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ppt_第1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ppt_第2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ppt_第3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ppt_第4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 生活与哲学,考 点 精 析,考点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基础梳理 1实践及其特征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_活动。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实践具有_,强调的是实践的客观性、物质性。第二,实践具有_,强调的是实践不是纯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主观和客观在实践中是统一的。第三,实践具有_,,物质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强调了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对点练习,12011年5月,一部汇聚深圳改革开放30年观念创新成果的深圳十大观念,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深圳十大观念” 如实反映和记录了30年间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发展历程,也是对深圳30年跨越式发展的高度的理论概括。这说明“深圳十大观念” ( ) A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是深圳这座城市精神的标志,需要弘扬,不能扬弃 C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把意识变为物质 D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观点。“深圳十大观念”如实反映和记录了深圳的改革,体现了A。B项“不能扬弃”说法错误;C项“把意识变为物质”错误;D项“具有客观物质性”错误。 答案:A,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_。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来源,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一种认识本身不能自己检验自己是否正确;一种认识也不能用另一种认识来检验;一种认识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_,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正确的认识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对点练习,2成语“格物致知”源自于礼记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推究;致:求得。)格物致知的思想 属于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 与“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寓意相同 体现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 B C D,解析:格物致知描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故正确;是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合;“科学理论”错误。 答案:D,( ),深化拓展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经验,另外通过读书等渠道学习他人实践的经验即间接经验也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亲自获得知识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要把知识的来源和获得知识的途径区分开来。,强化训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说明 ( )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解析:“三日满、七年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C项符合题意。A项“唯一途径”错误;B、D两项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C,考点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基础梳理 1真理及其特征 (1)真理的含义: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_。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特征:真理是_,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_,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客观性,有条件的,具体的,(3)真理和谬误。不随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到另一个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变为_。,谬误,对点练习,1 2011年8月12日至2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本届大运会的会徽为“欢乐的U”。会徽以红、绿、黄、蓝、黑为基色,五种色彩的圆点组合成一个U形。有人将U理解为:大学(University)/你(You)/联合(Union)/世界宇宙(Universe);有人认为U是指深圳的海湾,寓意五大洲不同肤色的大学生聚集深圳;有人认为U的半环像杯形,象征着既容纳又开放。人们对大运会会徽的不同解读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真理是有条件性的具体的 D认识受思维方式、知识构成的制约,解析:由于人们的主观条件不同,导致对深圳大运会会徽的不同解读,体现了D项。A、B、C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D,2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发展具有_。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上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主观上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展现也是一个过程。,反复性,(2)认识发展的_。从认识的对象上看,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而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是无限发展的。从认识的主体看,人是世代延续、无限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_的前进或者_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无限性,波浪式,螺旋式,对点练习,2人类从对物质的神秘未知,到长生不老的神话猜测,到出神入化的炼丹工艺,再到严谨精微的现代化学,科学不断从“神秘”、“神话”那里赢得地盘。这表明 ( ) A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认识 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C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科学的本质在于反映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的特点。科学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故答案为B。 答案:B,深化拓展 真理的有用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真理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因为每个人衡量是否有用的标准是不相同的。“有用的就是真理”是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强化训练,下列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是 (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反复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占有真理比追求真理更有意义 A B C D,解析: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不选;追求真理应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不选。选。 答案:A,易 错 点 拨,易错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误区指正:世界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分,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才是实践。如学生思考就不是实践活动。,纠错训练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学习科学发展观 调整产业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十二五”规划 全国大学生辩论会 A B C D 解析:属于认识活动,是实践活动,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易错点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误区指正: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纠错训练2,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塑料袋的污染问题。这反映了 ( )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B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解析:塑料袋的污染问题是实践中的问题,是实践给人们提出的新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A、B、D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易错点3:任何情况下,真理只有一个。,误区指正:真理只有一个,是指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不能笼统地说真理只有一个。,纠错训练3,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 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的 社会科学规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 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 B C D,解析: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并不是无条件转化的,所以观点错误,不能入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社会科学可以影响或引导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但并不规定其方向,所以不选;以前时间旅行仅仅存在于作家的想象之中,而现在理论物理学家开始研究时间旅行的可行性,说明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所以入选;时间旅行从文学想象领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所以入选。 答案:D,随 堂 检 验,一、选择题 1(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人们对人与河流的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说明实践具有物质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说明认识因为实践的历史性而打上时代的烙印。故正确。说法错误,混淆了认识的目的和任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是这种反作用具有双重性,不一定都促进实践的发展,因此说法错误。 答案:B,2(2012安徽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 ) 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等知识。无论什么认识都不能直接创造世界,故错误;材料中这一原理的发现,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正确;认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反作用,但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故错误;该原理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说明真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发展,故正确。 答案:C,3(2012福建卷)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A项正确。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只有一个,故B、D两项说法错误;C项体现的是意识的差异性,与题意不符。 答案:A,4(2013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解析:首先排除D,矛盾不能消除。再看材料中最后一句设问,是要分析团队成功的原因。那么从材料中能提取到的关于团队的信息是“利用,开发,做成的材料”,据此排除掉A深化认识、C发挥意识目的性,材料没有体现。只有B讲到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与材料相符合,故选B。 答案:B,5(2013广东卷)如下图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快速解答。错误,因为规律不能改变;错误,辩证的否定是自我的否定,不是相互的否定。故正确答案是B。 答案:B,6(2012山东卷)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材料中科学家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