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经济前沿理论研究.ppt_第1页
贸易经济前沿理论研究.ppt_第2页
贸易经济前沿理论研究.ppt_第3页
贸易经济前沿理论研究.ppt_第4页
贸易经济前沿理论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贸易经济前沿理论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吴振球 经济学博士,外部控制、内部治理及其整合,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外部控制系统 第三节 内部控制系统 第四节 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 第五节 公司治理机制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所要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资金的提供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等)按时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它构成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 公司治理问题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发表于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为其它人所有的资金的经营者,不要期望他会象自己所有的资金一样获得精心照顾”。 Berle和Means,1932年在现代公司制度的背景下把亚当斯密所观察到的现象概括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他们认为,现代公司分散的股权可自,由转让,以及股东之间的免费搭车,使股东对经理人实施有效的监督十分困难。看到股东和经理人利益的尖锐对立,他们两人对无法回避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问题的现代公司制度的运行表现出无比的悲观。他们说,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对过去三个世纪赖以生存的经济次序构成的威胁”。,然而,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真实地告诉我们,他们的担心过于严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来自产品市场的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作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方面,企业自觉地接受了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着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目前,在世界上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基于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所呈现的不同特点,逐步形成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体系。一种是以美、英等为代表的公司治理体系。其典型特征是股权分散,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易频繁。,另一种是以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公司治理体系,股权的高度集中和银行在公司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构成其典型特征。除了两大主要的公司治理体系外,还存在其它一些体系。它们或者尚未形成自己的治理特色,或者正在向日、德或美、英体系中的一极靠拢。 如果说,现代公司制度所面临的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问题向公司治理的研究提出了现实的要求,那么,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理论的巨大发展,为公司治理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科斯1937年的经典文章企业的性质开创了主流企业理论研究的先河。他打开了被新古典经济学仅仅当作“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函数而忽略的“黑匣子”企业,指出企业是在各种内部与外部的利益冲突中寻求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制度安排。 科斯之后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考察企业的边界和企业所担当的经济角色,逐步形成今天看起来比以往丰富得多的对企业的认识。,概括而言,建立在现代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学科基础上的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的基本认识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是一系列的合约的组合,或者说委托代理链条,也即在合约的当事人之间,信息的分布是非对称的。与经理人具有生产经营的信息优势不同,一个企业的股东往往远离生产经营,缺乏对生产经营信息的了解。按照信息经济学依据信息的知情程度对代理人和委托人进行划分的标准,股东是委托人,经理人是代理人。类似的委托代理关系还存在于经理与雇员之间,供货商、销售商与企业之间等,从而使企业看上去象一个,委托代理的链条。 第二,企业利益各方所签订的合约是不完全的,从而使进行专用性投资的一方面临合约另一方的“敲竹杠”的机会主义行为(1975、1985)。合约的不完全性或者是由于合约当事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从而无法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作出判断;或者是由于在合约中穷尽未来发生的各种可能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需要付出高昂的签约成本。由于合约的不完全性,企业通常未能对进行专用性投资一方的努力程度和外部环境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做出区分。合约的一方可能会在事后谎称是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对方的努力是企业盈利,以此来拒绝向进行专用性投资的一方支付合约规定的报酬。进行专用性投资的一方预期到对方事后可能采取“敲竹杠”行为,在事前进行专用性投资的激励将不足。从社会的角度看,将会导致效率的损失。 我们把现实中企业所存在的信息非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概括为,合约的外部性。无论是委托代理链条中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人,还是没有进行专用性投资的合约一方,虽然享受了企业所产生的剩余,但其中的一部分成本却要另一方承担。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司治理最终需要回答的是如何将合约的外部性内在化的问题。 围绕将合约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主线,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等(Myerson and Satterthwaite,1982,1984)为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效率损失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的同时,,现代产权理论(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1990)为解决合约不完全所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重要思路。按照现代产权理论,把定义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产权授予进行专用性投资的一方,使其享有对合同中未做出规定的状态进行处置的剩余权力,可以有效地避免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其有激励提供专用性投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等一方面通过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另一方面则通过建立在可证实变量上的激励合约的设计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产权安排和激励机制设计无不体现了风险和收益的对应,或者说权利和义务对应的思想。他们成为将合约外部性内在化所共同遵循的原则。现代企业理论以及激励机制设计和现代产权理论等的发展无疑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现代公司治理的研究发端于詹森和麦克林发表于1976年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该文不仅把作为合约委托人的股东与作为合约代理人的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明确为企业的代理问题,从此降低代理成本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同时,代理成本概念的提出在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公司治理研究与现代主流企业理论的研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果说公司治理研究的范围仅限于确保投入资金的按时收回,那么,企业理论则涉及所有具有(关系性)专用性性质的投入,不仅包括资金,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等的投入的回收和补偿问题。因此,企业理论可以理解为一般化的公司治理研究,而公司治理则是企业理论在资金投入与收回研究上的继续和深入。由于詹森等的工作,将企业理论的分析框架与分析方法成功实现到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延伸,从而使现代公司治理的研究不同于以往单纯对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的探究,而是建立在主流经济学认可的规范、一般的分析框架上。所以,,詹森等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所谓公司治理机制,指的是各种利益相关人利用现有法律和管制框架以及公司章程对利益相关人权益的保护,通过权力的实施来实现对公司控制的一种手段。它是通过市场竞争的自发选择,或者在公司治理理论指导下,人为地设计各种制度以降低代理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代理问题的各种制度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