单语素语。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情况比较复杂。这个大多少教材都谈过了。,二、简单形式和复合形式 这里说的“形式”不是语音形式或书写形式,而是语言形式。所有的语言形式都是有意义的形式。 所有的语素都是简单形式,无论音节多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形式为复杂形式。复杂形式有三种情况: 1.复合词 包括:合成词(如“机器”)、派生词(如“孩子”)、重叠词(如“哥哥”)。 2.不成词的固定素组:虽然。 3.临时组合:词或词组加功能语素。,三、自由、粘着、附着及单用 (一)关于“自由形式”和“粘着形式” 布隆菲尔德(1933)在界定“词”的时候提出了“自由形式”、“粘着形式”(bounded forms)这两个说法。而区别“自由”和“粘着”的标准是“能否单说”:不能单说的语言形式是粘着形式,粘着形式之外的所有语言形式是自由形式。(1933/1966:160) 1)语素没有自由、粘着之分 根据布氏对“自由”和“粘着”的区分,尽管我们不可能把“词”定义为最小的自由形式,但完全可以据此在理论上把一种语言的语素确定为粘着形式。也就是说所有的语素都是粘着形式,语素内部无所谓“自由”和“粘着”之分。语素work与-tech(technology)之间是可成词语素和不可成词的区别,与-er之间是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之间的不同。 2)粘着形式只存在于构词层面 所有的语素都是粘着形式,但粘着形式不一定是语素。换言之,粘着形式可以出现在除句子以外的所有语法单位层级之上。词中可以有粘着词,如a、the、in、so、book等,短语中也可以有粘着短语,如his refusing、to go等。小句中同样存在自由和粘着之分,比如If you go,he will be angry.中的前一分句“If you go”是粘着的,而he will be angry可以是自由的。,(二)附着形式(clitic form) “clitic ”源自古希腊语的动词klinein,义为“依附(to lean)”(Kbner, 1834/1966,转引自Birgit 2002:2)。 附着形式是词的附着化(cliticization)的结果。所谓附着化,本质上是一种句法-语音现象(syntax-phonology phenomenon)(Pullum & Zwicky 1986;Bokovi 2001),指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形式在特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如高频、虚化),因韵律等因素的驱动而发生句法和语音的某种不同步,从而表现出不同于“正常的”语言形式却类似于词缀的某些特征的过程。 共时层面,附着形式的句法地位显然介于独立语言形式和词缀之间;历时来看,附着亦经常充当独立词语法化为(屈折)词尾的中间环节(Zwicky 1977:6;Nbling 1992;Hopper & Traugott 1993:7) 。 注意,附着化总是伴随着语音形式的弱化,其结果可能是内部屈折变化。有些附着形式的演化过程现在看来不太明显了,如英语中的“-S”。,汉语中有没有附着形式呢?如果有,那又有哪些附着形式呢?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文字对汉语的影响。也就是说,在面对书面语材料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透过文字看到其实际的发音状况,也就失去了考察汉语有无附着形式的先决条件。这就意味着,口语材料是我们观察汉语中有没有附着形式的最便利的语料来源。 充分观察口语材料,我们应该承认,汉语中是存在着附着形式的。例如北京口语中的“人”有表示“人家”的用法,这种用法的“人”往往弱读,可算是一种附着化现象: (1)人才不稀罕你这破玩意儿,我家要什么没有啊? (2)人也挣得不多,你有了钱就赶紧还他吧。 (3)人可不愁吃不愁穿的,咱哪能比? 另外,朱德熙(1982)、赵金铭(1995)也谈到了一种现象,即现代汉语补语位置上的“在”和“到”可能弱化为“de”。这种弱化现象也可以看作是附着化现象在汉语中的具体体现。,第三节 词素与汉语词的形成机制 一、实词素的构词能力 以往有一种看法,即汉语的词都是由词素构成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根据张桂英(2009)一下均是现代汉语中的新词: 联合型:打造、封杀、策划、包装、按揭、信息、档次、挂靠、点击、紧俏、商贸、休闲、腐败、赞助、品牌、评估、影视、扫描、守望、拍拖。 偏正型:星探、另类、电玩、手谈、网友、网虫、网址、网民、股民、黑客、网吧、陶吧、氧吧、冰吧、软件、硬件、大款、微机、直销、菜鸟。 动宾型:搞笑、瘦身、冲浪、作秀、煲网、下课、灌水、洗钱、刷新、下岗、接轨、超员、打的、写真、盗版、厌学、听歌、蹦迪、上网、聊天。,主谓型:手潮、手谈。 补充型:搞活、看好、退出、帅呆、爽呆、锁定、酷毙、晕死。 邹刚等(2004):从大体上说,从语言学角度,汉语中的新词语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命名实体:包括人名、地名、商品名、公司字号、机构名等; (2) 缩略语:如“非典”、“计生委”等; (3) 方言词:如“靓”、“埋单”等; (4) 新造词:如“伊妹儿”、“美眉”等; (5) 专业术语:如“非典型肺炎”、“蓝光光盘”等; (6) 音译词:如“酷”、“秀”、“克隆”等; (7) 字母词:如WTO、APEC等; (8) 词义、用法发生变化的旧有词语:如“下课”、“充电”等。其中还包括一种“旧词新用”的语言现象,比如“高就”、“赏光”等,很长时间不用了,最近又重新出现在语言中。,二、虚词素的构词能力 黄伟(2005)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通过对2000年人民日报全部文本以及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的数据统计,就通常被看作现代汉语词缀的“老-”、“-头”、“-子”的构造新词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现代汉语词缀“老-/-头/-子”在当代汉语中已经不是活跃的构词要素,基本丧失了构造新词的能力。 语素 成分地位 构造的新词数量 旧词或旧形新用 构形 -子 后缀 0 2 0 -头 后缀 0 0 大量 -老 前缀 1 2 0,三、词的结构分析与造词 (一)所谓“构词法”的实质 目前现代汉语教材上的所谓“构词法”事实上只是对现代汉语词语内部结构关系加以分析,是由大到小的分析,根本就谈不上构词或新词产生的机制问题。最低限度的构词或新词的构成的研究也必须由小到大展开。可惜的是这一工作并没有全面展开。比如,”司令”这个词,如果按照由小到大的分析,应该说成是表示“管理”、“控制”意义的动语素“司”与表示“令箭”意义的“令”先合并为一个动宾结构“司令”,而后经过后加一个类似于“者”的零形式语素构成的,即: I. 司+令司令1(动宾结构) II.司令1+司令2(名词)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数,词的内部结构关系分析并不单纯的共时分析。这是因为:其一,这样的分析并不考虑词素在整个系统中的语法地位;其二,相当一部分词的内部结构关系分析需要诉诸于历史考察。,总之,仅仅对现有的词进行内部结构关系分析,这只是展开构词或造词分析的第一步,而且往往并不是必要的一个步骤。 (二)造词法及汉语的词的形成机制 1. 所谓的“造词法” 既然现有的“构词法”已经被不当地用于“词的内部结构关系分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造词法”这样的说法来讨论汉语的构词够问题呢?我认为,这样做也不很恰当。这是因为,“造词”这样的说法容易给人以如下的误解:汉语的词都是由某些人有意识地造出来的。其实呢,这种有意造词的情况尽管有,但并不是汉语词形成的主流。比如,缩略词就是一种故意的造词结果(外交部长-外长);“裸婚”则是在“裸官”、“裸奔”的基础上通过语素替换而构成的新词;“卡车”则是在音译的基础上构成的英汉合璧词;。 不过,根据董秀芳(2002/2011)等的研究,汉语的双音节词大都是非词单位词汇化的结果。,2. 词汇化与汉语词的形成机制 什么是词汇化?词汇化就是非词单位凝固成词的过程和机制。与语法化相对。 汉语词的形成机制如果从词汇化的角度来看,则主要有两条途径:词组的词汇化、非词组的词汇化。 I.词组的词汇化 (1)冠军 勇则冠军,威能振敌。(唐李德裕授石雄晋绛行营节度使制) (2)尽力 事主而不尽力,则有刑。(管子形势) 皆不肯为尽力。(史记留侯世家) (3)寻常【1】、动静、开关、延长、地震、铁路、白菜、课桌、饭碗、故事、大学 ,II. 非词组的词汇化 这有两种情况:“实词+虚词”或“虚词+实词”的词汇化、跨层次话语片段的词汇化。 A. “实词+虚词”或“虚词+实词”的词汇化 例如:所以、作者、被捕、于是、为了、沿着。 B.跨层次话语片段的词汇化 例如:“而已”、“从而”、“然而”、“否则”、“由于”、“终于”。 “而已”中的“而”最初是连词,“已”是动词,表“停止、结束”义;“而已”是跨层结构“连词+动词”。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庄子通过比喻来说明人生短暂,忽然之间就结束了。,第四节 所谓 “字本位”或“语素本位”批判 汉语语法研究自马氏文通以来经过了“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三个阶段。后来又有两种“本位”之说面世,即徐通锵的“字本位”之说和邢福义的“小句中枢”说。 在“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世界汉语教学,1994-2)、“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兼评汉语研究中的“印欧语的眼光”(世界汉语教学,1994-3)两篇文章中,徐通锵认为,西方传统的语法理论以“句”为本位,以词为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一个句子必须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而且也只允许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相互之间由一致关系联系着。句法结构就是通过这种一个句子=一个主语一个谓语的1=1+1的结构关联而层层控制着句子以下的各层结构规则;尽管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的形态变化,但它必须接受一致关系(主-谓)和支配关系(动-宾)的制约,因而没有脱离句法规则的控制。”而“汉语的情况正好相反,字是最小的句法结构单位。它的结构清楚,界限明确而封闭,是一个以1为基础的1X1=1的结构层级体系,或简单地说,是含有意义的一个音节,构成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意义单位)的一一对应的格局。字的这种结构封闭而功能开放、模糊的特点正好与印欧语的词形成鲜明的对照。”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差异?,文章认为,这是因为“两种语言的结构常数1处于不同的结构层面上:印欧语的1是句子的结构,它在结构上是一个整体,有一致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规则去控制各种结构单位;而汉语的1是字的结构,它在结构上是一种整体,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受一种统一的形式规则的支配,因而在造句的时候能灵活多变,难以根据一种统一的模式而对它进行功能分类。这种特殊的结构基础自然会给汉语的句法结构带来特殊的影响。” 这样一来,印欧语句法单位的序列就与汉语出现了原则上的不同,前者是语素词词组句子,而汉语是以“字”为基础的结构序列,即:字字组句子。由这些前提推导下去,一个极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