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ppt_第1页
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ppt_第2页
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ppt_第3页
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ppt_第4页
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内容提要 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承印材料,油墨、机器等原因,会产生墨雾、“晶化”、剥纸等现象。 本章首先介绍了墨雾的产生及其产生的原因。其次介绍了多色套印中的叠印及叠印率、透印与反印。主要介绍了剥纸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温湿度对印品质量的影响,静电的产生及其消除。 基本要求 1、了解印刷过程中伴随各种现象的原因。会分析墨雾的产生及其消除方法。 2、了解单色机,四色机油墨叠印的区别。分析各种不同叠印不良产生的原因,会提出获得高质量叠印效果应采取的措施。 3、了解印刷中,纸张掉毛的原因。掌握纸张拉毛速度和油墨粘性,油墨粘度,印刷速度,环境温湿度等的关系。掌握减少纸张掉毛所采取的一般方法。 4、了解印品背面粘脏,油墨脱落的原因,并能提出相应的排除方法。 5、对静电的产生有足够的认识,能针对实际选择合适的静电消除方法及装置。 6、了解温湿度对纸张,油墨等印刷材料的影响及选择合适温湿度。,第一节 墨雾,1.产生原因 出口丝状断裂,断裂为球状,双电层破坏,由于断片,带有与墨同性电荷,靠近墨时被斥出。形成雾状。墨雾的产生并不导源于离心力。,2.影响因素 (1)V 增加,雾大。 (2)墨层厚,雾大。 (3) 墨辊变形时,局部墨厚,雾增大 (4)空气湿度小,促进墨雾产生。 (5)油墨导电性增加,墨雾减少。 高速新闻轮转机,雾严重。,第二节 叠印,1.叠印因素 (1)凝聚力: 时叠印良好 : 第一色墨凝聚力 : 第二色墨凝聚力 : 第一、二色墨间的粘着力 (2)时间:间隔长,叠印效果好 (3)粘度:,2.叠印率 (1)重量表示法,(2)密度表示,第一色墨重量,第二色墨重量,第一色墨光学密度,第一色墨光学密度,在第一色上印上第二色后的密度,第三节 透映与反印,1.透映 透映值=,:纸张反射率,:印刷品背面反射率,2.反印 透印:墨透过而形成 反印:背面蹭脏,第四节 剥纸现象,1.剥纸 Z强度,T:承印物本身结合力 W:墨粘着力 Q:剥离力 N:橡皮布粘力(凸印:印版对墨的吸附力),2.剥纸的产生 (1)印刷速度的影响,(VVP原则),表面强度T与V.,成正比,由于剥纸后热量产生,使纸松弛,修正为,则 T= b的近似值为,为当T=1/l时的V印速,(2)印版曲率与剥纸 同样 的墨, 和 愈大,同一V下,接触时间长,则剥纸 临界速度大。,圆压平印机,适性机剥纸,圆压平:,,,适性机:,,,则:,:圆压平开始剥纸速度,(3)速度与剥纸 印张/小时=310,,小于此值,不会剥纸。,结论:a:,,,愈大,则不易剥纸。,b:通过印刷适性试验机可换算成印刷机的剥纸速度,(4)其他剥纸 a:墨流动性与剥纸 b:墨厚与剥纸 c:压力与剥纸,实际压力范围内剥纸可能性最大。 d:纸张性质与剥纸 e:温度与剥纸,温度增加易剥。,第五节 胶印的油墨转移,一.马丁西维尔胶印模式 1.用于辊子,版等各种固体材料,有一定界面张力,能被润液和墨优先润湿。 2.墨和液必需是互不溶解,但却可混。 3.墨和润版液都是间接的传到印版上。 4.为了构成必要的密度,印刷到纸上的墨厚大约是1微米。 用马丁西维尔胶印模式可以解释胶印的墨转移。,二、普通胶印的油墨转移 1、供水 a.普通胶印 供水,水辊:镀铬,水绒布 b.酒精润版 2、墨转移与水墨平衡 按照马丁西维尔模式,胶印墨要吸收适量的水分,才能在墨 辊,印版间进行良好的传递。,在胶印机上进行测试表明:润版液以1,的直径微滴,分散在油,墨中,乳化量在1520%之间,版上水膜厚约1,,墨膜厚约为2,,即,水膜为墨膜的一半时,达到理想的水墨平衡。 (1)水墨平衡受水量大小影响 水量多: A:干燥速度降低 B:颜料粒子凝集 C:粘着力下降 D:墨色减淡 水量少: 非线画部分产生浮污,浮污非线画部分附着墨。 A:油墨渗出:当WI+IW时,墨被润版液吸引出来。 程度:S= W-(I+IW) B:版面渗色, WI+IW 时,成为O/W乳化,空白着色,引 起蹭脏。,(3)油污的产生 亲水性薄膜吸附油墨所致。 3。胶印润版液控制 (1)水耗 A:纸空白 B:墨乳化 C:墨辊剪切产生热耗,蒸发 (2)控制:无定量方法 根据纸张性质,墨的抗水性及乳化值大小,墨厚,图文面积, 印版类别,印速,温湿度。,X,X,X,X,C,C,C,C,O,O,O,O,O,O,O,O,结论:在不影响墨层密度及版面不挂脏的情况下,把水墨减少到 最低限度来印刷。 三。墨辊供水式胶印 达格仑 加入酒精,使润版液表面张力从54达因/cm减到29达因/cm,减 少用水量,提高润版液的润湿能力,很快达到水墨平衡。,第六节 照相凹印的油墨转移,静电对转移的影响 1、印刷表面受摩擦而产生静电,使印迹边缘出现“毛刺”。 2、利用静电实现油墨转移。,印版,纸,压印,I,P,导电橡胶,纸,刮刀,+ -,绝缘材料,第十章作业,第一次:1,2,6,7 第二次:10 ,11,12,26,第十一章 印刷颜色复制,内容提要 印刷颜色复制主要根据彩色油墨黄品青在色料中的独立性来实现的。印刷工艺的设计和改进,都是以提高印刷品的质量为目的的。印品的质量主要表现在:调子再现性,图象清晰度和表面状况。本章首先介绍网点在彩色再现中的呈色机理;主要介绍彩色复制的理论;介绍了印刷相对反差及其求算方法;重点介绍完成彩色再现的END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用网点再现颜色的方法及网点与彩色再现的关系。 2、了解原稿与印品的密度关系,掌握彩色复制的Neugebauer方程。会用该方程分析三色复制中的问题。 3、了解印刷工艺过程对网点传递的影响,掌握印刷中的调值增大量。 4、了解印刷反差,会计算反差。 5、熟练掌握彩色复制中的END方法。会用该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印 品 A B C D 原稿 D,第一节 彩色复制,一、原稿与印刷品 1、完全复制(A) 2、受最高密度限制的复制(B) 3、实际复制(C,D) 二、彩色复制 1、Neugebauer的公式 R=(1-c)(1-m)(1-y)Rw +c(1-m)(1-y)Rc+m(1-c)(1-y)Rm+y(1-c)(1-m)Ry +cy(1-m)Rcy+cm(1-y)Rcm+my(1-c)Rmy + cmyRcmy 对G.B有同样的式子成立。,2、Yule-Colt公式 DR=k1c+k2m+k3y 三、调值增大量 、网点增大 、调值增大量 TZ(%)=FD-FRP FD:印品上网点百分比;FRP:加网片上网点百分比。,当量中型密度 红滤色片密度,阴图片: TZ/N(%)= FD+FRN -100 FRN: 阴图片的网点百分比。,第二节 印刷相对反差,一、K计算公式 K=(DV-DR)/DV 二、K值计算尺(P 275),DV,DR,K,第三节 END方法,一、一般方法 1、色谱对比法 2、直接分析法 二、灰平衡的一般原则 黄和品红的网点面积是相等的,青的网点面积最大。 三、END方法 即等量中性灰密度 定义:某一组叠合色,如果按其三基色所需适量叠合后,而形成中性灰时,即该三基色得以组成中性灰的视觉密度。 (见下图9-19),END,END,网点百分比,各色油墨密度,图9-19,第十一章作业 P324: 6, 11, 13, 15, 16 :,第十二章 印刷中的网点转移 内容提要 印刷过程中,印品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油墨转移中的网点质量的优劣。网点在转移过程中的变形,将直接影响印品的质量密度,密度的大小又依赖于墨层厚薄。网点密度不但可测量,而且还可计算求得。现时的墨量监控一般是通过对实地密度的测量而间接地控制墨量。网点增大也是影响密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都是本章所讲述的内容。 基本要求 1、了解网点大小精确计算的方法,会用密度来间接表示墨层厚度。 2、了解玛瑞戴维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尤尔尼尔森修正公式计算网点密度,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不同的n值。 3、了解墨量监控的一般方法,会计算网点增大值。,第十二章 印刷中的网点转移 第一节 网点测量与传递 网点传递,叠合成像。 一、色调正确再现的基本参数 1、反射密度 2、网点增大 3、印刷反差 4、叠印百分比 二、网点传递,灰色平衡,第二节 网点的测量 决定网点大小的因素:线数、成数 一、网点的计算 设:ABCD为一个100%的网点,面 积为1。则正方形EFGH是50%的网点。,A E B H F D G C,设:网点边长为a,则:s=a2 对角线:c= a 圆网点与方网点的比较 r2=a2 则:r2=a2/ 同样大小面积的方网点与圆网点的周长比较,L方=4a L圆=2r L方 L圆,二、网点增大计算 1、产生原因 原稿-分色-晒版-印刷-印品 2、增大 1)边缘均匀增大 2)边缘增大量一致 3)实际增大量并不一致 3、增大率 增大率=增大后的网点百分比-原网点百分比 4、最大增大率 方点:50%18.4%;圆点:70% 18.7%,结论: 1、方网点和圆网点的增大率出现在不同的网点百分比处; 2、对增大率较明显的区域进行控制。,三、印刷特性曲线 1、三点控制理论 a 、三点可决定一条固定的曲线; b、印品有亮调、中间调和暗调; c、调子控制主要是亮、中和暗 三个部位。 2、三点的确定 (1)瑞士格雷达固CCS 15% 45% 75% (2)布鲁纳尔 25% 50% 75% (3)海德堡CPC 20% 40% 80%,50 原稿(%),印刷品(%),增大量,第三节 墨层厚度,一、反射密度 D=lg1/R=lgIrw/It R=0 D=; R=10% D=1; R=100% D=2; R=1000% D=3 二、密度与厚度,反射密度,墨厚(),第四节 网点反射密度求算,一、玛瑞-戴维斯公式 DR=-lg1-a1-antilg(-dv) dv-单个网点的实地密度 若用反射率再求反射密度,则: R=1-a(1-Rs) Rs为实地反射率(单个) 误差的出现:实际使用中是一群网点的综合值,则偏大。 二、网点百分比与密度的关系(294),密 度,网点百分比,三、修正(略),第五节 网点增大计算,一、干退密度 随油墨渗透、干燥,而光泽和密度都下降的现象。 二、网点增大 1、玛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