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1 独立自主,灵活多变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1)两大阵营严重对立。(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成就(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2)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易误辨析 “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日内瓦会议(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2)时间:1954年。(3)主要成果: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4)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3万隆会议(1)召开: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2)成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背景(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3意义: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1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美苏争霸激烈,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和愿望。(2)经过: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年初,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中日建交(1)背景: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尼克松访华后,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早日恢复中日邦交。(2)经过: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材补遗_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1“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指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2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结合史料一、二,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史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提出。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提出的依据。(2)史料二说明了我国外交的基本理念。突出表明我国外交淡化了意识形态,尊重不同社会制度,以国家利益为重。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素养3历史解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包容性:不论国家间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相同与否,都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友好合作关系。(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3)时代性: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时代的特点。(4)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1(2018潍坊期中)“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根据“革命者的眼光”“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等信息可知这是一种革命外交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故A项正确。2(2018重庆六校期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成为今天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交往准则,从其提出和倡导的环境看主要是因为()A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缓和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形势C为中国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D适应了不同类型国家的互相交往需要D“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美苏还处在“冷战”中,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缓和美苏争霸的紧张形势,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美苏还处在“冷战”中,国际环境并不和平稳定,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平共处,适应它们互相交往的需要,故D项正确。3(2019廊坊高中联合体联考)推动新中国参加下表所列国际会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参加时间参加会议或组织名称与会国家数量1949年11月亚澳工会代表会议14个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37个1954年日内瓦会议5个1955年万隆会议29个A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迎来建交新热潮C中国多边外交策略的实施D解决二战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动出击参加国际会议,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与会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开始,两次会议上,中国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而真正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则始于改革开放,排除C项;以上国际会议并非都针对二战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排除D项。4(2018马鞍山二模)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决定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农业部认为这是增益本国农业的大好机会;财政部认为此举有助于从中国大量获取原材料;而国防部则表示不满,认为出口的一些商品“可能会被中国用作军事或更大的战略用途”。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A促进中美关系改善B体现不同集团妥协C彻底摆脱冷战思维 D坚持国家利益至上D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不同部门对放宽对华贸易管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的不同的结论,但是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D项正确。考点2 与时俱进,共谋新篇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表现(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不结盟政策。(3)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3影响:随着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外交出现崭新局面。概念阐释中国不结盟政策不结盟外交战略提出之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内容上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第二,不组织以自己为首的同盟;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第四,发展新型国家关系。二、全方位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1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等15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中国和东南亚所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3)中国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4)中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中发挥着独特作用。2积极发展与美、日、欧盟的外交关系(1)中美关系:1997年和1998年,两国领导人成功互访,诸多领域达成重要共识。(2)中日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经济贸易关系上。(3)中欧关系:双方关系一直比较平稳。3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立足点,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建立正式外交联系和经济贸易联系。三、发挥在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1在联合国中的作用(1)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2)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3)在联合国的改革问题上发挥独特的平衡作用。2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1)重视改善和发展与东盟的关系。(2)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3)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3影响:中国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地位也空前提高。概念阐释 多边外交多边外交主要是 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调与合作。轻巧识记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史料一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史料二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结盟对新中国带来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转而实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3)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1)史料一:“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2)史料二:“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1)问题:台湾问题。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2)影响: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孤立;苏联的经济援助有利于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实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原因:改革开放需要有一个安定良好的外交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3)中苏(俄)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素养3历史解释现代史上中、苏(俄)关系的三大阶段中俄关系60多年风雨历程,经历了友好结盟紧张对峙睦邻友好的历史性转变,既有过兄弟般的密切合作,也有过互为仇敌的对抗。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的是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起了巨大的作用。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处在对抗和僵持阶段。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了能和美国争霸,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遭到中国严词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苏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因此,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两国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素养4家国情怀习近平为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构建”重要论断的提出,彰显了5 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外交的核心价值。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这些外交行动()A说明中国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B有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C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D说明中国放弃了不结盟政策B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国不仅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故选B项;多边外交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不仅仅是不结盟政策,排除D项。2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到1989年到1997年政府间国际组织(个)213752非政府国际组织(个)716771 163 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A1978年后新时期外交政策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并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故A项正确;材料数据未体现“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开始多边外交”,排除C项;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D项无法全面反映两极格局结束数据的变化。3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D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91991年,苏东发生剧变,苏联解体,许多国家宣布独立,它们纷纷同中国建交,故D项正确;当时苏联已经解体,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内容不是中国与外国建交,故B项错误;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等于中国与外国大量建交,故C项错误。4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根据不同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国家关系,D项正确;A项符合题干中与俄罗斯的关系,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2014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考点卷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全国卷2016中苏关系全国卷全国卷本讲考点在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出现率不高,即使考查也仅局限于中苏关系的变化,因为中苏两国关系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演变。试题问题设计都是从背景或原因的角度命题,考查中苏关系变化的原因或影响,且开放性不强,基础性的命题趋向明显。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考查点: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中苏关系变化(2016全国卷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B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转向反对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借此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于是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上升的情况,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故C项错误。模拟精选直击考法1考查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2019烟台诊断)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新中国仍然在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不是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而应该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开展灵活的外交,而没有强调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有工作可做说明新中国要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开展灵活外交,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推行新型区域外交合作是新时期外交的成就,故D项错误。2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