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用.ppt_第1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用.ppt_第2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用.ppt_第3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用.ppt_第4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2,温故而知新,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两方面?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先吃鸡,再吃玉米? 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问题探讨,假如流落到荒岛上,只有一只母鸡、kg玉米,5,能量输入,个体1,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个体2,个体3,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能量流动的分析,6,能量流经一个种群的情况,能量输入,种群,能量储存,能量散失,能量流动的分析,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落水平上。,8,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能量流动的过程”一段,阅读完后,可以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1.能量的来源是什么? 2.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 3.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4.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或者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向什么方向?,能量流动的过程,9,能量在第一营养级中的变化,各营养级获能途径及去路,生产者 (植物),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呼吸作用,分 解 者,遗体 残骸,10,呼吸以热能散失大部分,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遗体、 残枝败叶,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摄食,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固定的太阳能,(即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在第一营养级中的变化,11,初级消费者 摄入,分 解 者 利 用,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中的变化,能量流动的过程,12,注意:各级消费者排出粪便中的能量不能计入该消费者同化量中,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故有: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概念,13,1.能量的来源: 2.流动的起点: 3.流经生态系统 的总能量: 4.渠道:,几乎所有都来自太阳能, 少量为化能合成作用细菌,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生产者 (植物),次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分解者,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各营养级能量来源: 1.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2.消费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或上一级消费者,15,各营养级能量来源: 1.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2.消费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或上一级消费者,同化量概念,小结,16,能量的转化:,主要:,光能 体内化学能 热能,次要:,光能 体内化学能 机械能、生物电、光,17,18,逐级递减:,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由捕食关系决定,营养级顺序不可逆转,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本营养级同化量100%,生态学“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间 传递效率约10%20%。 (生活范围、生物数量、富集作用也适用),19,.流入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 百地流向后一个营养级?,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 大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 一部分作为排泄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个营养级,而为分解者利用; 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个营养级。 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20,关于传递效率的计算:,3、典例:设食物链A B C D,N(20%)3=M,N(10%)3=M,N(20%)3=M,N(10%)3=M,21,有关传递效率的计算,1、在草 兔 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每增加10千克,至少要消耗草多少?,分析:10 20% 20%250千克 或10 5 5 250千克,2、某人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 4来自鸡、鸭、猪, 1/ 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要增加1Kg体重,最多消耗绿色植物( ) A、150Kg B、 280Kg C、500Kg D、1000Kg,B,思路:分3条食物链,分别计算后求和,22,2、生态金字塔,1)、能量金字塔:根据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数值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单位:KJ) 2)、生物量金字塔:以生物组织的干重(有机物总量)表示每一个营养级中生物的总质量。(单位:Kg) 3)、生物数量金字塔:以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表示(单位:个),23,1)、能量金字塔,从中可以看出,能量金字塔表示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特点:呈正金字塔形,不会出现倒置;,从下到上,能量由 高到低,营养级由低 到高。,最合理、准确和重要,24,2)、生物量金字塔,特点: 一般呈正金字塔形;,可能会出现倒置情 况,如水域中某段时间 内对于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与浮游动物,25,3)、生物数量金字塔,特点:一般呈正金字塔形;,可能会出现倒置情 况,如一棵树上生活着许多某种昆虫;蜘蛛、蛇可毒死大型动物。,26,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少的程度。如果一山有二虎,则不能满足老虎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故“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定的生态学道理。,1.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迁移创新:,27,从能量传递的数量和效率看,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以后,可利用的能量已减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因为能量每流经一级都要丢失一大部分,所以食物链越长,流量流失就越多。,2.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迁移创新:,28,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 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 提高能量利用率。(注意不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即每两级之间仍为10%20%),桑基鱼塘,沼气工程,29,沼气池: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供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新思路,30,“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蚕,桑,猪,鱼,稻,塘泥,粪尿(饲料),鱼粉,粪尿,粪(饲料),粪尿,茎叶、糠加工场,粪,1)、尽量缩短食物链,充分利用生产者,2)、充分利用分解者,如用秸杆培养食用菌, 用植物残体生产沼气等,3)、增加天敌种群,减轻有害生物危害,4)、减少环境污染,31,2、 人们虽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规律,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例如: 1)、在森林中,怎样才能使能量更多储存在木材中? 2)、在草原牧场上,单位面积内养多少头羊最合适?,除去杂草、修去树木的侧枝等,约吃掉K/2的草的羊数,32,本节知识体系,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过程,能量的源头:,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 太阳能的总量,途径:食物链或食物网,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沿食物链方向由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能量金字塔,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研究意义,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太阳能,33,1.人们常用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A.能量和营养级,B.个体大小与营养级,C.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D.个体数量与生物类型,课堂基础知识反馈,2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贮存能量最多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A,34,3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C,4.假定某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蛙、蛇、鹰、昆虫和食虫鸟等生物,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000千焦,如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为15%,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分别是多少? 解析:第三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 24000千焦 (15%)3-1= 540千焦 ;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 24000千焦 (15%)4-1=81千焦。,35,5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动物饲养麻烦,花时间多,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C,6.金龟子以大象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能量为2.5106KJ,则下列正确的是( ) A.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 B.金龟子属消费者 C.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