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哲学简介.ppt_第1页
中世纪哲学简介.ppt_第2页
中世纪哲学简介.ppt_第3页
中世纪哲学简介.ppt_第4页
中世纪哲学简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世紀哲學簡介,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苑舉正,1,【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西洋哲學史:單元 22,I.中世紀哲學及其價值,A. 什麼是中世紀 B. 什麼是中世紀哲學 C. 中世紀哲學的價值 D. 忽視中世紀哲學的三個因素 E.中世紀哲學的深層思考與價值,2,A. 什麼是中世紀,中世紀這個名詞指的是古代的結束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始。我們必須承認,要確切地定出它的開始與結束並非易事,因為從古代延伸到中世紀,以及從中世紀延伸到現代的歷史進程一直是持續的。 在許多意義上,中世紀是古代的延續,其中包含了許多名詞與概念(例如:質料與形式、理型、上帝作為一個理念以及普遍性的問題)。從另外一方面來講,這並不是說中世紀哲學家什麼也不做,只是不斷重複古代哲學家的理念。,3,中世紀說是開始於西元410年羅馬被蠻族入侵,以及西元476年羅馬帝國皇帝羅慕斯奧古斯都被蠻族趕走。 但是我們無法選擇某一重要歷史事件或一個時期作為中世紀的結束。主因是,中世紀的晚期人物與現代時期的代表人物,如哥白尼、笛卡兒、伽利略,他們的思想與中世紀思想有密切的聯絡關係。 就最簡單的分法,中世紀代表西元500年到西元1500年的千年歷史。當然這個分法有其缺陷,因為在這個分法下,最重要的哲學家奧古斯丁反而不算在內。,4,B. 什麼是中世紀哲學,在中世紀的時候,哲學這個名詞不是指所有的人類知識。例如說,醫學就是一種實踐藝術、天文學屬於自然哲學。在文藝復興以前,很長一段時間科學的發展都是在哲學這個名稱底下所應用的。在十三世紀的時候,自然科學被視作一種哲學訓練。不管怎麼說,中世紀哲學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神學。,5,在早期哲學主要的用處是邏輯與辯證的時候,神學家很自然地把哲學當作神學的工具。神學在那個時候被視作最高的科學。 從十四世紀開始,介於哲學與神學、理性與信仰之間的關係開始崩解。因此,大致而言,中世紀哲學代表一段將理性從信仰中解放出來的過程。這個過程正如同自然科學在現代逐漸從哲學中解放出來。,6,C. 中世紀哲學的價值,我們一直認為,哲學應當是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跳到培根、笛卡兒,完全忽視希臘化哲學與中世紀哲學。最主要的原因是認為中世紀的哲學完全依附在基督宗教上,因此不能夠被視為一種哲學思考。 也有人認為中世紀哲學只是一種基督教化的亞里斯多德主義,缺乏應有的原創性與價值。 更有人認為中世紀哲學因為過度集中於細節的問題,導致分析的語言中,包含過度複雜與細微的技術性,讓人興趣缺缺。,7,我們已經說過,從古代經過希臘化哲學、中世紀哲學到現代哲學的過程是持續的。事實上,中世紀哲學不但與希臘羅馬時期的哲學密不可分,也直接影響到十八、十九世紀的哲學。 士林哲學就是希臘思想的延伸,而這種哲學本身也因為基督教思想的影響而更加豐富。另外,笛卡兒以及康德的哲學如果沒有受到中世紀哲學的影響,不會展現出今天的風貌。 因此,中世紀哲學不應受到忽視。,8,D. 忽視中世紀哲學的三個因素,第一、基督教神學一直展現威權的面貌,長期以來,中世紀哲學一直被神學的預設立場所籠罩著。最為嚴重的問題是,這些神學觀念往往決定了結論的內容,因此導致中世紀哲學的獨立思考受到極大限制。 第二、中世紀哲學屬於前批判時期的哲學,有一些中世紀哲學的立場伴隨著中世紀的結束而不再被視為理所當然,所以中世紀哲學的預設立場對於現代而言根本沒有價值。,9,第三、中世紀哲學花了大量篇幅討論了細微且過時的問題。他們的語言非常學究化、技術化,同時也是無人使用的拉丁文。另外他們的表達方式是以極為複雜的語句指出極為繁複的部分。導致後人基本上認為中世紀哲學是一種學術遊戲,而且從來不討論真正的人生議題。 這些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只是把中世紀哲學長期為人詬病的地方放大處理,其實我們能夠回答這些問題如下:,10,E.中世紀哲學的深層思考與價值,首先我們必須說,所有的哲學思想必然受到它歷史及其他非哲學因素影響,例如在現代的哲學思想就受到科學發展的影響,這種現象正如同中世紀的哲學發展受到宗教的影響一樣。 而且當時主要的思想家都是神學家,因此對於中世紀哲學受到神學與神學家影響這件事,我們應該處之泰然,並將之視為常態(就像是今日許多科學家對於牽涉科學的哲學問題表達興趣一般)。,11,古代的宗教思想能夠擴大哲學問題意識的範圍,例如十三世紀的哲學家就企圖展示亞里斯多德的科學與哲學可以與傳統信念結合在一起。另外,猶太基督教傳統也提供了新的觀點與新的問題。此外,神學也沒有主宰哲學的發展,不讓哲學家證明教會不支持的觀點。 重點是,對於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認為一個命題為真並不同時認為這個命題可以證成為假。但是這並不表示,如果一個有信仰的哲學家相信一個命題為真,那麼他就必須要認定這個命題之所以為真是由哲學理性所證成。,12,事實上,中世紀哲學受到神學主導這件事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神學並不主導哲學,而是哲學家所認定的事實,其基礎來自於信念。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一個人在理解前必須先有信念。因為他首先必須接受一個事實之所以被認定為事實的原因,才能夠了解事實為何被認定為事實。並不是說,某樣事物為真的理由一定是理性的,這同時也說明為什麼不論哲學家的理性說明多麼詳盡,也無法讓人相信這個有理據的命題為真。,13,但是,如果某件事物為真,就意味著我們相信它為真,就某種程度而言,這就是理性的。 這表示說,為真的認定,必然包含信念,而非全然依附在理性論證之上。 這也就是中世紀哲學的核心概念,信念必然走在哲學之前,而且哲學只佔據了一個重要但次要的地位。,14,第二,如果我們說批判哲學就是康德的哲學的話,那麼,很明顯的,中世紀哲學就是屬於前批判時期。但這並不表示,中世紀哲學家都天真到無法批判自己的立場。他們不認為人的思考可以創造實在,也不認為人的知識範圍可以無限延伸。對他們而言,實在論是基本的預設立場。 今天對於我們現代哲學家而言,懷疑是否有獨立於心靈以外的知識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假設,但這也是中世紀哲學家所企圖回答的問題之一,因此中世紀哲學家與現代哲學家並沒有太大的差別。,15,第三,認為中世紀哲學家把心思都花在極度細微而技術性的問題的觀點雖然並沒有錯誤,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一點。讓我們看看今天的哲學界,依舊是一種學術遊戲,由教授以極為細緻的語言探討繁複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說,對中世紀哲學進行這種過度學理化的批判,其實是沒有根據的。,16,無可諱言,中世紀哲學價值完全來自於中世紀哲學家所討論的主題,而這些主題也明顯來自神學的脈絡。 但若我們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刻的哲學討論,我們會發現中世紀哲學家經常討論很重要的問題,例如無限性這個概念本身是否自相矛盾?這個觀念是在創造論的領域被提出:從無限而來的創造可能嗎?湯瑪斯就曾經表示過,一個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無限創造是不可能的,這個觀點從沒被證實過,在這個意義上,他談論問題的方式是哲學家而非神學家。因此,我們可以說,湯瑪斯是很自由地以哲學家的態度來討論這個問題。,17,其它也包含幾個例子: 有關於實體與形式究竟是一還是多的問題,也就是有關於心靈與身體的同一性的問題。 有關於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問題。 有關於惡的問題。 有關於普遍名詞的意義與指涉的問題。 有關於真理的本體論問題。 整體而言,中世紀哲學是哲學發展的一部份,承接了古代哲學的問題,開啟自文藝復興以降的所有哲學議題。因此我們可以說,中世紀哲學是歷史連續中的一部份。說明這一部份正是這門課的主要內容。,18,II. 基督教哲學思想的來源,A. 前言 B.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分離與相似 C. 晚期的柏拉圖主義者與柏拉丁,19,A. 前言,一般西洋哲學家均承認,哲學起源於古希臘,而後逐漸在小亞細亞以及大希臘地區發展。因此,基督教就其本源而言,與希臘並無直接的地緣關係。但是我們稱之為基督教區域的地方與人民均從希臘羅馬文化中發展出知識上的訓練以及理性思考的習慣。 因此我們可以說,在這段時間內所發展出的基督教哲學包含了許多非基督教以及先於基督教的哲學與方法。我們甚至可以說,基督教哲學就是古代哲學的延伸。正是如此,除了自然神學之外,所有中世紀哲學的主要理念都來自於西元前五世紀發源自雅典的希臘哲學家,尤其重要的是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20,B.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分離與相似,希臘哲學最偉大之處,在於能夠知識化以及理性化所有心靈能觸及的對象,能透過理性與秩序來看待實在,以及能夠分析、批判、釐清與定義這一切的內容。在希臘思想發展中,最重要的兩位哲學家: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對於這種哲學活動提供了不同的思維模式,使得他們不但成為古代哲學最重要的兩位哲學家,更對所有主要問題提出了兩種可以相互對比的研究途徑。,21,許多中世紀哲學家不斷嘗試融合這兩種系統,但最終他們發現這兩種研究途徑雖然有很多相似之處,卻如同油水一般,只能放在一起做對比,卻不能共容於同一個系統之下。主要是因為,這兩位哲學家在性格、品味、處理的題目上都非常不同。讓我們先從柏拉圖談起。,22,柏拉圖在以下四點中,展現他之所以是一切哲學起源的原因: 柏拉圖的哲學是首先關注於終極實在的來源與範例。 所有的表象都可以被化約到思維之中。 所有感官中所察覺到的外在世界以及這些內容所具有的物體形象都是反射的影像。 柏拉圖是唯心論的起源,認為今生今世以及一切的政治制度都只是模仿不存在於人間的完美城市。,23,相較於此,亞里斯多德基於如下兩點,與柏拉圖的思想有極重要的對比: 亞里斯多德是日常經驗主義者,強調如何準確表達出所有人在正常情況下所能夠感受到的知覺印象。 亞里斯多德是實在論者,認為人的幸福與組織必須實現於希臘的城邦政治中,與柏拉圖的思想迥然不同,是入世的思想。,24,由此對比可知,柏拉圖的思想帶有宗教性格,強調追求德性以及靈魂的命運與啟蒙。甚至於在柏拉圖的某些章節中還可以看到他神祕主義的傾向;同時,我們從柏拉圖的哲學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出世思想。 相較於此,亞里斯多德不若柏拉圖那般具有宗教性格,例如他認為,靈魂不過是身體的形式,而且在人死後,靈魂沒有單獨存在的可能。上帝也不過是形上學的一個假設,對於人既無知識亦無特定關懷。,25,但是兩人之間的對比也不宜過度強調,因為他們具有如下的相似之處: 一、均反對唯物論與懷疑論。 二、均認為真實的知識是可能的。 三、均認為認知的過程是一個精神的行為,同時也是人最高尚的行為。 四、均認為宇宙是一個有目的的設計。,26,五、均認為真善美共同構成人類幸福生命的要素、同時也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 六、均強調人的靈魂在各種物種之中具有特別高尚的完美地位。 七、均認為靈魂的存在不是來自於任何物質的存有,而是一個不朽的精神。 八、均認為對於哲學思考,當下的政治與社會生活是重要的。,27,後來有兩位哲學家都企圖融合這兩個思想,一位是柏拉丁(Plotinus),另一位是湯瑪斯(Thomas Aquinas)。柏拉丁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柏拉圖主義者,但是他不僅僅發展柏拉圖的哲學,也同時包含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尤其是亞里斯多德的系統的理論(例如質料與形式,潛在與實現)。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湯瑪斯完全是一個亞里斯多德主義者,但是在建構思辨神學的過程中,他引用了很多柏拉圖與新柏拉圖主義者的觀念。,28,就這兩者而言,柏拉圖的哲學是比較重要的,尤其是關於永恆不變的實在以及這個實在如何存在於各式各樣的事物當中。當然,他的答案就是關於理型的世界。但是,這同時也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在理型世界中的所有個體與可觀察世界中的性質都不過是印象,反映了真實,甚至只是一種接近真實的表現方式。對柏拉圖而言,只有完美的理智才能夠掌握理型。,29,換言之,信念的構成是來自現象的多元性、虛幻性、變異性、缺陷,而真正真實的是知識,知識是真實的、完美的,永恆不變的。這導致了三個問題: 第一、理型究竟在這個世界中對應到了什麼樣的事物或什麼樣的集合?對於這個問題,柏拉圖給了很多答案,比較早期的對話錄中,柏拉圖認為理型像正義一樣,是抽象的特質,是世上一切事物的來源。而在之後的對話錄中,他認為理型就是數學。,30,第二、理型與感官中所察覺的事物的關係為何?柏拉圖有時說理型是光,使得我們能夠察覺世俗間的一切事物,有時又認為理型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對象,是我們一切行為的動機。 第三、理型與善的理念之間的關係為何?在這個問題上,柏拉圖有時認為理型就是使得善成為可能的形上學,有時又認為,理型透過數學展現了善的理念。,31,無論如何,這三個問題在柏拉圖的思想中,答案並不明確。整體而言,我們可以說,柏拉圖的基本哲學觀念如下:感官世界與物質世界只是不可見的心靈的表達與延伸,而人在其中不斷追求道德理想與完美的理念而努力。因此人與真善美結合而為一,這個和諧使得存在的一切不但成為真實,也是體現理型的唯一方式。,32,亞里斯多德放棄了許多柏拉圖的觀念,尤其是關於理型的部分。但前一段所提到的三個問題,也的確點出了理型觀念的問題所在。對亞里斯多德而言,理型面臨的問題如下:理型究竟是個體的,還是普遍的?如果他是個體的,那麼個體本身需要一個理型;如果他是普遍的,那麼我們完全無法從感官世界察覺他的存在。,33,從以下四點來看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兩人的哲學思想對中世紀哲學的影響: 第一、靈魂不滅(生前與生後) 對柏拉圖而言,靈魂具有三項特性,首先他是獨立自主的個體,第二,靈魂為了掙脫肉體的控制而處於一種奮鬥以及對抗的情境,第三,他是永恆不滅的。這三點在基督教對人的命運的討論上相當類似,所以柏拉圖對靈魂的看法被收入中世紀哲學中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在基督教發展早期(教父時期),就已經採納了柏拉圖的部分靈魂論。,34,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不同,他認為靈魂是人的一項高尚特質,再者,靈魂等同於形式,尤其是使得萬事萬物可以成形的形上學基礎。第三,他認為靈魂與身體兩者必須結合才能夠構成一個個體,所以就指認個體而言,靈魂不能脫離肉體而單獨存在。第四,人的靈魂不同於動物的靈魂,人的靈魂並非由物質所構成(動物的靈魂是物質的),人的靈魂來自於理智的精神,而且是不朽的。 但是亞里斯多德並沒有清楚說明靈魂作為一個概念到底是以單獨的方式還是以整體的方式存在。,35,第二、知識及其對象 對柏拉圖而言,知識的對象是在感官世界之外的知識世界中所具有的個體。科學知識存在於對於完美理型的思考而且只有完美的心靈才能夠得到真實的知識,因此只有理型才是真實的。,36,對亞里斯多德而言,個人的感官知覺就是真實的,所有的認知過程都是發生在人間經驗裡頭。外界的對象映入我們的感官知覺並且在感覺中形成了印象。透過分類以及排列的過程,理性的力量讓心靈抽取出本質,而本質就是使得事物之所以為真的關鍵因素。本質形成了一切科學知識的基礎,而透過掌握外在事物的感官知覺,外在事物成為心靈的對象,但並不是以具體物質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理解的對象方式存在。,37,第三、事物的本質 依照柏拉圖所言,事物只是時空條件下不完美的反映,反射了看不到的理型或觀念。 對亞里斯多德而言,可觀察事物的形上學本質是它的實體,實體就是一個事物可以被確定存在的基礎。但是實體本身卻不能夠做為主體而被認定。透過實體這個原則與另外兩個原則(質料與形式、潛在與實現)的配合,亞里斯多德嘗試去解釋柏拉圖哲學發展的理型中的問題,有關於事物表面眾多以及改變的問題。,38,所有的存有可以被知覺所感知的,以及被心靈所察覺的,都可以被分析為質料與形式。質料是不可知的個體,包含了形成實體的特性,而且在各種改變中都依然存在。因此在所有的組成事物中,它都是關鍵,也是個體成為可能的原則。形式(或本質)是普遍的,它可以透過可辨識的因素而成為個體中被認知的對象,而且也可以被心靈以抽象的方式認知。,39,如果事物被當作變動中的話,那麼質料就是潛在的因素,在持續不斷的發展中會出現不同的樣貌。而形式就是實現後的結果。質料與形式的關係,也就是潛在與實現之間的關係,從最純粹而且不能夠被察覺的質料的發展,一直到完全能夠被心靈所掌握的形式為止。,40,第四、存在的形上學起源 柏拉圖是所有認為靈魂、精神與心靈是唯一真實的人的鼻祖,因此,在這種觀念下,所有的運動與行動基本上都是理智的。而理智不但能夠找到人類真實的生命,而且能夠向上追求神聖的生命。,41,在柏拉圖的這個觀念中,似乎對於基督教中上帝的用語有了預示。並且在他對於理型的觀念中,也深深影響了新柏拉圖主義者,以及後來的奧古斯丁(他將這個概念基督教化成為上帝的心靈)。最重要的是,柏拉圖抱持著這樣的觀點:神聖的心靈(或是靈魂)就是宇宙的統治者,運行在宇宙中的天體以及地球本身是經過神聖的心靈而獲得成形的可能。,42,對亞里斯多德而言,上帝比宇宙更為本質化,也更為重要。但是對於個人而言,亞里斯多德的上帝並不如柏拉圖的那麼重要。上帝是存在所有量尺的最高點,是純粹的形式。上帝不受到任何事物的影響,卻是所有運動的原因,在宇宙中發展與改變。上帝作為一個不被推動的推動者,不但提供了能量與改變,也因為祂的特性,而成為祂自己唯一思考的對象。整個宇宙這部大機器之所以能夠維持運動,都是因為萬物對於上帝有愛與欲求。,43,C. 晚期的柏拉圖主義者與柏拉丁,亞里斯多德在西元前322年逝世以後,出現了兩個與亞里斯多德相匹配的兩個學派:斯多噶學派與伊比鳩魯學派。雖然這兩個學派在希臘化時期都很重要,他們對基督教哲學的影響卻很有限,主要的原因在於: 均無發展出對基督教而言重要的形上學與思辯原則; 均有教條主義的宇宙論與唯物論立場; 他們吸引很多門徒是因為他們的倫理學,雖然兩者的倫理學主張不盡相同,但都是以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災難為主。,44,從歷史的角度而言,柏拉圖死後(西元前347年),柏拉圖學院的教授們的主要工作在於批判別的學派,尤其是針對斯多噶學派與伊比鳩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