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二次元用户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亿人。“二次元”群体数量之大,使得“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动漫、网络小说、电影、COSPLAY、游戏等创作方式不断扩大,但同时,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二次元”所具有的虚拟性使青年群体感受刭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开放”,其周围充斥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对青年群体的精神世界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青年甚至迷失自我,做出一些不道德或是违法行为,以至于成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份子。此外,一些青年长期在“二次元”世界中自我放避,一旦他们返回现实世界,可能会因价值观偏离、扭曲而遭受挫折和打击,甚至难以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导致青年群体人际关系的僵化与不和谐,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也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面对青年“二次元”文化存在的局限与弊端,我们应通过主动引导,助其确定正确的思想方向,从而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首先,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理解以及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中,逐步使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价值观形成高度认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引导青年“二次元”群体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最后,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中弘扬和传递正能量。尽管“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当代文化的内涵。我们一方面要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之处,以此为连接点,加强对“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例如青年“二次元”群体所追求的“成长”“梦想”以及对真、善、美的坚持,与主流文化积极倡导的内容一致,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加深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还要回应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实际需求,增强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对其不良倾向及时进行纠偏,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对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引导,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互动参与,只有建立协同合作的模式,才能提升对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引导效果。每个家庭都应为青年“二次元”群体营造和谐的环境,在帮助这一群体积极排解压力与焦虑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避免出现青年一味沉沦“二次元”世界的现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也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不断向青年群体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与正能量。同时,政府也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向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形成表现在“二次元”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的构建这两方面。B.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影响体现为一些不良思想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给青年群体带来精神污染。C. 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需要找到两者的连接点来加强“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D.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正向的网络环境,应着力加强网络环境的治理与管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二次元”文化的虚拟性所带来的“自由”“开放”会给青年带来不良影响。B. 文章第六段通过举例阐述了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性来加强其积极因素的传播的举措。C. 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D. 文章论证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并就参与的角色和做法进行论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长期沉浸在动漫、游戏中,自由假想且无拘无束,会迷失自我或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B. 在“二次元”作品中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C. 在对青年“二次元”文化进行引导时,家庭都应该在协同合作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D. 青年“二次元”文化应被正确引导,学校可以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表现在”错误,原文为“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B项,缩小范围,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不仅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弊端,更有丰富当代文化的积极作用。C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的意思。故选D。【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前半句“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错误,重点论述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具体做法;C项后半句“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也存在错误,具体针对的是青年群体。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B项,“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过于绝对,原文为“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们认同主流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去同存异”,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另外,需要注意试题中经常会设置“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表述绝对”等陷阱,这就要求在答题时需要细心对比选项与原文,找出二者之间细微的差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二:2005-2015年中国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情况【注】“老年抚养比”是指每百人抚养老人的数量,是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三: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杨雨奇) 日前在北京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显示,与“边富边老”和“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在刚迈入老龄化社会时处于“未富先老”状态,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中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这份报告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进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由于劳动力人口比例缩减,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护、福利保障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呈现劳动力资源短缺、与技术进步相关的人才与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的局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报告称,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优质的健康服务,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必然要求。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为其提供支持性的养老、预防、医疗、康复、照料环境,通过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来极大地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财政负担。报告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倒逼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长期照顾和老年健康服务将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并促进养老产品、保险产品、医养产业等繁荣发展。报告还提出,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全面建立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努力实现老龄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报告:健康老龄化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材料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给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报告)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错误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一内容,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依照国际上通常的看法,说明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B. 根据材料二,总抚养比大体上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十年来总抚养比变化相对不大,后两者有升有降。C. 中国在刚迈入老龄化社会时处于“未富先老”状态,这种老龄化社会现状也对我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挑战。D.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会越严重。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005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一直在不断下降,这表明我国婴儿出生率在下降,这种情况与原来的一胎化政策有一定关系。B. 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供给格局并对技术进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C. 由于居家形态、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在养老策略上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方可以互相借鉴。D. 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会使我国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并能促进相关产业繁荣。6. 健康老龄化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C 6. 意义:减轻政府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做法: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积极应对;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储备和相关投入;借鉴发达国家的特色化对策,全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优质的健康服务。【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会越严重”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故选D。【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2005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一直在不断下降”错误,2011年后有上升趋势;B项,“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供给格局并对技术进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错误,原文是“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变未然为已然;D项,“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会使我国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理解错误,原文为“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倒逼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文中“倒逼”是一种被动行为,是“迫使”、“反推”等词的升级版,选项与材料原意不符。故选C。【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此题中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健康老龄化”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健康老龄化”这一概念是在材料三中提出的,因此我们把答案要点锁定在材料三中。材料三中指出人口老龄化会加大社会经济和政府负担,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因此“健康老龄化”将会缓解这一问题减轻政府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材料三中还指出“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全面建立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努力实现老龄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以上内容概括第一问答案要点即可。其次是“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依据第一问老龄化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在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时积极应对;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储备和相关投入;借鉴发达国家的对策,全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优质的健康服务。【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选择题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确定选项的具体位置,最后进行对比,揣摩选项与原文表述间的差异。(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在小街上住着,又冷清、又寂寞。一个提篮子卖烧饼麻花的,从胡同的东头喊,胡同向西头都听到了。虽然不买,若走谁家的门口,谁家的人都是把头探出来看看,间或有问一问价钱的,问一问糖麻花和油麻花现在是不是还卖着前些日子的价钱。间或有人走过去掀开了筐子上盖着的那张布,好像要买似的,拿起一个来摸一摸是否还是热的。摸完了也就放下了,卖麻花的也绝对地不生气。于是又提到第二家的门口去。第二家的老太婆也是在闲着,于是就又伸出手来,打开筐子,摸了一回。摸完了也是没有买。等到了第三家,这第三家可要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刚刚睡午觉起来,她的头顶上梳着一个卷,大概头发不怎样整齐,发卷上罩着一个用大黑珠线织的网子,网子土还插了不少的疙瘩针。可是因为这一睡觉,不但头发乱了,就是那些疙瘩针也都跳出来了,好像这女人的发卷上被射了不少的小箭头。她一开门就很爽快,把门扇呱哒地往两边一分,她就从门里闪出来了。随后就跟出来五个孩子。这五个孩子也都个个爽快,像一个小连队似的,一排就排好了。第一个是女孩子,十二三岁,伸出手来就拿了一个五吊钱一只的一竹筷子长的大麻花。她的眼光很迅速,这麻花在这筐子里的确是最大的,而且就只有这一个。第二个是男孩子,拿了一个两吊钱一只的。第三个也是拿了个两吊钱一只的。也是个男孩子。第四个看了看,没有办法,也只得拿了一个两吊钱的。也是个男孩子。轮到第五个了,这个可分不出来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头是秃的,一只耳朵上挂着钳子,瘦得好像个干柳条,肚子可特别大。看样子也不过五岁。一伸手,他的手就比其余的四个的都黑得更厉害。其余的四个,虽然他们的手也黑得够厉害的,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吗,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他就用这手在筐子里边挑选,几乎是每个都让他摸过了,不一会工夫,全个的筐子都让他翻遍了。弄了他满手是油,把那小黑手染得油亮油亮的,黑亮黑亮的。而后他说:“我要大的。”于是就在门口打了起来。他跑得非常之快,他去追着他的姐姐。他的第二个哥哥,他的第三个哥哥,也都跑了上去,都比他跑得更快。再说他的大姐,那个拿着大麻花的女孩,她跑得更快到不能想象了。已经找到一块墙的缺口的地方,跳了出去,后边的也就跟着一溜烟地跳过去。等他们刚一追着跳过去,那大孩子又跳回来了,在院子里跑成了一阵旋风。那个最小的,不知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的,早已追不上了。落在后边,在号啕大哭。他们的母亲,虽然是很有威风的样子,但是不动手是招呼不住他们的。母亲看了这样子也还没有个完了,就进屋去,拿起烧火的铁叉子来,向着她的孩子就奔去了。不料院子里有一个小泥坑,是猪在里打腻的地方。她恰好就跌在泥坑那儿了,把叉子跌出去五尺多远。于是这场戏才算达到了高潮,看热闹的人没有不笑的,没有不称心愉快的。就连那卖麻花的人也看出神了,差一点没把筐子掉了地下。他高兴极了,他早已经忘了他手里的筐子了。至于那几个孩子,则早就不见了。等母亲起来去把他们追回来的时候,那做母亲的这回可发了威风,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向着太阳跪下,在院子里排起一小队来,把麻花一律地解除。闹到结果,卖麻花的和那女人吵了一阵之后提着筐子又到另一家去叫卖去了。他和那女人所吵的是关于那第四个孩子手上拿了半天的麻花又退回了的问题,卖麻花的坚持着不让退,那女人又非退回不可。结果是付了三个麻花的钱,就把那提篮子的人赶了出来了。为着麻花而下跪的五个孩子不提了。再说那一进胡同口就被挨家摸索过来的麻花,被提到另外的胡同里去,到底也卖掉了。过去了卖麻花的,后半天,也许又来了卖凉粉的,也是一在胡同口的这头喊,那头就听到了。卖凉粉的一过去了,一天也就快黑了。打着拨浪鼓的货郎,他担着担子从大街口走回家去。卖瓦盆的,也早都收市了。拣绳头的、换破烂的也都回家去了。只有卖豆腐的则又出来了。晚饭时节,吃了小葱蘸大酱就已经很可口了,若外加上一块豆腐,那真是锦上添花,一定要多浪费两碗苞米大芸豆粥的。一吃就吃多了,那是很自然的,豆腐加上点辣椒油,再拌上点大酱,那是多么可口的东西;用筷子触了一点点豆腐,就能够吃下去半碗饭,再到豆腐上去触了一下,一碗饭就完了。因为豆腐而多吃两碗饭,并不算吃得多,没有吃过的人,不能够晓得其中的滋味的。所以卖豆腐的人来了,男女老幼,全都欢迎。打开门来,笑盈盈的,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彼此有一种融洽的感情,默默生了起来。卖豆腐的一收了市,一天的事情都完了。家家户户都把晚饭吃过了。吃过了晚饭,看晚霞的看晚霞,不看晚霞的躺到炕上去睡觉的也有。这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说“晚霞”人们不懂,若一说“火烧云”就连三岁的孩子也会呀呀地往西天空里指给你看。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一会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于是孩子们困倦了,回屋去睡觉了。竞有还没能来得及进屋的,就靠在姐姐的腿上,或者是依在祖母的怀里就睡着了。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节选部分刻画了市井小民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一些人物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卷发女”“第五个孩子”“卖烧饼麻花的”等等。B. 摸了麻花也不买,大孩子先挑了大麻花,最小的孩子为此狂追姐姐,为别人掉进泥坑而高兴,这些情节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缩影。C. 呼兰河城的环境,城里的人们,各种各样的营生,展开一幅幅有浓郁乡土风情的画卷。开头买麻花,结尾买豆腐,完整地体现了小城人们生活中最关键的环节。D. 小说用朴实细腻的笔触和不动声色的描写,为我们揭示了特定环境下的国民状态,发人深省,这种状态恰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将“在沉默中灭亡”。8. 小说中对某些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腻,请结合具体人物找出三种主要描写方法并简析其作用。9. 小说开头作者写到“在小街上住着,又冷清,又寂寞”,但文中表现的小街生活却显得丰富而热闹,如何理解这种矛盾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C 8. 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作用:(1)对卷发女的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暗示了她在小城地位较高,家境较好,与其他民众形成鲜明对比。(2)对卷发女和第五个孩子的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了寂寞无聊的人们在打闹中消磨时光,耗费生命的可悲状态,凸显主题。(3)对第五个孩子“手”的细节描写,突出了小城居民不讲卫生、不修边幅的劣习,为下文这样被摸过的麻花也照常卖出去的情节作铺垫。有力地突出了民众只求“活着”的生存状态。 9. 表面上,人们即使不买麻花,也要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一家人打闹出丑,所有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吃饭能吃到豆腐,就是锦上添花,饭后只有看晚霞或睡觉,表现出生活热闹而有趣。事实上,人们内心空虚而麻木,没有真正的精神生活,他们日复一日,毫无目的地生存,又生而等死。而文中描写的“清冷寂寞”并非真实的小街环境,而是“我”身处其中却又格格不入的孤独悲凉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作者对愚昧麻木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开头买麻花,结尾买豆腐,完整地体现了小城人们生活中最关键的环节”理解错误,买麻花、买豆腐没有完整体现小城人们的生活,也不是最关键的环节。故选C。【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掌握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同时细节描写也可以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作品中作者重点刻画的分别是卷发女人的肖像,卷发女人和她第五个孩子的动作,卷发女人的第五个孩子的“手”,因此,在整理答案时从这几个人物入手来分析肖像、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即可。【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从文章的主旨出发来答题。作者描写街市上热闹的场面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们日复一日重复着麻木的生活,精神世界空虚,生活在这样的小镇上,作者感到格格不入,感到孤单,为我们揭示了特定环境下的国民状态,发人深省,这种状态恰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将“在沉默中灭亡”。【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等内容的考查。考查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进行分析。分析文章内容,即文意,陷阱的设置一般集中在“文意表述不当”、“主旨概括不当”、“情感分析错误”、“人物的心理解读错误”等方面。分析文章特色及手法,命题时往往会把错误设置在“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地方。考生需留意这些方面的命题陷阱。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鸿嘉中,举敦朴能直言,召见宣室,对政事得失,超迁太中大夫。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治甚有声。建平三年代平当为丞相,封新甫侯,加食邑千一百户。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荐儒者公孙光及能吏萧咸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天子纳而用之。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于上,上欲侯之。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上感其言,止,数月,遂下诏封贤为高安侯。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于是上寝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劾嘉迷国罔上不道。有诏假竭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上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狱吏稍侵辱嘉,嘉喟然仰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贵。”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狱二十余日,不会,欧血而死。大司马丁明索重嘉而怜之,上避免明,以董贤代之。嘉为相三年诛,国除。死后上览其对而思嘉言,复以孔光代嘉为丞相,征用何武为御史大夫。元始四年,诏书追录忠臣,封嘉子崇为新甫侯,追谥嘉为忠侯。(节选自汉书王嘉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B. 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C. 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D. 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射策,是汉代考试取士之法,应试者任取简策上的试题回答,再由主考者确定优劣。B. 宣室,指汉代未央宫中的宣室殿,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后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C. 廷尉,是官名,秦时设置,负责宫门警卫工作,为古代中央政府高官“九卿”之一。D. 国除,指封地被废除,“国”是战国时公卿及汉代以后王侯的封地,子孙可以继承。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嘉位高望尊,富有政治才能。他入相封侯,为人刚毅有威望,受到皇上的敬重;鸿嘉年间入宫对答政事得失,任九江、河南太守时,治理政事有名声。B. 王嘉心系时政,积极上书进言。哀帝初立时,他上书推荐儒者能吏;皇上欲封董贤为侯,他和贾延反复上书表示反对,皇上却不为所动,愈发爱重董贤。C. 王嘉遭受弹劾,狱中感慨叹息。他因为受到孔光等人的弹劾而被关进诏狱,狱中他感叹自己并未尽到宰相选拔贤才、罢退愚才的责任,从而辜负了国家。D. 王嘉绝食而死,身后深享哀荣。他被囚狱中二十多天,不吃食物,最终吐血而死;后来皇上下诏书追录忠臣,他被追谥为忠侯,其子王崇被封为新甫侯。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2)大司马丁明素重嘉而怜之,上遂免明,以董贤代之。【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2)大司马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之,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用董贤代替了他。【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注意使用排除法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去同存异”。可根据语句的前后文意,以及句子中的主谓、动宾等句子成分关系进行断句。 “乘”后应有宾语“小车”,“去盖不冠”的动作发出者应是王嘉,故“小车”应该属上而不应该属下,由此可以排除A、D项;“见使者”“再拜受诏”的动作发出者都应是王嘉,故“见”字应该属下而不应该属上,由此可以排除C项,故选B。【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以及分类整理记忆。C项,“负责宫门警卫工作”错,宫门警卫工作由卫尉掌管,廷尉掌管刑狱。【1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比选项和原文之间的细微差异,避免掉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命题陷阱。B项,“他和贾延反复上书表示反对”错,原文为“嘉复奏封事”,反复上书的只是王嘉;“皇上却不为所动”错,原文为“上感其言,止”,皇上虽然最终封董贤为侯,但也曾被感动而暂停此事。【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要注意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以及特殊句式,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第一句关键词为:“踵”,沿袭、继承;“故事”,旧例、先例;“引决”,自杀。第二句关键词为:“素”,一向、平素、素来;“重”,重视、看重;“免”,罢免。【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参考译文:王嘉字公仲,是平陵人。考中明经射策甲科做了郎官。鸿嘉年间,(朝廷)举荐敦厚朴实能直言的人,王嘉被召到宣室,对答政事得失,破格升任为太中大夫。出京任九江、河南太守,治政很有名声。建平三年代替平当做丞相,封为新甫侯,加授食邑一千一百户。王嘉为人刚强正直严厉有威望,皇上很敬重他。哀帝刚刚即位,想要匡正成帝的政事,多有变动,嘉上疏推荐儒者公孙光以及有才能的官吏萧咸等人,都是原来食俸二千石中有名声被称颂的。天子都接纳而任用了他们。此时,侍中董贤被皇上喜爱宠信,皇上想封董贤为侯。王嘉与御史大夫贾延进上密封的奏书。皇上被他们的话感动,停止了这件事,过了几个月,终于下命令封董贤为高安侯。此后过了几个月,出现了日食,皇上命令推举敢于直言的人,王嘉又进上密封的奏书。于是皇上渐渐不高兴了,却更加宠爱董贤,无法控制自己。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弹劾王嘉迷乱国家欺罔皇上不守道义。有诏令暂借给谒者符节,召丞相到廷尉诏狱。使者到了府上,掾史哭泣着,一起和药给嘉,嘉不肯服。主簿说:“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使者端坐在府门上。主簿又上前进药,嘉拿过药杯掷到地上,对属吏说:“丞相有幸得以位居三公,执行职务时有负国家,应当在都市中伏刑来警示后人。丞相难道是小儿女吗?为什么要吃药而死!”王嘉于是着装出门,见到使者拜了两拜接受了圣旨,乘坐着卒吏小车,去掉车盖免冠,跟随使者拜见廷尉。廷尉收回了王嘉的丞相、新甫侯印绶,绑缚王嘉用车载到诏狱。皇上派将军以下的官员和五个二千石官吏共同处置。狱吏稍稍冒犯王嘉,王嘉喟然仰天叹道:“有幸得以充任宰相,不能选拔贤才、罢退愚才,因此负国,死有余责。”狱吏询问贤与不肖的人的名字,王嘉说:“贤才,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举拔;恶人,高安侯董贤父子,谄媚邪僻扰乱朝廷,却不能罢免。我罪当处死,死也没有什么怨恨。”王嘉被拘囚在牢狱二十多天,不吃食物,吐血而死。大司马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之,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用董贤代替了他。王嘉担任宰相三年被诛杀,封地被削夺。死后皇上读他的答辞而思考他的话,又用孔光代替王嘉做了丞相,征用何武做了御史大夫。元始四年,下诏书追录忠臣,封王嘉的儿子王崇为新甫侯,追谥王嘉为忠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不题。署先主孔明 刘秉忠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奉紫薇。【注】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1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B. 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C. 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D. 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15. 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14. B 15.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能力。B项,“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了解两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再分析异同。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喟叹终日。(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3)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答案】 (1). 曾不事农桑 (2). 念此私自愧 (3). 岂无山歌与村笛 (4). 呕哑嘲哳难为听 (5). 相与枕藉乎舟中 (6). 不知东方之既白【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默写能力。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积累、理解名篇名句,在考试中注意分析语境,找出适合的古诗文名句。此题中注意积累曹操观刈麦、白居易琵琶行以及苏轼赤壁赋中的名篇名句,以及注意 “事”、“愧”、“呕哑嘲哳”、“藉”、“既”等字的正确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烟火在天空 ,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 ,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 ,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B.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C. 烟火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D.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己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B. 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C. 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D. 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稍纵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B. 转瞬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C. 转瞬即逝 响遏行云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D. 稍纵即逝 响彻云霄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答案】17. D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A项,起到教化功效的应是“烟火”,而不是“现代科技”。B项,最后一句中的“使之”赘余。C项,第一句主语为“烟火”,第二句主语为“它的艺术与审美”,中途易辙。故选D。【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使用排除法解题。括号后一句的主语“它”指的应是“爆祭”,由此推断前一句主语为“爆祭”,由此排除A项和C项;B项将谈论的重点放在了“爆祭”上,与前文衔接不当,故选C。【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转瞬即逝:转眼就会失去或消失。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本句的主语为“烟火”,因此“稍纵即逝”不符合语境,由此可排除A项和D项。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文中指竹子爆破的声音,故选“响彻云霄”。由此可排除C项,选择B项。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都指没有事先商量,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但“不谋而合”可做谓语,“不约而同”多做状语,后面加具体做法,故文中用“不谋而合”更好。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根据文意选择“见微知著”。故选B。【点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20.我校计划在2018-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宣传栏中张贴有关获奖者的对联。请在下面颁奖词中任选两则,对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写成对联。要求:突出人物的事迹及精神品格,语言生动,每副对联不少于20个字,标明序号。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耄耋老人颁奖词: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你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张渠伟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半盲”局长颁奖词:扶贫必需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颁奖词: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答案】马旭毕生节俭,一朝奢侈,圆赤子乡梦;分毫积攒,数载清贫,守高贵心灵。张渠伟立誓扎根,病痛缠身,脱贫战场硝烟滚滚;趟路开山,帮扶到户,落后穷乡硕果累累。王继才、王仕花浪击礁生夫守妇随家未立;岛小任大心恒志坚国永安。【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和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注意题干要求,每副对联不少于20字,对联内容既要高度概括人物事迹,又要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其次,写对联时还要注意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准确生动。21.小明为教会爷爷使用微信进行语音聊天,画了一幅简易操作图。请你将下图转化成相应文字,帮助老人理解。要求表述得体、准确,语言连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