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生态规划设计详细资料1521453293.doc_第1页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生态规划设计详细资料1521453293.doc_第2页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生态规划设计详细资料1521453293.doc_第3页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生态规划设计详细资料1521453293.doc_第4页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生态规划设计详细资料152145329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生态城的发展与前景实例分析11、海崇明岛的东滩生态城1中国的生态城热22、廊坊:城市“生态文明”新试验33、中新生态城: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创新之城133.1、杨保军: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介绍193.2技术性指标:221)控制性指标24自然环境良好24人工环境协调26生活模式健康27基础设施完善28管理机制健全29经济发展持续30就业综合平衡302)引导型指标 - 区域协调融合313)建设指标解释31二、曹妃甸国际生态城351、概念规划国际招标方案一422、概念规划设计方案二493、概念规划设计方案三58一、生态城的发展与前景实例分析1、海崇明岛的东滩生态城随着全球“生态城”潮流的发展,中国的生态城计划逐一露面。位于上海崇明岛的东滩生态城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城样本,规划约84 平方公里,一期项目的生态农庄、湿地公园和能源展览中心正在建设中。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东滩生态城英方项目总监彼得?海德说:“东滩将会给中国乃至东亚提供一种未来的模式一种后工业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也是人类追求最高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生态城热 作为东滩的项目总监,彼得?海德认为,东滩的发展是可投资和可持续的,而非政府形象工程;生态城的建设也是可以被复制的,但不能简单拷贝。 东滩生态城宣布启动同时,英国伦敦也在进行无碳排放区域开发项目计划。法国巴黎东部的马尔纳河谷、美国纽约州的以色佳生态村、阿联酋的阿布扎比生态城也纷纷上马。 在中国“, 生态城”也在以各种形式浮出水面。上海实业集团日前已经宣布,他们正在河北廊坊开发“万庄生态城”;上海实业集团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开发一个“可以复制”的生态城模式。天津汉沽区将发展生态宜居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唐山曹妃甸是国务院国家发展规划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天津南部的葛沽镇则准备和芬兰合作发展“高科技生态城”。 在廊坊,万庄生态城中方设计师董山峰提出了生态城的总体目标。届时,太阳能电池将与建筑一体化,服务业为城市产业发展主向,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交通为交通主体作为东滩的项目总监,彼得?海德特地将东滩与万庄作了一下比较:“东滩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属于很难复制的生态城模式,而万庄具有普遍性则,完全是可以在其他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进行推广。” 对于东滩的前景,彼得认为,东滩生态城的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中国目前的城市扩张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东滩将会给中国乃至东亚提供一种未来的模式一种后工业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也是人类追求最高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2、廊坊:城市“生态文明”新试验核心提示 今年6月19日正式启动的廊坊万庄生态城项目,是我省第一个启动的生态城建设项目,把“生态”的种子点播在京津之间。结合上海东滩生态城、天津中新生态城等项目,中国城市从南到北开始了在生态道路上的竞跑。 而这,对于重塑中的河北城市而言,意味着什么?围绕廊坊万庄生态城项目建设所透露出的相关信息,或许能为三年大变样中的河北城市提供某些启示。 1、新空间 依托村落架构 提到城市,人们自然会想到它的对立面农村,尤其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城乡矛盾带来诸多经济和社会难题。 而廊坊万庄生态城,却要将这种看似对立的各方实现融合统一。 据笔者了解,项目规划区域内涉及15个村庄,10万人口,新城开发不会采取隔离农村、推倒重建的方式,而是提出在逐步开发中尊重原有地理、文化和原地历史,将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虑的开发思路。 为此,区域中保留了大量基本农田,保留万庄特有的万亩老梨树,保留部分道路,也充分考虑区域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农业完全可以具有高竞争力,并成为可持续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荷兰、以色列都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他们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国城市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摩立特公司副总裁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谭瑞博士认为,农业对中国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样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忽略。 基于这种理念,项目建设保留了启动区内2100公顷农田,进行后现代农业改造。 可以想象,未来万庄,经过重新培训的部分农民,仍然可以保持在祖辈传下的土地上耕耘,创造新的价值。 “农业是万庄生态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这座生态城而言,农业不仅是产业,更是城市生态的缓冲支架和重要建设内容,是生态与形象的核心。”廊坊上实万庄生态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规划区内各村落将通过混合开发成为多功能社区,各区之间都有绿色走廊连接。 为避免城市化破坏当地原有的农业文化形态,“区域内历史建筑和街道样式将作为历史足迹保留下来,现有村落、社会网络、传统文化不会因城市的开发而消失。”身兼伦敦市长规划顾问的奥雅纳可持续发展总监彼得海德对此很有信心地说。 万庄生态城的空间战略构架上,把基础放在了农村。 根据规划,万庄新区将从传统农业经济为主转变为以现代农业和集群化服务制造业经济为主的多元化村落体系,以现有村落形成组团,成为一个与京津走廊连接的城镇中心群。 这种设置,还可以有效应对中国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地域性文化危机。 为此,生态城尊重了当地村民的建议,为当地万庄大集甚至踩高跷都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这种城市开发建设理念,很合廊坊城区未来发展的胃口。”廊坊市广阳区区长邳振一如是评价。 2、“以步代车” 主导交通方式 城市速度,代表之一便是汽车。 但随着城市发展日益庞大,汽车与日俱增,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中难以回避的并发症。 而诸多城市为此进行的道路改造,还是在为汽车通行寻找出路。 生态城的根本出发点正好相反,交通的设置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健康和更惬意的生活。 生态城市专家理查德瑞杰斯特认为,现在人们更注重废物回收,也愿意购买节能的汽车,但却偏要居住在距离上班地点和朋友很远的地方,不放弃驾车。这种生活方式让城市交通变得举步维艰。加之城市区域划分功能单一性,这些都增加了城市对汽车的依赖和距离跨越对能源的需求。 而万庄生态城则采取了“就近可达”的理念。即把人们在城市中各种可能需要的设施都设置在彼此接近的区域。这也意味着城市必须走紧凑型道路。 “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无形中又助长了居民对汽车的需求,增加污染和能源消耗。”生态城市的理念坚持者认为,城市的生态诉求,必须考虑给汽车设置一个适当的交通定位。 根据规划,万庄生态城将设置便捷的交通体系,让社区内健康步行、自行车代步取代汽车。 生态城要颠覆以往的传统模式。 从已经完成的城区组团分布图上,记者看到,居民从社区居住点步行到达公交站点的时间分别用大小圆圈进行了圈注,从5分钟到10分钟不等。 未来万庄城区内,所有人可在3分钟步行时间内到达公共开敞空间,所有人次平均出行距离少于10公里,所有小学设置在距居住区500米范围内,中学设置在距离居住地1000米步行范围内。 就近可达,让“步行”和自行车成为万庄未来交通一种常态。汽车使用主要在公交和流通两大方面。 规划特别提出,城际间采用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居民区公交服务半径在400米以内。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系统,甚至包括废物回收车辆。 据了解,这个生态城的目标是到2020年,货运与废弃物收集车辆减少40%;总交通量减少20%,减少70%的废弃物收集车辆。 “就近可达,意味着土地的紧凑型混合开发。那么人们自然就会减少对汽车的需求,从而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这又将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减少医疗保险的支出,形成更加适宜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会使本地区投资开发的价值得到提升。这也是城市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一部分。”彼得 海德先生以为,这是当前生态城市必须关注的方面。 3、城市平台 瞄准京津而设 在万庄生态城项目展示中心施工现场,记者的手机便可以接收到近邻北京的旅游短信。 万庄新区定位生态城的开发理念,或许能从这种与北京的时刻亲密接触中得到灵感。 而这,正是政府一直考虑的。 6月19日项目启动仪式上,廊坊市市长王爱民直切主题:“北京就是一座金山,各样的基础设施条件,都可能被廊坊所用,成为发展自己的条件,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能否将这些条件拿来,就看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平台。” 说到底,万庄生态城肩负着廊坊城市经济新跨越的使命。生态定位,让这座城市在京津走廊内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为此,生态城在产业规划上瞄准了“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总体定位。包括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技术应用基地、信息产业基地、总部与研发基地、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区域休闲消费中心。 这种基于区域定位的产业规划,不仅符合廊坊城市产业特质,而且也是一次培育城市竞争力的机遇。 对此,生态城所在廊坊市广阳区区长邳振一更是直言不讳:“生态城起来后,二产我们就不搞了。除了生态城,我们还要搞商业圈、文化创意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汽贸一条街,这些都是针对北京市场来的。随着商业业态的成熟,吸附作用会越来越大。我们有信心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难怪,廊坊市将此新城的开发,称为铸造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之箭”的重要一环。 4、开发模式 整合全球资源 据了解,万庄区涉及总面积80平方公里,到2020年一期开发将达到23平方公里。 如此浩大的开发建设,非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难以支撑。 在新城开发中,廊坊市采取了三方投资的开发模式,成立的廊坊上实生态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上海上实集团控股,上海另一家公司与廊坊市广阳区参股。 “上海上实资金实力雄厚。他们与国际上众多知名城市规划、产业规划、投资顾问等专业机构都有战略合作关系,上海东滩生态城项目就是他们主导开发的。生态理念提出来了,实际操作需要整合全球技术。”邳振一说。 据介绍,参与万庄生态城规划的奥雅纳公司,为此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这些人来自全球10个国家。 正是依托这种合作模式,万庄生态城建设中专门有一支国际资深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搜索借鉴最佳的实践案例和新技术。 在进行项目规划中,外方人员了解到新西兰关于在城市中推行利用高效低碳的资源管理方法种植绿色蔬菜的经验介绍,便开始与开发此项技术的公司进行接洽,并开始为这一技术引进万庄进行落地研究。 彼得海德先生介绍,在万庄生态城规划中,涉及的专业领域之广前所未有。包括经济学家、工程师、生态学者、社会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金融家、商务模式专家、策划人员、公共事业及政策专家,甚至艺术史学者、考古学家。 如此多的借用“外脑”与专业人士,万庄生态城规划者的匠心可见一斑。 本报通讯员 孟海龙 本报记者 张许峰 孙占稳廊坊报道 链接 生态城 “生态城”一词源于生态系统的术语,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 世界各国普遍认为“生态城市”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的全方面的时空和谐; 物质、能量、信息不断趋于更高效利用; 所有生态要素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局部及整体处于最优化状态; 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国内外主要生态城市 国外:美国加州伯克利、日本北九州、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澳大利亚的怀阿拉、新西兰的怀塔克尔、丹麦的哥本哈根、阿联酋的阿布扎比、英国的曼彻斯特等。 国内:上海东滩生态城、天津中新生态城、曹妃甸生态新城、廊坊万庄生态城,此外还有江苏、山东等地都在筹划开展生态城建设。 相关新闻 廊坊生态城建设一览 12年建成移民城市 据记者了解,廊坊万庄生态城远期开发总面积为80平方公里,其中首期开发城市建设用地17.5平方公里,到2020年万庄将成为一个以就业驱动的移民城市,预计人口将达到18万,人均gdp约8.8万元。 根据万庄生态城项目建设顾问公司仲量联行战略顾问部总监李杰介绍,生态城的建设将分为三大步骤: 第一阶段从2009年到2012年,属于建设启动阶段,第二阶段从2013年到2016年,属于成长阶段,第三阶段从2017年到2020年,进入大规模的住宅和酒店建设阶段。 负责生态城开发的上实集团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生态新城建筑的容积率将保持在1.0左右,建筑高度为6-8层,没有高层建筑; 80平方公里中,新城城市建成区为30平方公里,其他区域为绿化和农田等;同时,生态城计划设立两个cbd中心,便于人员流通,从而实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理念。 城市能源100%可再生 据记者了解,生态城将使用生物质能chp工厂。规划提出每年至少350天空气质量高于2级,每个部门每年建筑用电需求减少68%,供热需求减少72%,供气需求减少83%,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9%。 生态城中100%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80%的冷却需求来自自然通风,或者是必要时借助机械的制冷系统,能源供应的运营中零碳排放。 污水系统全覆盖,全部家庭可使用直接饮用水,提供非饮用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的双重网络体系,所有家庭用水可用于农业再循环与再利用,90%建筑使用屋顶雨水收集系统,所有农业用地采取节水灌溉模式。 第三产业成为发展重点 在生态城建设对农村进行整合改造前,项目建设中依照新兴产业规划要求,最先启动现代农业建设,随着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他产业将次第展开。 目前,针对相关产业,项目开发方已经开始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接触并签署了相关项目协议。 根据规划,从2008年到2012年,现代农业启动后,信息产业和教育产业随后进入,居住、教育、餐饮、零售、酒店等城市配套设施相应完备,就业人数达到约4万人,其中支柱性产业(信息产业)达到约7000人就业规模。 从2013年到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发展重点,大规模零售和休闲设施开始建设,产业群初具规模,城市雏形基本形成,总就业达到6.5万人。 从2017年到2020年,高端企业和人群开始大规模引进,旅游会展成为开发重点,农业基本全部转化为现代农业,城市规模和产业发展目标基本形成,届时就业岗位达到12.3万个,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67%。 背景分析 城市化步入生态时代 生态文明成为城市开发潮流 中国在经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中国生态城市的成批涌现,有其时代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也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无论是空气污染还是土地荒漠化,都对我们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挑战。 反观世界以工业化为标志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诸多问题,除了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更有工业文明带来的社会危机,如巨大的贫富差距、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核战争的威胁、人口剧增、难民潮及信念危机等。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 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以集约式的城镇化与创建大都市为基本目标的城市化进程,同样也要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领域实现重大转变。 城市可持续性成为首要目的 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同时,城市人口消费了世界上3/4的能源,产生了世界上3/4的垃圾。 虽然城市只占地球表面积的0.4%,但却排放了整个世界二氧化碳的78%,工业木材总使用量的76%,生活用水的60%。 旧有的城市开发模式一直为人们所诟病。面对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城市化到了必须选择生态文明道路的时候了。 这种选择,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 于是,我们看到,世界各国已经开始把城市化进程与生态化进程合而为一,“生态”已然要成为构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这种选择的背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 从上海东滩生态城规划设计中公布的节能技术以及廊坊万庄生态城所采取的零碳排放措施,都在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用生态城市专家们的话说,这些城市要把“生态足迹”降到最低。 所谓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它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等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 城市化如何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已经成为城市开发建设中最被关注的前沿问题。 当然,与技术层面的“生态”性相适应,城市开发更为注重的是对城市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构建。一个生态型城市,它的价值取向、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都能够从这个“有机体”中得到生动体现。 这种文化的深厚积淀在构建生态城市的进程中,既可以不断延续一个城市的文脉传统,也可以帮助塑造新时期统一多元的城市文化内涵,培养人们对于城市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这就是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爱,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可靠的动力。 3、中新生态城: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创新之城5月6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方案开始公示,从即日起向公众征询意见,截止到6月5日,为期1个月。公示的主要形式包括在天津开发区泰达中心酒店一楼举办总体规划公告展、开通生态城网站()、设立咨询电话(25206353)。同时,广大网友还可以登陆北方网论坛参与有关中新生态城规划建设的讨论。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公告展 规划展受到关注为了能让广大网友更加直观、真切地了解中新生态城的建设进度和发展模式,北方网记者在该规划方案公布当天,专程赶往中新生态城建设现场,了解有关工程进度的最新情况。 服务中心诠释生态理念 中新生态城服务中心是整个生态城的首个公建项目,将来会成为中新生态城管委会、中新生态城投资开发公司和中新联合体的办公场所,以及生态城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心。 走进中新生态城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映入记者眼帘。整个服务中心主体外檐已经建成,主体管线已经铺就,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窗扇安装、支管铺设以及内部装修。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服务中心周边的道路正在进行平整,6月15日之前,所有建设将全部完成,7月,中新生态城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将开始正式启建。 中新生态城服务中心效果图 占地1.2万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外檐以醒目的橙色为主色调,乍看上去是浑然一体,但仔细一看,建筑两侧和中间采用的材质却并不相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工程师、中新生态城服务中心项目经理郑国华告诉记者,服务中心两侧采用的是蜂窝铝板,而中间部分采用的则是穿孔铝板。“这种材料上有密布的小孔,可以让自然风最大限度地进入中心内部,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郑国华说。即将竣工的中新生态城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建设现场,工人正在抓紧施工 郑国华还告诉记者,整个服务中心的建设始终都在考虑建筑与生态环保的平衡,从规划到实施,无不充分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科学高效的技术,保证项目全面贯彻生态理念。比如,服务中心采用的钢材、隔墙多为超轻型材质,比一般的材质更加环保也更加经济;安装的低辐射玻璃阻隔了来自外界的大量热辐射,进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利用太阳能建立热水系统,尽量减少燃煤生热带来的煤耗和污染 “我们充分利用、开发各种生态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诠释生态理念,让中新生态城真正起到样板作用。”郑国华说,“这些创新的材料和技术还将在中新生态城其他项目中得到应用,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应运而生,使中新生态城不仅是环保宜居的生态之城,更是引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创新之城。” 将建国际生态科技大学 引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在采访中,郑国华还向记者透露了中新生态城起步区的建设内容,其中包括建立国际生态科技大学(暂定名)。在中新生态城管委会公布的规划图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国际生态科技大学就位于生态城的西南部。为此,记者采访了中新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蔺雪峰。国际生态科技大学位于中新生态城规划范围的西南部 “中新生态城不仅要将生态宜居功能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还要成为国际生态环保技术的策源地。”蔺雪峰说,“所以,对于中新生态城而言,建立国际生态科技大学是必要的。目前,这所大学的建立仍处在规划阶段,我们正与滨海委、市教委等部门积极协商,同时加强与新加坡之间的沟通、协作,争取早日建成,为中新生态城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在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曾多次聚集一堂,为生态城的规划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许多专家认为,生态城不应单纯体现“自然生态”,更应突出“社会生态”。中国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高级规划师董珂向记者解释道,“自然生态”指的就是绿化等硬件上的建设,而“社会生态”则需要从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多方面探索符合生态文明之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正是中新生态城的独特之处。”董珂说。 董珂的一番话恰好阐释了国际生态科技大学建立的必要性。预计不久的将来,国际生态科技大学将成为中新生态城重要的科研机构,为生态城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创新研发出大量的节能环保技术。 “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和谐型的城市,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这是中新生态城的建设目标。”蔺雪峰说,“未来10到15年的时间里,中新生态城将经历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我们也将在这段时间里把环保生态产业作为生态城的主导产业,并做大做强,使中新生态城成为中国实现生态理念,建设生态新城的典范。”3.1、杨保军: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介绍杨保军简介: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分配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1989年4月至7月由院公派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城市规划系培训,回院后继续从事技术工作至今。历任中规院厦门分院院长、规划设计所副所长、所长、院总规划师。2004年获北京大学城环系人文地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区域经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房地产。3.2技术性指标: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的目标 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是为了在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过程中落实“三和”、“三能”,并运用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新理念,建设“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宜居、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旨在节地节水、节能减排、生态宜居等规划理念和建设标准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对生态城规划的引导,将生态城建设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通过指导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促进以下主要目标的实现: (一)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企业和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 (二)促进社会和谐和广泛包容的社区的形成,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三)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四)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更好的利用资源,产生更少的废物; (六)改善居民的总体生活状况; (七)为中国其它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即指标概念必须有明确的科学内涵,数据选取应客观、真实,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指标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有可取性(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有可测性(所选的指标变量必须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的)。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衡量生态城的指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但对于一些在目前认识水平下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3)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综合指标,以便全面反映生态城建设涉及的各个领域,并利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区域自身生态环境特点,突出区域特色。 (4)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要考虑目标的近期可达性和远期的前瞻性。一方面指标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在近期是可实现的。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 本着以上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确定工作。在指标选取上,主要采取通用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生态特色的城市指标,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区域的实际,力求突出区域特点。在指标值确定上,参考及类比了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等相关政策和研究中的指标值以及国内外先进生态城市的现状值,向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后,结合本区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后确立。在指标计算方面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计算方法,力求指标科学、可靠。1)控制性指标自然环境良好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时限1:即日开始国内对比:全国“十一五”规划针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为:全国75%的主要城市在2010年前全年有292天以上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2指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时限:2020年之前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水喉水达标率3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 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150吨-c/百万美元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其中45%来自于能源结构的贡献, 24%来自绿色交通的实施,5%来自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时,按照规划建设实施的生态结构,其中的绿地、屋顶绿化和水面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折算成少排碳的比率为6%。根据生态城碳少排的潜力,以2004年全国平均碳排放强度为基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定为150吨-c/百万美元,该值低于加拿大同期的排放强度,与美国接近。数据来源:环保部门、统计部门 自然湿地净损失4指标值:0时限:即日开始国内对比:国家林业“十一五”规划目标为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50%的自然湿地及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比例不足1%。国外对比:美国湿地保护政策中规定自然湿地零净损失原则 指标解释:指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它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数据来源:国土管理部门、市政园林部门-注 -1.时限分为三大组别:a.即日开始(从生态城动工的之日起);b.2013年之前(一期三平方公里起步区的竣工预期);c.2020年之前(生态城的竣工预期)。2.污水库是否2020年前达到上述指标要求,依据试验和研究的结果确定。3.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规定,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要求。4.自然湿地净损失是指任何地方的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它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本区内自然湿地是指蓟运河故道、河口湿地及其缓冲区范围等。(正在进行生产的盐田、鱼塘不计在内)。人工环境协调 绿色建筑比例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国内对比: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比例不足1%国外对比:新加坡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的新建建筑100%为绿色建筑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是指区内绿色建筑占建筑物总数的比例(临时建筑除外)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环保部门 本地植物指数指标值:0.7时限:即日开始国内对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为0.7国外对比:国外许多国家均采取措施保护本土植物种类数量指标解释:指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数据来源:农业部门、园林部门 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值:12平方米/人时限:2013年之前国内对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不低于12平方米。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为201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天津2020年规划要求不低于12.6平方米。国外对比:新加坡为8.0平方米指标解释: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园林部门生活模式健康 日人均生活耗水量指标值:120升/人日时限:2013年之前国内对比:2006年天津市为130.4;2007年北京为110130国外对比:新加坡为157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平均耗水量数据来源:城建部门、统计部门 日人均垃圾产生量指标值:0.8千克/人日时限:2013年之前国内对比: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北京为1.18,天津为0.82,宁波为1.2国外对比:新加坡为0.89,日本为1.1,法国为0.96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绿色出行所占比例5指标值:30%时限:2013年之前指标值:90%时限:2020年之前国内对比:香港公交出行率达到90%国外对比:巴西库里蒂巴75%以上通勤者乘坐公共交通;德国埃尔兰根市自行车使用率达到30%;纽约、东京等公共交通所占出行比例达到 60%以上。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绿色交通是指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该系统是指通过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出行方式是指区域内人的出行选择除小汽车以外的污染小的交通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所占比例是指选择以上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出行人数的比例。本指标只统计生态城区内的出行,对区外的出行不列入统计范围。数据来源:统计部门、交通部门-注 -5 .绿色出行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基础设施完善 垃圾回收利用率指标值:60%时限:2013年之前国外对比:新加坡2006年垃圾整体回收利用率达到51%,2012年达到60%指标解释:指回收利用垃圾量(含资源化处理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百分比指标来源:环卫部门、环保部门 步行500米范围内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指标值:100%时限:2013年之前国内对比: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规定为100%国外对比:美国的普雷亚维斯塔新城、格伦达城市中心居住区内均拥有步行可达的免费文体设施指标解释:指区内步行500米可达范围内拥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占居住区总数的比例数据来源:城建部门 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国内对比:基础必备指标7指标解释:指区内无害化处理的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量占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数据来源:环卫部门、环保部门 无障碍设施率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国内对比: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规定为100%国外对比:发达国家无障碍设施率一般为100%指标解释:指区内公共建筑、道路车站、文教医疗、园林广场等公共设施中,拥有达标无障碍设施的公共设施所占百分比。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数据来源:城建部门 市政管网普及率6指标值:100%时限:2013年之前国内对比:基础必备指标7指标解释:市政管网包括供排水管网、再生水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电力电缆、供热管网等,市政管网普及率指以上管网的普及率。数据来源:市政部门、城建部门-注 -6.市政管网包括供排水管网、再生水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电力电缆、供热管网等。7.基础必备指标: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科教、社会保障、社区居民交流等设施、信息管理平台、城市安全、生态文化、生态科研成果的展示基地等诸多方面均为基础必备指标,在本建设指标中均不一一列出,本建设指标中的15、17两项按新方要求列入本层次建设指标。管理机制健全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指标值:20%时限:2013年之前国内对比: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的目标为: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型住宅比例占到15%20%指标解释: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具有保障性质的住宅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数据来源:城建部门经济发展持续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指标值:15%时限:2020年之前国内对比: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为: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5%国外对比:德国计划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0%;欧盟计划 2010年22%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目前,瑞典的可再生能源已经达到 33.3%。指标解释: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可在自然界再生的能源。数据来源:市政部门、电力部门 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指标值:50%时限:2020年之前国外对比:目前新加坡已经达到50%以上指标解释:指除新鲜用水之外的非传统水源(包括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等)在生态城用水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为生态城的特色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数据来源:市政部门、水务部门就业综合平衡 就业住房平衡指数时限:50%时限:2013年之前国内对比:为保障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指标指标解释:是为了测算本地居民就业人口中有多少同时在本地就业,是衡量居民就近就业程度的指标。就业住房平衡指数越高,说明就近就业比重越高,对外出行交通的需求就越少。此处本地指中新天津生态城。计算公式如下:数据来源:统计部门-注-8.22项控制性指标分为长远目标型和近期操作型(刚性指标)两类指标,长远目标型指标用于对长期或阶段性成果进行考核;近期操作型指标在规划制定阶段直接采用,同时在后期进行考核,包括6、9、14、16、18、22共六项指标。2)引导型指标 - 区域协调融合 自然生态协调二级指标:生态安全健康、绿色消费、低碳运行指标描述:考虑区域环境承载力,并从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角度出发,保持区域生态一体化格局,强化生态安全,建立健全区域生态保障体系 。 区域政策协调二级指标:创新政策先行、联合治污政策到位指标描述: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合作,贯彻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保障区域政策的协调一致。建立区域性政策制度,保证周边区域的环境改善。 社会文化协调二级指标:河口文化特征突出指标描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均有保障。 区域经济协调二级指标:循环产业互补指标描述: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带动周边地区合理发展,促进区域职能分工合理、市场有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均衡,职住比平衡。3)建设指标解释1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数据来源:环保部门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2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指标值:2020年之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类水体水质要求3水喉水达标率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指标值:100%4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数据来源:环保部门指标值:100%5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其中45%来自于能源结构的贡献,24%来自绿色交通的实施,5%来自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时,按照规划建设实施的生态结构,其中的绿地、屋顶绿化和水面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折算成少排碳的比率为6%。根据生态城碳少排的潜力,以2004年全国平均碳排放强度为基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定为150吨-c/百万美元,该值低于加拿大同期的排放强度,与美国接近。数据来源:环保部门、统计部门指标值:150吨-c/百万美元6自然湿地净损失指标解释:指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它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数据来源:国土管理部门、市政园林部门指标值: 07绿色建筑比例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是指区内绿色建筑占建筑物总数的比例(临时建筑除外)数据来源:城建部门、环保部门指标值:100%8本地植物指数指标解释:指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数据来源:农业部门、园林部门指标值:0.79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解释: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数据来源:城建部门、园林部门指标值:12平方米/人 10日人均生活耗水量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平均耗水量数据来源:城建部门、统计部门指标值:120升/人日11日人均垃圾产生量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数据来源:环保部门指标值:0.8千克/人日12绿色出行所占比例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绿色交通是指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该系统是指通过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出行方式是指区域内人的出行选择除小汽车以外的污染小的交通出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